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

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

胡文波(陕西中医学院陕西西安712046)

【中图分类号】R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032-02

【摘要】阴阳理论是祖国医学中应用最多的理论,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各种疾病的发生都可以概括为阴阳之间平衡的破坏,而纠正阴阳失衡,恢复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总的原则。本文试图探讨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的统一性。

【关键词】阴阳平衡免疫调节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由阴阳所代表的两性物质产生和形成的。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体必须经常地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才能健康地生活,故《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平阳秘是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而阴阳失衡则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免疫是指机体能够识别“非己”的抗原物质,并与它们作斗争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使免疫应答维持在适宜的强度和时限,并使病理性免疫反应向生理性免疫反应转化,以保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

1阴阳思想与人体免疫

《素问》中黄帝曰:“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里所说的“本”就是阴阳,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乃至于养生等各方面。人体的一切活动离不开阴阳。中医把人体视为由阴阳两个互相矛盾又统一的方面构成的统一体,若阴阳两方的一方偏盛或亏损,使两者失去平衡,就产生各种病理现象,防治疾病就要维持这种平衡和调整失去的平衡并使之恢复。结合现代免疫学的观点来说,人体系统是一个免疫功能完善的系统,每个人都有抵抗疾病的能力,由一套完备的免疫机制构成,可谓之正气。而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及一些不良刺激对人体的侵袭破坏作用可谓之邪气。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相争相斗,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并决定着疾病的发生。《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说明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导致抵抗能力降低而引起的,这与现代免疫学的观点是相互吻合的。免疫调节的过程正是阴阳抗衡、对立消长的过程,阳偏盛或阴偏盛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方面,动员免疫系统的各种成分产生快速和足够强的应答,清除病原体;另一方面,高强度的应答可导致内环境稳定的偏移,甚至诱发程度不同的病变和组织损伤。例如,在对抗SARS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中,抗病毒应答不利,病毒扩散;应答过强,出现剧烈的炎症反应,甚至产生肺组织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因此使机体阴阳平衡--内外环境稳定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中医从阴阳平衡理论阐释了免疫调控机理。

2阴阳理论的免疫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制约,相互斗争的。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免疫系统中cAMP(环磷酸腺苷)和cGMP(环磷酸鸟苷)的生物效应相反相成,是相互对抗,它们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和相对的平衡,共同调节细胞的正常功能,若比例异常,偏高或偏低,就发生功能失调,出现疾病。邝安堃等[2、3]提出环核苷酸变化是阴虚阳虚病人的共有特征,cAMP的作用偏盛同阴虚相联系,cGMP的作用偏盛同阳虚有联系,阳虚者血中cAMP/cGMP的比值均降低,而多数阴虚者cAMP含量则明显升高,而比值却无明显升高。有人将阳虚者cGMP占优势,阴虚者cAMP占优势,称为A型调节方式,这是一般规律。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则以cGMP升高为阳,cAMP升高为阴,其后者与前者比值仍低于正常人,这是B型调节方式。人体通过这种“双向控制系统”的调节方式,使细胞和各器官功能处于稳定状态,从而使整个机体维持阴阳动态的平衡[3]。

