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甲醇论文-刘贝贝

吡啶甲醇论文-刘贝贝

导读:本文包含了吡啶甲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催化,半理性设计,醇脱氢酶,(S)-(4-氯苯基)吡啶-2-甲醇

吡啶甲醇论文文献综述

刘贝贝[1](2019)在《半理性设计醇脱氢酶TbSADH合成重要医药中间体(S)-(4-氯苯基)吡啶-2-甲醇》一文中研究指出(S)-(4-氯苯基)吡啶-2-甲醇是抗组胺类药物卡比沙明和苯磺酸贝他斯汀等合成中的重要手性砌块。但目前主要是化学法合成,污染大且劳动保护要求高。虽然有生物法在研究,但其催化效率和立体选择性远远达不到药物合成的要求。因此,本研究采用半理性设计方法对来自高温厌氧杆菌(Thermoanaerobacter brockii)的醇脱氢酶(TbSADH)进行定向进化改造。基于其晶体结构,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TbSADH催化口袋内氨基酸残基进行分析,寻找影响口袋柔性的关键残基并进行改造,使其能够不对称还原高效合成高ee值的手性醇产物。同时解析催化口袋重塑与催化效率及立体选择性的关联,为同类型催化反应和酶分子改造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具体内容包括:(1)基于TbSADH晶体结构(PDB:1YKF),分别在30°C和60°C对野生型TbSADH催化口袋内的氨基酸残基进行10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中均方根涨落(Root mean square fluctuations,RMSF)值的波动情况可以反映氨基酸残基的柔性大小。结果发现口袋内A85、I86、L294及C295位点相对于其它位点更为刚性,说明这些位点可能是酶结合底物过程中产生阻碍的关键位点。因此对这四个位点进行计算机虚拟突变,A85突变成甘氨酸,I86、L294及C295位点则突变成丙氨酸。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中A85及I86位点突变后会引起RMSF值明显波动,而其它位点却不明显,表明A85、I86是影响构象动力学的关键位点。(2)基于结构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首先对A85及I86位点进行单位点饱和突变,结果得到了一系列酶活较低的单突变体。为了优化立体选择性和酶活,再次针对A85及I86位点利用组合活性中心饱和突变策略(Combinatorial active-site saturation test,CAST)构建精准突变库,由于底物(4-氯苯基)吡啶-2-甲酮空间位阻较大,因此通过简并密码子设计将这两个位点组合突变为空间位阻较小的氨基酸残基(A、S、T、L、I、V、G、C),最终筛选得到一系列酶活提高的突变体。其中最优突变体T15(A85G/I86L)催化底物生成(S)-醇产物具有99%e.e.光学纯度和98%的转化率。以纯化的突变体酶作为催化剂考察不对称催化性能,进行动力学参数、热稳定性、酶促不对称反应及底物特异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突变体T15具有优秀的催化潜力,k_(cat)/K_m为703.52s~(-1)?mM~(-1);底物浓度为100 mmol?L~(-1)时,100 mL体系中4 h就可达到完全转化,光学纯度99%e.e.,分离得率为94%。热稳定性好且在底物谱测试中,对大多数酮底物也具有很好的酶活力。通过T15与野生型的分子动力学分析,发现突变后催化口袋的体积由原来的141±33?~3增加到213±41?~3,证明突变体口袋的柔性得到增强。(3)为了探究其它位点对活性及立体选择性的影响,首先以(S)-专一型突变体T13(A85G/I86A)为模板引入口袋内的Q101、W110、L294及C295位点,鉴于底物空间位阻较大因此将这些位点均突变为位阻较小的丙氨酸(A)及丝氨酸(S)。通过活力测定得到的最优突变体T33(Q101A/A85G/I86A),催化底物(4-氯苯基)吡啶-2-甲酮生成(S)-醇产物具有99%e.e.光学纯度和98%的转化率。对优势突变体进行TTN及底物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T33同样具有优异的催化潜力,TTN达到6555,同时对大多数底物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另外,以(R)-专一型突变体I86P作为模板引入S39、Q101、W110、L294及C295位点进行饱和突变,所得最优(R)-专一型突变体转化率为56%,光学纯度78%e.e.;(S)-专一型转化率为71%,光学纯度70%e.e.。(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闫溢哲,李政,崔畅,刘延奇[2](2018)在《铜催化的1,3-二羰基化合物、甲醇和乙酸铵的串联氧化环化合成2,3,5,6-四取代吡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发展了一个铜催化的1,3-二羰基化合物、甲醇和乙酸铵的串联氧化形式环加成反应,能以中等到优异的产率合成一系列对称的2,3,5,6-四取代吡啶.反应中,甲醇既可作为反应溶剂,又可作为产物中吡啶环骨架的碳合成子.初步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能经历了一个自由基历程,且甲醇中甲基的碳氢键断裂为反应的决速步骤.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12期)

