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刘慧芳王旭敏(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0450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样本是来自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患有心血管内科感染的患者80例,按照平均随机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0例,治疗效果对照组40例,通过实验对照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期内的临床效果。结果分析了所有患者在院治疗过程的临床症状,通过医学相关指标对所有患者的病情分类为:泌尿系统感染12例,上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23和2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4例,其余患者为胃肠道感染。通过两组患者的采集数据可以看出,患者的心功能与上述合并症的多少、住院时间长短、抑酸剂的用量大小、侵袭性操作等之间存在一定的可比性,符合统计学中的差异水平特征。患者的平均感染水平普遍高于我院的感染度,达到了7.25%。结论要重点观察患有合并症的患者,仔细了解医院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精确度,同时医师应该按照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指导患者的安全、有效用药。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098-02

由于很多情况下心血管疾病很容易发生病变可能,所以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感染,导致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这也是心血管内科中患者的主要特征。但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医疗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本文在详实记录和观察我院心血管科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患有心血管内科感染的80例患者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总共收治了80例患有心血管内科感染的患者。其中主要部分是男性患者,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之多,患者都在25-76岁之间,但是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占到了大多数,其平均体质量为58.3kg。从患者的学历水平来看,大专学历成为了患病主体,总共有35例,而大学学历和小学学历的患者数量是相等的,20例患者具有高中学历,仅有一人为初中文化水平。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学历、体质量等医学指标的数据采集,发现患者中不存在合并症情况,上述各项指标也在统计学中没有显现无差异水平特征。

1.2方法

患者的医学指标数据是从患者的住院时间长短、是否有侵袭性操作、合并症类型和数量为主要的考量目标,同时也采集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抑酸剂剂量、心功能和抗生素用量等。然后对比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使用数据中位数表示方法来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数据后,当P<0.05时数据在统计学中显现差异水平特征。

2结果

2.1感染部位

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对患者数据分析,综合比较患者的医疗临床症状和医学指标,从感染发生部位可以划分出:泌尿系统感染12例,上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23和2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4例,其余患者为胃肠道感染。通过两组患者的采集数据可以看出,患者的心功能与上述合并症的多少、住院时间长短、抑酸剂的用量大小、侵袭性操作等之间存在一定的可比性,符合统计学中的差异水平特征。患者的平均感染水平普遍高于我院的感染度3.54%,达到了7.25%。具体患病情况比例见表1。

2.2分析患者出现心血管内科感染的因素

通过比照两组患者的感染因素,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合并症、心功能、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等的χ2检验值偏大,特征差异P值均小于0.05。因此,医疗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患者的相互感染情况。具体感染因素分析见表2。

表1实验组患者感染部位部分情况

3讨论

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心血管内科感染是一种普遍的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医疗效果,对医师的治疗会产生诸多不利,患者的病情或者痊愈时间受到患者感染情况的极大影响,医师应该在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照研究可以得出,患者的下呼吸道会出现更多的感染情况,而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和身体状况,以及患者自身抗药性强弱、医师对症状的治疗水平都会对患者的感染起到不同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的衰弱和病情发展极不稳定,造成感染率的普遍升高现象。同时,一些侵入性操作,例如对患者进行静脉导管或气管插管等操作,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感染,尤其是在操作工程中造成了患者的相关组织损伤。另外,导管在患者体内停留过长时间的话,也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虽然患者在医院接受临床治疗,但是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使得相同科室内的感染几率会大大增加,很容易出现患者之间相互感染的情况,即使患者服用了防止相互感染的药物,也会由于药物的防止范围限度问题而无法到达彻底阻止相互感染的效果。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投入和深化改革,使得人民对医院的治疗期望越来越高,患者及家属对于医院内出现的患者相互感染情况非常敏感和警觉,特别是对患者自身病情的反复。因此,医院的护理工作非常严格的控制患者间的感染。

对于心血管内科传染,具体的处理方法应该时刻结合患者的自身病理,同时医院应该组织相关医师努力提高医疗知识和操作技术,医师也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定,切实减低患者感染率。对于需要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师首先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自身身体条件和病史情况,在准确掌握患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相关侵入性操作。在实施侵入性操作过程中,坚决杜绝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对治疗过程中的所有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远离病菌感染源。同时重点观察合并症患者,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相关免疫药物防止患者感染。

由于患者在实施侵入性操作之后的自身免疫系统及其脆弱,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在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的情况下尽量使其出院,避免患者在医院内出现相互交叉感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赵文丽.13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560-561.

[2]马晓丽.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114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231-232.

[3]张兵.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患病因素和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5:38-39.

标签:;  ;  ;  

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