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拉石论文_曹嘉麟,周建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磨拉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垩,延吉,扬子,酱缸,长春,雅鲁藏布江,周缘。

磨拉石论文文献综述

曹嘉麟,周建波[1](2018)在《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形成时代:吉林中部红帘石片岩与大酱缸组磨拉石的年代学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北地区夹持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为古亚洲洋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是研究两大构造域迭加与转换的焦点地区。有关佳木斯-兴凯地块与华北地块之间长春-延吉缝合带的闭合时代和大地构造属性仍存在争议。近年来通过对吉林中部红帘石片岩和大酱缸组磨拉石建造的岩相学、电子探针和年代学的研究来探索佳木斯-兴凯地块和华北板块的最终闭合时代(图1)。吉林中部的红帘石片岩呈构造透镜体状产出于大面积分布的绿片岩中,经历了强烈的褶曲变形并具有无层序特点,为典型的区域增生杂岩,不具备传统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意义;电子探针数据表明,红帘石片岩中的白云母为多硅白云母(Si≥3.304),证明其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红帘石片岩、围岩绿片岩以及未变形长英质脉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存在~1800 Ma和~500 Ma的峰值,为华北板块前寒武基底和东北地区泛非期事件的年龄信息。最年轻的一组碎屑锆石峰值为236 Ma,其沉积时代为晚叁迭世或更早(图2)。另外,长英质脉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17 Ma,与大酱缸组磨拉石建造的时代相符,为同碰撞阶段的产物。吉林中部的大酱缸组磨拉石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覆盖在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之上。大酱缸组的砾岩和砂岩231个点的锆石U-Pb年龄进行分析,2516-2501 Ma和1897-1832 Ma两组年龄表明其物源来自华北板块前寒武纪基底;泛非期锆石年龄525-482 Ma,表明与中亚造山带具有相同大地构造属性的佳木斯-兴凯地块为磨拉石的物源区;大酱缸组样品中383-314 Ma和275-250 Ma锆石年龄应该来自于下伏长春-延吉增生杂岩。研究区大酱缸组磨拉石中年龄较年轻的一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225 Ma(图3),与已发现的晚叁迭世化石证据相一致,表明大酱缸组的沉积下限应为晚叁迭世或更早。综上所述,在闭合时间上,长春-延吉缝合带比索伦-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晚了约10-20 Ma。因此,笔者认为长春-延吉缝合带无关西伯利亚和华北板块之间的碰撞,而与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关系密切。所以,长春-延吉缝合带并非前人所认为的索伦-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的向东延伸,而是由古亚洲洋西向俯冲形成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南缘。晚叁迭世是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启动的关键地质时期。(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六)——专题12: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专题13:叁江特提斯域构造: 深部地壳流变与地表地貌响应过程与机制》期刊2018-10-21)

