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拓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拓扑,空间,关系,模型,几何,地图,不变性。
空间拓扑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杰,郝慧荣,郭志平,吉平[1](2019)在《发动机空间6DOF动力隔振拓扑模型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发动机悬置是典型的6DOF动力隔振系统,传统的动力隔振模型将动力机械整体视为刚体,而本文考虑运动零部件的影响,为汽车发动机悬置的结构设计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通过对发动机上运动零部件进行受力分析,找到引起发动机振动的最主要内在激励源;建立6DOF动力隔振空间拓扑模型,利用Simscape/Multibody仿真研究,验证了传统的动力隔振模型与空间拓扑模型之间存在理论误差;动力隔振拓扑模型更能准确描述6DOF动力隔振系统特性,所建立的汽车6DOF发动机Simscape/Multibody仿真模型可为后续的主动悬置设计提供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富春[2](2019)在《空间数据模型中拓扑关系及空间几何运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表达的重要方式,用于描述地理空间中实体及实体间相互关系,也是信息处理与管理技术平台的重要理论基础。空间运算是对信息本身及信息与信息之间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相应操作,它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提供基本的空间运算功能,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其适用性和可扩展性。抽象的空间运算是一种数学规定,具体的运算规则及实现方法与空间数据模型有关,因此本文在拓扑地图模型基础上,对其空间运算中最基本的运算:拓扑关系运算和空间几何运算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引入图论有关概念描述空间实体对应的几何对象间的关系。拓扑地图模型中的几何对象是空间运算的基础,通过将几何对象的点抽象成图中顶点集的顶点,点之间的关系抽象成图中边集的边,并用邻接矩阵表示顶点与边之间关联关系,实现矩阵对几何对象间关系的表达。2、提出计算几何与结点分析相结合计算拓扑关系的方法。几何计算会产生点结点或线结点,通过对每个结点度和连通数的计算,来分析结点的结构,从而得到具体的拓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了基于维度扩展的九交模型中点、线、面间各种拓扑关系在拓扑地图模型中的具体判断方法。3、研究了数据从一般数据模型向拓扑地图模型转换的方法,并利用转换后的顶点集、边集、关联关系及几何图形重构完成空间几何运算。针对不同的数据情况,分析了相应的模型转换方法,在完成模型转换的操作后,对不同的空间几何运算,设计了不同的运算过程,并得到相应的运算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论文所提出的计算几何与结点分析相结合计算拓扑关系的方法正确有效,使用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判断出多种拓扑关系的类型,而且可以明确其拓扑关系中的几何特性,如两对象相邻时,是以点相邻还是以线相邻等情况。空间几何运算方法合理,依据文中方法进行空间几何运算操作,可以得到预期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8)
蔚保国,鲍亚川,魏海涛[3](2017)在《面向时间同步业务的空间信息网络拓扑聚合图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信息网络的发展呈现出节点异构和功能多样化趋势,网络节点间的时间同步是实现协同任务的重要技术基础。论文对空间信息网络的时间同步业务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基于多跳中继的时间同步误差模型。针对非实时时间同步业务特点,提出了钟差相对不变性概念,并基于此提出了面向时间同步业务的空间信息网络拓扑聚合图模型。不同于面向通信业务的网络拓扑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以节点时钟性能和时间比对链路性能为约束条件,反映了时间同步业务的特性和需求。针对该模型进行了空间信息网络时间同步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进行多跳中继时间同步,可以减少时间同步过程的路由筛选及建链次数,降低时间同步业务的链路资源消耗,同时可以达到更高的时间同步精度。(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张标[4](2017)在《基于拓扑地图模型的空间运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数据模型是以概念的方式对地理空间中的空间实体及其相互联系进行抽象,是对地理空间的抽象和形式化描述,它为描述空间数据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着基本方法,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空间关系描述空间实体之间存在的具有空间特性的关系,是空间数据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拓扑关系是空间关系中最重要的基本关系,描述空间实体在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一类关系。空间运算是依据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形状,计算空间实体间的拓扑关系和生成新的空间实体,空间运算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基础。