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蒋梦菲[1](2021)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性及教学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男生、女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客观差异,教师在教学期间找出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性,并针对差异性进行教学能够令英语教学效果更好。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分析,结合大学英语学习中男女生性别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提出对策,为关注大学英语学习性别差异性的教师提供参考。
吴媛[2](2021)在《高校国际交换生的英语能力变化及其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宇[3](2021)在《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学者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中指出,动机、自信心等情感因素会对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成效产生影响。然而,当前仍有不少学生出现动机低下、消极的自我认同等问题,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作为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重要因素,也就成为了学者们的研究焦点。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仅以其中两个变量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鉴于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试图探究二者对英语成绩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舟山市某高中256名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和自我认同变化的整体情况如何,英语成绩高低分组学生有何差异?2.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自我认同变化及英语成绩之间是否相关?若相关,相关性如何?3.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有何影响?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1.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的整体使用情况处于较高水平(m=3.7088),自我认同变化整体处于中等水平(m=2.7565),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在英语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和自我认同变化上均有显着性差异。2.自我认同变化和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呈正相关(r=0.363,P<0.05),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动机调控策略有正向预测作用(英语动机调控策略=1.890+0.660×自我认同变化);英语动机调控策略与英语成绩呈正相关(r=0.382,P<0.05),其后果设想和兴趣提升策略能正向预测英语成绩(英语成绩=77.225+5.118×后果设想+3.404×兴趣提升);英语成绩与积极的自我认同变化呈正相关,其附加性变化和自信心变化能正向预测英语成绩,与消极的自我认同变化呈负相关,其分裂性变化和零变化有负向预测作用(英语成绩=81.149+6.911×附加性变化+2.948×自信心变化-2.117×零变化-2.212×分裂性变化)。3.通过Amos路径分析进一步发现:分裂性变化直接负向影响英语成绩,附加性变化和零变化既能直接影响英语成绩,又能分别通过后果设想和兴趣提升策略对英语成绩产生间接影响,自信心变化则完全通过后果设想和兴趣提升策略对英语成绩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其中,附加性变化的预测能力最大。基于以上结果,笔者从树立英语动机调控策略使用意识、促进学生积极自我认同发展和增强文化知识的输入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学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效率,发展积极的自我认同,进而提高英语成绩。
葛志康[4](2021)在《高中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高中生的在线学习参与度为因变量,研究在线教学大环境下,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英语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建模等研究方法,对漳州某重点高中286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在线学习参与度情况如何?(2)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如何?(3)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否在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在线学习参与度间存在中介作用?通过SPSS21.0和AMOS21.0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均值为3.3360,在五个维度方面,均值依次为外在需要(3.5764)、学习价值(3.4825)、学习情境(3.4042)、努力程度(3.1853)、内在兴趣(3.0315);自我效能感均值为3.5287,三个维度得分依次为课程胜任感(3.7063)、课程适应感(3.4406)和目标自信感(3.4392);在线学习参与度均值为3.3053,三个维度得分依次为行为参与(3.4510)、认知参与(3.2348)和情感参与(3.2299)。(2)英语学习动机和在线学习参与度相关系数r=0.583(P<0.001);自我效能感和在线学习参与度相关系数r=0.654(P<0.001);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相关系数r=0.629(P<0.001)。(3)英语学习动机对在线学习参与度影响的总效应为0.733(P<0.05),间接效应为0.465(P<0.05),直接效应为0.268。上述发现表明:(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在线学习参与度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在线学习参与度正相关,其内在兴趣、外在需要以及学习情境对在线学习参与度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与在线学习参与度正相关,其目标自信感和课程适应感能够正向预测在线学习参与度;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正相关,英语学习动机正向影响着自我效能感。(3)通过AMOS21.0研究发现,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在英语学习动机和在线学习参与度之间起部分的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从增强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高中生自我效能感以此来提高高中生的在线学习参与度提出建议。在增强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方面,教师在在线教学过程中,要减少自己的讲授时间并做到与学生进行同步聊天和讨论,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学习动机;在提高高中生自我效能感方面,教师要使用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在线教学,要让学生使用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在线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自我效能感,以及提供良好的在线教学和在线学习环境和平台,让在线教学和在线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流畅,学生的在线学习参与度自然会得到提高。通过以上的建议,以期能够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在线学习参与度。