赵凌峰,翟刚,邓志勇,张华,王公应[3](2018)在《CuBr_2-吡啶离子液体催化甲醇液相一步氧化生成甲缩醛》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以CuBr_2与具有不同烷基支链和阴离子类型的吡啶离子液体组成的催化剂体系对甲醇一步液相氧化合成甲缩醛(DMM)的催化性能,发现CuBr_2-N-乙基吡啶溴盐催化性能最好。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组成、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氧气压力、反应时间对甲醇一步液相氧化合成甲缩醛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CuBr_2)/n(N-乙基吡啶溴盐)=1.0、催化剂质量浓度为40 g/L、反应温度130℃、氧气压力3 MPa和反应时间4 h,在该条件下甲醇转化率达到26.1%,DMM选择性达到95.0%。CuBr_2-N-乙基吡啶溴盐重复使用9次后,甲醇转化率为22.2%,DMM选择性为91.2%,催化活性仍然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李宁[4](2018)在《吡啶甲醇钌、铼羰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醇氧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吡啶基的衍生物是一类十分重要的杂环有机配体,可以与过渡金属形成牢固的化学键,有较强的配位能力。2-吡啶甲醇是吡啶中结构比较简单的衍生物,但是有着更多配位点,易于进行结构修饰等优点。而且,2-吡啶甲醇中带有的不同取代基可能会对催化反应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含吡啶甲醇配体的配合物结构多种多样,但是关于吡啶甲醇羰基配合物合成的报道十分少见。本文研究了2-吡啶甲醇与Ru_3(CO)_(12)和Re_2(CO)_(10)的反应性,分离得到了十种叁核钌配合物和八种铼羰基配合物,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这两类配合物催化仲醇氧化的催化活性。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2-吡啶甲醇衍生物与Ru_3(CO)_(12)的反应性,分离得到了十种叁核钌羰基配合物[?-η~2-2-(C_5H_4N)C(CH_2)_4(O)]_2Ru_3(CO)_8(2a),[?-η~2-2-(C_5H_4N)C(CH_2)_5(O)]_2Ru_3(CO)_8(2b)和[?-η~2-2-(C_5H_4N)C(O)(R~1)(R~2)]_2Ru_3(CO)_8[R~1,=CH_3,R~2=CH_3(2c);R~1=CH_3,R~2=C_6H_5(2d);R~1=H,R~2=C_6H_5(2e);R~1=H,R~2=4-CH_3C_6H_4(2f);R~1=H,R~2=4-OMeC_6H_4(2g);R~1=H,R~2=4-ClC_6H_4(2h);R~1=H,R~2=4-BrC_6H_4(2i);R~1=H,R~2=4-CF_3C_6H_4(2j)],并用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6个晶体的结构。配合物中两个吡啶甲醇配体分别通过一个叁电子供体的?_2-O氧桥同时与2个Ru原子配位,每个吡啶N原子与一个Ru原子配位,从而螯合形成了两个五元环结构。2.研究了2-吡啶甲醇衍生物与Re_2(CO)_(10)的反应性,分离得到了八种双核铼配合物[?-η-2-(C_5H_4N)C(CH_2)_4(O)]_2Re_2(CO)_6(3a),[?-η-2-(C_5H_4N)C(O)(R~1)(R~2)]_2Re_2(CO)_6[R~1=CH_3,R~2=C_6H_5(3b);R~1=H,R~2=C_6H_5(3c);R~1=H,R~2=4-CH_3C_6H_4(3d);R~1=H,R~2=4-OMeC_6H_4(3e);R~1=H,R~2=4-ClC_6H_4(3f);R~1=H,R~2=4-BrC_6H_4(3g);R~1=H,R~2=4-CF_3C_6H_4(3h)],并用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3个晶体的结构。两个吡啶甲醇配体的羟基O同时与两个Re原子配位,每个吡啶N原子与一个Re原子配位,从而螯合形成了两个五元环结构。3.研究了配合物2a-2j在催化仲醇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催化活性顺序为2e(R=C_6H_5)>2h(R=4-ClC_6H_5)>2i(R=4-BrC_6H_5)>2j(R=4-CF_3C_6H_5)>2a(R=cyclopentyl)>2b(R=cyclohexyl)>2c(R=(Me)_2)>2g(R=4-OMeC_6H_5)>2d(R=C_6H_5,Me)>2f(R=4-MeC_6H_5),产率均在80%以上。而且,带有给电子基团底物的收率要比带吸电子基团底物的收率稍高一些。4.研究了配合物3a-3h在催化仲醇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不高,催化产率最高仅达到54%。相比较而言,带有供电子基团的配合物催化产率稍高一些。(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3)

