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色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谱,生物,中药,细胞,分子,色谱法,活性。
生物色谱论文文献综述
刘珏玲,安琪,陈素娥,赵龙山,刘亮亮[1](2019)在《分子生物色谱技术中生物大分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生物色谱技术是基于分子特异性识别原理逐渐发展起来,具有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具有药理学意义等特点,适用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筛选研究。本文综述了近10年国内外关于分子生物色谱法在药物研究中应用的文献,着重介绍了分子生物色谱技术中常用生物大分子如血浆蛋白、受体、酶等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如活性成分筛选、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质量控制方法等,以期为分子生物色谱法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郑乐艺[2](2019)在《新型跨膜蛋白-脂质体生物色谱制备和应用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膜蛋白属于膜蛋白的一种,是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两端暴露于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在维持细胞功能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跨膜蛋白是目前最主要的药物作用靶点,占到现阶段所有已知药靶的70%。因此,基于跨膜蛋白的药物发现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也一直是世界范围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着眼于跨膜蛋白,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跨膜蛋白-脂质体生物色谱系统,并从以下叁个方面开展论述。1、新型跨膜蛋白-脂质体-硅胶固定相合成与方法学考察跨膜蛋白结构复杂,具有一个或多个疏水性的跨膜区,其纯化重组以及保存都离不开去污剂的存在。但是在去污剂存在的环境下,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均遭到一定的破坏,药物与跨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也与体内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针对体外模拟跨膜蛋白天然构建这一难题,相关学者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模型和分析技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蛋白脂质体重构技术,其原理是使用各种脂质体重组形成模拟细胞膜环境的人工膜,然后将跨膜蛋白镶嵌于其上,体外模拟跨膜蛋白天然构建和环境,来表征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然而,蛋白脂质体不具备刚性结构,不能作为色谱固定相,因此无法适用于快速便捷的液质联用这类高效的药物分析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章参考了蛋白脂质体重构技术以及本课题组先前已有基础的细胞膜色谱技术,选用细菌视紫红质作为模型蛋白,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细菌视紫红质-脂质体-硅胶固定相,其原理是使用薄膜超声水化法将多种脂质体结合制备成囊泡状并将细菌视紫红质蛋白镶嵌于其上,而后使用真空涡旋法将细菌视紫红质-脂质体复合物键合上硅胶。制备的同时使用粒径测试仪,扫描电镜,共聚焦显微镜等多种方式考察制备路径中的各项物理参数。固定相制备完成后,使用湿法装柱将合成的固定相填装进色谱柱,使用9-顺式视黄醛作为阳性药,地塞米松作为阴性药考察色谱柱的有效性,使用9-顺式视黄醛连续进样7天考察色谱柱寿命。一系列实验证明,该方法成功将蛋白,脂质体,硅胶叁者结合到一起,制备了一种可以作为色谱固定相的新型复合物,通过液质联用进行验证也证明其有效性和寿命符合要求,为之后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2、全二维FZD4-C18柱/TOF-MS色谱系统细胞膜色谱法是生物色谱法的一种,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十分适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的活性成分筛选。然而,尽管细胞膜色谱已经经过多年发展,其仍然有两点不足,一是靶细胞膜上含有成百上千种跨膜蛋白,药物与靶蛋白结合的专属性会受到干扰。即使是外源性转入特定蛋白表达载体的高表达细胞系,也无法消除大量细胞生存必须的其它跨膜蛋白的影响。二是靶细胞膜上的目标跨膜蛋白无法准确定量,且蛋白本身丰度低,相互作用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会受到影响。因此,本章节在课题组前期细胞膜色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一章节的新型固定相研究,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全二维跨膜蛋白-脂质体生物色谱系统。本课题选取卷曲蛋白受体4,建立了全二维FZD4-C18柱/TOF-MS色谱系统。FZD4是七次跨膜蛋白,属于卷曲蛋白家族的一员,有众多研究证明FZD4是通过影响WNT/β-catenin通路从而导致结肠腺癌,膀胱癌等癌症的潜在靶点。通过构建的全二维色谱系统,筛选中药葛根、黄芩中作用于FZD4蛋白的潜在抗癌活性成分。通过事先建立的中药成分数据库与质谱结果的比对,再排除于空白对照色谱上呈阳性保留的假阳性结果后,本章节在全二维FZD4色谱系统上发现葛根中的潜在活性成分5种,黄芩中的潜在活性成分7种。