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饱和论文_岑宏宇,曹娇娇,邱于兵,陈振宇,郭兴蓬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饱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铁水,作用,疏水,农田,氧化碳,官能团。

碳饱和论文文献综述

岑宏宇,曹娇娇,邱于兵,陈振宇,郭兴蓬[1](2019)在《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对二氧化碳饱和盐溶液中碳钢的腐蚀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氨基功能化反应制备了改性氧化石墨烯(FGO),并首次研究了其在CO2饱和的NaCl溶液中对碳钢的腐蚀抑制性能与机理。通过失重挂片、电化学测试以及形貌表征等手段对FGO的缓蚀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GO能有效抑制碳钢的腐蚀,随着FGO浓度的变化,缓蚀效率出现极值效应;当添加量为20 mg/L时,缓蚀效率达到最大值,为83.4%。FGO的浓度极值效应与石墨烯特殊的化学结构和改性后丰富的基团有关。一方面,大量的含氧基团存在于石墨烯片层表面,在溶液中会形成氢键,使得氧化石墨烯片层以多层团聚的形式出现,降低了纳米材料在溶液中的分散性。此外,通过氨基功能化反应在氧化石墨烯分子中引入的基团在酸性溶液中容易质子化而带正电荷,而氧化石墨烯表面原有的含氧官能团例如羧基等通常携带负电荷,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会加速石墨烯片层的团聚,因此促使FGO在溶液中形成体积较大的团聚物从而脱离溶液沉积下来。另一方面,由于氧化石墨烯,尤其是团聚后形成的蓬松颗粒,对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作用,吸附金属离子的颗粒因为质量增大,也会加速其在溶液体系的脱离和沉积。所以,当介质中FGO浓度较高时,纳米粒子在溶液中碰撞和接触几率提高,团聚作用得到加速,则纳米粒子在金属表面的有效浓度反而减小,因此缓蚀效率会降低。FGO对碳钢的缓蚀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过程:首先,FGO粒子在溶液中由于扩散作用靠近金属表面,氨基功能化反应引入的基团能够通过化学吸附作用,与Fe形成配位键,从而使粒子附着在金属表面;随后,在纳米粒子分子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下,周围的FGO向界面上的粒子迁移并发生团聚形成体积较大的纳米颗粒,在金属表面沉积形成具有微-纳结构的疏水保护膜,从而有效隔离了腐蚀介质与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抑制腐蚀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高雷章,马通祥,胡丽文,吕学伟,扈玫珑[2](2019)在《碳饱和铁水中TiC/N析出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炉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含钛原料是有效延长高炉寿命的方法之一,钛溶解度与温度间热力学关系是指导含钛铁水有效护炉的理论依据。以某钢厂生铁和商业钛铁合金为原料,制备得到含钛铁液,利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CSLM)进行高熔点物相TiC/N在线析出研究,从而获得铁水中钛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生铁中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1%、0.36%和0.47%时,对应的析出温度分别为1 715.1、1 745.1和1 814.1 K。氮分压为10~5 Pa时,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7%、0.11%和0.25%的铁液中TiC/N析出温度分别为1 535.6、1 594.3和1 729.8 K。得到熔融生铁中,钛的活度系数与TiC析出温度之间的关系式;同理,氮分压为10~5 Pa时,得到了钛的活度系数与温度间的关系式。(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姜桂英,张玉军,魏喜,张东旭,刘世亮[3](2018)在《不同碳饱和水平下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的红外光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长期施肥定位站点的土壤有机质红外光谱,旨在探究不同碳饱和程度下土壤有机质光谱特征。【方法】基于进贤红壤和原阳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站典型施肥处理,利用碳饱和公式计算两个站点不同处理的碳饱和水平,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官能团特征,分析不同站点不同处理间有机碳饱和特征及光谱特征。【结果】原阳潮土的土壤有机碳年变化率与碳投入之间呈线性关系,但进贤红壤则呈"曲线"关系。进贤红壤的碳饱和亏缺度(saturation deficit,SD)为0.118—0.413,显着小于原阳潮土的0.462—0.616。进贤红壤和原阳潮土的处理中含有相同的官能团:芳香类碳(1 636 cm~(-1),695 cm~(-1)),脂肪族碳(3 000—2 850 cm~(-1),1 455 cm~(-1)),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1 080 cm~(-1),1 033 cm~(-1)或1 034 cm~(-1)),有机态硅类(1 100—1 008 cm~(-1),526cm~(-1),795 cm~(-1),778 cm~(-1),470 cm~(-1))。进贤红壤的芳香族、脂肪族和硅类特征峰的吸收强度明显高于原阳潮土的偏施肥处理;而原阳潮土偏施肥和有机肥处理的羧基类、烷烃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特征峰的吸收强度明显高于进贤红壤有机肥处理。综合分析两个站点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透光率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相对于原阳潮土,进贤红壤各处理碳投入、土壤黏粒含量和铁铝氧化物含量均较高,且进贤为水田双季稻轮作制度,水分管理措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结论】综合两站点的土壤有机碳年变化率与碳投入关系以及碳亏缺度显示进贤红壤有机碳已经趋于饱和,而原阳潮土则还距碳饱和较远。两站点的红外光谱特征表明进贤红壤以芳香族、脂肪族和硅类等难分解惰性官能团为主,而原阳潮土则以羧基类、烷烃类和碳水化合物类易分解官能团为主。红外光谱透光率水平可以半定量土壤有机质官能团。(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6期)