除了cAMP-cGMP体系以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hl/Th2的平衡与阴阳学说相辅相承。人的Th细胞主要分为Thl和Th2两类。Th1细胞主要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它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产生Th2型细胞因子,它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它们共同来源于前体细胞Th0。正常情况下,Thl/Th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Th0细胞分化改变,从而导致Thl/Th2失衡,当Th1细胞占优势时,抑制体液免疫应答,当Th2细胞占优势时,抑制细胞免疫应答。Thl、Th2细胞的功能是通过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来实现的,由于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的破坏,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IFN-γ和IL-4分别是Th1和Th2代表性的细胞因子。姚成芳等[4]通过实验结果揭示Thl/Th2的平衡同阴阳调和一样,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状态,阴阳失调的免疫病理基础是Thl/Th2两类细胞因子发生漂移,与阳虚模型对比,阴虚模型小鼠存在着Thl类细胞因子的相对优势表达。唐月英等[5]通过测定变应性鼻炎不同证型患者外周血血浆IFN-γ和IL-4水平,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反映了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并且表明在变应性鼻炎中Th1和Th2的平衡向Th2方向极化。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IL-4/IFN-γ比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分别是肾阳不足型、脾气虚弱型、肺经伏热型、肺气虚寒型,说明病情逐渐加重。进一步推论Th1/Th2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平衡可能是机体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物质基础之一,其失衡即可出现阴阳虚实等症候。所以,Th1/Th2细胞的消长和平衡是免疫调节的核心环节。

3免疫学中的阴阳观

阴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简单地说,是指自然界万事万物所表现的既相互矛盾又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人体机能活动方面,无论是整个有机体,还是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无处不充满着矛盾。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和抗体、兴奋和抑制、亢进和衰退、激活与失活、感染与抗感染、致敏与脱敏等现象,既相互矛盾、互为阴阳又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以抗原抗体为例,抗原与抗体是免疫体系中最基本的物质。抗原为阴、抗体为阳,没有抗原就没有抗体,抗体的产生是以抗原为前提的。当抗原刺激机体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不断地清除抗原,抗原量不断下降,同时抗体对免疫应答又有反馈调节作用,抗体产生之后又可以抑制其后的抗体产生。另外,我们知道抗体的化学结构是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抗原对机体产生影响。比如临床上预防破伤风使用的破伤风抗毒素,一方面作为抗体能中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性,发挥治疗和预防破伤风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典型的异种抗原物质,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通常使用脱敏注射疗法。抗原抗体的对立性、转化性、互根互用以及消长平衡正是阴阳思想在免疫学中的体现。同时,免疫细胞受体启动的信号转导也符合阴阳辨证规律。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是一个可以相互转化的过程,对免疫细胞的激活而言,分别由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所促成。这是一组对立成分,分别发挥传递活化信号和抑制信号转导的作用。它们要行使功能,依赖于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同时,免疫细胞存在两类功能相反的受体,激活性受体通常携带ITAM,抑制性受体携带ITIM。这样,就构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作用机制。阳性机制为:激活性受体→带有ITAM→招募PTK→启动激活信号的转导;阴性机制为:抑制性受体→带有ITIM→招募PTP→抑制激活信号的转导[1]。两种机制相互作用相互调节,使免疫细胞对抗原刺激能做出准确、适度的应答。《素问·疟论》说:“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阴阳相争,相互转化以达到动态的稳定平衡。此外,除了免疫系统中存在的对立机制与阴阳思想相辅相承外,人的免疫系统也有昼夜节律,白天交感神经兴奋,免疫系统相对抑制,晚上副交感神经兴奋,免疫系统也兴奋;有学者研究,血中B、T淋巴细胞的峰值,是在深夜24至4时,白天12至16时最低[6]。这些变化,是符合阴阳消长对立统一规律的。

4结语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思想,在祖国医学中运用广泛,用以概括说明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对祖国医学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近二十年来,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理论,围绕着阴阳学说,进行了探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西医的免疫调节理论与中医的阴阳学说体系虽然分属两个理论体系,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等问题上具有统一性。

参考文献

[1]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邝安堃等.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初步体会.《上海市中华医学会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医学会议论文汇编(一)》.1979.9.

[3]陈可冀.环核苷酸双向调节和中医阴阳学说.国外医学参考资料(中医中药分册)创刊号1978.

[4]姚成芳,蔡生业,王丽,等.阴虚与阳虚动物模型中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3):166-168.

[5]唐月英,曾屹生,陈宇,等.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5(1):9-11.

[6]曾道水等.内经和时间生物医学[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4):1.

标签:;  ;  ;  

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