侯泉林,郭谦谦,方爱民[2](2018)在《造山带研究中有关复理石和磨拉石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造山带研究中,碰撞方式和时限的争议是全球造山带研究中的一个共同现状或面临的难题。利用复理石和磨拉石时代来限定碰撞时限是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综述了复理石和磨拉石从提出到广泛应用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的构造含义;其次,根据其可能发育的构造环境,指出复理石和磨拉石纪录造山带的相关信息及其演变过程。被动陆缘复理石可能纪录了参与碰撞拼贴块体的亲缘性,而且被动陆缘、活动陆缘或者岛弧环境的复理石均形成于碰撞作用之前,因此最年轻的复理石时代可提供碰撞时间的下限;(周缘)前陆盆地的磨拉石形成于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因此其最早的磨拉石沉积时代可用于限定碰撞时间的上限。从复理石到磨拉石地层的渐变过程(连续沉积)指示了碰撞构造事件的发生、以及之后的碰撞造山作用是均变过程,会发育不同尺度规模的不整合。因此,造山带中的不整合未必代表有重大构造事件的发生,而连续沉积并不表明没有大的构造事件。(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蔡雄飞,罗中杰,廖群安,樊光明[3](2017)在《新疆卡拉麦里碰撞带南缘上泥盆统磨拉石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卡拉麦里碰撞带演化研究对泥盆系地层和沉积几乎无人涉及。上泥盆统克安库都克组粗碎屑岩系产先鳞木,粗碎屑岩砾石大小不均、分选差、磨圆度以次圆状为主,具砂、砾岩韵律结构和含炭质泥岩、砾岩韵律结构,砾岩厚度较大,应为近源磨拉石堆积。上泥盆统克安库都克组磨拉石的发现,表明碰撞时间应在晚泥盆世,而不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早石炭世。(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王斌[4](2016)在《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形成时代—吉林中部大酱缸组磨拉石的年代学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北地区处于环太平洋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迭加部位,同时受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影响,对研究这一地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其中,佳木斯-兴凯地块在空间位置上与俄罗斯远东、朝鲜和日本等相邻,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中亚-蒙古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迭加部位,可作为研究地体拼贴、两大构造域迭加和转换过程的关键地区。有关佳木斯-兴凯地块与华北地块之间长春-延吉缝合带的闭合时间和大地构造本质仍存在争议。本文以吉林省中部大酱缸组磨拉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方法来探讨大酱缸组磨拉石建造的物源区属性,并结合已有的古生物学资料以及其他年代学资料来探索佳木斯-兴凯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最终闭合时间及其大地构造背景。野外地质调查显示,大酱缸组磨拉石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覆盖在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之上。岩石样品采集于大酱缸组代表性剖面小石棚-炮顶子剖面下部磨拉石段,主要岩性是砾岩和砂岩。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CL)显示,样品中多数锆石呈短柱-长柱状晶体,镜下观察岩浆振荡环带较为发育。通过分析锆石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知,样品具有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的特征,较高的Th/U比值,这些都证明了锆石岩浆成因特点。本文利用LA-MC-ICP-MS测年技术对大酱缸组四个岩石样品共238个点进行了锆石U-Pb分析,其中有231个谐和年龄,可将年龄数据进一步分为6组:(1)两个较老的锆石年龄2516±28 Ma和2501±86 Ma;(2)1897~1832 Ma,年龄峰值1858 Ma;(3)525~482 Ma,年龄峰值501 Ma;(4)383~314 Ma,年龄峰值354 Ma;(5)275~250 Ma,年龄峰值256 Ma;(6)240~216 Ma,年龄峰值225 Ma。样品中2516-2501 Ma和1897-1832 Ma两组年龄表明其物源来自华北板块前寒武纪基底;泛非期锆石年龄525-482 Ma表明与中亚造山带具有相同大地构造属性的佳木斯-兴凯地块为磨拉石的物源区;大酱缸组样品中383-314 Ma和275-250 Ma锆石年龄应该来自于下伏长春-延吉增生杂岩。研究区大酱缸组磨拉石中年龄较年轻的一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225 Ma,与已发现的晚叁迭世化石证据相一致,表明大酱缸组的沉积下限应为晚叁迭世或更早。在闭合时间上,长春-延吉缝合带比索伦-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晚了约10-20 Ma。因此,笔者认为长春-延吉缝合带无关西伯利亚和华北板块之间的碰撞,而与早中生代前后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关系密切。所以,长春-延吉缝合带并非前人所认为的索伦-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的向东延伸,而是由古亚洲洋西向俯冲形成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南缘。晚叁迭世是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启动的关键地质时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徐大良,刘浩,魏运许,彭练红,邓新[5](2014)在《中扬子地区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换时限:来自白垩纪磨拉石建造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磨拉石建造作为一种大地构造相被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剪切型等叁种类型[1],可有效约束造山作用时限[2]。中上扬子地区在燕山期经历了自东向西的会聚变形过程,但对于其结束时限的认识还存在争论。在该区黄陵背斜东侧沉积了相对完整的白垩系,本文认为早晚白垩世地层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磨拉石建造,可有效约束该区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换时限。黄陵背斜东侧的早白垩世地层包括石门组和五龙组,为一套冲积扇砾岩一河流相砂泥岩为主的红(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9:华南大陆构造论文集》期刊2014-10-20)

张星,吕洪波,张海春,王俊,张素菁[6](2012)在《山东胶南灵山岛早白垩世磨拉石地质意义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磨拉石(molasse)一词源于法语,原为法国罗纳河谷居民称呼当地一种砂岩石材的名称。其后由海姆1919年提出用于描述瑞士阿尔卑斯山麓渐新世巨大山体经风化剥蚀后在其前渊的碎屑堆积物。Steven(1999)将其定义为在隆起的山链前端由砂岩、页岩和砾岩所形成的作为陆相或浅海相的沉积。又因其中产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其它矿产,故磨拉石研(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8)

