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禁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禁,政策,明代,嘉靖,倭寇,利益集团,神宗。
海禁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韩毅,潘洪岩[1](2019)在《利益集团与明代海禁政策变迁(1508—1567)》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海禁政策变迁打破了原有的官商利益集团垄断海外贸易的格局,允许外商和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从事海外贸易。明代海外贸易的每一次政策变动都会影响不同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这些利益集团也通过自己的行为反过来影响海禁政策变迁进程。明代海禁政策变迁的研究,少有从利益集团的理论视角分析其推进过程,在对大量史料进行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和利益集团相关理论,对明代海禁制度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是一种新的尝试,也能更好地总结出明代海禁政策变迁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各阶段推进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潘洪岩[2](2019)在《利益集团与明代海禁政策变迁研究(1508-1567)》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海禁政策变迁始于明初,终于明末。主要目标是打破原有的朝贡贸易垄断海外贸易的体系,允许国内私人海商从事海外贸易。16世纪以后,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商人东进,外国商品和资本从东南沿海城市逐步流向内地广大地区,中国传统的贸易体系遭受巨大冲击。明中期以后,明朝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入不敷出成为政府经常性现象,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崛起,沿海各地方政府都极力想从海外贸易中获利,以供地方政府日常开销和支付军事开支,广东地方政府的局部海禁政策变迁(抽分税收政策)获得明中央政府默许。到了明后期,海外贸易的天平完全向商舶贸易倾斜,海禁政策变迁由地方认同变成朝野共识,外商集团叩关求商,其目的都是追求财富。少数国家虽然依然和明朝继续维持朝贡关系,实质上也追求经济贸易。为了平衡财政混乱状况,开海通商成为明中央政府实现海外自由贸易的政策选择。每一次政策变迁都会牵动社会不同集团的根本利益,这些利益集团也必将成为影响变迁进程的主体力量。在明代海外贸易领域中形成了官商、外商和国内私人海商叁股实力最为强大的利益集团,官商利益集团代表着传统贸易力量,在明代海外贸易体系中起着基础作用;外商利益集团代表着外国资本,是海外贸易中一股外来力量,在明代海外贸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代表着近代中国海外贸易的新兴力量,在海外贸易领域中快速崛起,是海外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海禁政策变迁触犯了官商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他们作为朝贡贸易体系的既得利益者,是海禁政策变迁的主要阻力和反对者;而以突破传统海外贸易体系为目标的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和外商利益集团则是海禁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和推动者。官商、外商和国内私人海商力量在此消彼长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围绕着海禁政策变迁展开了长期的博弈和斗争,影响着海禁政策变迁在不同阶段的启动和实施。1508-1521年,广东地方政府正式启动的抽分税收政策变迁,不久之后,因为官商利益集团的反对力量强大,遭遇阻滞。1522-1566年国内外政局发生巨变,冲击着国内海外贸易体系,叁大贸易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支持开海的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强势崛起,促使变迁迅速推进,最终获得成功,为实现了近代中国开海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对中国贸易、金融和市场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迈出了坚实一步。海禁政策变迁的实现大大节约了海外贸易中交易成本,推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官商对中国进出口商品业务的垄断,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通过对利益集团与海禁政策变迁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利益集团的狭隘性影响着海禁政策变迁的进程;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和明代地方政府在海禁政策变迁中发挥着主要推动作用,可以说,明代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衰落和现代贸易力量的崛起是海禁政策变迁的成功的必要保证。(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鄂歆奕[3](2019)在《向海,不可抗拒的时代浪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航海和文艺复兴的时代浪潮下,16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于此同时,中国的历史演进到明朝,面对惊涛拍岸的大航海的时代潮流,明朝当政者有何反应?作家郭宝平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明首相》,以大航海的时代潮流为坐标,重新审视当政者高拱、张居正(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04-11)
韩毅,潘洪岩[4](2018)在《明代海禁政策变迁中的博弈:从双边分歧到多边促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海禁政策的变迁始于明初,终于明末。官商、外商和国内私人海商力量,围绕着海禁政策变迁展开博弈,影响了海禁政策在不同阶段的启动和实施。明代海禁政策变迁,经历了从最初的相关利益群体尖锐对立,到相关利益集团经过多边协调,海禁政策变迁最后得以实现。这个复杂的政策变迁过程体现了相关利益集团利益诉求的不断转变。基于利益集团理论,使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可以假设海禁政策变迁中仅仅存在禁海方和开海方两个利益联盟,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明代海禁政策变迁过程中,利益主体是如何从最初的直接对立,经过博弈和妥协,最后达成多边认同。利用利益集团理论和博弈论分析明代海禁政策变迁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杨国[5](2018)在《海禁政策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全球化视角看明朝的海洋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分为叁个子目,即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其中,海禁政策近些年来不断成为史学研究与学术研讨的显学,各种探索层出不穷,而教材的编写倾向却很明显,在土地部分可谓浓墨重彩,而在叙述明初海禁时相对简短,表现出明显的编写偏重。近年来,高考命题不时触及与海禁相关的一些内容。例如2012年海南高考历史题第26题,2013年广东(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期刊2018年07期)
李海林[6](2018)在《论明朝的海禁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洪武叁年(1370),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叁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报》期刊2018-06-23)