任晓月[5](2021)在《基于情感过滤假说的小学英语学习情感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逐渐开始了对二语习得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将研究的视线从外部转向为内部,开始探寻情感因素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作用。随着人文主义的逐渐兴起,情感因素愈发被人们所重视,语言学家也开始重视语言习得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就此提出了诸多理论。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指出,情感因素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就像一把筛子,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此后,国内外众多学者、教师便开始从不同方面对情感因素做出研究,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初中、高中以及大学阶段。所以,为丰富小学阶段的研究,本研究将基于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以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中的三个主要情感因素:动机、焦虑和自信,并从性别、年级、城乡和学习水平这四个方面做出对比,分析小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这四个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探寻差异背后的原因,以提出相应策略促进小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发展。研究对象为洛阳市某市区小学和洛阳市宜阳县某乡村小学共580人,教师共计五名。主要研究以下问题: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状况是怎么样的?不同年级在动机、焦虑和自信三个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性别在动机、焦虑和自信三个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不同学习水平学生是否在动机、焦虑和自信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城乡小学生是否在动机、焦虑和自信三个方面存在差异?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和访谈(学生访谈、教师访谈),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将用SPSS19.0进行处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动机方面:女生学习动机高于男生;五年级动机高于四年级学生;城市小学生动机高于乡村小学生;学习优秀生的动机高于学习困难生。2.焦虑方面:被试学生中大多存在焦虑感。首当其冲的是考试焦虑,其次是课上听不懂,害怕得到负面评价,不敢开口说英语等。焦虑在男生女生中没有显着差异;四、五年级的学生考试焦虑存在差异,即五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高于四年级学生;在城乡比较中,乡村小学生的焦虑高于城市小学生;在不同学习水平比较中,学习困难生焦虑高于学习优秀生。3.自信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英语学习自信,自信心的来源主要是获得外界的肯定和成绩的反馈。不同性别和年级在自信心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城市小学生和乡村小学生在信心方面存在在显着性差异,即城市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高于乡村小学生;学习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在自信方面也存在显着性差异,学习优秀生的自信心高于学习困难生。4.动机、焦虑和自信相关分析:通过对动机、焦虑和自信两两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动机与焦虑呈非常显着的负相关;动机与自信呈非常显着的正相关;焦虑与自信呈非常显着的负相关。通过分析发现,小学生情感因素出现差异主要可以从学生个体因素、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来寻求原因。学生个体方面主要可以归结为:生理差异;归因方式和学习策略。教师方面归结为:教育观念;教师态度;纠错方式和评价方式。环境方面可归结为:地域文化;教育资源和学习氛围。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关注学习者情感因素,做好学情分析;第二,教师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改变教学方式;第三,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保证区域间英语学习资源的均衡。
郦翔伟[6](2020)在《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调查与转化策略研究 ——以D市高学段小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有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新的英语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本研究重点对小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展开了实证研究,以期全面了解和掌握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有效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对D市整班随机抽取的490名五、六年级小学生展开了实证调查,结果有如下发现:(1)小学英语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学习动机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自我认知等因素上有显着差异。但在外部环境和自我成就感等因素上差异不显着,这为学困生转化提供了可能。(2)小学英语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归因方式上有显着差异。学困生倾向于把英语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任务难度大和运气不好等稳定的或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优生则常常归因于不稳定的、可控的内部因素,如努力等。(3)研究发现小学英语学困生直接原因是单词问题,根本原因是缺少动力、压力、毅力。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主要包括:(1)在小学英语学困生个体层面,主要通过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动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改善学困生的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等方式,努力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的内在需求。(2)在教师层面,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进行分层作业、帮助其制定目标和改善教学方式,以期激发英语学困生内在学习热情。(3)在家庭层面,家长要给予英语学习困难孩子足够的关爱,重视言传身教,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和特点,努力推动孩子从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
