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1例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1例临床治疗分析

杨悦(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心医院辽宁沈阳110021)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127-02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例患者经积极治疗住院27天好转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应及早诊断,及早处理,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应急措施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其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最多见,严重心肌炎、心肌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等均可导致本症。本病死亡率极高,国内报道为70%-100%,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可望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例,现将其临床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3岁。

主诉:“持续性胸痛1小时”收入我急诊室

1.2心源性休克诊断

①收缩压<80mmhg或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超过80mmhg或收缩压<100mmhg,持续半小时以上。②具有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③每小时尿量<20ml。④器官灌注不足表现等

1.3治疗方法(1)阿斯匹林0.3;(2)波立维600mg;(3)立普妥80mg;(4)静脉予升压药多巴胺100mg+阿拉明40mg+25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入;(5)克赛0.6ml皮下注射;(6)欣维宁100ml静点。

该患者予胺碘酮、镇静剂及电除颤后心律维持窦性心律并急诊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现该患者左主干前降支及回旋支全部存在严重病变,回旋支近中段有高度狭窄并可见血栓影,而狭窄远端的回旋支发出侧支循环向右冠远端形成供血,试行右冠造影,但不成功。考虑回旋支为此次罪犯血管,右冠为cto病变,故解决回旋支予回旋支置入支架后血流明显改善,患者胸痛消失,心电图示Ⅱ、Ⅲ、avFST段恢复。

术后在病房再发两次室颤,至此时可达龙在两小时内已大于1000mg。患者仍不能终止室颤发作故予倍它乐克注射液5mg静推。后室颤再未发作。

手术后急诊床旁扇扫心功能射血分数为47%。术后第二天复查心脏扇扫心功能射血分数提高到55.9%。术后第四天BNP53.9pg/ml正常。

1.4术后用药:阿斯匹林0.1日一次,波立维75mg日一次,立普妥80mg日一次,耐信20mg日二次,倍他乐克23.75mg日一次,可达龙0.2日三次七天后日两次,异乐定50mg日一次,路优泰300mg日三次,万爽力20mg日三次。

另外,血管活性药物只有在补充有效血容量基础上,血压仍不能提升或休克症状未见缓解时使用。对于血压急剧下降或极度降低的严重休克,一时又难以马上补充足够血容量,可先应用收缩血管药物暂时提升血压,以保证重要脏器供血,一旦症状改善迅速减量至停用。

3治疗效果

该患者住院27天好转出院。

4讨论

众所周知,有效血循环的维持主要依靠心脏排血功能、血容量和血管床容积三个因素之间的协调,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障碍都可导致有效血循环量不足,从而导致休克的发生和发展,而心脏泵血功能衰竭是产生心源性休克的主导原因和关键因素。

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肌氧供求失衡乃是病理变化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一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梗死范围就会不断扩大,泵血能力愈来愈差,最终导致不可逆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一般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采用休克卧位,镇静,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止痛,供氧,扩充血容量,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立即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另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休克的最常见的病因,故及早防治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对于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武.急诊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9.

[2]刘大为.危重病医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2.

[3]曾显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J].中原医刊,2007,34(2):67.

[4]赵兰巧,田文友,田青.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0,28:36.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1例临床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