辛玉莲,任军丽,彭玉鲸,孙喜庆[7](2011)在《中国东北兴蒙-吉黑造山带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来自晚叁迭世磨拉石(大地构造相)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北兴蒙-吉黑造山带广泛分布着晚叁迭世的磨拉石建造,最有代表性者,一是产于造山带的双阳盆地的大酱缸组,底部具磨拉石特征的粗陆碎,堆积厚度大于400 m,上部含煤沉积,产Drepanzamites-Glocsophtllum.二是产于华北陆块及其北部陆缘造山带结合带上的抚松白水滩盆地的小营子组,下段砾岩段为磨拉石建造,厚大于351 m;上部细陆屑沉积,见多层碳质粉砂岩,产Cycadocarpidium?.sp.,Uniohuag bogoucnsis?.叁是产于华北陆块上白山市石人镇石人盆地的小河口组,下段习称红石砬子砾岩,厚达570 m;上段北山含煤段产Danacopsis-Glossophyllum.它们与下伏早(中)叁迭世地层或时代更老的地质体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充分证明:兴蒙-吉黑造山带造山作用完成于早(中)晚叁迭世之间,即结束于早印支期.(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1年06期)

段凯波[8](2011)在《晚叁迭世至中侏罗世中扬子区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充填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系统建立中扬子及其邻区晚叁迭世至中侏罗世叁级层序地层格架,以及摸清沉积相迁移展布规律、沉积古地理演化格局和确定中扬子盆地性质等沉积学问题,以达到对晚印支—早燕山中扬子沉积盆地的较全面认识,为扬子板块和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组成的盆山体系演化提供重要的沉积学线索,进一步丰富该区大地构造学、沉积学、盆地分析和油气成藏等学科理论体系,同时对中扬子油气资源勘探也具有指导意义。以露头、钻井、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为基础,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划分和对比晚叁迭世至中侏罗世中扬子及其邻区沉积盆地叁级层序地层,以及研究其沉积相(微相)、物源、沉积—构造古地理、盆地性质等方面的特征,得出以下一些结论:①通过对叁级层序界面识别,可将晚叁迭世至中侏罗世中扬子盆地充填序列共划分为12个叁级层序。其中上叁迭统大致可识别出3个叁级层序T_3S_1、T_3S_2和T_3S_3,下侏罗统可划分为3个叁级层序J_1S_1、J_1S_2和J_1S_3,而中侏罗统可识别出6个叁级层序J_2S_1、J_2S_2、J_2S_3、J_2S_4、J_2S_5和J_2S_6,部分分区因地层缺失而只能识别出更少的叁级层序,不同的叁级层序或不同地区的同一叁级层序的沉积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②晚叁迭世沉积体系主要为一套网状河+曲流河及其叁角洲和残留陆表海(湖泊)组成的沉积相组合。而早、中侏罗世主要为曲流河+辫状河及其叁角洲和新生湖泊沉积相组合,其中辫状河体系占主导,局部发育冲积体系和扇叁角洲体系;③印支晚期在中扬子北缘陆壳向北俯冲碰撞的挠曲沉降作用下,中扬子前陆盆地及其邻区具有相对稳定的古地理背景,沉降沉积主体中心位于中扬子北缘秭归盆地和荆当盆地及西缘分区,地势上具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曲流河及其叁角洲和残留湖泊相组合占主导,而网状河体系组合仅分布于鄂东盆地和荆当盆地。而燕山早期中扬子及其邻区除继续受北缘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控于中扬子陆内强烈的挤压变形,存在多沉降沉积中心且沉降幅度更大,区内地势地貌更为复杂,除鄂东盆地和西缘邻区为曲流河体系组合以及南缘为冲积体系或扇叁角洲外,中扬子前陆盆地其它各分区沉积体系为占主导的辫状河及其叁角洲和新生湖泊沉积相组合;④依据中扬子沉积—构造特征,将晚叁迭世至中侏罗世中扬子盆地厘定为陆相磨拉石前陆沉积盆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1-05-01)

李建国,郭震宇,张一勇[9](2009)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白垩系—新近系磨拉石岩系孢粉学地层序列及古环境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的一些中、新生代磨拉石地层由于构造变形强烈、化石少或差而存在不少时代争议。近几年来,我们对其中的一些地层开展了孢粉分析,从仲巴、日喀则等地的一些代表性剖面中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发现。在仲巴县错江项我们发现建立了一个晚白垩世—始新世的孢粉组合序列,由下而上包括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Cycadopites(晚白垩世晚期)和Pinuspollenites—(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01)