周李蕾[7](2020)在《初中生英语泛在学习的运用策略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学习媒体的日益普及,外语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从传统学习向泛在学习的新转变。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泛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充分利用智能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进行自由式、自主化的学习。但是泛在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英语课堂,学生离开教师的直接指导而进行独立学习,他们想要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良好的学习策略为支撑。初中生处于英语学习的黄金阶段,很多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都是在此期间形成的,那么他们目前在英语泛在学习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运用效果怎么样等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因此本研究聚焦当前初中生在英语泛在学习中的学习策略运用,提出两个研究问题:1.初中生在进行英语泛在学习时学习策略运用情况怎么样?2.不同性别、年级、英语成绩水平的初中生群体之间在英语泛在学习的运用策略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基于泛在学习特点和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体系,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240名Z校的初中生参与了问卷调查,之后9名访谈学生进一步表达了他们在英语泛在学习中的主要障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六大分支在当前初中生英语泛在学习中均涉及,但是策略运用的总体情况仅处于中等水平,补偿策略和记忆策略的运用更频繁,社交策略的运用频率最低。不同的性别群体除了在情感策略运用上有显着性差异,在其他策略上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但是不同的年级和英语成绩水平的初中生群体在策略运用上差异情况复杂。访谈情况也反映出初中生在英语泛在学习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学习策略认识不深入,策略运用能力欠缺。本研究针对研究结果分析了相关原因并尝试提出三大建议:首先,完善教师角色,提升策略运用力度;其次,改善学习环境,促进策略运用意识;最后,发挥主体作用,增强策略运用能力,以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认识学习策略,唤醒教师关注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初中生在英语泛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加合理灵活地整合运用学习策略,获得更加丰富有效的英语泛在学习成果。
胡璐[8](2020)在《L2MSS理论视阈下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研究 ——以汉中市某高中为例》文中认为为响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终身学习在其领域成为愈发重要且成熟的讨论话题。而终身学习理论支撑下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明显。因此,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大量的优秀成果发现,学者对不同的学习环境对自主学习形成的相关条件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发现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的研究成为国内外优秀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不同学者对于两者的相关关系都做了大量的分析,且很大部分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学习动机对于自主学习行为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05年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L2MSS)成为动机领域的最新理论之后,国内外优秀学者开始对其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为证实该理论在中国学生中的有效性,在我国学者刘凤阁的研究中得出了相关研究。此后,对于该理论的研究也涉及到了很多的方面,其中国内外的学者对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且研究结果均表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在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学者的研究结果做了分析和研究之后发现在我国的该领域的研究下的研究对象大部分集中于大学生乃至研究生,对于年龄较小且学段较短的中学生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中笔者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方法对汉中市某高中学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现状和自主学习行为能力现状做出了调查,拟解决如下问题:1)高中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现状如何?2)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如何?3)是否高中生“二语动机自我”与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如有具体表现在哪个维度?与此同时,笔者对于所得数据主要运用Spss24.0和Excel以及皮尔逊相关性对该数据做了整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汉中市某高中高二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现状整体处于低水平2)汉中市某高中高二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现状从整体来讲处于中等水平3)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行为能力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学生在二语学习中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越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越高。其中二语学习经历和自主学习行为能力有着较高的相关关系,二语理想自我次之,但是应该二语自我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能力不存在相关关系。笔者针对以上的研究结果对于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也提出了以下建议:(1)在教学中合理塑造学生的理想二语自我(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积极的二语学习经历(3)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应拓宽学生对英语实用性的认识(4)同时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本研究中笔者也提出了该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研究中做出更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练丽娟[9](2020)在《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末,三语习得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了新的研究领域。由于起步较晚,三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分布不均,研究方法单一。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语际迁移方面,三语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有学者涉及,但是将三语习得影响因素与语言习得路径相结合的研究十分鲜见。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以理论探讨、量化实证研究居多,偶见实验法。近10年来语言习得领域的认知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虽然在观点上有融合的趋势,但在研究实践中依然各持其重。影响三语习得的因素十分庞杂,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在主要影响因素中哪些具有可控性;这些可控性影响因素对三语习得结果的影响强度是否一样;在可控性影响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提高三语习得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通过怎样的路径可以有效促进三语习得过程,优化三语习得结果,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新疆五所高校(包括医学、师范、农业、财经和综合类院校)的613名三语生(少数民族学生)为例,研究了三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有效路径。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这一群体三语习得的特点,分析了影响三语习得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的变量组合,并调查了可控性因素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L3)的影响。