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前突论文_薛凡,陈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颌前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下颌,关节,测量,生长激素,多态性,正畸,受体。

下颌前突论文文献综述

薛凡,陈红[1](2019)在《香港地区汉族人群下颌前突与候选基因GHR多态性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国内外对下颌骨前突易感基因定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连锁分析研究。文中探讨香港地区汉族人群候选基因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下颌前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期间香港大学牙医学院菲腊牙科医院435例受试者静脉血,其中下颌前突患者211例(下颌前突组)、咬合关系与面型正常患者224例(对照组)。挑选7个位于GHR基因的标签SNPs(tSNP)。采用MassARRAY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对单个SNP和单倍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SNP rs6898743显示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15)。rs6898743等位基因G频率在下颌前突组比对照组减少,显着性减低下颌前突的风险(OR=0.72、95%CI 0.55~0.94)。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两组间比较单倍型GAA和G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12)。结论 GHR基因SNP位点rs6898743与香港地区汉族人群下颌前突存在关联性。(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于桃,祝颂松[2](2018)在《两种正颌手术对骨性下颌前突患者颞下颌关节及口腔功能的影响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和量化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口内下颌支垂直截骨术(IVRO)矫正骨性下颌前突,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和口颌系统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二者之间有无差异。研究方法:对Cochrane Library、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9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38项研究最终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功能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规律:两组患者的最大开口度在最初3个月均显着降低,之后逐渐恢复,但经过较长的时间仍不能达到术前水平;SSRO组下颌侧向边缘运动在术后6个月显着高于术前值;两组患者的咬合力在开始急剧下降,但均可在术后3-6个月间的某个时间点恢复至术前水平,但经过较长时间仍然无法达到正常人群的水平。两组比较显示,术后3个月两组的最大张口度,以及术后3-6个月的咬合力,两组均无显着差异。对叁维方向的髁突角(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和矢状面关节间隙(前、上、后)分析结果显示,SSRO术后髁突很可能向前、下移动和向内旋转,而IVRO术后髁突很可能向后、外方向旋转。研究结论:骨性下颌前突患者经历SSRO或IVRO手术后,髁突的位置和口腔功能会发生变化。口颌系统功能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髁突位置改变两种手术存在明显不同。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可能与髁突的位置改变有关。未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尹晴,祝颂松[3](2018)在《SSRO术前术后下颌前突和后缩病人之间髁突位置的比较及其与颞下颌关节匹配度间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下颌前突和下颌后缩患者在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SSRO)术前术后髁突位置变化之间的区别,并分析髁突位置变化与颞下颌关节匹配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30例于2014-2017年就诊于华西口腔医院的患者(下颌前突患者19例,下颌后缩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单纯双侧SSRO,利用患者螺旋CT资料进行叁维重建,分别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一周、术后长期(不短于6个月)的髁突位置,并测量患者髁突及相应关节窝体积,计算关节匹配度,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下颌前突和后缩患者之间髁突位置变化的区别及其与关节匹配度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下颌后缩患者的髁突位置变化在术后短期大于下颌前突患者,两类患者的术后长期髁突位置相较于术后短期未发生明显改变,说明术后患者的髁突位置可以在长期保持稳定。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髁突位置变化与关节匹配度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说明关节匹配度越高,髁突位置变化越小。研究结论:关节匹配度越高,髁突位置变化越小,下颌后缩患者的髁突头体积相较于前突患者更小,而关节窝的体积两类患者之间相似,所以下颌后缩患者的髁突在关节窝内的动度更大,术后位移也就更大,但是髁突的体积只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亦发挥重要作用。