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横突间脊柱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织工程,骨移植,脊柱融合术,生物材料
横突间脊柱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吕波,董文,刘武清[1](2015)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在脊柱横突间融合中应用的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现如今关于组织工程骨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骨干临界性骨缺损方面,关于其在脊柱融合中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在脊柱横突间融合治疗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取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部分,制备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材料,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再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组织工程骨。取24只山羊,制备横突间植骨床,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左侧植入组织工程骨,右侧植入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对照组左侧植入自体髂骨,右侧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植入后4,8,12周获取融合节段,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结论:X射线显示,两组植入材料均固定良好,固定效果可靠。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植入材料均处于良好位置,材料周围组织未出现化脓或者坏死等,且均出现软组织长入、包裹,植入材料周围均未出现积液和坏死等,其中组织工程骨组影像学表现与组织学表现优于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与自体骨最接近。植入后12周,组织工程骨组最大弯曲载荷最接近自体髂骨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表明在脊柱横突间融合治疗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43期)
朱海燕,邹浩,甘一波,冯建军,王永安[2](2014)在《生物工程骨在山羊脊柱横突间植骨融合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以关中奶山羊为实验对象,体外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构建人工骨复合物,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为支架,加入经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的MSCs为叁联复合物进行联合培养;将自体髂骨和构建好的生物工程骨植入山羊腰椎横突间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 8周触诊发现2组均无活动度。8周后摄X线片结果显示2组均已形成骨小梁。HE染色发现,基因增强工程骨在12周形成更加成熟的骨组织。生物力学测量显示2组移植骨在最大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MSCs-VEGF叁联成骨复合物在成骨的速度和质量上接近生物自体移植骨,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韩兴龙[3](2014)在《胶原支架负载CBD-BMP-2促进大鼠后外侧脊柱横突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BMP-2是一种理想的成骨诱导因子,它在骨再生和骨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如何控制其在体内的释放以及如何避免副作用是其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最大障碍。现如今已经有报道证明使用胶原支架可以显着增加BMP-2在脊柱融合中的治疗效果。为了探究在保证成骨诱导效果的同时降低BMP-2的使用剂量的新方法,我们使用了一种人工修饰的BMP-2,在其末端添加了一个胶原蛋白结合结构域(CBD)。同时使用了一种合适的胶原支架,研究两者结合使用对大鼠脊柱融合的促进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部分,我们首先需要验证CBD-BMP-2的诱导成骨的活性,并与商品化的BMP-2作对照。然后将CBD-BMP-2与胶原支架耦连,检测其与支架的结合效率以及在体外的释放曲线。(2)体内实验部分,我们将SD大鼠分作叁组:假手术组(G1,n=20),材料组(G2,n=20),材料+BMP-2组(G3,n=20)。将支架材料或负载CBD-BMP-2的支架材料(CBD-BMP-2,3μg/侧/大鼠)填充于腰椎4、5节段之间,动物手术操作完成后16周,分别使用X光线机,高分辨率的micro-CT,手工触诊和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脊柱融合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体外的实验结果显示,CBD-BMP-2在体外的成骨诱导活性不低于商品化的BMP-2。CBD-BMP-2与胶原支架的结合率要高于商品化的BMP-2。体内释放曲线表明CBD-BMP-2释放速率要低于商品化BMP-2,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2)体内实验结果,人工触诊和X光片的结果表明G3组大鼠后外侧腰椎4、5节段之间出现了明显融合,micro-CT结果表明G3组的骨密度和新生骨骨量要明显高于单纯材料组和假手术组。H&E结果结果进一步验证了G3组两段脊柱之间腰椎4、5节段之间具有明显的新生骨产生,G3组具有更高的融合率、骨密度和更多的成骨骨量。结论:借助特异性结合的胶原蛋白结合结构域(CBD),CBD-BMP-2可高效的结合在胶原支架上;使用较低剂量的BMP-2结合到胶原支架上促进了大鼠后外侧脊椎横突间的融合。(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4-01)
韩佳珺,周赟,顾燕楠,张文,韩兴龙[4](2012)在《胶原支架负载BMP-2促进大鼠脊柱横突融合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胶原支架负载骨形成蛋白2(BMP2)在脊柱横突融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材料组与复合材料组,各20只,行脊柱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手术,材料组和复合材料组大鼠L4~5横突间分别植入胶原支架和胶原支架负载BMP2,未植入任何材料组为假手术组。术后8周予手触力学评定、X线评分、mi-cro-CT扫描、H&E染色观察等分析和检测。结果手触力学评定、X线评分、micro-CT扫描、H&E染色观察显示8周后材料组和复合材料组大鼠L4~5横突间均有不同程度融合,假手术未见融合,且复合材料组融合效果优于单纯材料组。结论胶原材料负载BMP2促进大鼠脊柱横突融合,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2年11期)