拓扑关系和空间运算与空间数据模型的关系密切,空间数据模型的优劣,决定着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研究具体的空间数据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意义。拓扑地图模型是能同时表达实体的空间特征、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实体的属性特征、实体的符号表达的空间数据模型,本文就基于拓扑地图模型的空间运算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实体、几何、符号间关联关系。拓扑地图模型的构成有实体、几何、属性、符号等相关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阐述说明,并探讨了实体、几何、符号间的关联关系。对实体的操作会同时影响几何与符号,对几何的操纵会影响实体的位置和形状,但不影响符号,对符号的操纵会影响实体的符号表达,但不影响几何。2、提出通过拓扑化处理实现拓扑地图模型的转换。实体通过拓扑地图模型进行空间运算时,需要转换成拓扑地图模型进行表达,对实体进行拓扑化处理可以实现转换。实体在进行拓扑化处理后,实体的几何对象会在相交、接触、重复、邻近的位置生成结点,并进行合并或被结点分解,同时形成复合几何对象,表达原有实体的位置和形状。3、引入图的相关概念来描述几何对象间的层次关系。拓扑地图模型中的几何对象间具有结点-基本几何对象-复合几何对象的复杂层次关系,这种关系是进行拓扑分析与几何分析的基础。论文引入图的相关概念来描述几何对象间的层次关系,通过将几何对象抽象成图中的顶点,几何对象间的位置关系和构成关系抽象成图中的边,建立起几何对象间的几何关系图。4、提出利用图运算和计算几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拓扑关系。论文以几何关系图表达为基础,提出一种利用图运算和计算几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实体间的拓扑关系。通过对图运算结果中的点、线顶点的结构分析以及点、线顶点的结构组合分析,同时几何对象的位置分析加以辅助,推导实体间的具体拓扑关系,并给出图运算结果与DE-9IM模型下点、线、面实体之间的各种拓扑关系的判断准则。5、提出通过几何关系图的更新的方法实现空间几何运算,论文针对不同空间几何运算类型,设计相应的运算过程,并以几何关系图表达为基础,通过对图运算结果的分析以及几何对象的位置分析,更新几何关系图,并依据更新后的几何关系图进行几何重构的方法,表达运算结果,实现实体间的空间几何运算。6、设计并实现了原型系统。论文设计和构建了用于实验验证的原型系统,通过拓扑化处理与几何关系图实验、拓扑关系运算实验、空间几何运算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空间运算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9-29)
罗南,丁云鹏[5](2016)在《拓扑空间关系计算模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关系是GIS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等。本文主要简述了空间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的计算模型,通过对几种计算模型:四交模型(4IM)、九交模型(9IM)、基于Voronoi图的九交模型(V9IM)的探讨,来了解其概念以及性质,通过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进而讨论它们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等过程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01)
张威,张更新,边东明,苟亮,谢智东[6](2016)在《基于分层自治域空间信息网络模型与拓扑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间信息网络结构复杂、拓扑动态变化以及空间尺度大等特点,提出一种面向空间信息网的分层自治域模型。该模型根据节点属性、链路能力、任务特点、分布区域等不同,将整个网络划分为不同的自治域和子自治域,各域内可采用相对独立的控制策略,从而将子网间各动态因素解耦合。然后,基于该分层自治域模型,提出了一种最小化时延的拓扑控制算法。与现有的集中式和分布式拓扑控制方法不同,该算法采用混合式方法,将控制信息约束在相邻子自治域范围内,既保证了网络的连通性,又减少了控制信息的开销。理论分析表明,若网络的物理拓扑是k连通的,则该算法得到的拓扑控制结果一定是k连通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曹亚妮,吴芳华,王丽君,李嘉星[7](2016)在《基于元拓扑关系的线面空间关系集成表达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关系的研究在空间冲突检测、制图综合、空间查询和分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对空间关系进行细化、集成描述,以解决生产与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已经成为空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目前线面空间关系集成表达方法的不足,通过对线面简单拓扑关系的分析和类型划分,提出了元拓扑关系的概念;研究了元拓扑关系的方位、方向和元拓扑关系之间的连接方式,并提出了线面复合关系的集成表达模型;提出了空间关系集成表达模型的评价指标,并利用该指标对本文提出的模型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聂萌瑶[8](2015)在《基于泛系串并模型的粗糙集概念扩展与拓扑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当今是大数据的时代,对知识的快速高效地提取越来越重要,粗糙集作为一种处理不确定性知识,通过决策提取知识的方法,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多种多样的知识中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关系,通常把它们称为一般二元关系,但是要解决此问题,这对于粗糙集来说是个挑战,因为粗集是在等价关系的大前提下进行研究的,而泛系算子可以解决此难题。