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蛋白论文_蔡洁,阮征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敏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荞麦,免疫,食物,过敏原,蛋白酶,抗原。

过敏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蔡洁,阮征[1](2019)在《水产品过敏蛋白及脱敏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产品过敏是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介绍了导致水产品过敏现象发生的蛋白质种类以及具有Ig E特异性结合能力的抗原表位,并阐述了热处理、超声处理、超高压处理和辐照处理等加工技术对水产品过敏蛋白的消除作用,对水产品过敏蛋白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健康中国2030·健康食品的创新与发展”暨201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3)

邓娇,赵佳利,张晓娜,石桃雄,梁成刚[2](2019)在《荞麦种子过敏蛋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杂粮作物,被认为是健康、富含营养的绿色食品。荞麦种子中的一些蛋白成分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患者过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文章对荞麦过敏人群、致敏途径、过敏症状、过敏蛋白成分及其研究方法、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荞麦过敏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并为荞麦过敏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19年03期)

林塬,王焱,柏才顺,乐学义[3](2019)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检测食品过敏蛋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过敏已成为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检测食物过敏源对保护过敏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具有快速、准确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物过敏源蛋白质的检测。阐述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过敏蛋白检测方面的应用,对检测的蛋白的种类、使用的仪器设备、过敏源的鉴别与定量方法、检测限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赖晗,程友飞,杨安树,陈红兵[4](2019)在《发酵工艺条件对豆粕中过敏蛋白降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豆粕的致敏性,探讨生物发酵对豆粕中主要过敏原降解的影响。通过固态法发酵豆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并利用SDS-PAGE电泳评估发酵条件对豆粕中过敏蛋白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酵母菌接种比例为2:1:1,接种量为12%,发酵温度为30℃,豆粕含水量为60%,先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24 h,再接种干酪乳杆菌和酵母菌继续发酵48 h后,发酵豆粕中过敏蛋白降解显着,确定该条件为优化的发酵条件。验证试验表明,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可较好地降解豆粕中主要过敏原。(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石振鹏,吴子健,刘敏尧,刘靓[5](2018)在《酶法消减花生浆中两种主要过敏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是一种重要的食物过敏原来源,含有很多种致敏蛋白质,其中Ara h1和Ara h2是过敏原性最强的。这极大地影响花生过敏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研究如何消减花生过敏原性至关重要。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的方法,并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致敏性消减效果,得到复合蛋白酶制剂消减花生过敏原性的最优条件为,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酶为的体积比为2∶2∶1∶1、酶用量4%、酶解温度60℃、pH值7.0、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花生浆中Ara h1和Ara h2的平均消减率为92.91%。(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21期)

廖涛,杨锴,耿胜荣,熊光权,陈玉霞[6](2015)在《辐照对中华绒螯蟹过敏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辐照脱除中华绒螯蟹过敏性的效果,对中华绒螯蟹的过敏原粗提液辐照0~45 k Gy后进行SDS-PAGE、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分析和免疫印迹鉴定,研究辐照对过敏蛋白浓度、浊度、疏水性、免疫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辐照的中华绒螯蟹过敏原相比,辐照后蛋白浓度降低,浊度增高,从3 k Gy时浊度的变化与蛋白浓度变化呈正相关,随蛋白浓度增高或降低,浊度也逐渐增加或减少。从低剂量到高剂量辐照时,疏水性逐渐增强,到20 k Gy时疏水性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疏水性降低。低剂量辐照时过敏蛋白的浓度变化不大,到20 k Gy时,过敏蛋白含量明显降低;45 k Gy时,过敏蛋白基本被完全降解。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过敏蛋白的免疫原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3期)

张新瑀,崔晓东,杨欢,葛川,王转花[7](2015)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荞麦过敏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制备荞麦过敏原蛋白(TBt)并免疫动物,分别制备鼠多克隆抗体和兔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荞麦过敏原。SDS-PAGE结果表明,纯化的TBt纯度达到98%以上,鼠抗血清效价为1∶6400。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法对荞麦过敏原蛋白的最低检测限为0.16μg/m L,线性范围为0.16~16μg/m L。并采用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法对市场出售的15种食品中荞麦过敏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绝大多数食品中的荞麦过敏原都有很好的特异性及灵敏性,说明该法可用于食物过敏原的诊断及食品中微量荞麦过敏成分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08期)