3、葛根、黄芩中与FZD4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活性成分的药效验证本课题已经于上一章节建立了全二维FZD4-C18柱/TOF-MS色谱系统,并从中药葛根、黄芩中筛选与FZD4存在相互作用的潜在抗癌活性成分,从这些成分中挑选能够购买得到的部分成分的标准品即葛根中的葛根素和3'-羟基葛根素,黄芩中的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与棕榈酸甲酯进行后续实验。为了验证这些成分的抗癌活性,本章节选取人乳腺癌细胞,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首先,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和葛根素对MCF7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次,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和葛根素是通过凋亡途径杀伤细胞。随后进行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汉黄芩素与葛根素能显着降低MCF7细胞中FZD4的表达,其余化合物则不能。最后,使用Discovery Studio 3.0软件进行汉黄芩素、葛根素与FZD4蛋白的虚拟对接,结果显示汉黄芩素、葛根素能通过氢键与FZD4蛋白结合位点的氨基酸相连。(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01)
周思维,邱瑞琪,高彩芳,陆伟根[3](2017)在《生物色谱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色谱是基于受体药理学、细胞生物学、液相色谱技术等原理,以生物活性材料为固定相配基的新型色谱技术,其特点在于能够反映待测物的生理学及药效学作用。该色谱技术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具有高通量、特异性较强、分离筛选相结合等优势,并为研究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分离提纯及中药质量控制等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固定化脂质体色谱、细胞膜色谱、分子生物色谱等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陈珊珊[4](2017)在《M1.3折纸组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生物色谱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草药是我国重要的药物资源,开发价值很高,从中筛选出PPARγ活性成分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筛选中药有效成分的模型大多成本高,步骤复杂,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新的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筛药模型,生物色谱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硅胶是一种理想的固定受体的材料,但是缺乏一定的生物相容性限制了它的应用。M1.3折纸是最近提出的小折纸,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可以弥补硅胶的缺点,在本文中构建了基于M1.3折纸组装PPARγ的生物色谱模型。首先,考察了宿主菌JM109、Mg2+对M13噬菌体中M13mp18ssDNA的产量的影响,优化了M13mp18ssDNA的提取工艺,提高了M13ssDNA的产量;利用两条寡核苷酸链与M13mp18ssDNA通过退火程序构建EcoRI、BglII酶切位点,利用EcoRI、BglII消化双链DNA片段得到含有704个碱基的M1.3ssDNA;将所得M1.3ssDNA作为脚手架链与经过修饰的订书钉链混合,经过退火得到带有氨基以及游离DNA链的M1.3折纸,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表征显示M1.3折纸已成功组装;以Ecoil.BL21(DE3)为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提取纯化得到带有His标签的hPPARγ配体结合域(LBD)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表示成功提取到纯度较高的hPPARγ配体结合域重组蛋白;在hPPARγ配体结合域重组蛋白表面修饰上一条与M1.3折纸游离DNA链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受体蛋白排布在M1.3折纸表面,结果表明受体蛋白成功排布在M1.3折纸表面;在生物交联剂SMCC的作用下,再将带有氨基的M1.3折纸—PPARγ受体复合物交联到巯基化硅胶的表面上,得到M1.3折纸组装PPARγ受体生物色谱固定相,经湿法装柱,完成M1.3折纸组装PPARγ受体生物色谱柱的制备。其次,对该生物色谱柱的亲和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以核受体PPARγ人工合成配体罗格列酮和天然配体姜黄素作为阳性药,观察二者在阴性对照柱和M1.3折纸—PPARγ生物色谱柱的保留行为评价该生物色谱柱的亲和性;以保泰松作为阴性药,以保泰松和罗格列酮的混合溶液作为考察对象,观察二者在自制生物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以此评价该生物色谱柱的选择性;选择姜黄素作为工具药,通过观察姜黄素一个月内在生物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以此评价该生物色谱柱的稳定性。结果显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和姜黄素均在M1.3折纸—PPARγ生物色谱柱上有明显保留行为,而保泰松和罗格列酮在该自制生物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有显着差异,初步证明该生物色谱柱对PPARγ配体具有亲和性,并且能够选择性地从混合溶液中筛选出与核受体PPARγ相互作用的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色谱柱对姜黄素的保留能力逐渐减弱,说明色谱柱稳定性逐渐降低。