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网布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灌田间管网,单位面积年费用,控制面积,同步优化
管网布置论文文献综述
马朋辉,胡亚瑾,刘韩生,李援农[1](2019)在《微灌田间管网布置与管径同步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田间管网是微灌系统的最基本设计单元,该部分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微灌系统的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将田间管网作为一个整体,分别以单位面积年费用最低及控制面积最大为目标,在不限定田间管网形状及面积的情况下建立毛管单向布置及双向布置田间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分析了毛管管径、灌水器设计流量、灌水器间距、毛管方向地面坡度、灌水器制造偏差系数及流态指数对田间管网优化结果的影响,并对两种布置模式下田间管网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较小的毛管管径、灌水器设计流量、灌水器制造偏差系数及流态指数、较大的灌水器间距有利于减小田间管网单位面积年费用,减小的百分比为0.55%~57.42%;较大的毛管管径及灌水器间距、较小的灌水器设计流量、灌水器制造偏差系数及流态指数有利于增大田间管网控制面积,增大的百分比为18.31%~925.94%;毛管双向布置田间管网在单位面积年费用及控制面积两方面均优于毛管单向布置田间管网,毛管双向布置田间管网单位面积年费用较毛管单向布置降低0.59%~9.58%,控制面积较毛管单向布置增大9.67%~186.57%。结果可为不限定面积情况下微灌田间管网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坤,李扬,刘林,刘雪美,苑进[2](2019)在《小麦宽苗带种植模式下微喷灌管网布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麦宽苗带种植模式下满足灌水均匀度目标的最大轮灌面积和微喷灌管网优化投入问题,研究该种植模式下的微喷带铺设及优化布置方法。首先,针对小麦宽苗带种植模式讨论微喷带田间铺设方案;其次通过对微喷带沿程压力损失和出流量进行水力解析,并考虑密植作物遮挡作用,对微喷带出水孔射流轨迹进行数值仿真,建立微喷带铺设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3种常用微喷带单、双向铺设的最大轮灌面积和单位面积管网投资费用目标函数;最后,以山东农业科学院小麦试验示范基地田间管网布置为例,在MATLAB环境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优化结果表明:选用喷射角度80°微喷带并且采用微喷带与作物种植方向相垂直,支管与作物种植方向平行的改良铺设方法,可以提高微喷带喷射幅度,有效改善小麦遮挡产生喷水不均匀现象,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最大轮灌面积,N63是微喷带首选型号,田间微喷带铺设以双向铺设为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马朋辉,刘韩生,胡亚瑾[3](2019)在《机压微灌管网系统布置与管径同步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灌管网系统由轮灌管网(支毛管)和续灌管网(干管)组成,以往的研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系统,且不能实现布置与管径组合的同步优化,研究成果对坡度均匀的大型灌区机压微灌独立管网系统的优化也不适用。因此,提出了机压微灌管网系统优化的方法,并建立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采取整数及实数编码的混合编码方法,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同时实现轮灌管网及续灌管网的布置优化及管径组合优化,得出的管径为标准商用管径,无需调整。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算法在求解机压微灌管网系统优化设计问题上具有良好的优化性能和求解精度。与传统设计方案相比较,轮灌管网和续灌管网的优化设计方案单位面积年费用分别降低了14. 85%~35. 59%和4. 12%~12. 99%,节省投资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印雨乔,郑蓓蓓[4](2019)在《基于模糊聚类法的管网测压点优化布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A区管网基础数据收集和整理,建立某市A区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对其进行修正和校核,使其与实际管网相符。在现有测压点基础上,选择适合正常供水调度的模糊聚类法用以对测压点位置的确定,最终增加7个监测点对管网压力进行监测。(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02期)
康立恒[5](2018)在《城市大型热源联网运行管网布置方案及水力工况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影响大型热源联网运行的因素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种大型热源联网运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两种方案下大型热源联网运行的水力工况作了对比。(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35期)