胡端[7](2018)在《明代海禁政策与普陀道场的兴废》一文中研究指出16世纪,来自东南海上的倭乱一直被明朝视为心腹之患,长期以来亦受到明史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南倭"问题因被置于明中后期海上贸易发展的全球背景下而得到重新诠释,取得了较为丰厚与颇具新见的研究成果~①。然而,与"南倭"问题紧密相连、互为因果的明代海禁研究却并未获得新的同步进展。既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叁个方面,即对海禁政策本身的辨析,"嘉靖大倭寇"、(本文来源于《历史档案》期刊2018年02期)
魏飞[8](2018)在《我想改变“简单化”的历史叙述——以人民版“海禁政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以专题形式编排,其叙事常纵贯千百年。在大跨度的宏观视野下,将历史"简单化"而失真的隐忧随之而生,人民版"海禁政策"就是一个例证。在人民版必修二教科书中,"海禁政策"部分的主要表述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明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则严加禁阻。……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期刊2018年02期)
张彪[9](2017)在《全球史视野下明朝“海禁”政策的再思考——由2017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21题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21题从"全球史"的角度考查了"明朝的‘海禁’政策"这一考点,将1567年"海禁"政策的重大调整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置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大变动"的背景下整体审视,体现了命题者开阔的历史视野。从教学的角度看,此题的命题视角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从"全球史"的视野来审视明朝的"海禁"政策;把"海禁"政策纳入到早期全球化的背景中去分析研究。本文为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再思考",请方家指正。(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期刊2017年11期)
楚鲁鹏[10](2017)在《浅析明清海禁政策对山东海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海禁政策历时四百余年,在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山东作为中国的沿海省份之一,山东海防建设的地位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本文探究明清时期山东海防的重要意义,分析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变更对山东经济和海防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7年01期)
海禁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代海禁政策变迁始于明初,终于明末。主要目标是打破原有的朝贡贸易垄断海外贸易的体系,允许国内私人海商从事海外贸易。16世纪以后,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商人东进,外国商品和资本从东南沿海城市逐步流向内地广大地区,中国传统的贸易体系遭受巨大冲击。明中期以后,明朝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入不敷出成为政府经常性现象,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崛起,沿海各地方政府都极力想从海外贸易中获利,以供地方政府日常开销和支付军事开支,广东地方政府的局部海禁政策变迁(抽分税收政策)获得明中央政府默许。到了明后期,海外贸易的天平完全向商舶贸易倾斜,海禁政策变迁由地方认同变成朝野共识,外商集团叩关求商,其目的都是追求财富。少数国家虽然依然和明朝继续维持朝贡关系,实质上也追求经济贸易。为了平衡财政混乱状况,开海通商成为明中央政府实现海外自由贸易的政策选择。每一次政策变迁都会牵动社会不同集团的根本利益,这些利益集团也必将成为影响变迁进程的主体力量。在明代海外贸易领域中形成了官商、外商和国内私人海商叁股实力最为强大的利益集团,官商利益集团代表着传统贸易力量,在明代海外贸易体系中起着基础作用;外商利益集团代表着外国资本,是海外贸易中一股外来力量,在明代海外贸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代表着近代中国海外贸易的新兴力量,在海外贸易领域中快速崛起,是海外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海禁政策变迁触犯了官商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他们作为朝贡贸易体系的既得利益者,是海禁政策变迁的主要阻力和反对者;而以突破传统海外贸易体系为目标的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和外商利益集团则是海禁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和推动者。官商、外商和国内私人海商力量在此消彼长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围绕着海禁政策变迁展开了长期的博弈和斗争,影响着海禁政策变迁在不同阶段的启动和实施。1508-1521年,广东地方政府正式启动的抽分税收政策变迁,不久之后,因为官商利益集团的反对力量强大,遭遇阻滞。1522-1566年国内外政局发生巨变,冲击着国内海外贸易体系,叁大贸易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支持开海的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强势崛起,促使变迁迅速推进,最终获得成功,为实现了近代中国开海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对中国贸易、金融和市场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迈出了坚实一步。海禁政策变迁的实现大大节约了海外贸易中交易成本,推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官商对中国进出口商品业务的垄断,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通过对利益集团与海禁政策变迁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利益集团的狭隘性影响着海禁政策变迁的进程;国内私人海商利益集团和明代地方政府在海禁政策变迁中发挥着主要推动作用,可以说,明代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衰落和现代贸易力量的崛起是海禁政策变迁的成功的必要保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禁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韩毅,潘洪岩.利益集团与明代海禁政策变迁(1508—1567)[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潘洪岩.利益集团与明代海禁政策变迁研究(1508-1567)[D].辽宁大学.2019
[3].鄂歆奕.向海,不可抗拒的时代浪潮[N].中国海洋报.2019
[4].韩毅,潘洪岩.明代海禁政策变迁中的博弈:从双边分歧到多边促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5].杨国.海禁政策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全球化视角看明朝的海洋观[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
[6].李海林.论明朝的海禁政策[N].山西青年报.2018
[7].胡端.明代海禁政策与普陀道场的兴废[J].历史档案.2018
[8].魏飞.我想改变“简单化”的历史叙述——以人民版“海禁政策”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
[9].张彪.全球史视野下明朝“海禁”政策的再思考——由2017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21题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2017
[10].楚鲁鹏.浅析明清海禁政策对山东海防的影响[J].祖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