张青华,侯保山,许宁,张国安[4](2018)在《噻二唑衍生物对碳钢在二氧化碳饱和油田地层水中腐蚀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噻二唑作为含N,S-杂环的有机分子,已被广泛用作许多领域,如药物,染料等。近几年,由于噻二唑衍生物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易于生产等优点,已被用作绿色缓蚀剂,以有效控制碳钢在各种介质(如HCl,H_2SO_4,NaCl)中的腐蚀。本工作合成了两种噻二唑衍生物(BTTA,DSTA),并通过电化学测量研究了这两种噻二唑衍生物对于碳钢在二氧化碳饱和油田地层水中的缓蚀性能。同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标准吸附自由能(AG_(ads)~0),活化能(△E_a)以及零电荷电位(E_(pzc))。此(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8-07-24)

张康晖,张延玲,李凤善,吴拓[5](2018)在《CaO-SiO_2-Al_2O_3-Na_2O-TiO_2-(MgO)渣系与碳饱和铁液间硫分配比的热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炉渣离子与分子共存理论(IMCT)认为,渣中结构单元或离子对的作用浓度能像传统意义上的熔渣活度一样表征化学反应能力。通过建立CaO-SiO_2-Al2O3-Na_2O-TiO_2-(MgO)渣系结构单元或离子对的作用浓度控制方程,并运用Matlab求解作用浓度,从而建立1 450℃下该渣系与碳饱和铁液间硫分配比的热力学模型。模型计算的硫分配比与文献实测的硫分配比吻合较好,有助于预测熔渣与碳饱和铁液间的硫分配比。通过模型能计算出渣中CaO、Na_2O和MgO各自的硫分配比及总的硫分配比,分析总的硫分配比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变化趋势;计算出渣中CaO和Na_2O各自对总硫分配比的贡献率,描述CaO和Na_2O各自硫分配比贡献率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邸佳颖[6](2017)在《长期施肥下典型农田土壤矿物结合有机碳饱和亏缺特征及驱动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肥力核心,且与全球碳循环密切相关。土壤稳定碳库(即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MOC)是土壤固碳的重要部分,已经成为当前土壤固碳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矿物结合有机碳存在固碳饱和值,其饱和值由矿物类型及矿物颗粒质量比例决定。碳饱和亏缺率(Carbon saturation deficit,CSD,土壤碳饱和值与当前有机碳含量的差值占碳饱和值的百分比)决定着土壤的固碳效率及固碳空间大小。我国农田土壤总有机碳(TOC)水平较低,但稳定态组分的CSD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气候及管理措施如何共同作用影响CSD,土壤稳态组分是否存在碳饱和迹象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了我国多个典型农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通过分析3个长期试验田块土壤CSD的时间尺度变化以及多点位的CSD空间尺度的变化特征,明确了气候因子、土壤性质及管理措施等环境因子对CSD的影响,量化了显着影响CSD环境因子的贡献率,探讨了土壤总有机碳及稳态碳组分的碳饱和迹象,为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的管理及实施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连续17年施用有机肥的碳饱和亏缺率呈显着线性下降,且下降速率为公主岭黑土>祁阳红壤>乌鲁木齐灰漠土。土壤碳饱和亏缺率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养分、碳投入数量和温度共同作用影响,叁者对全部3个点位CSD变化的解释率为86.4%。不同点位CSD的变化主要驱动因子存在差异,土壤养分或碳投入数量对CSD变化的贡献率最高。(2)北方上壤(东北、西北和华北)的MOC含量和MOC/TOC值显着高于南方土壤。其中,年均降水量(MAP)是MOC含量空间变异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解释MOC含量变异的26.6%;pH对MOC/TOC比值空间变异解释能力为33.5%。综合分析表明,上壤性质均对MOC含量和MOC/TOC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综合解释能力分别为29.4%和66.6%。从降水和pH等因素考虑,是调控区域MOC含量及在TOC中所占比例的关键所在。(3)当前所有土壤的碳饱和亏缺率均值为68.6%,绝对固碳潜力均值为31.1 Mg/ha,固碳空间较大。