孙征,王玉琼,涂杰,吴芬芬,丁祥[6](2018)在《基于FCM聚类的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的布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更准确地得出供水管网中压力监测点监测到的水压数据,全面掌握供水管网运行状态以及为水力模型校核提供必要参数。【方法】利用FCM聚类法模拟事故事件对节点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结合实际条件和监测点现状对压力监测点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最后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效果评定分析。【结果】基于FCM聚类法,压力监测点数量新增14个,大部分新增压力监测点在管网末端,大多是近几年城市新拓展区域,其中很多也是工业大用户。【结论】基于FCM聚类的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的布置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陈际旭[7](2018)在《旱田滴灌系统管网布置模式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滴灌管道输水灌溉方式具有节约土地、减少水量损失,适应更多地形条件以及便于机耕和扩大灌溉面积等多种优点,能够有效解决旱田灌溉问题,是未来输水灌溉方式的发展趋势。但滴灌系统高昂的投资成本成为制约滴灌管道灌水方式大面积推广的最主要因素。研究滴灌管网的布置方案,利用智能算法寻求最优管径及布置模式,可以减少对设计人员经验的过度依赖、降低工程投资,有利于滴灌管道灌水方式应用到旱田灌溉生产实践中,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针对旱田滴灌管网骨干管道“梳”子型布置、“丰”字型布置、“π”型布置三种不同布置方式,考虑灌水顺序进行轮灌单元划分,建立优化模型,并基于萤火虫算法进行求解。以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1300亩旱田作为研究实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按照轮灌组划分的基本原则,考虑多农户用水均衡受益,针对每种布置方案下的滴灌管网工程划分轮灌组,保证在每种布置方案中相同地块灌溉的顺序相同,以此来消除因作物灌水顺序差异造成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避免干扰方案的优化评价。(2)以优化工程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工作压力及管道内水流流速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旱田滴灌管网的优化模型,并结合萤火虫算法(FA)进行求解。调研数据拟合研究区水泵功率与投资的价格变动曲线,以此作为参与方案比较的水泵及配电装置的投资取值依据。以轮灌组为单元优化管径与水泵加压装置,得到投资最低的组合。整理分析各次优化结果组合,得到在同种布置形式中的最优方案,综合考虑滴灌工程实践应用中所包含各项附属投资项,最终得出滴灌管网工程的最优布置模式。(3)以Visual Studio 2012作为平台,利用matlab与C++计算机语言,开发旱田滴灌工程优化设计的桌面化软件,并应用于旱田滴灌管网系统工程实践设计。(4)结果表明,经过模型优化及综合附属投资因素,骨干管道“丰”字型布置的滴灌系统亩投资最低,为820.69元;分别较“梳”子型布置与“π”型布置节约投资1.45%与10.48%,“丰”字型布置在大面积滴灌工程中具有显着节约效果。基于萤火虫算法求解的旱田滴灌管网优化模型,能够对管道管径进行优化,减少对设计人员经验的过度依赖。以Visual Studio2012作为平台,利用matlab与C++计算机语言,开发的应用于旱田滴灌优化的设计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经工程实例验证运行效果良好,在旱田滴灌管网优化设计中具有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志强[8](2018)在《山地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质安全保障也显得越发重要,在供水管网关键节点设置一定数量的水质监测点能有效监测城市管网水质变化动态,这对于保障供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为《叁峡库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编号:2017YFC0404706)的内容之一,本文以城市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对其供水特点进行分析,构建供水管网水质模型,并初步提出可应用于山地城市的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技术,为山地城市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首先,借助于EPANET 2.0软件构建管网拓扑结构,进而建立管网水力与水质延时动态模型。通过模型得到管网中各管段的流速、水流传输时间,同时可模拟污染物入侵,为建立突发污染时水质监测点优化模型提供数据支撑;其次,建立了常规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数学模型(?),该模型改进了传统的基于覆盖数量法水质监测点选址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节点余氯权重因素,在约束条件中增加了节点水龄的约束。由此提出了可解决这类问题的遗传算法和Intlinprog函数。接下来,研究了管网突发污染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问题。