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藻体论文_李春筱,刘婷婷,刘玉珊,刘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噬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样性,基因,蓝藻,湿地,营养盐,光合作用,水体。

噬藻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筱,刘婷婷,刘玉珊,刘丽[1](2019)在《云南高原异龙湖噬藻体psbA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藻体作为一类感染蓝藻的特异性病毒,广泛分布于不同水生态系统中。作为噬藻体的一种靶标基因,编码光合作用反应中心D1蛋白的基因psbA不仅可用于揭示噬藻体的遗传多样性,还可用于探索噬藻体与其宿主蓝藻之间的关系。该文以云南高原富营养化湖泊异龙湖为研究对象,以psbA基因为分子标记,从异龙湖浓缩水样中共获得15条噬藻体psbA环境序列。基于噬藻体的psbA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异龙湖水样噬藻体光合作用基因psb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高原湖泊异龙湖水体中噬藻体psbA基因类群与海洋、其他淡水湖和日本稻田水体中psbA基因类群不同,与中国东北稻田的生态类群进化距离较近,进化相对独立。异龙湖水体中存在新的噬藻体类群,并且不同季节水样中噬藻体psbA基因序列存在差异,秋季其遗传多样性更加丰富。(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爽,张中耀,李珊,魏云林,林连兵[2](2019)在《纳帕海高原湿地噬藻体psbA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藻体在水生系统中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揭示纳帕海高原湿地噬藻体psbA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系统进化地位。本研究于纳帕海高原湿地采集土壤样品,以特异性引物对其光合基因psbA进行扩增,得到不同的psbA基因序列51条,并在淡水、海水、稻田等不同环境下进行PCoA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通过研究得知,在纳帕海高原湿地环境下的psbA基因和在稻田环境中的psbA相接近,而与海洋环境相距较远,并且大多与蓝藻细菌相聚簇,而且psbA基因中的NT-4和NT-7与噬藻体具有较高相似性,和其他地区比较较远。推测NT-4和NT-7是纳帕海高原湿地特有的噬藻体类群。(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1期)

韩颖[3](2017)在《一株噬藻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及CO_2浓度和温度同步升高对集胞藻6803紫外损伤修复基因转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通过对噬藻体S-ESS1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噬藻体的核酸信息;设置集胞藻PCC 6803在五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1)25℃+400ppm CO_2(CK组),(2)29.8℃+400ppm CO_2(温度升高组),(3)25℃+670ppm CO_2(CO_2升高组1),(4)25℃+936ppm CO_2(CO_2升高组2)和(5)29.8℃+936ppm CO_2(温室效应组),测量各实验条件下的藻细胞成长量以及PSII光化学效率,判断温室效应对集胞藻6803生物量的影响。对五组实验条件下的集胞藻进行全基因mRNA转录检测,初步了解升温和pCO_2升高对集胞藻6803全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我们选定7个主要涵盖DNA紫外损伤修复与光修复相关的目标基因,设计并验证集胞藻6803部分DNA紫外损伤修复基因的RT-qPCR引物,最后使用RT-qPCR技术检测目标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1、噬藻体S-ESS1属于长尾噬藻体,其全基因组信息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2、温度升高组(29.8℃)、pCO_2升高组1(670ppm)、pCO_2升高组2(936ppm)和温室效应组达到稳定期的生长量比CK组生长量分别增加了7.74%、13.37%、19.40%和25.82%。同时pCO_2和温度的升高对集胞藻6803的PSII光化学效率没有显着的影响,集胞藻6803的DNA紫外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RT-qPCR结果显示,高温、高pCO_2以及两者的联合作用使recA基因的表达量有60%-90%的增长;lexA基因随着温度的升高表达量出现下降,下降量约为50%,而随着pCO_2升高会导致基因表达量先降后升,而高温和高pCO_2联合作用对lexA基因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uvrA基因随着温度升高导致基因表达量有大幅度增加,而CO_2浓度的增加对uvrA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高温和高pCO_2的联合作用也会导致基因表达量的显着增加;psbA1基因的表达随着温度的升高并没有显着性变化,且随着pCO_2的升高一开始没有明显变化但上升到936ppm时表达量减少了约30%,但二者的联合作用对psbA1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可见温度的升高在影响基因表达的因素中占有主导的作用。上述结果说明:随着环境中温室效应的加剧,将导致集胞藻6803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并且藻细胞的DNA紫外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和光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会产生显着性变化,导致对DNA紫外损伤的修复能力可能会因此而改变,进而将会影响其生态功能。(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27)

