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紊动扩散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数,瓦斯,模型,大亚湾,河流,雷诺,盐度。
紊动扩散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段正鹏,李志强,陈向军,成墙,李国红[1](2018)在《多尺度煤粒与瓦斯多尺度动扩散系数模型特征参数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煤基质尺度对瓦斯扩散运移能力的影响,在实验室内开展了0.18~0.25 mm,0.25~1 mm,1~3 mm,3~6 mm,6~10 mm等5种不同尺度煤粒在不同初始吸附平衡压力下的瓦斯扩散实验。基于多尺度动扩散系数新模型,研究了煤粒尺度与多尺度动扩散系数模型特征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对全扩散过程的描述精度要好于经典模型,经典模型最大相对误差达18.4%,而新模型仅为3.9%;相同条件下,初始扩散系数D0值随着粒径的增大呈递增趋势,最大增大了45.3倍;扩散衰减系数β值随着粒径的增大呈递减趋势,最大衰减了89.8%。实验揭示了多尺度煤粒内的瓦斯多尺度扩散特征,大尺度煤粒包含了更大的外在孔隙,导致煤粒尺度越大,初始扩散系数D0值越大,但因大尺度孔隙占比较大,导致孔隙尺度级差变化较小,因而有较小的衰减系数β值;小尺度煤粒因具有较小的外在孔隙,其D0值较小,但因微小孔隙占比较大,且微小孔隙尺度级差变化较大,因而有较大的衰减系数β值。不同煤粒尺度的扩散特征参数D0和β值的这种变化特征反映了当前低渗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初期抽采量大但衰减迅速的现象,也为瓦斯(煤层气)增产及稳产提供了储层改造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程小庆,王兆丰,李志强[2](2016)在《动扩散系数新模型下不同粒径构造煤的瓦斯扩散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粒径构造煤的瓦斯扩散特征,采用瓦斯解吸仪分别在井下现场和实验室内开展了原煤样和不同粒径的构造煤瓦斯扩散实验,并采用低温氮吸附法测定其孔径分布,采用动扩散系数新扩散模型计算各类扩散实验的初始扩散系数D0及其衰减系数β、有效初始扩散系数De0和有效动扩散系数De(t)。结果表明:各类粒径构造煤的瓦斯扩散率初期增长较快,但衰减迅速。同时刻下,粒径越大,D0越大,β越小,构造煤中孔隙由表及里孔径逐渐缩小,正是这种孔径特征控制了D0和β的大小。同时,粒径越大De0和De(t)越小。与之相反,井下构造煤原煤样具有更小的粒径,致使原煤样的瓦斯扩散速度更快,因此构造煤具有更严重的突出危险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李志强,刘勇,许彦鹏,宋党育[3](2016)在《煤粒多尺度孔隙中瓦斯扩散机理及动扩散系数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经典扩散模型不能准确描述煤粒瓦斯全时扩散的科学问题。采集我国典型矿区的代表性煤样,开展了各种条件下的煤粒瓦斯扩散实验。采用经典扩散模型拟合实验表明,某时刻前,扩散率的实验值大于理论值,此时刻后,实验值小于理论值,此规律惟一。经典扩散模型不能准确描述瓦斯扩散全过程,误差极大,进而发现了煤粒瓦斯扩散系数随时间延长而衰减的特有现象。为此,提出了煤粒多尺度孔隙分布的新物理模型,新模型假设煤粒中孔隙呈非均质多尺度形态分布,并具有自相似分形结构,这种多尺度分形结构孔隙决定了煤粒扩散系数的多级分布,进而决定了瓦斯宏观扩散力学机理,即,煤体由表及里,孔隙由大到小分级分布,其扩散系数亦相应的由大到小逐级递减。扩散初期,瓦斯从扩散系数较大的大孔隙中快速逸出,扩散后期,从扩散系数较小的小孔隙中慢速逸出,直至深达微孔内部。正是这种逐级递减的孔隙形态及相应的多级扩散系数分布,形成了瓦斯扩散系数随时间延长而衰减的扩散机理。根据这一物理假设,引入初始扩散系数D0、扩散系数衰减系数β两个参数反映扩散系数动态衰减特征,提出了动扩散系数数学模型,经200余组数据检验,新模型能较准确描述各条件下的煤粒瓦斯(CH4,CO2,N2)扩散全过程。新模型涵盖了经典单孔隙扩散模型和双孔隙模型,将其推广到了多孔隙维度,并能解释经典单孔隙扩散模型出现的问题,新模型在准确性、简单性、解释性、预测性上优于国外双孔隙模型及其它经验公式。多尺度动扩散系数扩散模型为准确计算瓦斯(煤层气)含气量、储量、突出预测指标,解释各种条件下的瓦斯扩散机理提供了新物理模型和计算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李志强,王司建,刘彦伟,宋党育,王云刚[4](2015)在《基于动扩散系数新扩散模型的构造煤瓦斯扩散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构造煤瓦斯扩散机理,进行了不同地区构造煤和原生煤的瓦斯扩散对比实验,得到了瓦斯扩散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扩散初期构造煤瓦斯扩散速率大于原生煤,后期扩散速率衰减程度大于原生煤.通过拟合实验数据发现扩散系数随时间增大而衰减,据此提出动扩散系数数学表达式并建立了准确描述瓦斯扩散全过程的动扩散系数新扩散模型.计算分析表明,构造煤的瓦斯初始扩散系数D0和衰减系数β均大于原生煤,这导致了构造煤瓦斯扩散率初期增加迅速,后期增长速率衰减迅速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王司建,李志强[5](2015)在《构造煤多尺度孔隙中瓦斯扩散的动扩散系数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原生煤和构造煤2类煤种的瓦斯扩散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原生煤相比,构造煤的瓦斯扩散率前期增加更加迅速,后期衰减也更加迅速;构造煤的全过程扩散率一直大于原生煤。实验发现,扩散系数是随时间增大而逐渐衰减的变量,为此提出动扩散系数的表达式,建立了动扩散系数新扩散模型。通过验证,新扩散模型对不同煤种的构造煤瓦斯扩散全程能够准确描述,拟合精度均高于经典模型,表明新扩散模型更加精确、适用范围更广泛。(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5年05期)