但在不同区域CSD差异显着,以2: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北方土壤的CSD显着高于以1: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南方土壤。分析得出气候因子是影响土壤CSD的最主要因子,对CSD变异的解释率达到29.2%,而对绝对固碳潜力的解释率为63.1%。单个环境因子中,MAP和碳投入数量是CSD的主要驱动因子,对CSD的解释能力分别为27.8%和8.3%。绝对固碳潜力的主要驱动因子为MAP、海拔和年均蒸发量,MAP、海拔和年均蒸发量分别对绝对固碳潜力的的解释率别为44.6%、10.4%和8.2%。(4)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有机碳对外源碳的转化效率(CSE)对CSD没有明显响应关系,表明当前土壤对外源碳的投入以较稳定的速率固存,并无碳饱和迹象,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有机碳对外源碳的转化效率平均值分别为7%和2%。但在不同区域CSE差异显着,东北旱地和南方旱地的CSE显着高于其他地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7-01)

张玉军[7](2017)在《长期施肥下不同碳饱和程度土壤碳组分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基础。外源碳投入是增加SOC含量的主要途径,但SOC含量并不是无限增加的,存在最大的碳容量即碳饱和。本研究以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不同碳饱和程度的红壤水稻土和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对土样基础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联合分组组分、傅里叶红外光谱及土壤活性有机质等进行测定和分析,探索长期不同施肥下不同土壤碳饱和机制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与原始土壤相比,水稻土在长期定位施肥下的pH有所下降,施猪粪能抑制土壤酸化;旱地潮土经过长期施肥后pH基本不变。水稻土和潮土有机无机配施显着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03%-179%、105.9%-113.2%。水稻土速效钾的含量都下降,但潮土速效钾含量增加。水稻土的碱解氮含量基本不变,而潮土的碱解氮增加25.9%-51.8%。水稻土猪粪处理的速效磷增加376%-474%,潮土有机肥处理和高氮化肥处理的速效磷增加277.9%、188.3%。(2)长期施肥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储量以及各组分储量,且配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显着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机无机配施下水稻土和潮土分别提高了10.2%-23.8%、45.5%-46.8%。水稻土土壤游离活性碳库和物理保护碳库有机碳与累积碳投入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即趋于碳饱和;化学保护有机碳库、生物化学保护有机碳库表现为显着线性关系。而潮土土壤碳投入与各组分有机碳增加量之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说明距离饱和还有很大距离。总体来看,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游离活性碳库和物理保护碳库向更稳定的碳库(化学保护有机碳库、生物化学保护有机碳库)转移,游离活性碳库和物理保护碳库是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指示碳库。(3)在不同碳饱和度下,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有机质具有基本一致的碳骨架,但官能团的种类和吸收强度差异较大。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显着增加土壤中惰性物质(高分子的脂肪族、芳香族、多糖和有机硅化合物)的含量,从而增加土壤的化学稳定性。(4)施有机肥或者秸秆还田能显着提高土壤的活性有机质,水稻土绿肥配施秸秆还田的高活性有机质和低活性有机质分别达到3.02 g/kg、16.16 g/kg;潮土施有机肥高活性有机质和低活性有机质分别达到1.68 g/kg、13.68 g/kg。综上所述,进贤红壤水稻土在当前条件下具有碳饱和的趋势,原阳潮土在当前条件下还未达到饱和。长期高量有机无机配施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培肥土壤最有效模式。(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16)

