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换热系数论文_黄新波,崔运涛,朱永灿,高华,郑心心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换热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数,换热,表面,量纲,惯量,热传导,汽轮机。

表面换热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黄新波,崔运涛,朱永灿,高华,郑心心[1](2019)在《输电导线冰棱覆冰表面换热系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覆冰输电导线冰棱生长的机理,针对覆冰输电导线冰棱生长的关键因素—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展开研究,建立了覆冰输电导线多冰棱模型,仿真分析了导线覆冰程度、冰棱间距及冰棱长度对冰棱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并设计了专门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导线覆冰厚度越大,其冰棱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就越小;冰棱间距越大,其冰棱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也越小;而冰棱长度的变化对冰棱对流换热系数影响不大。冰棱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差值仅为6%~10%,而传统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差值为9%~29%。与传统经验公式计算相比,采用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更精确,有利于深入研究冰棱生长机理。(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张宏文,何腊平,邓力,李翠芹,冯伦元[2](2019)在《基于量纲分析的油炒表面换热系数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量纲分析原理导出4个无量纲量,通过多元回归建立了具有量纲和谐性的油炒过程表面换热系数(hfp)无量纲预测关系式,用残差分析修正后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73。采用5组验证集数据对获得的无量纲预测关系式可靠性进行验证,理论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数据计算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79%。由此表明:量纲分析法用于油炒过程中流体—颗粒表面换热系数的预测,具有可靠性和普适性,可为食品烹饪及加工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3期)

陈大为,朱惠人,李华太,周道恩,贾晓萌[3](2019)在《基于热色液晶技术的尾迹对涡轮动叶表面换热系数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上游尾迹影响下的涡轮动叶表面换热特性,采用热色液晶技术测量了尾迹对光滑叶片表面换热分布的影响,获得了高低湍流度(2%,20%)来流时不同尾迹斯特劳哈尔数(0,0.12,0.36)条件下光滑动叶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当湍流度为2%时,随着尾迹斯特劳哈尔数增加,压力面换热系数增高幅度最大为142%,前缘区域增高幅度最大为7%,吸力面增高幅度最大为186%。当湍流度为20%时,尾迹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相对减弱,随着尾迹斯特劳哈尔数增加,压力面换热系数增高幅度最大为10%,前缘区域增高幅度最大为10%,吸力面增高幅度最大为26%。尾迹导致吸力面转捩点提前,过渡区延长。整体看来,尾迹导致光滑叶片表面换热系数升高,对吸力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大于压力面。(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杨柳,张辰,刘衍,刘江,侯立强[4](2018)在《建筑外表面换热系数取值方法对建筑负荷预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外表面换热系数(α_e)受表面风速、粗糙度等因素的影响。以西安市某办公建筑为例,针对α_e取定值及采用随风速和粗糙度变化的SimpleCombined算法计算2种情况,应用EnergyPlus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建筑负荷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impleCombined算法时的供暖期建筑累计热负荷比α_e取定值时小13.20%,空调期建筑累计冷负荷则大3.04%。为使建筑负荷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结合现行工程计算特点,在运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预测建筑负荷时,建议采用SimpleCombined算法计算α_e。(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8年09期)

魏红明,谢诞梅,曹超,李浩[5](2018)在《核电汽轮机高压缸表面换热系数修正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的换热系数计算公式是数值分析汽轮机高压缸温度分布、应力及汽密性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关于核电汽轮机高压缸换热系数的研究较少,汽缸表面换热系数一直没有统一的公式。本文选用并修正了高压缸内表面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对比高压缸壁面温度的计算值和实际监测数据,得到了适用于核电汽轮高压缸的换热系数模型,求解了汽缸温度分布,并对高压缸的应力及中分面汽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大误差为4.3%;停机过程中高压缸各表面换热以强迫对流为主,高压缸进汽及排汽处缸表面的换热系数量级在1 000~2 000 W/(m~2·K);停机过程中高压缸内外壁最大温差为29.9℃。(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8年09期)

康雷,赵刚,田妮,张海涛[6](2018)在《7B50超高强铝合金喷水淬火过程综合表面换热系数的计算(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型Jominy样品精确测定7B50合金厚板喷水淬火时样品内部的温度场(冷却曲线),并利用JMat Pro软件获得7B50合金热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反传热原理为基础,采用ProCAST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喷水淬火时淬火表面的综合表面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水淬火时,距淬火表面6 mm处,淬火敏感温度区间(420~230°C)内的平均冷却速率为45.78°C/s;喷水淬火开始0.4 s时,综合表面换热系数达到峰值69 kW/(m~2·K),此时对应的淬火表面温度为160°C;喷水淬火初期,淬火表面中心的冷却曲线上出现"温度平台"现象,平台对应的温度范围为160~170°C,持续时间约为3 s;在温度平台持续期间,淬火表面的换热机制从核态沸腾阶段转变为对流换热阶段。(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05期)