后缩病人在术中下颌骨前骨段被牵拉向前,使术后的周围肌肉被拉伸而紧张,而下颌前突患者由于骨段被后退则不会如此,这才导致下颌后缩病人术后的髁突位置发生更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李雅巍,滕利[4](2018)在《手术优先治疗下颌前突的临床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采用坚强内固定的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联合术前建立模型、制作咬合导板及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患者硬软组织及咬合关系在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结束后的改变,丰富手术优先治疗下颌前突的相关内容,为临床应用及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共采集20位诊断为下颌前突,并实施术前建立模型、制作咬合导板、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小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术及术后正畸治疗的患者,20位患者均未实施鼻部整形术或颏部整形术。排除任何合并先天性颅颌面畸形或综合征的患者,唇腭裂患者亦排除在外。所有20位患者接受术后正畸治疗,但均未接受术前正畸治疗。术前建立模型、制作咬合导板并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术后正畸治疗结束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对所获得X线片使用分析法进行标记测量,并与标准参考值进行比较,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20位患者接受术前建立模型及制作咬合导板、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小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术、术后正畸治疗。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和骨坏死。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结束后硬软组织及咬合关系参数的重要改变表现:1--1-°,OP-SN°,GomeFH°,1--AP(mm),Ns-Sn-Pos°,Ns-Prn-Pos°(P<0.05);SNB°,SND°,ANB°,1_-NA°,1_-NA(mm),1--NB(mm),1--NB°,Po-NB(mm),NA-PA°,AB-NP°,1--OP°,Ui-E(mm),and S-N’-B’°(P<0.001);SNA°, GoGn-SN°,SE(mm), NP-FH°, SGn-FH°,OP-FH°,1--MP°,LiE(mm)(P>0.05);咬合关系由反覆、反覆盖改变为正覆、正覆盖;咬合关系由近中咬合关系改变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位于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沟。研究结论:术后随访10-12个月,所有患者最终获得良好的面部外形美观及咬合关系,无明显的牙齿排列不齐或咬合关系异常。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联合术前建立模型、制作咬合导板及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仍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中发现精确的术前模型设计及咬合导板制作联合术后正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部外形美观及咬合关系。(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马赫迪,舒敬恒,邓绪钊,刘展[5](2018)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颌前突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学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下颌前突占所有下颌畸形的43%,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还对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的结构和功能有所影响。1.5%的下颌前突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是常规手术,SSRO会改变TMJ的形态学参数,从而缓解或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症状,而目前尚存在争议。探究下颌前突患者在SSRO后TMJ各形态学参数的变化以及症状和临床体征的改变。方法 共招募1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和17名接受SSRO的下颌前突患者,对其进行大视野CBCT扫描(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为术前组和术后组),利用CBCT影像重建出牙颌系统(含TMJ)的叁维模型,并对其关节间隙、髁突尺寸、髁突角和升支角等13个形态学参数进行(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尹晴,祝颂松[6](2018)在《SSRO术前术后患者髁突位置的改变与颞下颌关节匹配度间的相关性研究:下颌前突患者与下颌后缩患者之间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下颌后缩与下颌前突患者SSRO术前术后髁突位置变化的区别,并分析髁突位置变化与颞下颌关节匹配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例下颌前突患者与11例下颌后缩患者,均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行单颌SSRO术,利用患者螺旋CT进行叁维重建,分别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一周、术后长期(大于6个月)的髁突位置,计算患者术前关节匹配度,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下颌前突和后缩病人的髁突位置变化的(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03)