最后,本文利用自制生物色谱柱对人参总皂苷,栀子提取物,大黄提取物进行有效成分的筛选,发现叁种中药在生物色谱柱上均有保留,用HPLC-MS分析人参总皂苷的保留组分,结果表明有效组分是人参皂苷Re;用HPLC分析栀子提取物中的保留组分,结果表明是栀子苷;大黄中的有效组分有待进一步确定。本文所构建的M1.3折纸组装PPARγ受体生物色谱模型具有高效,简便的特点,能够直接对复杂组分进行活性成分的初筛,大大节省了药物筛选的时间与成本。(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思燚[5](2017)在《基于细胞生物色谱法的苦碟子注射液保护缺氧损伤内皮细胞的效应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作为社会多发性疾病之一的心脑血管疾病已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苦碟子注射液在治疗该类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苦碟子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制约了其临床安全用药研究。传统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通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非有效成分或无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与结构鉴定上,在分离提取过程中也会导致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的丢失。针对上述问题,相关研究者引入了以活性为导向的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本课题首次应用细胞生物色谱法对临床常用中药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药效成分进行研究:选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靶细胞,使苦碟子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经细胞靶点脱敏失活后,再从细胞中释放出被结合的活性成分,并应用LC-MS快速鉴定靶向亲和的化学成分,得到候选的活性成分;最后结合体外药效学实验以及相关文献查阅以对其活性进行验证。本研究可快速有效地筛选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药效成分。同时,通过建立HUVEC体外培养体系及模拟脑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可为体外脑缺血性疾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学借鉴。目的应用UHPLC-HR-MSn技术分析检测苦碟子注射液中原型成分及其在大鼠血浆中的移行成分;应用细胞生物色谱法及UHPLC-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快速筛选鉴定苦碟子注射液中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候选活性成分;通过体外实验,对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候选活性成分进行药效学研究。方法1.尾静脉注射苦碟子注射液后,收集给药前后的大鼠血浆,经固相萃取法处理后,采用色谱柱 ACQUITYUPLCBEHC18(1.7μm,2.1×100mm)和 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应用LTQ-Orbitrap质谱仪在负离子模式检测苦碟子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以及血浆样品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2.选择HUVECs作为靶细胞,先使苦碟子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经细胞靶点脱敏失活后,应用LC-MS快速鉴定与细胞靶向亲和的化学成分,从而筛选得到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候选活性成分。3.建立Na2S2O4诱导的HUVECs缺氧损伤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NaHS及候选活性成分进行干预。经CCK-8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干预后的细胞活力,从而确定候选活性成分的给药浓度以及初步判断其药效作用。检测HUVECs在缺氧损伤后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及通过文献查阅对候选活性成分的药效作用进行探讨。结果1.根据精确分子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结合对照品比对,从苦碟子注射液中分析鉴定了 53个成分,包括18个有机酸、15个黄酮、18个倍半萜内酯、2个核苷;从大鼠血浆中分析检测到38个原型及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为甲基化、羟基化、水解、葡萄糖酸酸化及它们的复合反应等。2.根据获得的精确分子量数据、保留时间以及结合苦碟子注射液中的成分进行鉴定归属,从细胞裂解液中共筛选鉴定出9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有机酸类成分3个、黄酮类成分2个及倍半萜内酯类成分4个;其中,与细胞靶向亲和的化学成分均包含在入血成分内。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aHS、绿原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以及11,13α-dihydroixerin Z可以使缺氧HUVECs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SOD活性明显升高而LDH漏出率明显降低(P<0.01或P<0.05)。