孙磊[7](2018)在《通风式制动盘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及散热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四大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以及驻车。汽车制动系统主要由驱动机构和制动器组成。汽车制动过程中,汽车动能主要通过制动器中的制动盘与摩擦衬片间的摩擦作用转换成内能,使制动盘与摩擦衬片的温度急剧升高,而过高的温度会使制动器产生热衰退现象,甚至会导致制动失效。因此,提升制动盘的散热性能至关重要。通风式制动盘带有通风槽结构,在汽车运行过程中,能使空气产生离心力,加快其与空气的对流换热,较实心盘有更好的散热性、抗热衰退性能,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某车型的前通风式制动盘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实际尺寸与结构,建立叁维模型。首先,针对通风式制动盘与空气的对流换热问题,分析了其各主要散热面的对流换热特点,基于受迫对流换热原理及准则方程,分别建立通风式制动盘侧面、通风槽、帽部面、边缘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其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及试验方法验证了所建立的通风式制动盘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建立制动盘与空气的流固耦合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计算了制动盘各主要散热面在不同车速下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与数学模型对比,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设定热载荷及速度边界条件,将建立的通风式制动盘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作为散热边界条件,计算在15次循环制动工况下制动盘的温度变化情况。利用制动器电惯量试验台架对制动器进行15次循环制动实验,测量制动盘的温度变化。将仿真值与实验值对比,间接验证对流换热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不同速度下通风式制动盘通风槽内空气流场进行分析,优化通风流道结构。在制动盘各主要散热面对流换热系数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通风流道的宽度、数目对制动盘冷却率影响的数学模型,找到最优的流道设计方案。对优化后的制动盘在15次循环制动过程中的温度进行计算,其在制动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明显降低,对通风式制动盘的散热性能优化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屈磊[8](2017)在《表面综合换热系数的热传导反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非线性估算的计算模型和原理,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为验证非线性估算法的准确性,以淬火热处理为例,采用预设的表面综合换热系数计算工件的瞬态温度场,得到反算所需的测温点降温数据,并将反算结果与预设的换热系数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非线性估算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实际换热系数的变化趋势,且两者的数值也较为接近。而且,用反算的换热系数计算得到测温处的降温曲线与实际降温曲线的拟合度较高,进一步证明了非线性估算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一重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龚志山[9](2017)在《高速列车车轮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轮轨系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零部件,随着列车速度越来越快,载重量越来越大,轮轨滚动接触过度疲劳,机械摩损严重,轮轨间的相对滑动产生大量的摩擦热,从而导致车轮热损伤加剧。轮轨接触区产生摩擦热的区域很小,使得车轮局部表面温度迅速上升,对轮轨的热应力、蠕滑率、粘着系数等产生了很大影响,降低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车轮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对车轮蠕滑、制动、车轮与车轴传热,以及摩擦热传输规律等有着指导作用,对列车安全运营和降低运输成本以及发展高速列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车轮表面与周围空气所发生对流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析车轮表面传热特性,简化轮轨物理模型,建立合理的轮轨计算域,通过ICEM CFD进行网格的生成,并用STAR-CCM+计算车轮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场及速度场,进一步获得车轮表面平均对流传热系数和瞬态对流换热系数。结果表明:(1)车轮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大小受列车运行速度影响,与列车速度呈抛物线关系。当速度低于一定值时,车轮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随着速度增大而增大,当速度高于一定值时,对流换热系数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减小。(2)在研究的工况中速度低于40 m/s时车轮踏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高于车轮轮缘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在速度高于40 m/s时车轮踏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低于车轮轮缘平均对流换热系数。(3)在研究的工况中速度低于50 m/s时车轮内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与外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接近,在速度高于50 m/s时内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高于外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4)当时间为车轮周期一半左右时车轮踏面、轮缘、内表面、外表面的瞬态对流换热系数先随时间增大而减小,然后随着时间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1)

徐佳佳[10](2017)在《飞机短舱防冰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校核》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短舱防冰系统设计过程中,通常使用计算模拟的方式获得短舱防冰表面的热载荷,根据热载荷需求设置合理的供气流量以保证短舱防冰表面不产生不利于发动机运转的冰积聚。而影响防冰热载荷计算的关键因素是防冰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为了获得准确的对流换热系数,本文在低速吹风试验中测量了不同工况下风挡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并利用CFD方法建立了一个仿真风洞模型,计算试验工况下的风挡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通过测量值来校核CFD的计算值,获得一个修正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7年09期)

表面换热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量纲分析原理导出4个无量纲量,通过多元回归建立了具有量纲和谐性的油炒过程表面换热系数(hfp)无量纲预测关系式,用残差分析修正后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73。采用5组验证集数据对获得的无量纲预测关系式可靠性进行验证,理论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数据计算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79%。由此表明:量纲分析法用于油炒过程中流体—颗粒表面换热系数的预测,具有可靠性和普适性,可为食品烹饪及加工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换热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新波,崔运涛,朱永灿,高华,郑心心.输电导线冰棱覆冰表面换热系数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9

[2].张宏文,何腊平,邓力,李翠芹,冯伦元.基于量纲分析的油炒表面换热系数预测模型[J].食品与机械.2019

[3].陈大为,朱惠人,李华太,周道恩,贾晓萌.基于热色液晶技术的尾迹对涡轮动叶表面换热系数影响研究[J].推进技术.2019

[4].杨柳,张辰,刘衍,刘江,侯立强.建筑外表面换热系数取值方法对建筑负荷预测的影响[J].暖通空调.2018

[5].魏红明,谢诞梅,曹超,李浩.核电汽轮机高压缸表面换热系数修正计算[J].热力发电.2018

[6].康雷,赵刚,田妮,张海涛.7B50超高强铝合金喷水淬火过程综合表面换热系数的计算(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7].孙磊.通风式制动盘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及散热性能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8

[8].屈磊.表面综合换热系数的热传导反算方法研究[J].一重技术.2017

[9].龚志山.高速列车车轮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10].徐佳佳.飞机短舱防冰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校核[J].科技视界.2017

论文知识图

空心砖体单元的物理模型不同孔洞形状的烧结空心砖Fig3.2Holl...风速2.0m/s时的计算结果图(单位:°...换热器结冰冰形对比图表面换热系数与表面温度的关系

标签:;  ;  ;  ;  ;  ;  ;  

表面换热系数论文_黄新波,崔运涛,朱永灿,高华,郑心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