通过统计建模分析、研究,得出了预测三语习得(L3)结果的影响因素变量,并通过AMOS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构建了可控性影响因素间的因果路径模型。最后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并置于教学实验中进行检验。本研究旨在促进三语习得的生成,优化三语习得的结果,提高三语习得的成效,为三语教学者提高教学成效提供理论指导,为三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成效提供有效途径。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的研究,找到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效三语习得路径,以提高三语或多语者的学习效率,推进我国对三语或多语人才的培养进程。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少数民族三语习得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同时也为多种外语的学习者及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研究采用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和教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数据使用了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9.0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22.0进行处理。用Logistic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了语言水平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预测性因子的问题;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厘清了可控性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并在教学实验中进行效果检验。本研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处于彼此高度相关的动态系统之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状态和三语习得的结果。六组可控性影响因素与L3水平的关系强度依次为:学习策略>管理策略>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文化认同>背景语言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具型动机与学习策略对L3水平的提高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因此,在基本语言习得路径上强化六个组可控性影响因素,尤其是强化学习策略因素,调节工具型动机因素会带来更好的三语习得结果。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认同”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并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学习者策略”;“背景语言”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并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学习者策略”。“学习策略”是影响三语习得的直接影响因素。依据本研究构建的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而提出的教学设计思路为:在全面强化可控性影响因素作用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加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尤其是融合型动机,以调动学习者学习和使用学习者策略的能动性;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培训,学习者策略的优化,扩大语言的有效输入量;语言有效输入量的扩大和背景语言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经验;强化学习者的背景语言知识,培养学习者的元语言意识,调节学习者的语言心理距离,促进语言正迁移的发生,从而优化语言加工机制,最后优化语言输出结果。本研究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三语习得路径模型指导下设计的教学模式对三语习得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语言习得的成效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研究整合了语言习得认知心理学派和社会文化学派的研究成果,结合三语习得的特点,将背景语言因素方面的语言心理距离、语言迁移意识以及文化认同因素纳入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框架,在语言习得的基本路径(“语言输入—语言加工—语言输出”)之上,构建了三语习得的有效路径模型,丰富了三语习得的理论,为提高三语习得成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在三语教学与学习的实践中,影响因素庞杂。究竟从何处入手才能抓住关键点,有效提高三语习得的水平,一直是令三语教育者和三语学习者困惑的问题所在。因此,厘清三语习得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和路径,有的放矢地强化弱点,补齐短板,应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教学与学习,才会避免各种资源盲目地投入。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的构建基于二语习得模式理论、动态系统理论、神经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本研究三个阶段的研究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此路径模型强调以情感因素驱动第三语言(L3)的教学和学习,在全面加强六个维度的可控性影响因素正面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调节,对学习者策略进行培养,做到第三语言(L3)的教学与学习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的应用能够促进三语习得生成,优化三语习得结果,提高三语习得成效,为三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为三语教学者提高教学成效提供理论指导,为三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成效提供有效途径。语言习得研究自开始以来,形成了社会心理与社会文化两大学派。语言习得的模式研究侧重对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过程进行研究,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则侧重对影响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或影响因素对语言习得产出结果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本研究整合了认知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三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本文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对影响三语习得的可控性影响因素变量进行了重组。除了强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因素对三语习得的影响外,还增加了对“背景语言水平”“语言迁移意识”“语言心理距离”“文化认同”等因素对三语习得过程影响作用的分析,从心理认知与社会文化的视角丰富了三语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其次,本研究首次从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变量组合入手对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变量间的关系和作用路径进行了研究,采用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问卷调查与个体访谈相补充、SPSS多变量分析与AMOS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相结合、理论建模检验与教学实验验证相印证、大样本调查与典型个案研究兼用的混合方式进行,丰富和扩展了三语习得的研究方法。本文共7章。