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渗透性油藏论文_张宏友,肖波,张言辉,岳宝林,付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高渗透性油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藏,辽河,收率,渤海,油区,水平,渗透性。

中高渗透性油藏论文文献综述

张宏友,肖波,张言辉,岳宝林,付蓉[1](2019)在《海上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油水相渗曲线合理性综合分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相渗曲线合理性分析的技术难题,从渤海油田大量的相渗曲线基础资料出发,通过分析相渗曲线的曲线形态,统计油相指数和水相指数分布范围,开展相渗曲线端点值与空气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并建立一套由"曲线形态分析法"、"油相指数和水相指数分析法"、"端点值分析法"组成的海上油田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相渗曲线合理性综合分析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指导矿场技术人员分析相渗曲线的合理性,可确保油藏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赖书敏,陶德硕[2](2014)在《中高渗透砂岩油藏井网抽稀提高采收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胜利油区中高渗透砂岩油藏的典型单元,在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单元现井网和剩余油分布特点,在最大限度利用老井的情况下,设计了叁套井网抽稀方式,部署了井网抽稀综合调整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综合调整后,储量动用程度由46.3%提高到99.0%,15年累计增油98.7×104 t,提高水驱采收率2.64%。(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24期)

代云鹏[3](2013)在《辽河油区中高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辽河油区进入中后期开发,中高渗注水砂岩油藏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散,平面、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注采系统不完善,注水效果变差。近几年来,各油田开展了整体区块的综合治理工作,但对进入“双高期”的中高渗透油藏尚未形成适合辽河中高渗透油藏的系统评价方法。本文结合辽河油区中高渗油藏开发实际,深入分析了油藏的地质概况、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总结了中高渗油藏注水开发的特点,并明确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辽河中高渗油藏所处的水平。重点从水驱开发状况的分析出发,提出了适合辽河中高渗透油藏人工注水开发效果单指标评价方法,建立了水驱开发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从改善注水和恢复注水的措施出发,运用改进的谢氏评价方法,分析了不同油价下合理和极限井网密度条件下,中高渗油藏现方式下注水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并根据“十二五”期间转变发展方式的实际情况,客观评价了化学驱和调驱注水的潜力。该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方法研究科学合理,实用性较强,对其他类型油藏指标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辽河油田“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高效稳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3-04-20)

李长胜,胡容,蔡茂[4](2012)在《中高渗透普通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放差提液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渗透普通稠油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当前油田开发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探索该类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技术政策,选取八面河油田面3块的部分井组,开展放差提液技术政策研究和配套提液防砂工艺研究,通过现场试验,井组砂体含水明显下降,产油量大幅上升。(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刘显太[5](2011)在《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时变数值模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胜利油区主力油田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系列取心资料和矿场测试数据表明,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参数变化明显,影响了油藏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应在油藏数值模拟中反映这种储层参数的时变效应,以提高剩余油描述精度。通过开展取心资料分析、室内实验研究、传统黑油模型改造、油藏模拟软件编制等工作,建立了各向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曲线随时间连续性变化的数学模型,形成了适用于中高渗透砂岩油藏的物性时变数值模拟技术。该技术提高了特高含水期中高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的精度,已在孤岛油田中一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数值模拟预测的剩余油分布状况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预测新钻井饱和度的精度显着提高,平均绝对误差仅为-2.2%。(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1年05期)

王家宏[6](2008)在《中高渗透油藏水平井整体开发水平段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描述水平段长度与井网密度的关系和在水平段井筒中水力阻力与水平段长度及产油量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方程组,可用于研究从油藏流入到水平段流出过程中各参数对水平段长度及产油量的影响,并可用于优化水平段长度,计算单井控制面积和产油量。由于该方法在考虑供给半径影响因素的同时还考虑了水平井开发对采收率的影响,因此,相对更加合理。提出了以流入、流出一体化主方程的导数方程为0,求解原方程的极大值,是水平段长度计算的较好方法。利用生产压差与水平段长度成反比关系,确定合理生产压差,进而设计出合理的水平段长度。用该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卫然,董海生,高斌,赵煊[7](2006)在《中高渗透稠油油藏新型防膨抑砂剂的研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胜利油田中、高渗透稠油油藏大部分以原油胶结为主,这类油藏原油黏度高,黏土含量高,出砂严重且地层砂粒度中值相对较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新型防膨抑砂剂———FS-FYJ防膨抑砂剂是一种网状多羟基阳离子聚合物,能够非常有效而永久地防止黏土膨胀,控制砂粒运移,既有效地保护了油层又明显地改善了中、高渗透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通过室内泥岩颗粒稳定、抑砂等评价、伤害实验测试了FS-FYJ防膨抑砂剂的防膨抑砂效果及对地层的伤害率,并在郑家、王庄等多个地区现场推广应用了10余口井,取得了显着的防砂效果,解决了胜利油田中、高渗透稠油油藏的防砂难题。(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06年01期)

