导读:本文包含了氟吗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晚疫病,霜霉病,抗药性,黄瓜,马铃薯,大豆,番茄。
氟吗啉论文文献综述
郑鸿薇,林立红,余洋,李晓磊,李娜[1](2018)在《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在黄瓜中的代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黄瓜植株为试验对象,进行了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在黄瓜植株体内代谢试验,鉴定施药后其在黄瓜植株体内潜在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LC-MS/MS中多反应监测扫描、母离子扫描及中性丢失扫描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结合LightSight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结合原型及类似物的质谱裂解规律,从给药后样品中共鉴定出10种代谢产物,包括8个Ⅰ相代谢产物,2个Ⅱ相代谢产物。结果显示,氟吗啉在黄瓜植株内能够发生广泛的代谢,主要包括氧化,去甲基化,N-去烷基化,脱氟及与葡萄糖结合反应。根据鉴定的代谢产物,对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代谢途径进行了推测。[结论]研究发现,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除了以原型的形式暴露,还以多种形式的代谢产物存在。(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12期)
刘刚[2](2018)在《多家企业新登记氟吗啉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以来,已经有3家国内企业相继正式登记氟吗啉产品。6月28日,江西海阔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登记25%氟吗啉可湿性粉剂产品;7月24日,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登记30%氟吗·氰霜唑悬浮剂产品,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登记15%氟吗·精甲霜可湿性粉剂产品。以上3个产品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均为黄瓜霜霉病。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新型内吸性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22期)
付璐,付涵,张星哲,张笛,张奥[3](2018)在《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氟吗啉具有高效环保、对作物及人畜安全、农用成本低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使用。为明确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采用离体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我国广东省、湖北省、江苏省、山东省、北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69个黄瓜霜霉病菌株对氟吗啉的敏感性及抗性水平。结果表明: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EC_(50)为0.217 2~2.464 3μg·mL~(-1),EC_(50)平均值为0.728 2μg·mL~(-1)。供试的69个菌株中有2个敏感菌株、60个低抗菌株和7个中抗菌株,无高抗菌株。除山东省的供试菌株对氟吗啉的抗性风险较高以外,其余省份对氟吗啉抗性风险相对较低。总体来说,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尚处于低抗阶段。(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4期)
张腾[4](2018)在《氟吗啉与氰霜唑不同混配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联合毒力测定及田间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在我国粮食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环境适应性较强,耐干旱、贫瘠、对水分的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和区域都在扩大。而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严重降低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其中尤以晚疫病的危害为大。氟吗啉以治疗效果好,持效期长着称,氰霜唑则以优异的保护作用而被广泛使用。将具有治疗作用的氟吗啉和保护作用的氰霜唑合理混配,达到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效果,更有利提高防治卵菌病害的效果。因此,进行氟吗啉与氰霜唑不同混配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联合毒力研究,筛选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合理配比,进而加工成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确定其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氟吗啉与氰霜唑原药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个不同混配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比两种原药的抑制作用更显着。试验分析结果显示:20%氟吗啉+10%氰霜唑混配组合的协同增效作用最显着,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0.9008X+5.6490,R~2值为0.9924,有效中浓度EC_(50)为0.19μg/mL,增效系数SR为1.95。另外4个混配组合也有不同程度的相加增效作用。2.根据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的试验结果,选择增效作用最好的20%氟吗啉+10%氰霜唑混配组合进行制剂加工,以20%氟吗啉、10%氰霜唑、2.5%甲基萘磺酸萘甲醛缩合物、3%农乳1601、0.4%硅酮、4%丙叁醇、0.5%海藻酸钠、0.5%黄原胶,水补足100%为配方加工制成30%氟吗啉·氰霜唑悬浮剂,经检测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标准。3.30%氟吗啉·氰霜唑悬浮剂对马铃薯安全性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在使用剂量150克/公顷、300克/公顷、600克/公顷(田间拟推荐最大用药量的1、2、4倍)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无不良影响。