李海飞,高金燕,袁娟丽,舒恒,芦军[8](2014)在《大米过敏蛋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米蛋白可引起食物过敏,激发由Ig 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和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本文介绍大米中可导致食物过敏的主要蛋白:即14~16 k D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蛋白、磷脂转移蛋白和33 k D具有乙二醛酶Ⅰ活性的蛋白。此外,本文还对预发芽结合加热处理、超高压技术、酶解等可降低大米过敏蛋白致敏性的加工工艺进行阐述,其中,酶解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加工方法,能有效降解大米过敏蛋白。预发芽结合加热处理与超高压技术是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两者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大米过敏蛋白的含量。(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4年23期)

杨欢,崔晓东,李玉英,王转花[9](2014)在《Cu~(2+)对苦荞过敏蛋白TBt的结构和IgG结合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TBt是苦荞中的主要过敏蛋白,为了研究Cu2+对其结构及致敏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Cu2+与TBt的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结构变化;间接性酶联免疫和抑制性酶联免疫法鉴定C u2+对TBt的IgG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和TBt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二者以浓度比1∶1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圆二色光谱分析表明,TBt的二级结构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但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Cu2+与TBt作用后,可促使TBt由叁聚体进一步聚合形成六聚体。同时抑制性酶联免疫和间接性酶联免疫也表明,Cu2+与TBt作用形成六聚体后,由于抗原决定簇被部分遮挡,与IgG抗体结合能力降低。(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陈晴晴,石桃雄,陈庆富[10](2013)在《荞麦不同种间BW10KD过敏蛋白基因序列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荞麦过敏蛋白(BW10KD)与变应原病人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E,IgE)有强烈反应。通过对属于8个荞麦种和1个变种的58个收集系中的BW10KD过敏蛋白基因保守片段进行差异分析与系统进化关系研究,为探讨BW10KD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不同种间的进化奠定了基础,并为发生在物种基因DNA水平的微尺度的变异与进化研究中提供新的分析方法。用设计的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所得序列与已报道过敏蛋白编码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各收集系间进行序列比对,得到307个排列位点(不含缺失位点),其中单型不变位点150个,多态位点S为157个(含简约信息位点数101个和单型可变位点56个)。整个序列突变位点Eta为201个。选择特定分类群内变异小、分类群间变异大的19个位点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清晰的种系关系图。金荞、细柄野荞、硬枝万年荞聚在一起,暗示其具有较保守的BW10KD过敏蛋白基因序列;栽培甜荞与野甜荞亲缘关系近,其次与左贡野荞较近缘;毛野荞与大野荞彼此较近缘;栽培苦荞与野苦荞亲缘关系最近,与毛野荞和大野荞亲缘关系次之。(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过敏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杂粮作物,被认为是健康、富含营养的绿色食品。荞麦种子中的一些蛋白成分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患者过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文章对荞麦过敏人群、致敏途径、过敏症状、过敏蛋白成分及其研究方法、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荞麦过敏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并为荞麦过敏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敏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蔡洁,阮征.水产品过敏蛋白及脱敏技术的研究进展[C].“健康中国2030·健康食品的创新与发展”暨201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邓娇,赵佳利,张晓娜,石桃雄,梁成刚.荞麦种子过敏蛋白的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9

[3].林塬,王焱,柏才顺,乐学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检测食品过敏蛋白的研究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赖晗,程友飞,杨安树,陈红兵.发酵工艺条件对豆粕中过敏蛋白降解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9

[5].石振鹏,吴子健,刘敏尧,刘靓.酶法消减花生浆中两种主要过敏蛋白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6].廖涛,杨锴,耿胜荣,熊光权,陈玉霞.辐照对中华绒螯蟹过敏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

[7].张新瑀,崔晓东,杨欢,葛川,王转花.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荞麦过敏蛋白[J].食品工业科技.2015

[8].李海飞,高金燕,袁娟丽,舒恒,芦军.大米过敏蛋白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

[9].杨欢,崔晓东,李玉英,王转花.Cu~(2+)对苦荞过敏蛋白TBt的结构和IgG结合能力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4

[10].陈晴晴,石桃雄,陈庆富.荞麦不同种间BW10KD过敏蛋白基因序列比较[J].广东农业科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过敏患儿及正常者...220份核心种质和保留样本28K过敏蛋核心种质与保留种质中地方品种和选育品...β-消去反应前后白果过敏蛋白的...1 过敏蛋白的荧光图谱30K过敏蛋白免疫杂交分析

标签:;  ;  ;  ;  ;  ;  ;  

过敏蛋白论文_蔡洁,阮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