杨于桃,祝颂松[7](2018)在《两种正颌手术对骨性下颌前突患者颞下颌关节及口腔功能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和量化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口内下颌支垂直截骨术(IVRO)矫正骨性下颌前突,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和口颌系统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术式之间的差异。方法:对Cochrane Library、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9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和meta分析。结果:共38项研究最终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功能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03)

熊雪妍,王一,陈蕾,周志翀,陈凤山[8](2018)在《骨性下颌前突头影测量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性下颌前突患者骨骼和■畸形分型和不同类型患者的特征。方法:对51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统计25项测量指标经年龄、性别校正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使用核模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描述各型患者骨形态特点。结果:25项测量数据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前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解释度为76.30%。51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可分为3个类型:第Ⅰ型表现为矢状型下颌发育过度,第Ⅲ型主要反映垂直型下颌发育过度,第Ⅱ型下颌发育过度严重程度较Ⅰ型和Ⅲ型轻微,上颌骨发育不足明显;各型患者均存在上颌发育不足。结论:骨性下颌前突患者骨骼形态具有异质性,对该类患者亚型的分类有助于临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诊断和治疗设计。(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董祥翔[9](2018)在《精益护理对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精益护理对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的患者60例,按照双盲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精益护理,包括高效化术前护理、舒适化术中护理及精细化术后护理。术后第1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s,VR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值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VRS评定对照组平均秩次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益护理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受,缓解不适,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蒙歌,杨斌[10](2018)在《手术优先模式在治疗下颌前突畸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下颌前突主要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为了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常规治疗模式的主要过程需要先进行牙齿矫正治疗,再用外科方式矫正颌骨畸形,术后再进行牙齿矫正治疗。与之相比,以外科手术治疗颌骨畸形作为治疗的第一步,再通过牙齿矫正将咬牙合关系调整到最佳状态,是一种治疗下颌前突畸形新的方式,表现出了治疗时间的缩短并能较快地改善面部美观,对于成人的社交工作活动方面是有利的。现就其形成、治疗步骤及优缺点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下颌前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和量化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口内下颌支垂直截骨术(IVRO)矫正骨性下颌前突,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和口颌系统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二者之间有无差异。研究方法:对Cochrane Library、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9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38项研究最终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功能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规律:两组患者的最大开口度在最初3个月均显着降低,之后逐渐恢复,但经过较长的时间仍不能达到术前水平;SSRO组下颌侧向边缘运动在术后6个月显着高于术前值;两组患者的咬合力在开始急剧下降,但均可在术后3-6个月间的某个时间点恢复至术前水平,但经过较长时间仍然无法达到正常人群的水平。两组比较显示,术后3个月两组的最大张口度,以及术后3-6个月的咬合力,两组均无显着差异。对叁维方向的髁突角(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和矢状面关节间隙(前、上、后)分析结果显示,SSRO术后髁突很可能向前、下移动和向内旋转,而IVRO术后髁突很可能向后、外方向旋转。研究结论:骨性下颌前突患者经历SSRO或IVRO手术后,髁突的位置和口腔功能会发生变化。口颌系统功能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髁突位置改变两种手术存在明显不同。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可能与髁突的位置改变有关。未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颌前突论文参考文献

[1].薛凡,陈红.香港地区汉族人群下颌前突与候选基因GHR多态性关联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

[2].杨于桃,祝颂松.两种正颌手术对骨性下颌前突患者颞下颌关节及口腔功能的影响的meta分析[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3].尹晴,祝颂松.SSRO术前术后下颌前突和后缩病人之间髁突位置的比较及其与颞下颌关节匹配度间的相关性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李雅巍,滕利.手术优先治疗下颌前突的临床结果分析[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马赫迪,舒敬恒,邓绪钊,刘展.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颌前突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学参数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6].尹晴,祝颂松.SSRO术前术后患者髁突位置的改变与颞下颌关节匹配度间的相关性研究:下颌前突患者与下颌后缩患者之间的比较[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8

[7].杨于桃,祝颂松.两种正颌手术对骨性下颌前突患者颞下颌关节及口腔功能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8

[8].熊雪妍,王一,陈蕾,周志翀,陈凤山.骨性下颌前突头影测量聚类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8

[9].董祥翔.精益护理对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

[10].蒙歌,杨斌.手术优先模式在治疗下颌前突畸形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下颌畸形-图2 下颌支骨截开术之二聚类分析散点图Figure2Scatterplotofcl...双侧H.E引起的下颌前突Fig.4Bila...患者术前正侧位像患者术后正侧位像利用CASSOS2001系统对患者术前X线

标签:;  ;  ;  ;  ;  ;  ;  

下颌前突论文_薛凡,陈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