对于另外6个未进行活性验证的单体化合物则通过相关文献查阅,表明大多数候选活性成分的确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结论1.应用UHPLC-LTQ-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较为全面地阐明了苦碟子注射液化学成分及其在大鼠血浆中的移行成分,可为下一步苦碟子注射液与靶细胞结合成分的鉴定提供基础。通过对苦碟子注射液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可为苦碟子注射液药理、药效研究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应用细胞生物色谱法与UHPLC-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快速筛选鉴定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候选药效成分,为体外脑缺血性疾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学借鉴。3.通过建立HUVECs体外培养体系及模拟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可为脑缺血性疾病体外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通过体内动物实验、体外药效学实验以及对候选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进行文献查阅,进一步验证了细胞生物色谱法筛选中药中活性成分的方法是有效的,为研究苦碟子注射液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复杂体系中药的药效物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顾伟伟[6](2017)在《应用成骨细胞生物色谱法研究牡丹皮促进骨折愈合的效应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MC3T3-E1成骨细胞固相色谱方法,研究骨折合剂君药牡丹皮促进骨折愈合的效应物质;并应用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效应验证所得结合物质的活性,为牡丹皮在临床治疗骨折提供实验依据,也为骨折合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方法:采用Agilent5TC-C18色谱柱,0.4%的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流速为1mL·min-1,建立牡丹皮水提液的指纹图谱,并对其叁个主要成分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进行定量研究。建立MC3T3-E1成骨细胞固相色谱法:采用高温灭菌法处理牡丹皮水提液,药液与MC3T3-E1成骨细胞共同孵育4 h,洗脱4次后将细胞失活,使结合效应成分解离下来,再将细胞进行裂解,使进入细胞内的效应成分释放出来。应用HPLC和HPLC/MS对解离液和裂解液中的物质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TT法和ALP活性测定法,研究筛选出的准活性成分对MC3T3-E1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得到10批牡丹皮的对照指纹图谱和共有峰30个,其中4号色谱峰为没食子酸、7号色谱峰为没食子酸甲酯、14号色谱峰为芍药内酯苷、16号色谱峰为芍药苷、21号色谱峰为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30号色谱峰为丹皮酚。各批次牡丹皮水提液的指纹图谱及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叁个主成分方法学考察的结果显示: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在1.691~270 μg·mL-1(R2=0.9997)、1.847~250 μg·mL-1(R2=0.9999)、0.181~29.0μg·mL-1(R2=0.999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3)在94.12%~100.01%;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牡丹皮中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34%、0.54%和 0.0091%,RSD 分别为 5.01%、5.40%和 2.41%。应用MC3T3-E1成骨细胞固相色谱法,筛选分析得到4个主要的准活性成分,其中与细胞膜结合的成分为没食子酸和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进入细胞内部的成分为没食子酸甲酯和芍药内酯苷。药理学验证结果显示:0.6~1.6 mg/mL的没食子酸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0.001);0.5~1.0 mg/mL的没食子酸甲酯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0.01,0.001);4.0 mg/mL的芍药内酯苷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但0.5~4.0 mg/mL的芍药内酯苷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分化具有抑制作用;1.2mg/mL的1,2,3,4,6-0-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0.01)。结论:1)本课题建立的牡丹皮水提液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多成分检测的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稳定可靠,为本课题牡丹皮的提取工艺提供质控标准。2)本课题建立的MC3T3-E1成骨细胞固相色谱法通过验证,说明方法可行性,可用于牡丹皮促进骨折愈合成分的筛选。3)通过课题研究,初步确定牡丹皮中促进骨折愈合的效应物质为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与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22)