姚仕明,卢金友,徐海涛[6](2008)在《天然河道紊动扩散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天然河流的水流泥沙数值模拟计算中,衡量模型模拟计算好坏的常用标准是模型的计算精度,而影响模型计算精度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动量传递系数和紊动扩散系数的合理取值。在普朗特掺长假定和动量传递理论的基础上,将雷诺应力与时均流速梯度联系起来,并利用长江干流黄陵庙水文观测断面不同流量级、不同垂线脉动流速以及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观测资料,计算与分析了水流的动量传递系数与小尺度紊动扩散系数的大小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可为平面二维工程紊流计算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08年01期)
罗小峰,辛文杰,陈志昌[7](2005)在《潮汐河口盐度紊动扩散系数探讨——以长江口盐度数学模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盐度紊动扩散系数的选择是河口盐度数学模型的关键。盐度紊动扩散包括分子扩散、紊流扩散及不均匀对流引起的离散作用,是一个综合作用。本文以长江口盐度数学模型为例,系统地总结了该系数的选取原则,探讨了纵向、横向及垂向紊动扩散系数以及在不同维数模型中的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期刊2005-06-30)
郑旭荣,邓志强,申继红[8](2002)在《顺直河流横向紊动扩散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垂直紊动扩散系数及水利几何形态关系,借助于抛物线型断面形态方程,提出了顺直河道中局部水深沿横断面的分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横向紊动扩散系数的断面分布及其平均值表达式,阐明了无量纲横向紊流扩散系数间的关系,计算的断面平均横向紊动扩散系数与138组试验资料吻合良好。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顺直河道横向紊流扩散系数计算公式能给出与实测值最接近的预测值。与现有的其它横向紊流扩散系数计算公式相比,其公式在理论上更加合理,机理上更加清楚,并且具有最小的预测误差。(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02年06期)
谈广鸣,夏军强,郑邦民[9](1998)在《挟沙水流紊动扩散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剪切紊流中紊动粘性系数υt(紊动扩散系数)沿水深服从F分布,用于计算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与Rouse公式、张红武公式一致,规律符合实际,可用之于紊流计算与分析.(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1998年12期)
张观希,黄小平,杜完成,郑庆华,何清溪[10](1997)在《大亚湾海水污染扩散试验及涡动扩散系数的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质数学模拟扩散系数大亚湾现场求取实验,采用示踪剂扩散实验法。示踪剂扩散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水流运动的稀释扩散能力,根据示踪剂运动轨迹和浓度分布,求出水平纵向扩散系数和横向扩散系数,供水质数学模拟应用。(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期刊1997年01期)
紊动扩散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不同粒径构造煤的瓦斯扩散特征,采用瓦斯解吸仪分别在井下现场和实验室内开展了原煤样和不同粒径的构造煤瓦斯扩散实验,并采用低温氮吸附法测定其孔径分布,采用动扩散系数新扩散模型计算各类扩散实验的初始扩散系数D0及其衰减系数β、有效初始扩散系数De0和有效动扩散系数De(t)。结果表明:各类粒径构造煤的瓦斯扩散率初期增长较快,但衰减迅速。同时刻下,粒径越大,D0越大,β越小,构造煤中孔隙由表及里孔径逐渐缩小,正是这种孔径特征控制了D0和β的大小。同时,粒径越大De0和De(t)越小。与之相反,井下构造煤原煤样具有更小的粒径,致使原煤样的瓦斯扩散速度更快,因此构造煤具有更严重的突出危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紊动扩散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段正鹏,李志强,陈向军,成墙,李国红.多尺度煤粒与瓦斯多尺度动扩散系数模型特征参数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2].程小庆,王兆丰,李志强.动扩散系数新模型下不同粒径构造煤的瓦斯扩散特征[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
[3].李志强,刘勇,许彦鹏,宋党育.煤粒多尺度孔隙中瓦斯扩散机理及动扩散系数新模型[J].煤炭学报.2016
[4].李志强,王司建,刘彦伟,宋党育,王云刚.基于动扩散系数新扩散模型的构造煤瓦斯扩散机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
[5].王司建,李志强.构造煤多尺度孔隙中瓦斯扩散的动扩散系数新模型[J].煤矿安全.2015
[6].姚仕明,卢金友,徐海涛.天然河道紊动扩散系数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
[7].罗小峰,辛文杰,陈志昌.潮汐河口盐度紊动扩散系数探讨——以长江口盐度数学模型为例[C].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2005
[8].郑旭荣,邓志强,申继红.顺直河流横向紊动扩散系数[J].水科学进展.2002
[9].谈广鸣,夏军强,郑邦民.挟沙水流紊动扩散系数的研究[J].水利学报.1998
[10].张观希,黄小平,杜完成,郑庆华,何清溪.大亚湾海水污染扩散试验及涡动扩散系数的估计[J].热带海洋.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