李罡,高春阳,金莲锦[5](2009)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用于脊柱横突间融合(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来源广泛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若能解决其免疫原问题,将有望利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开发出一种新型植骨材料。目的:探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及其在山羊脊柱横突间融合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支架学体内实验,于2008-02/10在黑龙江省纤维化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6~8月龄健康雄性山羊12只,由牡丹江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取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部分,通过理化方法制成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对其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生物力学特性以及材料对种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行检测分析。羊髂骨穿刺取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支架材料复合一定量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构建组织工程骨。12只羊建立L3、4双侧横突间植骨模型,修复组于左侧植入组织工程骨,对照组于右侧植入相同体积的自体髂骨。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行X射线片和组织学观察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松质骨可见大小不等、相互交通、开放孔隙的网架结构,孔径200~500μm,孔隙率60%左右,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胶原,力学性能保存良好,细胞相容性良好。X射线片结果显示:植入第4周,横突桥接处部分区域模糊,以内侧明显,此时修复组材料密度略低于对照组;第8周上下桥接部间隙变小,大量连续骨痂生成;12周后完全融合,两组材料密度接近。移植区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修复组植入后第4周以多点方式形成新骨,第8周岛状生成的骨组织贯穿整个移植材料,12周编织骨交错排列,髓腔形成,成骨活性接近自体髂骨移植;对照组植入后4周有较多新骨形成,8周时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周边成骨明显,至12周纤维组织减少,成骨活跃。结论: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为支架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X射线衍射分析及力学测试与体内成骨实验均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较强的成骨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9年38期)
王春萍,翟明玉,孙琳[6](2008)在《椎间盘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01-2006年66例脊柱内固定术及滑脱复位术中应用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3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4%,横突间植骨融合率86%。结论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避免神经根牵拉损伤,减少根动脉及椎外静脉丛的损伤,获得了较好的融合率。(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08年23期)
马兴,胡蕴玉,吴小明,毕龙,王军[7](2008)在《结构型PLGA/TCP/Col/ADSCs-OB仿生活性人工骨的体外构建及其在兔腰椎横突间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先进快速成形(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构建新型仿生活性人工骨,探讨其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能力。RP制备薄块型(20mm×20mm×3mm)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叁钙[Poly(DL-lactic-glycolic acid)/Tricalcium phosphate,PLGA/TCP,PLGA/TCP(w/w=7:3)]多孔人工骨载体。健康新西兰兔24只被均分为A、B两组。A组:于兔腰4~5右侧及左侧横突间分别植入PLGA/TCP/Col/ADSCs-OB仿生活性人工骨(A1组)及自体髂骨(A2组)。A1组首先制备出各只兔脂肪间充质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ADSCs-OB),再将细胞与经I型胶原(Col)表面修饰的PLGA/TCP载体复合用于自体植入。B组:于融合部位分别植入复合自体新鲜红骨髓的PLGA/TCP材料(B1组)及单纯PLGA/TCP载体(B2组)。术后12w,系统评价各组脊柱融合情况。结果表明:具有良好叁维结构的PLGA/TCP载体经Col表面修饰后,对ADSCs-OB的细胞相容性显着提高。A1组仿生骨植入具有较强的成骨及骨性融合能力,且在新骨形成及其改塑的同时,载体材料逐渐降解。A2组自体髂骨移植亦能达到良好骨性融合。B1组、B2组术后12w遗有较多的载体材料有待降解,基本无骨融合现象。A1、A2、B1、B24组横突间融合率分别为75%、50%、16.7%和0%,A1组融合率最高(P<0.01)。说明:基于先进生物制造技术构建的PLGA/TCP/Col/ADSCs-OB仿生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叁维结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成骨能力,对于跨度较大的横突间节段融合表现出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期刊2008年02期)
黄强,杨安礼[8](2008)在《脊柱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并发症》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老年人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自脊柱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技术运用及发展以来,椎体固定及植骨融合均获得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并发症。现对我院2002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46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行脊柱后路椎板减压、经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08年05期)