来佳佳[5](2018)在《杂多酸和联吡啶二甲酸乙酯/二甲醇铜配合物的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的合成促进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发展,其中不仅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并且由于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单个组分。而Keggin型杂多酸作为一类有着球型结构并且具有质子导电性的无机组分,通过配位键、氢键以及静电作用与金属有机配合物复合形成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在质子导电性、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本文以Keggin型杂多酸和2,2'-联吡啶-4,4'-二甲酸乙酯(debpdc)/2,2'-联吡啶-4,4'-二甲醇(dbhybp)的铜配合物为原料,合成了8例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这8例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复合物的热稳定性、等温水吸附性和质子导电性。具体如下:1.常温下混合α-H_3PMo_(12)O_(40)·24H_2O(α-H_3PW_(12)O_(40)·6H_2O或α-H_4SiW_(12)O_(40)·24H_2O),CuCl_2·2H_2O以及有机配体debpdc首次得到了叁个具有质子导电性的基于单和双担载Keggin型簇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Cu(debpdc)(H_2O)_3][Cu(debpdc)(H_2O)Cl][PMo_(12)O_(40)]}·2CH_3OH·2CH_3CN·4H_2O(1)、{[Cu(ebpdc)(H_2O)_3][Cu(debpdc)(H_2O)Cl][PW_(12)O_(40)]}·2CH_3OH·6H_2O(2)和{[Cu(debpdc)(H_2O)_3][H_2SiW_(12)O_(40)]}·22H_2O(3)。单晶衍射分析结果显示这叁个复合物中的debpdc/ebpdc配体都以螯合的方式作为二齿氮供体配体。(2)中的ebpdc配体是debpdc的水解产物。(1)和(2)中的Keggin型杂多酸作为双齿无机配体与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配位键形成双担载Keggin型簇,而(3)中的Keggin型杂多酸作为单齿无机配体与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配位键形成单担载Keggin型簇,这些簇依靠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一维亲水通道或者二维亲水层的叁维超分子复合物。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这些复合物在温度范围在25摄氏度至100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为98%时分别表现出10~(-6)~10~(-5)S·cm~(-1)(1)、10~(-5)~10~(-4)S·cm~(-1)(2)、10~(-5)S·cm~(-1)(3)的良好质子导电性。2.接下来我们使用α-H_3PMo_(12)O_(40)·24H_2O、α-H_3PW_(12)O_(40)·6H_2O以及α-H_4SiW_(12)O_(40)·24H_2O叁个不同的Keggin型杂多酸与2,2'-联吡啶-4,4'-二甲醇(dbhybp)和CuCl_2·6H_2O复合的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配位键首次得到了叁个有着良好质子导电性的基于四担载Keggin型簇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Cu(dbhybp)(H_2O)_2]_2[PMo_(12)O_(40)]}{[Cu(dbhybp)(H_2O)Cl]_2[PMO_(12)O_(40)]}·4CH_3OH·14H_2O(4)、{[Cu(dbhybp)(H_2O)_2]_2[PW_(12)O_(40)]}{[Cu(dbhybp)(H_2O)Cl]_2[PW_(12)O_(40)]}·4CH_3OH·14H_2O(5)以及{[Cu(dbhybp)(H_2O)_2]_2[SiW_(12)O_(40)]}_2·14H_2O(6)。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入了异烟酸(hin)合成了两个含有hin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H_2[Cu(dbhybp)(in)(CH_3CN)][PMo_(12)O_(40)]·hin·CH_3CN·4H_2O}_2(7)和{H_2[Cu(dbhybp)(in)(H_2O)]_2[SiW_(12)O_(40)]}·6H_2O(8)。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物4-6属于单斜晶系中的P2_1/c空间群,在这叁个复合物中dbhybp同样作为双齿氮供体与金属Cu(Ⅱ)离子配位形成金属有机配合物,每个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配位键与两个Keggin型阴离子连接,而每个Keggin型阴离子则作为四齿无机配体与四个金属有机配合物配位,形成两种四配位的担载结构,这两种担载结构通过氢键和配位键形成两种二维层(A和B),这两种二维层通过ABAB的交叉方式堆积成叁维超分子结构;复合物7、8则属于叁斜晶系中的P1~—空间群,dbhybp作为叁齿配体及hin作为单齿配体与Cu(Ⅱ)配位形成双金属有机簇,双金属有机簇通过静电作用(7)或配位键(8)与Keggin型杂多酸阴离子连接形成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电化学交流阻抗显示这五个复合物在温度范围为25摄氏度至10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98%时的质子导电率分别为10~(-5)~10~(-4)S·cm~(-1)(4、6、8)、10~(-4)S·cm~(-1)(5)、10~(-3)S·cm~(-1)(7)。(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李宁,马志宏,李素贞,韩占刚,郑学忠[6](2017)在《含吡啶甲醇配体的铼羰基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铼羰基配合物在化学材料领域~([1])以及医药方面~([2,3])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应用的配体种类也十分丰富,但关于吡啶甲醇化合物与羰基铼反应的文献报道很少~([4]).本文研究了2种吡啶甲醇衍生物与Re_2(CO)_(10)的反应性,分离得到了两种双核铼配合物1和2,用IR、~1H NMR和~(13)C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明:两个吡啶甲醇配体的羟基O同时与两个Re原子配位,每个吡啶N原子与一个Re原子配位,从而螯合形成了两个五元环结构.配合物1和2都属于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分别为C2/c和P2_(1/C).(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26)