卫然,高斌,董海生,张冰洋,刘伟[8](2005)在《FYJ-2防膨抑砂剂在中高渗透稠油油藏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防膨抑砂剂FYJ-2是一种新型网状多羟基阳离子聚合物,它能够非常有效而永久地防止粘土 膨胀,控制砂粒运移,既有效地保护了油层又明显地改善了中、高渗透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通过室内 泥岩颗粒动态冲刷试验、抑砂试验和对地层的伤害试验,测试了FYJ-2的防膨抑砂效果。结果表明,该 防膨抑砂剂具有较强的粘土稳定抑砂作用,并可有效地防止对地层的伤害;在郑王庄油田的现场实施, 防砂成功率达90%。(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邱蜀峰[9](2005)在《中高渗透油藏压裂设计与分析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裂充填技术将压裂增产与充填防砂完井方法相结合,是一种适合于中高渗透油层压裂改造的措施。这种技术扩大了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范围,丰富了水力压裂的基础理论。墨西哥海湾油田,北海油田等国外大量的现场实例表明,该技术能实现增产和防砂双重目的,已在国外大多数油田,特别是海上油田成功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现场的广泛应用也带动了与该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例如:压裂的评井选层、增产与防砂机理研究、裂缝模拟与液量优化研究、现场实施和裂缝的压后评价。 本文在调研了大量有关压力递减分析和压裂充填技术的文献基础之上,通过分析现有的裂缝延伸模型和压裂液滤失模型,建立了一个针对中高渗透油层的压力递减资料的解释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本文用受压力控制的滤失模型(FE's Leakoff model)描述压裂液的滤失,并建立了中高渗透油藏裂缝的二维延伸模型,包括垂直裂缝和水平裂缝延伸模型,并且针对裂缝在延伸过程中严重上、下穿层的情况,本文还建立了中高渗透油藏裂缝的拟叁维延伸模型。我们另外建立了一个针对中高渗透油层的压力递减资料的解释模型。在模型的求解上,本文首先采用迭代方法确定端部脱砂前(压裂充填)或停泵前(小型压裂测试)的压裂液滤失系数,然后再求出裂缝的动态和支撑裂缝几何尺寸及压裂液的效率。根据建立的解释模型,用VB6.0开发了中高渗透油藏的压力递减分析软件,并用该软件进行了参数分析和矿场实例研究,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用本文所建立的压降解释模型能够得到关于裂缝几何形态和压裂液滤失比较准确的信息,针对高渗透油藏提供了一种的、简便、相对准确的压力递减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学院》期刊2005-04-01)

赵晓东,尚朝辉,隋清国,冷强,侯利[10](2003)在《桩西中高渗透油藏近解远调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桩西中高渗透油藏非均质严重,由于长期回注不合格的污水,导致注水井近井地带污染严重,单纯采取酸化措施,增注水量易沿不均地层中的相对高渗透层流动,对中低渗油层水驱效果较差。针对该类注水井,提出了近解远调现场施工工艺,现场试验八井次,避免了对应油井水淹,增油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03年04期)

中高渗透性油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胜利油区中高渗透砂岩油藏的典型单元,在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单元现井网和剩余油分布特点,在最大限度利用老井的情况下,设计了叁套井网抽稀方式,部署了井网抽稀综合调整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综合调整后,储量动用程度由46.3%提高到99.0%,15年累计增油98.7×104 t,提高水驱采收率2.6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高渗透性油藏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宏友,肖波,张言辉,岳宝林,付蓉.海上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油水相渗曲线合理性综合分析技术[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9

[2].赖书敏,陶德硕.中高渗透砂岩油藏井网抽稀提高采收率研究[J].广东化工.2014

[3].代云鹏.辽河油区中高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4].李长胜,胡容,蔡茂.中高渗透普通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放差提液的探索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2

[5].刘显太.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时变数值模拟技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

[6].王家宏.中高渗透油藏水平井整体开发水平段设计方法[J].石油学报.2008

[7].卫然,董海生,高斌,赵煊.中高渗透稠油油藏新型防膨抑砂剂的研制及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

[8].卫然,高斌,董海生,张冰洋,刘伟.FYJ-2防膨抑砂剂在中高渗透稠油油藏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

[9].邱蜀峰.中高渗透油藏压裂设计与分析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

[10].赵晓东,尚朝辉,隋清国,冷强,侯利.桩西中高渗透油藏近解远调技术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

论文知识图

科学技术2002年专利申请及科技成果获奖情况...渗透率平面分布图一9压裂过程中缝内温度变化情况一10毛扩一!突进系数平面分布图毛扩一!突进系数平面分布图一,T声1一l渗透率平面分布图

标签:;  ;  ;  ;  ;  ;  ;  

中高渗透性油藏论文_张宏友,肖波,张言辉,岳宝林,付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