齐莉,乔娟,张海枝,姚春荷,沈莹[7](2015)在《基于蛋白质及手性氨基酸分析的生物色谱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活体分析化学中活性分子的高效高速分离分析、生物样品的痕量灵敏分析及手性分析等难题,发展了数种生物色谱分析新技术与新方法,还进一步以蛋白质、手性物质及药物等为分析对象,开展了面向疾病诊疗及活体病理生理变化的酶反应动力学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期刊2015-07-01)
柏新闻[8](2014)在《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生物色谱法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的建设发展,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在当代社会的研究中,借助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医学领域的发展状况十分的喜人。在进行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药领域的应用价值一直是我国医学领域所重视的。所以,为了更好的进行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在进行研究实验的过程中使用生物色谱法,将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23期)
彭海容[9](2014)在《安捷伦科技推出创新的液相色谱柱和生物色谱柱》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6月30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宣布推出用于小分子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生物大分子分析的新型色谱柱产品系列。AdvanceBio多糖分析色谱柱借助AdvanceBio多糖分析色谱柱,实验室可在10分钟之内完成高分离度的糖链分离分析。其采用两种UHPLC配置:2.7μm的表面多孔填料和1.8μm的表面多孔填料,前者适用于高分离度和低背压(在600 bar压力下保持稳定)条件下的分析,后者适用于要求最高分离度的分析,可在1200(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期刊2014年14期)
潘再法,谭莹,胡宝祥,张旭,莫卫民[10](2014)在《生物色谱用于当归中活性成分筛选及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分子生物色谱技术研究了筛选和分离当归中的活性成分。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功能单体,通过原位聚合得到了整体柱基质,用二乙胺活化后,以吸附蛋白的方法得到了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固定相的分子生物色谱柱。当归样品经甲醇提取,0.45μm膜过滤后,以BSA分子生物色谱柱为分离柱,以含2%(体积分数)甲醇的Tris-盐酸缓冲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离,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在BSA上的保留机理是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和特定的与空间结构相关的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将BSA柱上的保留组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了8种成分,包括当归中的主要可挥发性成分(藁本内酯)。(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4年02期)
生物色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跨膜蛋白属于膜蛋白的一种,是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两端暴露于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在维持细胞功能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跨膜蛋白是目前最主要的药物作用靶点,占到现阶段所有已知药靶的70%。因此,基于跨膜蛋白的药物发现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也一直是世界范围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着眼于跨膜蛋白,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跨膜蛋白-脂质体生物色谱系统,并从以下叁个方面开展论述。1、新型跨膜蛋白-脂质体-硅胶固定相合成与方法学考察跨膜蛋白结构复杂,具有一个或多个疏水性的跨膜区,其纯化重组以及保存都离不开去污剂的存在。但是在去污剂存在的环境下,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均遭到一定的破坏,药物与跨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也与体内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针对体外模拟跨膜蛋白天然构建这一难题,相关学者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模型和分析技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蛋白脂质体重构技术,其原理是使用各种脂质体重组形成模拟细胞膜环境的人工膜,然后将跨膜蛋白镶嵌于其上,体外模拟跨膜蛋白天然构建和环境,来表征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然而,蛋白脂质体不具备刚性结构,不能作为色谱固定相,因此无法适用于快速便捷的液质联用这类高效的药物分析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章参考了蛋白脂质体重构技术以及本课题组先前已有基础的细胞膜色谱技术,选用细菌视紫红质作为模型蛋白,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细菌视紫红质-脂质体-硅胶固定相,其原理是使用薄膜超声水化法将多种脂质体结合制备成囊泡状并将细菌视紫红质蛋白镶嵌于其上,而后使用真空涡旋法将细菌视紫红质-脂质体复合物键合上硅胶。