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进比较优势论文_欧阳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演进比较优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比较优势,出口产品,指数,贸易,收入分配,工资,生产率。

演进比较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康[1](2018)在《从真理标准探讨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逻辑、价值取向与比较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发展历程。40年的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很多,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最为重要的也许是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为价值导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中国道路与中国制度的强大比较优势。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历程的思想境界、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世界视野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回顾与思考,可以探析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逻辑、价值取向和比较优势。(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孙早,谢慧莹,刘航[2](2018)在《陕西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的比较优势演进及对贸易畅通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给陕西外向型经济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回顾2008-2016年陕西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出口的比较优势演进,观察出口总量以及地理分布、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变动过程,发现陕西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量仍较为有限,特别是对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份额亟待提高,同时出口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向西开放和陆路贸易带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陕西应扩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出口规模,积极开拓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并注重提高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和实际贸易利得。(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刘俊丽[3](2018)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比较优势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横跨我国的东中西部,是我国重要的一条交通纽带,被誉为我国的“黄金水道”。在长江流域形成的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级发展轴,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经济带,其经济发展对我国战略布局有着重大指导意义。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由“高速”变为“中高速”,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加剧,我国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本文旨在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的现状特点和比较优势的演进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培育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的潜在比较优势,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移和结构升级,区域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政策建议。文中首先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展开,在前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按照海关HS2位编码选取长江经济带2002-2016年的12类制造业,分别归纳成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按照科技含量分成高中低技术制造业,分别利用Lafay指数来测度其比较优势,并且按照整体,省域、行业分类来进行比较优势的比较,反映出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选取要素禀赋、科研投入、规模经济和所有制结构等相关影响因素作为相关变量,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进行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的贡献和结论如下:第一、在比较优势的测度上,选取Lafay指数进行测算,由于比较优势从定义上看是属于结构性的,周期性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Lafay指数利用每个类型产品正常的贸易差额和总的正常贸易差额的差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相较于其他的测算指数国际专业化指数更合适来进行比较优势的测算。第二、在比较优势的测度与现状分析中发现,长江经济带各个省份之间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区域特征明显,在长江经济带的中上游地区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偏低,属于产业链的低端;在下游省份的制造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换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主要属于产业链的高端。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之间的比较优势差距正逐渐缩小。第叁、选取了劳动力成本指数、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劳动比、R&D投入、规模经济、资产负债率和所有制结构七大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发现,规模经济效应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最为显着,同时影响程度也最大,其次为人均劳动资本和R&D投入对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的推动力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利用现有比较优势,加大R&D投入,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各省域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制造业有序高效发展。(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8-03-17)

尚涛,殷正阳[4](2018)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及其结构性演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12个服务贸易部门的比较优势及其动态演进。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水平较低,尤其是在知识产权、金融、保险等资本与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表现更为明显;一些在特定服务贸易部门显示出较高的比较优势与专业化分工指数,形成"一带一路"地区初步的服务分工与专业化格局。从时间累积变动幅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初始显着比较劣势的服务贸易部门比较优势上升较快;而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部门表现较为稳定甚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较低且比较稳定,需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动中国服务分工与贸易模式的转型升级。(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胡俊文,戴瑾[5](2017)在《基于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动态演进与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必须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最初要素入手,通过"干中学"和技术创新机制,在政府的间接作用下实现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前中国外贸高技术产业和中高技术产业均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其中高技术产业比较优势趋强,中低技术产业比较优势下降,低技术产业比较劣势有增强趋势。中国外贸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强化技术创新,合理使用研发投入;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降低企业成本;促进高质量人力资本培养与积累,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7年34期)