李燚周,郭兴蓬,张国安[8](2016)在《N80碳钢在含醋酸二氧化碳饱和溶液中应力和缝隙耦合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油气开采中井下管道之间是通过接箍以螺纹形式相互连接的,而管道螺纹连接处往往由于台阶面的腐蚀而导致腐蚀性介质渗入,从而在螺纹连接处发生严重的缝隙腐蚀。与此同时,管道螺纹连接处承受着由管道重力所产生的巨大应力。因此,管道螺纹连接处往往在应力与缝隙的耦合作用下而发生严重的腐蚀问题。至今为止,单一应力腐蚀和缝隙腐蚀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并提出和发展了相应的腐蚀机理,然而二者耦合作用下的腐蚀机制却尚不清楚。(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6-07-13)

王庆书[9](2016)在《一氧化碳饱和的血红蛋白类携氧载体(CO-HBOC)对小鼠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人体快速暴露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时,心脏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体内极其重要的信号调节分子,具有潜在的抗炎和抗凋亡等广泛的生理作用。正常情况下,一氧化碳可在哺乳动物体内通过血红素加氧酶分解血红蛋白而产生。大量研究证实补充外源性CO可减轻缺氧或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本研究采用C57BL/6小鼠在低压低氧舱内处理一周来模拟海拔5500米的高原低氧环境,建立小鼠心肌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小鼠心脏功能、血清中细胞因子以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研究一氧化碳饱和的血红蛋白类携氧载体(CO-HBOC)对高原低压低氧下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为临床中防治高原低压低氧引起的心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1.40只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5±5g,随机分成4组:常氧+生理盐水(N),高原缺氧+生理盐水(H),高原缺氧+CO-HBOC(H+COHBOC),高原缺氧+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类携氧载体(H+O2-HBOC)。所有小鼠置于低压氧舱常氧环境适应性饲养叁天,然后,H组,H+CO-HBOC组,H+O2-HBOC组连续暴露于低压低氧(模拟5500m的高原环境)8小时/天×7天。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的前3天,H+CO-HBOC组,H+O2-HBOC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CO-HBOC和O2-HBOC(0.3g/Hb/kg/天)完成预处理。N组,H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0.9%Na Cl。每天给药完成后,观察30分钟,N组无特殊处理,只暴露于常氧常压环境。实验的后四天无需注射药物,直接暴露于常氧或低压氧舱内。2.低压氧舱暴露7天完毕后,采用泰盟生理记录仪(BL-420A)测量在体左心室功能参数,左心室形成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观察CO-HBOC预处理对低压低氧暴露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作用。3.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C-3000Plus,迈瑞)测定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4.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变化。5.采用MILLIPLEX MAP液相芯片高通量检测方法测定血清中的炎症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6.采用商用试剂盒测量法测定心肌线粒体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e,H2O2),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变化,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的活性变化,并通过GSH和GSSG的含量计算出氧化还原电势(Eh)值。结果:1.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左心室心功能参数的比较:与N组相比,H组LVDP和±dp/dt均显着下降,LVEDP显着增加;H+O2-HBOC组与H组相比,LVDP显着差异(P>0.05),而H+CO-HBOC组分别与H组和H+O2-HBOC组相比,LVDP都明显升高(P<0.001和P<0.001);H+O2-HBOC组和H+CO-HBOC组的±dp/dt都明显高于H组(P<0.001和P<0.001),且H+CO-HBOC组与H+O2-HBOC组相比,升高更加明显(P<0.001);与H组相比,H+CO-HBOC组和H+O2-HBOC组LVEDP均明显降低(P<0.001和P<0.001),而H+CO-HBOC组与H+O2-HBOC组相比降低更加显着(P<0.001)。2.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血液参数的比较:与H组相比,H+O2-HBOC组HB,RBC,HCT无显着差异(P>0.05);而H+CO-HBOC组分别与H组和H+O2-HBOC组相比,HB,RBC,HCT都明显升高(P<0.01和P<0.05).3.