阎新龙,马志宏,李素贞,韩占刚,郑学忠[7](2017)在《基于吡啶甲醇配体的钌羰基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啶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氮杂环有机配体,其中吡啶醇类化合物由于同时含有羟基和吡啶环,而具有较好的配位性能,可与许多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N,O–环金属化配合物,并已在催化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1-2],但与羰基金属反应的报道相对较少[3].本文研究了两种吡啶甲醇类化合物与Ru3(CO)12的反应性,分离得到两种叁核的N,O–环钌簇合物1和2.用IR、1HNMR和13C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单晶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单晶结构.结果表明每个配合物分子中含有两分子相同的配体,两个吡啶甲醇配体中O原子分别以μ2-O氧桥的形式同时与两个Ru原子配位,每个吡啶N原子与一个Ru原子配位,从而螯合成两个稳定的五元环结构.簇合物1和2均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26)

薛超[8](2017)在《吡啶类亚铜螯合物的甲醇氧化羰基化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羰基化反应是绿色催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中将工业废气一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精细有机化工产品,如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苯酯(DPC)等,是科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的催化反应。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因其清洁性、安全性以及功能多样性被列为绿色化学产品。目前,随着DMC的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寻求高效的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的催化剂成为众多学者着重研究的对象。论文第一章为文献综述部分,简要介绍了DMC的生产方法及合成工艺,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合成DMC的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确定了研究范围,并对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介绍了4’-对羟乙氧基苯基-2,2’:6,2’’-叁联吡啶(L1)、4-对羟乙氧基苯基-2,6-双-(2-噻吩基)吡啶(L2)以及4-对羟乙氧基苯基-2,6-双-(2-呋喃基)吡啶(L3)的亚铜配合物(Lx-CuCl)对甲醇氧化羰基化生成DMC催化性能的研究。在反应温度120~oC,反应总压2.4 MPa(Pco:Po_2=2:1),反应时间3 h下测试各个配合物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L2-CuCl为催化剂,浓度为0.035 mol/L时,甲醇转化率可达到4.50%,DMC选择性为87.56%,时空转化率为4.51 mol·DMC/(mol·cat·h),对不锈钢304材质的腐蚀速率3.92 g/(m~2·h);以L1-CuCl作催化剂时对DMC的选择性最高,可达98.78%,时空转化率为0.76 mol·DMC/(mol·cat·h),对不锈钢304材质腐蚀速率2.70 g/(m~2·h)。为了进一步探索配体电子云密度的变化对Lx-CuCl类催化剂氧化羰基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第叁章介绍了几种2,6-双(吡唑-3-基)吡啶类(L4-L5)和2,6-双(2-苯并咪唑)吡啶类(L7-L10)两类衍生物的配体与亚铜的配合物在甲醇氧化羰基化生成DMC催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2,6-双(2-苯并咪唑)吡啶类的亚铜配合物比2,6-双(吡唑-3-基)吡啶类的亚铜配合物的综合催化效果好。当苯并咪唑环上带支链时催化效果更佳,2,6-双(1-羟乙基-2-苯并咪唑)吡啶的亚铜配合物(L10-CuCl)作催化剂,DMC选择性可达到100%,时空转化率为0.48 mol·DMC/(mol·cat·h),对不锈钢304材质的腐蚀速率为1.71 g/(m~2·h)。第四章介绍了在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CPS)表面固载2,6-双(5-叔丁基-1H-吡唑-3-基)吡啶(btbpp)及2,6-双(2-苯并咪唑)吡啶(bbp)的金属铜(I)、铜(II)和铁(III)的配合物对甲醇氧化羰基化生成DMC催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亚铜作配位金属的催化性能明显比铜(II)和铁(III)好,其中催化剂CPS-Cu(I)-btbpp综合催化效果最佳,当铜含量为0.02 mol/L,甲醇转化率为0.31%,DMC选择性达98.30%,对不锈钢304材质的腐蚀速率为2.45 g/(m~2·h)。本论文主要合成了叁个系列的吡啶含氮杂环叁齿配体及其亚铜配合物,并利用不同的分析测试方法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及表征。模拟工业生产条件,将这些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应用在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DMC的催化反应中。从催化剂设计角度来看,2,6-双取代基吡啶类配体中,取代基的供电子能力较强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同时,催化剂在甲醇中的溶解性的增加对催化效果有积极的作用。该研究结论对后续催化剂配体的设计以及筛选高效催化性能的甲醇氧化羰基化催化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7-04-01)