文章以这个思路为线索,从泛系的粗集理论,串并模型和算子叁个角度出发,建立了模型,从理论上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也扩展了泛系粗糙集的应用范围,使得在处理信息不完全的问题上有了思路。首先,用泛系方法论中的串并模型对泛系粗集理论的进行扩展,提出了析取并联粗集模型和泛系合取并联粗集模型,同时,又把泛系串并模型与泛系算子中的等价算子与相容算子进行结合,产生了新的泛系串并算子,并通过研究泛系串并粗集模型与泛系串并算子的性质和定理,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其次,从拓扑空间的角度讨论了泛系串并粗集模型,发现了泛系串并粗集模型其具有的拓扑结构和性质。最后,对提出的泛系串并粗集模型用实例进行分析,分别从叁类算子进行验证,并对原有的几种模型与本文提出的模型做对比,通过比较模型的优缺点后,简单总结了全文,阐述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3-23)
李健[9](2013)在《多个空间区域间拓扑关系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推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逻辑、代数、拓扑及图论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是一门交叉的前沿学科。近叁十年来,空间推理的研究十分活跃,是地理信息系统、机器人导航、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时空数据库等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空间关系模型的研究在空间推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多种空间关系中,拓扑关系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定性特质,构成定性空间推理的基本方面。现有空间拓扑关系模型多针对简单对象,并且只考虑两个对象间的空间关系(即二元拓扑关系)。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空间对象通常是复杂的,所涉及的对象个数也远多于两个。目前对多个(两个以上)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研究,都是基于二元拓扑关系模型,通过判断局部两两对象间的拓扑关系推导出全局多个对象间的拓扑关系。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仅能部分描述多个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表达力较弱、拓扑关系不满足完备性。因此,仅用二元拓扑关系模型已不能有效处理多个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如何构建一种表达力较强、通用性较好的多个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模型是我们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多个空间区域间拓扑关系的表示及推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拓扑关系模型:基于RCC5分别建立了叁个区域、四个区域的空间拓扑关系模型;将研究结果扩展至n个区域,提出了n个区域的空间拓扑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基于RCC5和RCC8,通过将复杂(如凹形、带洞、宽边界等)区域看作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多个简单区域的组合,提出了凹形区域、带洞区域和宽边界区域的拓扑关系模型。论文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基于RCC5的叁个简单区域间的拓扑关系模型将经典4-交集矩阵中的区域边界替换为区域外部,得到了能表示RCC5中5种二元拓扑关系的扩展4-交集矩阵;为了能直接描述叁个简单区域间的拓扑关系(即叁元拓扑关系),定义了8-交集体矩阵;为了去掉所有实际不存在的叁元拓扑关系,给出两个约束条件并证明了其合理性;根据约束条件得到叁个简单区域间的109种叁元拓扑关系,给出相应的示意图,并证明了关系集合的互斥完备性;与扩展4-交集模型相比,8-交集体模型能区分出更多的55种叁元拓扑关系,对空间关系的刻画更细致,表达力更强;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凹形区域看作具有内切真包含关系的两个简单区域,给出凹形区域和简单区域间的拓扑关系模型。(2)基于RCC5的四个简单区域间的拓扑关系模型为了能同时描述四个简单区域的拓扑关系(即四元拓扑关系),定义了16-交集矩阵;提出用于排除实际不存在的所有四元拓扑关系的约束条件并证明了其合理性;根据约束条件,给出实现算法并生成32406种四元拓扑关系;证明了该关系集合是所有实际存在的四元拓扑关系集合的上限,且满足互斥完备性;与扩展4-交集模型相比,16-交集模型能区分出更多的拓扑关系,表达力更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四元拓扑关系模型的两种应用实例:通过把凹形(带单洞)区域看成具有内切(非内切)真包含关系的两个简单区域,提出了凹形区域和带单洞区域的拓扑关系模型:通过将带双洞区域看成具有非内切真包含关系的叁个简单区域,给出带双洞区域与简单区域的拓扑关系模型。(3)基于RCC5的n个简单区域间的拓扑关系模型为了增强多个空间区域拓扑关系模型的通用性,在对已提出的叁个区域和四个区域空间拓扑关系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研究结果扩展至n个区域,通过引入张量的概念定义了2n-交集矩阵,用于同时表示n个简单区域间的拓扑关系(n≤6);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交集模型的相关性质,证明了该模型满足互斥完备性;验证了当n=3,4时,通过张量函数方法得到的2n-交集模型的结果,与基于扩展4-交集矩阵方法得到的8-交集体模型、16-交集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4)基于RCC8的宽边界区域与简单区域间的拓扑关系模型将不确定区域看作具有宽边界的区域,基于RCC8提出了一种宽边界区域与简单区域的拓扑关系模型。通过把宽边界区域看作具有非内切真包含关系的两个简单区域,使其转化为基于RCC8的叁个简单区域的拓扑关系模型;通过考虑对象的边界,定义了可表示边界敏感的叁元拓扑关系的27-交集矩阵;基于27-交集矩阵,得到单个宽边界区域与单个简单区域间的23种拓扑关系,并给出其概念邻域图:建立了27-交集模型的推理系统,给出其复合表;将所得结果与Clementini提出的宽边界区域拓扑关系模型的结果比较得知,27-交集模型能区分出更多的9种拓扑关系,表达力更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6-01)