田彬[10](2008)在《塔西南新生代磨拉石建造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西北缘西昆仑的活化隆升,并在塔西南坳陷内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是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强烈隆升的产物,良好地记录了高原的隆升过程。本论文将通过分析其在坳陷内留下的沉积物记录反演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隆升的性质和特征。塔西南坳陷的沉降与西昆仑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存在着良好的耦合关系,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塔西南地区的沉积作用与西昆仑的造山作用之间在时间、空间、成因机制、物源供应等方面。通过对塔西南地层的层序及不整合分析,塔西南坳陷新生代以来主要发生了古近纪与前古近纪,新近纪与古近纪及中—晚更新世与早更新世之间的不整合,这叁次不整合面反映了叁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均导致了西昆仑的强烈隆升剥蚀及塔西南沉降速率的加快和沉积物的快速充填。通过对沉积物厚度、岩性、颜色、成分的对比及粒度、重矿物、年代的分析,得出磨拉石建造分为4个阶段:阿图什组下部为第一阶段,上部为第二阶段,西域组为第叁阶段,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为第四阶段。通过对磨拉石沉积岩石学的分析,并结合裂变径迹及磁性分析,我们将西昆仑的隆升历史划分为5个阶段:(1)上新世以前,无磨拉石建造特征,说明西昆仑隆升速率较慢;(2)上新世早期,西昆仑山前开始出现砾岩沉积,即西昆仑隆升速率加快;(3)上新世晚期,岩性变化明显,西域砾岩出现,反映西昆仑隆升速率更快;(4)早更新世时期,底部局部出现了一次不整合,表明塔西南出现了一次构造运动。此后岩性更粗,表明西昆仑隆升速率继续加快;(5)早更新世末期的构造运动使更新世以前的地层全部卷入,说明此次运动非常剧烈,西昆仑处于强烈隆升状态。此后磨拉石沉积持续,西昆仑仍然维持高速隆升的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8-05-01)

磨拉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造山带研究中,碰撞方式和时限的争议是全球造山带研究中的一个共同现状或面临的难题。利用复理石和磨拉石时代来限定碰撞时限是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综述了复理石和磨拉石从提出到广泛应用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的构造含义;其次,根据其可能发育的构造环境,指出复理石和磨拉石纪录造山带的相关信息及其演变过程。被动陆缘复理石可能纪录了参与碰撞拼贴块体的亲缘性,而且被动陆缘、活动陆缘或者岛弧环境的复理石均形成于碰撞作用之前,因此最年轻的复理石时代可提供碰撞时间的下限;(周缘)前陆盆地的磨拉石形成于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因此其最早的磨拉石沉积时代可用于限定碰撞时间的上限。从复理石到磨拉石地层的渐变过程(连续沉积)指示了碰撞构造事件的发生、以及之后的碰撞造山作用是均变过程,会发育不同尺度规模的不整合。因此,造山带中的不整合未必代表有重大构造事件的发生,而连续沉积并不表明没有大的构造事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磨拉石论文参考文献

[1].曹嘉麟,周建波.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形成时代:吉林中部红帘石片岩与大酱缸组磨拉石的年代学制约[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六)——专题12: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专题13:叁江特提斯域构造:深部地壳流变与地表地貌响应过程与机制.2018

[2].侯泉林,郭谦谦,方爱民.造山带研究中有关复理石和磨拉石的几个问题[J].岩石学报.2018

[3].蔡雄飞,罗中杰,廖群安,樊光明.新疆卡拉麦里碰撞带南缘上泥盆统磨拉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层学杂志.2017

[4].王斌.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形成时代—吉林中部大酱缸组磨拉石的年代学制约[D].吉林大学.2016

[5].徐大良,刘浩,魏运许,彭练红,邓新.中扬子地区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换时限:来自白垩纪磨拉石建造的证据[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9:华南大陆构造论文集.2014

[6].张星,吕洪波,张海春,王俊,张素菁.山东胶南灵山岛早白垩世磨拉石地质意义初探[C].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7].辛玉莲,任军丽,彭玉鲸,孙喜庆.中国东北兴蒙-吉黑造山带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来自晚叁迭世磨拉石(大地构造相)的证据[J].地质与资源.2011

[8].段凯波.晚叁迭世至中侏罗世中扬子区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充填序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9].李建国,郭震宇,张一勇.西藏日喀则地区白垩系—新近系磨拉石岩系孢粉学地层序列及古环境重建[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2009

[10].田彬.塔西南新生代磨拉石建造及其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论文知识图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南部地质图四川盆地晚叁迭世地层及古构造背景(...沙溪庙组样品Zr-Th、La—Sc—Th、Th...坡贡逆冲推覆构造剖面图(据1:5万地...元坝地区须叁段沉积相平面图川东北地区上叁迭统须家河组五段烃源...

标签:;  ;  ;  ;  ;  ;  ;  

磨拉石论文_曹嘉麟,周建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