第1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选题内容、研究目的、选题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2章首先厘清了本文所涉及到的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主要概念,之后对国内外语言习得的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3章研究方法与设计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提出了研究问题,阐述了本研究的设计总方案,并围绕三个研究问题分别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4章、第5章和第6章是对三个研究问题的研究结果的汇报。第4章是对三语习得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阐释了本研究对三语习得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类的过程,梳理了三语习得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控性因素影响因素,为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提供了变量组合;第5章汇报了本研究对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调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为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第6章基于相关理论与前期研究结果,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假设模型并得出实验验证结果;第7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结论、局限性、对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马雪瑞[10](2020)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化国际背景下,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时代发展社会背景下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我国新课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总述与诉求。英语语言应用过程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多元化促成语言运用综合化,于是继初中英语综合技能课、高中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之后以专门针对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也应运而生。作为对传统英语复习课优化提升替代课型,综合语言运用课整合学生教材单元内已学语言知识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使其综合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对已学语言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在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新提倡中仍存在教师将已学语言知识进行简单堆砌加以整理然后进行滚筒式重复讲解并忽视学生在面对已学知识复现时出现的学习兴趣疲软、心理厌倦等负面情绪继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与语用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因此优化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成为响应新课改新诉求新时代新呼吁的重要举措。而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进行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预设,是将教学优化落在实处的最佳载体,因此本研究将学习兴趣激发再推进至学习动机调动,遂以不同于新授课的对旧知进行巩固运用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生学习动机为研究切入点,以专门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模型——ARCS动机模型为理论支撑点,通过文献研究、教育实践、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以教学设计探讨研究为着力点对教师如何在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中应用ARCS动机模型作为支架更加精准地制定教学目标与设定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加以维持以确保在课堂生成中落实语言知识巩固与语境中语言技能综合运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进行研究。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结合ARCS动机模型中动机调查量表与相关硕士论文调查问卷制成《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为方便学生理解将表头简化为《小学英语综合语用课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从ARCS动机模型A(attention-注意)、R(relevance-相关)、C(confidence-自信)、S(satisfaction-满足)四维度出发设计调查问题,对学生在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课堂教学中学习动机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解读,获知学生在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中学习动机的实然状况,呈明问题“是什么”。ershi二是结合文献综述中ARCS动机模型本体结构和相关教学研究、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内涵界定与教学研究和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生学习动机实然状况后,对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本体解读与整体价值追求探讨,从应然状态做出理论价值分析,即解释“为什么”,陈述ARCS动机模型对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研究实际指导作用。三是对ARCS动机模型在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中实践应用做出举例论证与框架敲定,陈述具体“怎么做”。首先以ARCS动机模型中教学策略为支撑点对已有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做出例证与优化,接着结合ARCS动机模型中教学程序和文献阅读整理后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普遍程序确定ARCS动机模型下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程序大框架:前期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评价教学效果四个步骤。四是根据上述研究内容结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对ARCS动机模型下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课例教学设计做出完整举样。并在结语部分对整个研究做一回顾小结,认真分析研究不足之处且针对此做出展望。
二、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性及教学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英语学习性别差异性概述 |
二大学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性研究 |
1. 大学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
2. 男女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
3. 教学启示 |
三大学英语学习性别差异性的教学对策 |
1. 激发学习动机 |
2. 根据性别施教 |
3. 转变教学模式 |
四结论 |
(3)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英语动机调控策略 |
二、自我认同变化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情感过滤假说 |