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血清中CK-MB的比较:与N组相比,H组CK-MB释放明显增加;与H组相比,H+O2-HBOC组和H+CO-HBOC组CK-MB释放明显明显减少(P<0.001和P<0.001),但H+CO-HBOC组和H+O2-HBOC组无显着差异(P>0.05)。4.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血清中LDH的比较:与N组相比,H组LDH释放明显增加;与H组相比,H+O2-HBOC组释放减少(P<0.01),H+CO-HBOC组LDH释放减少更加明显(P<0.001),但H+CO-HBOC组与H+O2-HBOC组无显着差异(P>0.05)。5.暴露于低压氧仓后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2,IL-6,IL-17A,IFN-γ,TNF-α)的比较:与N组相比,H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2,IL-6,IL-17A,IFN-γ,TNF-α)明显增加;与H组相比,H+O2-HBOC组和H+CO-HBOC组IL-2,IL-6,IL-17A,IFN-γ,TNF-α显著减少(P<0.001和P<0.001),但H+CO-HBOC组与H+O2-HBOC组无显着差异(P>0.05)。6.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L-4的比较:H+O2-HBOC组与H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CO-HBOC组分别与H组和H+O2-HBOC组相比,H+CO-HBOC组IL-4都显着增加(P<0.01和P<0.01)。7.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A的比较:与H组相比,H+O2-HBOC组Ig A稍增加(P<0.05),H+CO-HBOC组Ig A明显增加(P<0.001);H+CO-HBOC组与H+O2-HBOC组相比增加更明显(P<0.001)。8.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G的比较:与H组相比,H+O2-HBOC组和H+CO-HBOC组Ig G都明显增加(P<0.05和P<0.001);H+CO-HBOC组比H+O2-HBOC组增加更显着(P<0.001)。9.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M的比较:H+O2-HBOC组与H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CO-HBOC组分别与H组和H+O2-HBOC组相比,Ig M均显着升高(P<0.001和P<0.001)。10.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心肌线粒体中SDH活性的比较:与H组相比,H+O2-HBOC组和H+CO-HBOC组SDH活性均明显增加(P<0.001和P<0.001);H+CO-HBOC组比H+O2-HBOC组增加更明显(P<0.001)。11.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心肌线粒体中COX,SOD活性的比较:与H组相比,H+O2-HBOC组COX,SOD活性稍增加(P<0.05),H+CO-HBOC组COX,SOD活性明显增加(P<0.001);而H+CO-HBOC组比H+O2-HBOC组增加更明显(P<0.01)。12.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的比较:H+O2-HBOC组与H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CO-HBOC组分别与H组和H+O2-HBOC组相比都明显降低(P<0.001和P<0.001)。13.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心肌线粒体中H2O2含量的比较:与H组相比,H+O2-HBOC组H2O2含量稍降低(P<0.05),H+CO-HBOC组H2O2含量明显降低(P<0.01);H+CO-HBOC组比H+O2-HBOC组降低更明显(P<0.05)。14.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心肌线粒体中Eh值的比较:H+O2-HBOC组与H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CO-HBOC组分别与H组和H+O2-HBOC组相比Eh值明显增加(P<0.001和P<0.001)。结论:1.CO-HBOC对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的心脏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能显着提高小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2.CO-HBOC能显着抑制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血清中CK-MB和LDH含量的升高,这表明CO-HBOC减轻了低压低氧对小鼠心肌的损伤。3.CO-HBOC能显着抑制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血清中促炎症因子IL-2,IL-6,IL-17A,IFN-γ,TNF-α升高,而促进抗炎症因子IL-4和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的升高,这表明抗炎机制参与了CO-HBOC对高原缺氧性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4.暴露于低压氧舱后小鼠心肌线粒体中SDH,COX,SOD,Eh值明显降低,MDA,H2O2却明显增加,说明低压低氧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对心肌造成氧化损伤,CO-HBOC对心脏的保护可能通过对线粒体的抗氧化机制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6-04-01)