任志成,刘梦,刘杨[6](2016)在《全要素生产率演进、比较优势转型与出口减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DEA方法下的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各省全要素生产率演进以及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指数,基于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的面板门限回归,重点考察了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水平门限前后对出口的作用变化。研究表明:对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技术进步作用不显着,效率改进是促进出口的重要要素来源;当经济发展突破门限后,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同时呈现对出口增长的强劲促进作用,而忽视两者间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当前出口减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人口红利与外商直接投资作用式微,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作用增强。随着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和东西部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根据地区经济情况,重视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演进,有步骤地推动传统要素红利向"人才红利"、"制度红利"等新型比较优势的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审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李景睿[7](2015)在《收入分配演进、比较优势逆转与出口产品技术升级——基于中国1995~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两种要素和两种产品的贸易模型对收入分配、比较优势与国际分工之间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发现,以非技术工人相对于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为特征的收入分配演变使欠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但也为其逆转传统的比较优势提供了契机。而基于中国1995~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非技术工人的工资相对于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是促进出口产品技术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当前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和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技术升级作用式微的背景下,顺应非技术工人工资相对技术工人工资差距缩小的趋势,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是激发企业提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内在驱动力。(本文来源于《国际经贸探索》期刊2015年12期)

李景睿[8](2015)在《收入分配演进、比较优势逆转与出口产品技术升级——基于中国1995-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两种要素和两种产品的贸易模型对收入分配、比较优势与国际分工之间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发现,以非技术工人相对于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为特征的收入分配演变使欠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但也为其逆转传统的比较优势提供了契机。而基于中国1995-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非技术工人的工资相对于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是促进出口产品技术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当前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和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产品技术升级作用式微的背景下,顺应非技术工人工资相对技术工人工资差距缩小的趋势,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是激发企业提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内在驱动力。(本文来源于《新兴经济体创新发展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15年会暨2015新兴经济体论坛(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期刊2015-12-04)

时光,王朋朋[9](2015)在《中国服务贸易与第叁产业的比较优势的演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俨然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对第叁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言,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必将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本文研究的是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和第叁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1982~2012年度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内,服务贸易的出口都能促进第叁产业的发展;而服务贸易的进口在短期内对第叁产业比较优势具有负效应,但长期效应却为正;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在长短期都具有相互促进的正效应;第叁产业比较优势短期内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比较优势,长期内却没有显着效应。本研究试图为我国服务贸易和第叁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关嘉麟,胡慧欣[10](2014)在《我国对外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演进与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产品显示在对外贸易上的比较优势仍以低技术产品为主,中等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从整体上看尚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不需对低技术产品予以特殊的扶持政策,应加大对中等技术产品的扶持力度,同时重点扶持高技术产品。(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4年12期)

演进比较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给陕西外向型经济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回顾2008-2016年陕西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出口的比较优势演进,观察出口总量以及地理分布、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变动过程,发现陕西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量仍较为有限,特别是对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份额亟待提高,同时出口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向西开放和陆路贸易带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陕西应扩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出口规模,积极开拓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并注重提高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和实际贸易利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演进比较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康.从真理标准探讨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逻辑、价值取向与比较优势[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

[2].孙早,谢慧莹,刘航.陕西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的比较优势演进及对贸易畅通的启示[J].人文杂志.2018

[3].刘俊丽.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比较优势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8

[4].尚涛,殷正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及其结构性演进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

[5].胡俊文,戴瑾.基于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动态演进与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市场.2017

[6].任志成,刘梦,刘杨.全要素生产率演进、比较优势转型与出口减速[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

[7].李景睿.收入分配演进、比较优势逆转与出口产品技术升级——基于中国1995~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5

[8].李景睿.收入分配演进、比较优势逆转与出口产品技术升级——基于中国1995-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C].新兴经济体创新发展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15年会暨2015新兴经济体论坛(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2015

[9].时光,王朋朋.中国服务贸易与第叁产业的比较优势的演进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

[10].关嘉麟,胡慧欣.我国对外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演进与对策建议[J].经济纵横.2014

论文知识图

;图3-12000—2015年典型地区物质资本存量变...—2015年典型地区物质资本存量变...科研课题200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3基于资源与能力视角的竞争优势研究理论...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中国离服务外包发展...第一篇 华商经营的国际经济环境论中国入世...

标签:;  ;  ;  ;  ;  ;  ;  

演进比较优势论文_欧阳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