荆瑞勇,曹焜,刘俊杰,刘居东,金剑[4](2017)在《东北稻田水体噬藻体psbA基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东北稻田噬藻体psbA基因多样性,分析其系统进化地位,为噬藻体生态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滤膜分离并浓缩噬体、PCR-克隆测序技术对我国东北稻田水体中噬藻体psbA基因进行调查。【结果】在东北稻田水体中共得到17条来自于噬藻体的psbA基因,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我国东北稻田具有新的噬藻体的类群,与日本稻田生态系统中psbA基因类群相比,两地间噬藻体类群存在显着的差异,稻田水体中噬藻体psbA基因类群有别于海洋、湖泊类群。【结论】采用PCR-克隆测序技术以psbA基因为分子标记首次对我国东北稻田水体噬藻体类群进行调查,发现有新的噬藻体类群。(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李樾,刘婷婷,刘丽,夏雪山[5](2016)在《基于psbA基因的噬藻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藻体作为一类感染蓝藻的特异性病毒,广泛分布于不同水生态系统中。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蓝藻水华频繁爆发,具有潜在控藻能力的生物因子——噬藻体的研究备受关注。目前对于噬藻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分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等,因缺乏广泛通用的分子标记致使其遗传多样性研究受限。以编码光合作用反应中心D1蛋白的psb A基因为靶基因,综述了海洋、淡水环境中噬藻体psb A基因遗传多样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噬藻体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及差异,同时也提出了噬藻体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刘婷婷[6](2016)在《富营养化湖泊蓝藻及噬藻体光合作用基因psbA多样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藻体作为一类特异性感染蓝藻的病毒,广泛的存在于海洋和淡水中,在调控水生生物生产量、蓝藻的种群多样性及群落演替、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调节水生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噬藻体作为一类具有种属特异性的蓝藻致死因子,在防治蓝藻水华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在生物除藻中采用噬藻体防治蓝藻水华,不会导致二次污染,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噬藻体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对于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滇池、洱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五大云南省高原湖泊作为研究对象,定时定点进行水样采集,检测相关环境因子,对各湖泊蓝藻及噬藻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对蓝藻和噬藻体间的基因转移进行分析,为深入了解以滇池为代表的富营养化湖泊的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滇池水体因素与蓝藻的关系。以滇池为例,对各个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其自然因素对蓝藻的生长繁殖有着较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说明该湖泊中叶绿素a浓度与其水体温度、pH呈正相关,与水体透明度呈负相关的关系。2.滇池蓝藻和噬藻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psbA基因作为靶标基因对滇池蓝藻和噬藻体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共获得164条滇池蓝藻psbA序列,不同的psbA序列主要分布于微囊藻属、鱼腥藻属、聚球藻属、杜氏藻属和直链藻属等,显示了滇池蓝藻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微囊藻属有着种群优势,而在温度较低的其它季节,几种藻类可以共同存在。(2)共获得146条滇池噬藻体psbA序列,结合GC含量、氨基酸叁联体模型分析,所得的psbA基因环境序列源自噬藻体,在系统进化树上聚成A-F共6簇,表明滇池噬藻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与海洋环境相比,滇池噬藻体群落与来自日本稻田水体的psbA基因集群更为相似,淡水序列间的同源性要高于海洋序列,表明淡水噬藻体和海洋噬藻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各自还有独特的类型,淡水噬藻体的进化历史与海洋不同。3.其他湖泊蓝藻和噬藻体遗传多样性。(1)其他湖泊蓝藻的多样性:洱海(11条有效蓝藻psbA基因序列)、杞麓湖(17条有效蓝藻psbA序列)、星云湖(19条有效蓝藻psbA基因序列)、异龙湖(15条有效蓝藻psbA基因序列)也都存在着自身水体藻类多样性,并多以微囊藻属、沟链藻属、聚球藻属、小球藻属为主,而且其种类多样性与气候、温度等因素具有相关性。(2)其他水域噬藻体的多样性:洱海(19条有效噬藻体psbA基因序列)、杞麓湖(25条有效是噬藻体psbA序列)、星云湖(34条有效蓝藻psbA基因序列)、异龙湖(28条有效蓝藻psbA基因序列)也都存在着自身噬藻体psbA基因的遗传多样性。4.基因转移研究。本研究的噬藻体与蓝藻间的psbA基因转移主要存在于微囊藻属、鱼腥藻属和聚球藻属中。推断噬藻体中的psbA基因来源于蓝藻,噬藻体能介导不同蓝藻间的基因转移。通过以上的研究,初步了解富营养化湖泊蓝藻和噬藻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分析了其中噬藻体和其宿主蓝藻光合作用基因的水平基因转移,为进一步了解噬藻体与其宿主蓝藻的关系以及研究噬藻体在治理有害蓝藻水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尚时雨,马慧,赵以军,程凯[7](2016)在《营养条件对噬藻体PP感染席藻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设计了从正常的AA培养基(CK组)到N和P含量只有正常AA培养基1/600的6种培养基.在25℃、2000 lx条件下将宿主席藻在6种培养基中培养8个月后,用显微直接计数法测定了席藻的生长曲线以及噬藻体PP感染宿主席藻的裂解周期与致死率,用离心法测定了噬藻体PP对宿主席藻的吸附率,用一步生长曲线法测定了噬藻体PP的释放量和裂解周期.结果表明:提高N和P含量会促进宿主席藻的生长,统计分析也显示,在对数中期(第6天),高营养盐浓度中细胞密度显着高于低营养盐浓度中的密度;提高营养盐浓度噬藻体PP的吸附率会显着增高,主要表现为在AA中噬藻体PP的吸附率极显着高于其他组;同时6种培养基条件下噬藻体PP对席藻的致死率变化不大;随着营养水平的升高,噬藻体PP的潜伏期和裂解周期明显缩短,平均释放量显着增加,但裂解宿主的效率却没有显着变化.上述结果说明噬藻体PP对宿主藻的感染力会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增强,并可能在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中发挥着调控藻类种群更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高恶斌,董一鸣[8](2016)在《噬藻体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藻体是水体微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海洋及淡水环境中,对蓝藻种群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水环境中噬藻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将有助于噬藻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分子生态学角度,论文对噬藻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基础与分子标记等进行了综述,并简要概述了相关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状况。从分子生态学与噬藻体多样性研究相结合的层面,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袁梓铭[9](2015)在《蓝藻病毒噬藻体的感染特性与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蓝藻病毒噬藻体的分类、命名,论述了蓝藻病毒噬藻体的感染特性,并分析了这类病毒在赤潮和水华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期刊2015年12期)