制备的同时使用粒径测试仪,扫描电镜,共聚焦显微镜等多种方式考察制备路径中的各项物理参数。固定相制备完成后,使用湿法装柱将合成的固定相填装进色谱柱,使用9-顺式视黄醛作为阳性药,地塞米松作为阴性药考察色谱柱的有效性,使用9-顺式视黄醛连续进样7天考察色谱柱寿命。一系列实验证明,该方法成功将蛋白,脂质体,硅胶叁者结合到一起,制备了一种可以作为色谱固定相的新型复合物,通过液质联用进行验证也证明其有效性和寿命符合要求,为之后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2、全二维FZD4-C18柱/TOF-MS色谱系统细胞膜色谱法是生物色谱法的一种,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十分适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的活性成分筛选。然而,尽管细胞膜色谱已经经过多年发展,其仍然有两点不足,一是靶细胞膜上含有成百上千种跨膜蛋白,药物与靶蛋白结合的专属性会受到干扰。即使是外源性转入特定蛋白表达载体的高表达细胞系,也无法消除大量细胞生存必须的其它跨膜蛋白的影响。二是靶细胞膜上的目标跨膜蛋白无法准确定量,且蛋白本身丰度低,相互作用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会受到影响。因此,本章节在课题组前期细胞膜色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一章节的新型固定相研究,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全二维跨膜蛋白-脂质体生物色谱系统。本课题选取卷曲蛋白受体4,建立了全二维FZD4-C18柱/TOF-MS色谱系统。FZD4是七次跨膜蛋白,属于卷曲蛋白家族的一员,有众多研究证明FZD4是通过影响WNT/β-catenin通路从而导致结肠腺癌,膀胱癌等癌症的潜在靶点。通过构建的全二维色谱系统,筛选中药葛根、黄芩中作用于FZD4蛋白的潜在抗癌活性成分。通过事先建立的中药成分数据库与质谱结果的比对,再排除于空白对照色谱上呈阳性保留的假阳性结果后,本章节在全二维FZD4色谱系统上发现葛根中的潜在活性成分5种,黄芩中的潜在活性成分7种。3、葛根、黄芩中与FZD4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活性成分的药效验证本课题已经于上一章节建立了全二维FZD4-C18柱/TOF-MS色谱系统,并从中药葛根、黄芩中筛选与FZD4存在相互作用的潜在抗癌活性成分,从这些成分中挑选能够购买得到的部分成分的标准品即葛根中的葛根素和3'-羟基葛根素,黄芩中的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与棕榈酸甲酯进行后续实验。为了验证这些成分的抗癌活性,本章节选取人乳腺癌细胞,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首先,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和葛根素对MCF7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次,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和葛根素是通过凋亡途径杀伤细胞。随后进行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汉黄芩素与葛根素能显着降低MCF7细胞中FZD4的表达,其余化合物则不能。最后,使用Discovery Studio 3.0软件进行汉黄芩素、葛根素与FZD4蛋白的虚拟对接,结果显示汉黄芩素、葛根素能通过氢键与FZD4蛋白结合位点的氨基酸相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色谱论文参考文献
[1].刘珏玲,安琪,陈素娥,赵龙山,刘亮亮.分子生物色谱技术中生物大分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药学研究.2019
[2].郑乐艺.新型跨膜蛋白-脂质体生物色谱制备和应用方法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3].周思维,邱瑞琪,高彩芳,陆伟根.生物色谱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7
[4].陈珊珊.M1.3折纸组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生物色谱模型的构建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7
[5].刘思燚.基于细胞生物色谱法的苦碟子注射液保护缺氧损伤内皮细胞的效应成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6].顾伟伟.应用成骨细胞生物色谱法研究牡丹皮促进骨折愈合的效应物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7].齐莉,乔娟,张海枝,姚春荷,沈莹.基于蛋白质及手性氨基酸分析的生物色谱新方法研究[C].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2015
[8].柏新闻.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生物色谱法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9].彭海容.安捷伦科技推出创新的液相色谱柱和生物色谱柱[J].中国食品.2014
[10].潘再法,谭莹,胡宝祥,张旭,莫卫民.生物色谱用于当归中活性成分筛选及分离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