在发病前施药,使用剂量90~150克/公顷,末次药后10天防效可达73%~86%,高于各对照药剂的防效;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使用剂量90~150克/公顷,末次药后10天防效可达71%~81%,高于单剂对照的防效,但低于当地常规药剂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的防效。综合试验结果,此试验药剂既可做保护性施药,也可在发病期做治疗性施药,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4.30%氟吗啉·氰霜唑悬浮剂对其他病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剂量120~180克/公顷时,末次药后10天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达77%~83%,高于各对照药剂的防效;使用剂量90~150克/公顷时,末次药后15天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达71%~81%,末次药后30天的防效达64%~77%。此外在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试验药剂对植株有不良影响。试验药剂对其他卵菌病害的防治效果和用量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和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牟文君,胡利伟,刘芳,薛超群,戴华鑫[5](2018)在《烟草黑胫病菌对氟吗啉的敏感性检测及复配药剂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烟草黑胫病菌对氟吗啉的敏感性,延缓其对氟吗啉抗药性的产生,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烟草黑胫病菌对氟吗啉的敏感性,并利用Wadley方法对不同复配比例的甲霜灵与氟吗啉进行药效评价。选择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杀菌剂复配比例,采用Abbott模型评价甲霜灵和氟吗啉复配与解淀粉芽孢杆菌ZY-9-13协同使用的效果。结果表明,氟吗啉对71株烟草黑胫病菌菌株的EC50值分布在0.428 5~0.760 8μg/mL之间,平均EC_(50)值为0.588 4μg/mL,敏感性分布呈单峰曲线,未出现抗性菌株。氟吗啉与甲霜灵按体积比1∶10复配时,相加作用最为明显(EC_(50)为0.398 7μg/mL)。复配杀菌剂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化学复配药剂与ZY-9-13(浓度为10~(10)cfu/mL)协同使用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效果高于药剂单独使用的抑制效果,两者具有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王迪轩[6](2017)在《氟吗啉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吗啉又称灭克、氟吗锰锌,主要剂型有20%、50%、60%可湿性粉剂,为无色晶体。氟吗啉为新型高效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残效期长、保护及治疗作用兼备、对作物安全等特点。氟吗啉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病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药效结果表明,氟吗啉治疗活性高,(本文来源于《农资导报》期刊2017-12-29)
吴宗澄[7](2017)在《氟吗啉原药大鼠急性吸入毒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定氟吗啉原药对大鼠的急性吸入毒性,求出半数致死浓度(LC50),同时为亚慢性和其他毒理学研究中接触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参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1995)为准则,用SD(Sprague Dawley)大鼠作为试验动物,对氟吗啉原药进行了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氟吗啉原药对SD雌雄大鼠急性吸入毒性试验LC50均大于2093±30mg/m~3。根据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大鼠急性吸入毒性分类标准,氟吗啉原药大鼠急性吸入毒性为低毒,该结论可为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7年18期)
刘腾飞,丁旭,刘枭,赵振宇,陈方新[8](2017)在《安徽省大豆疫霉对氟吗啉的抗药性监测及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是引致大豆疫病的重要卵菌。氟吗啉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用于防治卵菌病害的有效杀菌剂。迄今关于大豆疫霉对氟吗啉的抗药性监测和遗传研究较少。为了阐明大豆疫霉对氟吗啉的抑制机理及遗传规律,为生产上合理使用氟吗啉防治大豆疫病及对氟吗啉的抗药性治理提供试验依据,作者对安徽省大豆疫霉菌株对氟吗啉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并进一步研究了大豆疫霉菌株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遗传及其稳定性,主要结果如下。通过对安徽省43个大豆疫霉菌株进行了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43个大豆疫霉菌株的EC_(50)值的范围在0.075 8~0.183 9μg/mL,平均值为0.1213μg/mL,均小于1μg/mL。可以看出,安徽省的43个大豆疫霉菌对氟吗啉是敏感的,没有抗药性的菌株。抗性监测结果显示,安徽省的42株大豆疫霉菌株,根据采集地的不同,对氟吗啉的敏感性程度也是有一定差异。来自太和地区的TH系列菌株对氟吗啉最敏感,其EC_(50)值为0.0809μg/mL;而来自安徽泗县SX系列菌株及萧县XX系列菌株对氟吗啉产生了耐药性其EC_(50)值分别为0.1590μg/mL和0.1478μg/mL。通过对安徽省的43个大豆疫霉菌株进行高浓度药剂诱变,发现有部分菌株会出现角变区。将角变区在20μg/mL的含药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只有1个角变区能够快速生长,最终得到1个抗药性突变菌株Fr。通过研究突变菌株Fr的抗药性水平,结果发现,突变菌株Fr的抗药水平比亲本敏感性的菌株高了1 023倍。同时试验结果显示,突变菌株Fr较亲本敏感性菌株在以下生物学性状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主要体现为:①突变菌株Fr的生长速率和亲本无显着差异;②Fr菌株的游动孢子囊的产量及大小与亲本敏感性菌株无显着差异;③突变菌株Fr在排孢孔的大小及卵孢子大小与亲本敏感性菌株无显着差异,但卵孢子产量较亲本低。试验还发现,突变菌株Fr与亲本敏感性菌株有着相似的致病力,都能快速侵染大豆植株。