刘念[10](2013)在《L-预拓扑空间的强连通集及打靶问题的一种不确定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本文研究了有关不确定性的两个问题:L-预拓扑空间的强连通集及打靶问题的一种不确定性模型.首先,定义了L-预拓扑空间中的强连通L-子集以及L-预拓扑空间的局部强连通性,证明了它们和拓扑空间中的连通子集以及局部连通拓扑空间有类似的性质,证明了局部强连通L-预拓扑空间和连续映射构成的范畴是topological construct.其次,将不确定性引入打靶问题,在适当假设下通过布朗运动建立目标杀伤最大化模型,运用随机微分方程的相关方法对模型求解,从而确定了最佳投弹角度.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预备知识.给出了本文中将要用到的有关L-预拓扑空间、随机过程与Brown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论.第二章定义了L-预拓扑空间中的强连通L-子集以及局部强连通L-预拓扑空间,得到了强连通集的基本性质,证明了局部强连通L-预拓扑空间和连续映射构成的范畴是topological construct.第叁章通过分析物体抛出后的基本受力情况,选取适当假设,建立随机微分方程模型,求解得到结论.(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空间拓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空间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表达的重要方式,用于描述地理空间中实体及实体间相互关系,也是信息处理与管理技术平台的重要理论基础。空间运算是对信息本身及信息与信息之间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相应操作,它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提供基本的空间运算功能,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其适用性和可扩展性。抽象的空间运算是一种数学规定,具体的运算规则及实现方法与空间数据模型有关,因此本文在拓扑地图模型基础上,对其空间运算中最基本的运算:拓扑关系运算和空间几何运算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引入图论有关概念描述空间实体对应的几何对象间的关系。拓扑地图模型中的几何对象是空间运算的基础,通过将几何对象的点抽象成图中顶点集的顶点,点之间的关系抽象成图中边集的边,并用邻接矩阵表示顶点与边之间关联关系,实现矩阵对几何对象间关系的表达。2、提出计算几何与结点分析相结合计算拓扑关系的方法。几何计算会产生点结点或线结点,通过对每个结点度和连通数的计算,来分析结点的结构,从而得到具体的拓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了基于维度扩展的九交模型中点、线、面间各种拓扑关系在拓扑地图模型中的具体判断方法。3、研究了数据从一般数据模型向拓扑地图模型转换的方法,并利用转换后的顶点集、边集、关联关系及几何图形重构完成空间几何运算。针对不同的数据情况,分析了相应的模型转换方法,在完成模型转换的操作后,对不同的空间几何运算,设计了不同的运算过程,并得到相应的运算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论文所提出的计算几何与结点分析相结合计算拓扑关系的方法正确有效,使用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判断出多种拓扑关系的类型,而且可以明确其拓扑关系中的几何特性,如两对象相邻时,是以点相邻还是以线相邻等情况。空间几何运算方法合理,依据文中方法进行空间几何运算操作,可以得到预期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拓扑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杰,郝慧荣,郭志平,吉平.发动机空间6DOF动力隔振拓扑模型仿真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9
[2].李富春.空间数据模型中拓扑关系及空间几何运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9
[3].蔚保国,鲍亚川,魏海涛.面向时间同步业务的空间信息网络拓扑聚合图模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
[4].张标.基于拓扑地图模型的空间运算研究[D].长安大学.2017
[5].罗南,丁云鹏.拓扑空间关系计算模型探讨[C].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6].张威,张更新,边东明,苟亮,谢智东.基于分层自治域空间信息网络模型与拓扑控制算法[J].通信学报.2016
[7].曹亚妮,吴芳华,王丽君,李嘉星.基于元拓扑关系的线面空间关系集成表达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
[8].聂萌瑶.基于泛系串并模型的粗糙集概念扩展与拓扑空间[D].兰州大学.2015
[9].李健.多个空间区域间拓扑关系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0].刘念.L-预拓扑空间的强连通集及打靶问题的一种不确定性模型[D].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