杜章留,张庆忠,任图生[10](2015)在《农田土壤碳饱和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田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核心,与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然而,土壤有机碳水平并非无限度增加而是存在一个最大容量,或称之为碳饱和水平。本文综述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碳饱和理论及其关联性,总结了土壤碳饱和概念模型和饱和亏缺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碳饱和效应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土壤与作物》期刊2015年02期)

碳饱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炉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含钛原料是有效延长高炉寿命的方法之一,钛溶解度与温度间热力学关系是指导含钛铁水有效护炉的理论依据。以某钢厂生铁和商业钛铁合金为原料,制备得到含钛铁液,利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CSLM)进行高熔点物相TiC/N在线析出研究,从而获得铁水中钛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生铁中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1%、0.36%和0.47%时,对应的析出温度分别为1 715.1、1 745.1和1 814.1 K。氮分压为10~5 Pa时,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7%、0.11%和0.25%的铁液中TiC/N析出温度分别为1 535.6、1 594.3和1 729.8 K。得到熔融生铁中,钛的活度系数与TiC析出温度之间的关系式;同理,氮分压为10~5 Pa时,得到了钛的活度系数与温度间的关系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饱和论文参考文献

[1].岑宏宇,曹娇娇,邱于兵,陈振宇,郭兴蓬.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对二氧化碳饱和盐溶液中碳钢的腐蚀抑制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2].高雷章,马通祥,胡丽文,吕学伟,扈玫珑.碳饱和铁水中TiC/N析出热力学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19

[3].姜桂英,张玉军,魏喜,张东旭,刘世亮.不同碳饱和水平下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的红外光谱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8

[4].张青华,侯保山,许宁,张国安.噻二唑衍生物对碳钢在二氧化碳饱和油田地层水中腐蚀的抑制作用[C].第二十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8

[5].张康晖,张延玲,李凤善,吴拓.CaO-SiO_2-Al_2O_3-Na_2O-TiO_2-(MgO)渣系与碳饱和铁液间硫分配比的热力学模型[J].钢铁研究学报.2018

[6].邸佳颖.长期施肥下典型农田土壤矿物结合有机碳饱和亏缺特征及驱动因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7].张玉军.长期施肥下不同碳饱和程度土壤碳组分变化特征[D].河南农业大学.2017

[8].李燚周,郭兴蓬,张国安.N80碳钢在含醋酸二氧化碳饱和溶液中应力和缝隙耦合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研究[C].201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6

[9].王庆书.一氧化碳饱和的血红蛋白类携氧载体(CO-HBOC)对小鼠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6

[10].杜章留,张庆忠,任图生.农田土壤碳饱和机制研究进展[J].土壤与作物.2015

论文知识图

(a)真空饱和罐(b)抽真空饱和全套设备掺杂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团聚体有机碳浓度对有机肥施用量的...不同初始pH值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pH值...石墨化度值为0.26的PAN基碳纤维热氧化...

标签:;  ;  ;  ;  ;  ;  ;  

碳饱和论文_岑宏宇,曹娇娇,邱于兵,陈振宇,郭兴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