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试样引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控样法,X荧光,回归差,铁矿石
试样引入论文文献综述
顾卿贇[1](2016)在《引入回归差的控制试样法在测定铁矿石CaO、SiO_2含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试样法因其修正方式简单直观,对检验精度确有提升作用,在光谱分析中有广泛的运用空问。本文通过列举各类型控制试样的修正原理和短板,介绍一种全新的控样数据修正方法,并将之用于X射线荧光法测定铁矿石CaO、SiO_2含量的检测中,从而验证其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2-02)
姚波,何巧红,杜文斌,石晓彤,方群[2](2009)在《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实现外部宏观系统与芯片微观系统之间的衔接一直是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作者所在研究组的工作及成果,介绍了当前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别介绍了基于固定储液池、流通池和取样探针3种模式的微流控芯片系统试样引入系统,以及基于毛细管的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此外,还对该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09年05期)
何巧红,方群,方肇伦[3](2006)在《微流控电泳分离的试样引入技术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微流控电泳系统中试样引入的进展。分别介绍了固定贮液池式、流通式和取样探针式3种试样引入技术。共引参考文献33篇。(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6年05期)
刘军,方群,杜文斌[4](2005)在《基于缺口型试样管阵列微流控试样引入系统的微型化毛细管电泳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短毛细管的H-通道微流控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具有体积微型化、分离快速、重现性好、无需特殊的加工条件和技术、造价低廉等特点。通常该系统需与流动注射或顺序注射等系统联用, 以实现系统的自动连续进样。但联用系统存在系统体积较大、试样消耗量偏高(达微升级)的缺点。本文采用基于取样探针和缺口型试样管阵列的微流控芯片试样引入系统,实现紫外检测短毛(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10-01)
何巧红,方群,方肇伦[5](2005)在《电驱动连续试样引入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微流控分析中,进样大都是在芯片的液池中进行,不同试样间的测定通常采用间隙式的换样方法,操作步骤繁琐、费时、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分析速度,而且影响其精密度。近年来,有关微流控芯片上连续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10-01)
杜文斌,方群,方肇伦[6](2005)在《自动试样引入毛细管微顺序注射分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微加工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流动注射分析的微型化研究。90年代至今,出现了微流控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试图在微芯片上集成实现流动注射分析操作,但由于其技术路线复杂,成本较高,适用性较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向应用的转化。我们建立了芯片上重力驱动的高通量(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10-01)
方群,杜文斌,何巧红,方肇伦[7](2004)在《微流控芯片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 high-throughput sample introduction system for chip-based microfluidic analysis was developed. The sampling system was composed of a capillary sampling probe attached to the microchip channel and an array of horizontally positioned micro-sample vials with slits fabricated on the bottom of each vial for pass-through of the sampling probe. The micro-sample vials array was fixed on a homebuilt platform capable of moving linearly under computer control. Sample introduction was performed by linearly moving the array of vials,allowing the probe inlet to sequentially enter the solutions in the vials through the slits. The use of a slotted vial array in the sample introduction system allowed convenient and rapid sample change with low sample volume in 10+{-9} L range and high sampling frequency without requiring mechanical valves and pumps. The system was applied to achieve continuously automated sample change in a chip-based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system with absorption detection by using a liquid-core waveguide capillary flow-cell. High sampling throughput of 600 h -1 was obtained in this system with a sample consumption of only 4.3 nL for each cycle.(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8期)
贾志舰,谢海波,方群,刘玲,傅新[8](2004)在《集成试样引入微泵的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流控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前沿学科,它的出现使化学检测设备的微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成为可能.微流控分析系统的核心是微流体操纵和控制,而微流体的驱动则是实现微流控操作的基础.因此,有关芯片集成化微泵的研究已成为微流控芯片分析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目前,多数机械微泵多采用往复式结构,微泵在泵膜的驱动方法上,有压电式、气动式、热动式和电磁式等多种制动器,由于需要匹配单向微阀,在实现芯片集成化上难度很大.微型无阀泵是一类新型微机械泵,属于无阀型隔膜式往复微泵,其系统以两个简单的锥型通道代替微阀,起到限流作用,突出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本文进行了微型无阀泵的芯片集成化研究,实现了微泵动力源与“十”字通道毛细管电泳芯片的集成,将其用作芯片样品引入系统的驱动源.(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04-01)
R,F,Browner,A,W[9](1985)在《原子光谱法的薄弱环节——试样引入》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化学中最古老的格言之一是,分析只能够好到跟试样一样。同样,在原子光谱法中,分析只能够好到跟试样引入一样。试样引入过程规定了试样通入火焰或等离子体的条件,因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析的准确度。记住了这一点,可以认为在过去10年中试样引入系统在原子光谱法的研究和发展中占据了中心的地位。但是,即使是粗略地比较一下在此期间生产的仪器,也会发现试样引入系统没有同时得到象光学和电子元件那样的进步。因此,以某些严格的基准来看,过去10至15年内进展相当小。例如,无论在检测限或是测定精度方面都没有突破性的改善。此外,未来利用原子光谱法测定“物种形成”的发展过程可能会缩短。在物种形成的研究中,试样引入系统用作色(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1985年09期)
试样引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实现外部宏观系统与芯片微观系统之间的衔接一直是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作者所在研究组的工作及成果,介绍了当前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别介绍了基于固定储液池、流通池和取样探针3种模式的微流控芯片系统试样引入系统,以及基于毛细管的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此外,还对该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试样引入论文参考文献
[1].顾卿贇.引入回归差的控制试样法在测定铁矿石CaO、SiO_2含量中的应用[C].第八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2].姚波,何巧红,杜文斌,石晓彤,方群.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J].色谱.2009
[3].何巧红,方群,方肇伦.微流控电泳分离的试样引入技术新进展[J].分析化学.2006
[4].刘军,方群,杜文斌.基于缺口型试样管阵列微流控试样引入系统的微型化毛细管电泳系统[C].第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5].何巧红,方群,方肇伦.电驱动连续试样引入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C].第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6].杜文斌,方群,方肇伦.自动试样引入毛细管微顺序注射分析系统[C].第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7].方群,杜文斌,何巧红,方肇伦.微流控芯片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
[8].贾志舰,谢海波,方群,刘玲,傅新.集成试样引入微泵的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C].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4
[9].R,F,Browner,A,W.原子光谱法的薄弱环节——试样引入[J].分析试验室.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