王会生,乐琳,潘敏,钟文达,涂伟[9](2016)在《2-吡啶甲醇和1,1,1-叁羟甲基乙烷混合配体七核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水合氯化锰、2-吡啶甲醇和1,1,1-叁羟甲基乙烷在乙腈里反应合成出一个七核Mn簇合物[Mn~Ⅱ_3Mn~Ⅲ_4(Cl)_6(hmp)_6(thme)_2]·H_2O·3CH_3CN(1·H_2O·3CH_3CN,hmpH为2-吡啶甲醇,thme H_3为叁羟甲基乙烷),并对该化合物进行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磁性研究。1·H_2O·3CH_3CN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配合物核骨架可看成由交替的MnⅡ和MnⅢ离子形成一个六边形,而这个六边形又围绕在1个MnⅢ离子的周围,这种结构类型的配合物以前并没有报道过。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H_2O中MnⅢ与MnⅡ或MnⅢ与MnⅢ离子之间总体是铁磁性耦合的,交流磁化率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有弱的频率依赖现象。(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任钊,张亚勋,张立攀,郭青照,王永[10](2015)在《2,2’-联吡啶-4,4’-二甲醇的绿色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4’-二甲基-2,2’-联吡啶为原料,在过氧化氢和乙酸酐的作用下,合成了目标化合物2,2’-联吡啶-4,4’-二甲醇;通过熔点、质谱和核磁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吡啶甲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次发展了一个铜催化的1,3-二羰基化合物、甲醇和乙酸铵的串联氧化形式环加成反应,能以中等到优异的产率合成一系列对称的2,3,5,6-四取代吡啶.反应中,甲醇既可作为反应溶剂,又可作为产物中吡啶环骨架的碳合成子.初步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能经历了一个自由基历程,且甲醇中甲基的碳氢键断裂为反应的决速步骤.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吡啶甲醇论文参考文献

[1].刘贝贝.半理性设计醇脱氢酶TbSADH合成重要医药中间体(S)-(4-氯苯基)吡啶-2-甲醇[D].江南大学.2019

[2].闫溢哲,李政,崔畅,刘延奇.铜催化的1,3-二羰基化合物、甲醇和乙酸铵的串联氧化环化合成2,3,5,6-四取代吡啶(英文)[J].有机化学.2018

[3].赵凌峰,翟刚,邓志勇,张华,王公应.CuBr_2-吡啶离子液体催化甲醇液相一步氧化生成甲缩醛[J].精细化工.2018

[4].李宁.吡啶甲醇钌、铼羰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醇氧化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5].来佳佳.杂多酸和联吡啶二甲酸乙酯/二甲醇铜配合物的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D].河南师范大学.2018

[6].李宁,马志宏,李素贞,韩占刚,郑学忠.含吡啶甲醇配体的铼羰基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7

[7].阎新龙,马志宏,李素贞,韩占刚,郑学忠.基于吡啶甲醇配体的钌羰基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7

[8].薛超.吡啶类亚铜螯合物的甲醇氧化羰基化催化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7

[9].王会生,乐琳,潘敏,钟文达,涂伟.2-吡啶甲醇和1,1,1-叁羟甲基乙烷混合配体七核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性(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6

[10].任钊,张亚勋,张立攀,郭青照,王永.2,2’-联吡啶-4,4’-二甲醇的绿色合成[J].河南科学.2015

标签:;  ;  ;  ;  

吡啶甲醇论文-刘贝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