通过建立抗药性突变菌株Fr的单游动孢子系D1代及D2群体及单卵孢系的G1代及G2代群体,研究该抗性突变菌株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大豆疫霉对氟吗啉抗性遗传至少存在2种类型:①抗药性突变菌株Fr在继代培养时,即丧失抗性;该性状可能由细胞质中不稳定遗传的线粒体基因控制。②抗性突变菌株Fr,其抗药性在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后代均是稳定的,但来自同一突变菌株的后代类型的不同单孢个体间对氟吗啉的抗性程度有所差异。通过对该突变菌株Fr后代的生长速率及致病力的研究发现,突变菌株Fr的无性及有性繁殖后代,在生长速率及致病性方面性状不能够稳定遗传。(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纪祥龙,张侨,刘娟[9](2017)在《氟吗啉丙森锌对葡萄霜霉病田间控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比较了60%氟吗啉丙森锌WG复配制剂和60%氟吗啉WG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控制作用。结果表明:60%氟吗啉丙森锌可显着提高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生物灾害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刘腾飞[10](2017)在《安徽省大豆疫霉对氟吗啉的抗药性监测及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致的大豆疫病是大豆上重要病害。药剂防治仍是目前防治大豆疫病的最主要措施,如何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杀菌剂以阻止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迄今关于大豆疫霉对氟吗啉的抗药性监测和遗传研究较少,且在安徽地区未见研究报道。为了阐明大豆疫霉对氟吗啉的抑制机理及遗传规律,为生产上合理使用氟吗啉防治大豆疫病及对氟吗啉的抗药性治理提供试验依据,本学位论文对安徽省大豆疫霉菌株对氟吗啉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并进一步研究了大豆疫霉菌株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遗传及其稳定性,主要结果如下:通过对安徽省43个大豆疫霉菌株进行了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43个大豆疫霉菌株的EC_(50)值的范围在0.0758μg/mL~0.1892μg/mL,平均值为0.1274μg/mL,均小于1μg/mL。可以看出,安徽省的43个大豆疫霉菌对氟吗啉是敏感的,没有抗药性的菌株。抗性监测结果显示,安徽省的43株大豆疫霉菌株,根据采集地的不同,对氟吗啉的敏感性程度也是有一定差异。来自太和地区的TH系列菌株对氟吗啉最敏感,其EC_(50)值为0.0965μg/mL;而来自安徽泗县SX系列菌株及萧县XX系列菌株对氟吗啉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其EC_(50)值分别为0.1514μg/mL和0.1502μg/mL。通过对我省的43个大豆疫霉菌株进行高浓度药剂诱变,发现有部分菌株会出现角变区。将角变区在20μg/mL的含药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只有1个角变区能够快速生长,最终得到1个抗药性突变菌株Fr。通过研究突变菌株Fr的抗药性水平,结果发现,突变菌株Fr的抗药水平比亲本敏感性的菌株高了1023倍。同时试验结果显示,突变菌株Fr较亲本敏感性菌株在以下生物学性状方面没有大的差异,主要体现为:(1)突变菌株Fr的生长速率和亲本无较大差别;(2)Fr菌株的游动孢子囊的产量及大小与亲本敏感性菌株无较大差别;(3)突变菌株Fr在排孢孔的大小及卵孢子大小与亲本敏感性菌株无较大差别,但卵孢子产量较亲本较低。试验还发现,突变菌株Fr与亲本敏感性菌株有着相似的致病力,都能快速侵染大豆植株。通过建立抗药性突变菌株Fr的单游动孢子系G1代及G2群体及单卵孢系的D1代及D2代群体,研究该抗性突变菌株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大豆疫霉对氟吗啉抗性遗传至少存在2种类型:(1)抗药性突变菌株Fr在继代培养时,即丧失抗性;该性状可能由细胞质中不稳定遗传的线粒体基因控制。(2)抗性突变菌株Fr,其抗药性在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后代均是稳定的,但来自同一突变菌株的后代类型的不同单孢个体间对氟吗啉的抗性程度有所差异。通过对该突变菌株Fr后代的生长速率及致病力的研究发现,突变菌株Fr的无性及有性繁殖后代,在生长速率及致病性方面性状不能够稳定遗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氟吗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6月以来,已经有3家国内企业相继正式登记氟吗啉产品。6月28日,江西海阔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登记25%氟吗啉可湿性粉剂产品;7月24日,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登记30%氟吗·氰霜唑悬浮剂产品,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登记15%氟吗·精甲霜可湿性粉剂产品。以上3个产品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均为黄瓜霜霉病。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新型内吸性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氟吗啉论文参考文献
[1].郑鸿薇,林立红,余洋,李晓磊,李娜.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在黄瓜中的代谢[J].农药.2018
[2].刘刚.多家企业新登记氟吗啉产品[J].农药市场信息.2018
[3].付璐,付涵,张星哲,张笛,张奥.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风险研究[J].北方园艺.2018
[4].张腾.氟吗啉与氰霜唑不同混配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联合毒力测定及田间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牟文君,胡利伟,刘芳,薛超群,戴华鑫.烟草黑胫病菌对氟吗啉的敏感性检测及复配药剂的效果评价[J].烟草科技.2018
[6].王迪轩.氟吗啉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N].农资导报.2017
[7].吴宗澄.氟吗啉原药大鼠急性吸入毒性试验[J].绿色科技.2017
[8].刘腾飞,丁旭,刘枭,赵振宇,陈方新.安徽省大豆疫霉对氟吗啉的抗药性监测及遗传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9].纪祥龙,张侨,刘娟.氟吗啉丙森锌对葡萄霜霉病田间控制作用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17
[10].刘腾飞.安徽省大豆疫霉对氟吗啉的抗药性监测及遗传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