谢跃,左文山,田纪伟,王守国[9](2007)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和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GSS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Cage)和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GSS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和横突间植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椎体间完全融合。按照Nakai标准,优良率92.9%。结论GSS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和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优良,为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症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22期)
高春阳,李起鸿,简月奎,许建中[10](2007)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骨用于脊柱横突间融合的实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ization bone,DPB)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性能及其用于山羊脊柱横突间融合的作用。方法取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骨通过理化方法制成DPB载体,对其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生物力学特性以及材料对种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行检测分析。将载体材料复合一定量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构建组织工程骨。取6~8月龄雄性山羊12只,制成L3,4双侧横突间植骨模型,左侧植入组织工程骨为A组,右侧植入等体积自体髂骨作对照为B组。分别于4、8及12周行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松质骨可见大小不等、相互交通、开放孔隙的网架结构。孔径200~500μm,孔隙率60%左右。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胶原,力学性能保存良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两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点X线表现:A组植入横突间第4周与横突桥接处部分区域模糊,以内侧明显;第8周上下桥接部间隙变小,大量连续骨痂生成;12周后完全融合。早期A组密度略低于B组,12周后基本相同。移植区组织学观察:A组植入后第4周以多点方式形成新骨,第8周岛状生长的骨组织贯穿整个移植材料,12周编织骨交错排列,髓腔形成,成骨活性接近自体髂骨移植。B组,4周时有较多新骨形成;8周时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周边成骨明显;12周时,纤维组织减少,成骨活跃。结论异种DPB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骨载体材料,可为再血管化和成骨细胞的分化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横突间脊柱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构建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以关中奶山羊为实验对象,体外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构建人工骨复合物,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为支架,加入经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的MSCs为叁联复合物进行联合培养;将自体髂骨和构建好的生物工程骨植入山羊腰椎横突间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 8周触诊发现2组均无活动度。8周后摄X线片结果显示2组均已形成骨小梁。HE染色发现,基因增强工程骨在12周形成更加成熟的骨组织。生物力学测量显示2组移植骨在最大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MSCs-VEGF叁联成骨复合物在成骨的速度和质量上接近生物自体移植骨,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突间脊柱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1].吕波,董文,刘武清.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在脊柱横突间融合中应用的可行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2].朱海燕,邹浩,甘一波,冯建军,王永安.生物工程骨在山羊脊柱横突间植骨融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
[3].韩兴龙.胶原支架负载CBD-BMP-2促进大鼠后外侧脊柱横突的融合[D].苏州大学.2014
[4].韩佳珺,周赟,顾燕楠,张文,韩兴龙.胶原支架负载BMP-2促进大鼠脊柱横突融合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
[5].李罡,高春阳,金莲锦.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用于脊柱横突间融合(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
[6].王春萍,翟明玉,孙琳.椎间盘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8
[7].马兴,胡蕴玉,吴小明,毕龙,王军.结构型PLGA/TCP/Col/ADSCs-OB仿生活性人工骨的体外构建及其在兔腰椎横突间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8
[8].黄强,杨安礼.脊柱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并发症[J].上海医学.2008
[9].谢跃,左文山,田纪伟,王守国.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和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
[10].高春阳,李起鸿,简月奎,许建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骨用于脊柱横突间融合的实验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