二、自我调控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国内外英语动机调控策略研究述评 |
一、国外英语动机调控策略研究 |
二、国内英语动机调控策略研究 |
第四节 国内外自我认同变化研究述评 |
一、国外自我认同变化研究 |
二、国内自我认同变化研究 |
第五节 国内外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述评 |
一、国外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 |
二、国内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一、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调查问卷 |
二、高中生自我认同变化调查问卷 |
三、SPSS21.0 |
四、Amos21.0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一、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
二、英语成绩的收集 |
三、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 |
一、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使用的整体情况 |
二、高低分组学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使用的差异 |
第二节 高中生自我认同变化情况 |
一、高中生自我认同变化的整体情况 |
二、高低分组学生自我认同变化的差异 |
第三节 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自我认同变化及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
一、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自我认同变化与英语成绩的皮尔逊相关情况 |
二、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自我认同变化与英语成绩的偏相关情况 |
第四节 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
一、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
二、高中生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
三、高中生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动机调控策略的影响 |
第五节 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的影响路径 |
第六节 分析与讨论 |
一、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使用的整体情况分析 |
二、高中生自我认同变化的整体情况分析 |
三、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自我认同变化及英语成绩的关系分析 |
四、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的影响路径分析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学启示 |
一、树立英语动机调控策略使用意识 |
二、开展多元教学,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
三、促进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发展 |
四、增强文化知识的输入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自我认同变化调查问卷 |
附录3 英语成绩 |
致谢 |
(4)高中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英语学习动机 |
二、自我效能感 |
三、在线学习参与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英语学习动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国外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 |
二、国内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 |
第四节 自我效能感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自我效能感的国外研究现状 |
二、自我效能感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五节 在线学习参与度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国外研究现状 |
二、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六节 文献综述小结及本研究研究方向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一、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二、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 |
三、在线学习参与度调查问卷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结构建模法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一、调查问卷的试测 |
二、调查问卷的正式发放 |
三、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在线学习参与度情况 |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总体情况 |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情况 |
三、高中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总体情况 |
第二节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 |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 |
二、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 |
三、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三节 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在英语学习动机和在线学习参与度中的中介作用 |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以及在线学习参与度情况分析 |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分析 |
三、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在英语学习动机和在线学习参与度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第三节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2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测量问卷 |
附录3 在线学习参与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5)基于情感过滤假说的小学英语学习情感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5 理论基础 |
1.6 核心概念界定 |
2.小学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研究设计 |
2.2 数据分析与讨论 |
3.小学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发挥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
3.1 小学生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的现状 |
3.2 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情感发挥的因素 |
4.发挥小学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作用的教学建议 |
4.1 关注学习者情感因素,做好学情分析 |
4.2 教师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改变教学方式 |
4.3 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保证区域间英语学习资源的均衡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小学生情感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的相关调查 |