李伟,李睿瑞,荆瑞勇,张海军,胡鹏飞[10](2016)在《大庆湿地可培养噬藻体的分离及其相关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大庆湿地可培养蓝藻噬菌体遗传基因多样性,分析其系统进化地位,为噬藻体生态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鱼腥藻(Anabaena PCC7120)为宿主,采用液体富集和双层平板法分离大庆湿地水体中可培养的噬藻体,提取噬藻体混合液的DNA,PCR扩增噬藻体编码衣壳组装蛋白的g20基因和编码T7型短尾病毒的核糖体聚合酶的pol基因,克隆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可培养噬藻体相关基因的系统进化地位。【结果】克隆测序获得1条g20基因序列,4条pol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获得g20序列隶属于可培养噬藻体类群(Clusterδ)中。而3条pol基因与我国吉林碱性稻田水体噬藻体类群(PG-Pol-I和PG-Pol-II)更相近,另一条pol序列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枝。【结论】这是首次调查大庆湿地水体侵染鱼腥藻的可培养噬藻体的g20和pol基因,初步确认以鱼腥藻(Anabaena PCC7120)为宿主的可培养噬藻体g20基因归属于Clusterδ中,而大庆湿地可培养噬藻体的pol基因与我国大安稻田水体pol基因相近。(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噬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噬藻体在水生系统中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揭示纳帕海高原湿地噬藻体psbA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系统进化地位。本研究于纳帕海高原湿地采集土壤样品,以特异性引物对其光合基因psbA进行扩增,得到不同的psbA基因序列51条,并在淡水、海水、稻田等不同环境下进行PCoA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通过研究得知,在纳帕海高原湿地环境下的psbA基因和在稻田环境中的psbA相接近,而与海洋环境相距较远,并且大多与蓝藻细菌相聚簇,而且psbA基因中的NT-4和NT-7与噬藻体具有较高相似性,和其他地区比较较远。推测NT-4和NT-7是纳帕海高原湿地特有的噬藻体类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噬藻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筱,刘婷婷,刘玉珊,刘丽.云南高原异龙湖噬藻体psbA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2].王爽,张中耀,李珊,魏云林,林连兵.纳帕海高原湿地噬藻体psbA遗传多样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3].韩颖.一株噬藻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及CO_2浓度和温度同步升高对集胞藻6803紫外损伤修复基因转录的影响[D].湖北工业大学.2017

[4].荆瑞勇,曹焜,刘俊杰,刘居东,金剑.东北稻田水体噬藻体psbA基因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2017

[5].李樾,刘婷婷,刘丽,夏雪山.基于psbA基因的噬藻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

[6].刘婷婷.富营养化湖泊蓝藻及噬藻体光合作用基因psbA多样性的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7].尚时雨,马慧,赵以军,程凯.营养条件对噬藻体PP感染席藻动力学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

[8].高恶斌,董一鸣.噬藻体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生态科学.2016

[9].袁梓铭.蓝藻病毒噬藻体的感染特性与应用前景[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

[10].李伟,李睿瑞,荆瑞勇,张海军,胡鹏飞.大庆湿地可培养噬藻体的分离及其相关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J].微生物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稻田土壤、稻田田面水与海洋及其它淡...不同保存液中即噬藻体稳定性的变...环境样品中PP类噬藻体的PCR产物...时噬藻体PP失活率随颗粒物...一1提取的噬藻体PP全基因组DNA预...吟悠噬藻体感染藻细胞的形态改...

标签:;  ;  ;  ;  ;  ;  ;  

噬藻体论文_李春筱,刘婷婷,刘玉珊,刘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