附录2 小学生情感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现状访谈提纲(学生问卷) |
致谢 |
(6)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调查与转化策略研究 ——以D市高学段小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一)学困生的内涵研究 |
(二)学困生的相关研究 |
(三)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一)学困生的内涵研究 |
(二)学困生的相关研究 |
(三)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问题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问题 |
二、调查工具及实施过程 |
(一)问卷调査 |
(二)个案访谈 |
三、问卷统计与分析 |
(一)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学习动机上的比较 |
1.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内因上的比较 |
2.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外因上的比较 |
3.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自我评价上的比较 |
(二)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归因方式上的比较 |
1.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归因方式各因素的总体比较 |
2.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归因方式的多重比较 |
(三)小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
1.小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直接原因 |
2.小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 |
四、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结果 |
第三章 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
一、学困生自我层面策略 |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
(二)改善学困生的归因方式 |
(三)改善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
二、教师层面策略 |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二)激发学习兴趣及动机 |
(三)帮助学困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
(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
(五)为学困生提供作业分层 |
三、家庭层面策略 |
(一)给予学困生足够的关爱 |
(二)重视言传身教 |
(三)提髙自身教育能力 |
四、社会层面策略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一)成果与创新点 |
(二)问题与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7)初中生英语泛在学习的运用策略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论文的研究目的 |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有关泛在学习的研究概述 |
(一)泛在学习的定义 |
(二)泛在学习的特点 |
(三)泛在学习的理论基础 |
二、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概述 |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
(三)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综述 |
三、英语泛在学习的运用策略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初中生英语泛在学习的运用策略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四、调查过程 |
五、问卷的具体编制与修订 |
(一)试测 |
(二)正式测试 |
第三章 初中生英语泛在学习的运用策略调查结果 |
一、问卷结果 |
(一)英语泛在学习的运用策略情况 |
1.六类策略运用整体情况 |
2.高频与低频运用子策略 |
3.六类策略运用具体情况 |
(二)不同学生英语泛在学习的运用策略差异性分析 |
1.初中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性别差异分析 |
2.初中生学习策略运用的年级差异分析 |
3.初中生学习策略运用的英语成绩水平差异分析 |
二、访谈结果 |
(一)对英语泛在学习的看法 |
(二)英语泛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 |
三、调查结论 |
第四章 初中生英语泛在学习存在的策略运用瑕疵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策略运用瑕疵 |
(一)学习策略认识不深入 |
(二)策略运用频率不均衡 |
(三)群体间策略运用差异复杂 |
二、原因分析 |
(一)外部因素:教师指导策略体系待完善 |
(二)内部因素:学生主观运用意愿待加强 |
第五章 改进初中生英语泛在学习运用策略的建议 |
一、完善教师角色,提升策略运用力度 |
(一)树立自身责任意识,实施策略性教学 |
(二)担任策略指导执行者,促进低频策略向高频转化 |
(三)扮演策略训练实施者,均衡群体之间差异 |
二、改善学习环境,促进策略运用意识 |
(一)完善教育资源体系,丰富网络高质量学习资源 |
(二)创造真实语言环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
(三)创建线上交流群,优化师生间的交互 |
三、发挥主体作用,增强策略运用能力 |
(一)转变消极学习观念,不断尝试和改进策略运用 |
(二)强化自身内在动机,保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
(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极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L2MSS理论视阈下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研究 ——以汉中市某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时代对自主学习的要求 |
二、新课标对自主学习的要求 |
三、高中生L2MSS与其自主学习行为能力研究的重要性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一、论文的基本框架 |
二、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论文相关概念阐述 |
一、自主学习行为能力概念 |
二、L2MSS理论概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L2MSS理论研究概况 |
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概况 |
三、外语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概况 |
四、L2MSS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研究概况 |
五、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检索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
一、课堂观察的数据搜集 |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搜集 |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高中生L2MSS现状和分析 |
一、L2MSS理论各因子具体情况分析与讨论 |
二、小结 |
第二节 高中生外语自主学习行为能力现状与讨论 |
一、自主学习行为能力总体情况分析和研究 |
二、自主学习行为能力具体情况分析和讨论 |
第三节 自主学习行为能力与L2MSS关系分析与讨论 |
一、L2MSS与自主学习行为能力关系总体分析 |
二、L2MSS各部分与自主学习行为能力的关系分析 |
三、自主学习行为各部分与L2MSS关系分析 |
四、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自主学习行为能力现状整体处于低水平 |
二、L2MSS现状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
三、L2MSS与自主学习行为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
四、二语学习经历是自主学习行为能力的最强预测因子 |
第二节 教育建议启示 |
一、合理塑造理想二语自我 |
二、积极创造学生的二语学习经历 |
三、拓宽学生对英语实用性的认识 |
四、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信心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问卷调查 |
附录二 课堂观察量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疆多语环境 |
1.1.2 多语发展的国际趋势 |
1.1.3 新疆的三语习得 |
1.1.4 学术背景 |
1.2 选题内容 |
1.3 研究目的 |
1.4 选题意义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本研究的主要概念 |
2.1.1 “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 |
2.1.2 “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 |
2.1.3 语言习得路径 |
2.1.4 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 |
2.2 二语习得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主要研究 |
2.2.2 国内主要研究 |
2.3 三语习得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外主要研究 |
2.3.2 国内主要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总设计 |
3.2.1 研究问题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研究思路 |
3.3 第一个研究问题 |
3.3.1 研究问题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研究对象 |
3.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4 第二个研究问题 |
3.4.1 研究问题 |
3.4.2 研究对象 |
3.4.3 研究工具 |
3.4.4 数据采集 |
3.4.5 数据分析 |
3.5 第三个研究问题 |
3.5.1 研究问题 |
3.5.2 研究方法 |
3.6 教学实验 |
3.6.1 研究问题 |
3.6.2 研究对象 |
3.6.3 研究方法与设计 |
3.6.4 研究工具 |
3.6.5 数据收集 |
3.6.6 数据分析 |
第4章 三语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 |
4.1 语言习得影响因素的分类 |
4.2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现状 |
4.2.1 被试的结构 |
4.2.2 被试的三语水平 |
4.2.3 课程设置 |
4.2.4 教材使用 |
4.2.5 师资情况 |
4.3 三语习得的主要影响因素 |
4.4 三语习得的可控性影响因素 |
4.4.1 情感因素 |
4.4.2 学习者策略因素 |
4.4.3 背景语言因素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分析 |
5.1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对三语习得者的影响 |
5.2 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间的动态关联 |
5.3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对L3 水平的影响 |
5.3.1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与L3 水平的相关度 |
5.3.2 L3“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预测因素 |
5.4 性别、民族、教育背景对学习者可控因素的影响 |
5.4.1 学习者可控影响因素之性别差异 |
5.4.2 学习者可控因素之民族差异 |
5.4.3 学习者可控因素之教育背景差异 |
5.4.4 基于L3 水平差异的学习者可控因素分析 |
5.5 L3“低分”者与L3“高分”者的个案研究 |
5.5.1 受访者个人简要信息 |
5.5.2 情感因素 |
5.5.3 语言因素 |
5.5.4 学习者策略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的构建与验证 |
6.1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构的理论依据 |
6.1.1 二语习得模式理论 |
6.1.2 动态系统理论 |
6.1.3 神经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基础 |
6.2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结构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
6.2.1 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
6.2.2 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
6.3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 |
6.4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的创新 |
6.5 教学实验研究结果 |
6.5.1 实验研究结果 |
6.5.2 个体访谈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建议 |
7.1 研究的主要结果 |
7.1.1 研究问题一 |
7.1.2 研究问题二 |
7.1.3 研究问题三 |
7.2 启示 |
7.2.1 理论启示 |
7.2.2 实践启示 |
7.2.3 局限性 |
7.3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理论基础 |
(六)研究设计 |
一、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生学习动机实际情况调查及数据分析解读 |
(一)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方案阐明 |
(二)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结论阐述 |
二、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内涵与价值 |
(一)ARCS动机模型下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内涵解读 |
(二)ARCS动机模型下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价值追求 |
三、ARCS动机模型在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及框架 |
(一)ARCS动机模型教学策略选取应用举例 |
(二)ARCS动机模型教学程序实施框架构建 |
四、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课例举样 |
Weather Man Wanted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性及教学对策[J]. 蒋梦菲. 学园, 2021(20)
- [2]高校国际交换生的英语能力变化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 吴媛. 江南大学, 2021
- [3]高中生英语动机调控策略和自我认同变化对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D]. 张宇.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4]高中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影响研究[D]. 葛志康.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5]基于情感过滤假说的小学英语学习情感因素研究[D]. 任晓月.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6]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调查与转化策略研究 ——以D市高学段小学生为例[D]. 郦翔伟. 江苏大学, 2020(05)
- [7]初中生英语泛在学习的运用策略调查研究[D]. 周李蕾. 江苏大学, 2020(05)
- [8]L2MSS理论视阈下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研究 ——以汉中市某高中为例[D]. 胡璐.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9]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D]. 练丽娟. 吉林大学, 2020(08)
- [10]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研究[D]. 马雪瑞.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