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第一种是基于“t小时服务水平”的简单启发式算法,该算法无需构建复杂的污染矩阵,在一定的监测等级下可100%监测到污染事件;第二种是建立突发污染监测的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结合算例管网,以最大化监测比例、最短监测时间为目标,利用NSGA-II算法筛选出合理的水质监测点位置,该方法能有效监测管网污染事件的发生。最后,重点放在了山地城市基于管网分区供水下的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节点风险等级”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权重值应用于改进后的常规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数学模型(?)。同时提出精简管网拓扑结构,建立系统简单的水质模型的思路,可有效解决山地城市供水管网水质模型复杂的情况。结合工程实例,建立该区域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案,有效增加该区域管网水质安全度,为同类城市水质监测点布置提供思路和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栋,薛惠锋,张文宇[9](2018)在《面向故障诊断的供水管网水压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供水管网故障诊断中准确率不高、经济性不佳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改进的果蝇优化算法核极限学习机的供水管网故障诊断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学习速度快、故障识别率高等优点。以该模型为核心提出了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供水管网水压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果蝇优化算法形成多组水压监测点方案,然后用供水管网故障诊断模型计算每种方案的诊断准确率,选择其中诊断准确率最高、经济性最好的方案作为候选最优方案,并以此方案为基础,使用果蝇优化算法不断循环迭代,最终找到故障诊断准确率高且经济性最好的水压监测点布置方案。利用Matlab语言代码对提出供水管网水压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进行了编码实现,使用实际管网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供水管网水压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是一个有效的水压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郭铭[10](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的滴灌支管轮灌小区管网优化布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田间灌水小区是滴灌系统的最小单元,该部分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工程投资、运行费和安全可靠性。【目的】优化滴灌支管轮灌小区管网布置。【方法】将田间支管轮灌小区作为一个整体,分别以单位面积投资最低和控制面积最大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管网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实例表明,双向毛管单位面积投资较单向毛管降低了4.31%,控制面积增加了28.41%;在水源供应允许的条件下,支管管径由32 mm增大到75 mm时,控制面积增加了393.78%,当支管管径由75 mm减小到32 mm时,最低投资降低了11.50%。【结论】在双向毛管布置方案控制面积和单位面积投资均优于单向毛管;增大支管管径有利于增加灌水小区控制面积,减小支管管径有利于降低单位面积投资。(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管网布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小麦宽苗带种植模式下满足灌水均匀度目标的最大轮灌面积和微喷灌管网优化投入问题,研究该种植模式下的微喷带铺设及优化布置方法。首先,针对小麦宽苗带种植模式讨论微喷带田间铺设方案;其次通过对微喷带沿程压力损失和出流量进行水力解析,并考虑密植作物遮挡作用,对微喷带出水孔射流轨迹进行数值仿真,建立微喷带铺设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3种常用微喷带单、双向铺设的最大轮灌面积和单位面积管网投资费用目标函数;最后,以山东农业科学院小麦试验示范基地田间管网布置为例,在MATLAB环境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优化结果表明:选用喷射角度80°微喷带并且采用微喷带与作物种植方向相垂直,支管与作物种植方向平行的改良铺设方法,可以提高微喷带喷射幅度,有效改善小麦遮挡产生喷水不均匀现象,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最大轮灌面积,N63是微喷带首选型号,田间微喷带铺设以双向铺设为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网布置论文参考文献
[1].马朋辉,胡亚瑾,刘韩生,李援农.微灌田间管网布置与管径同步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利学报.2019
[2].杨坤,李扬,刘林,刘雪美,苑进.小麦宽苗带种植模式下微喷灌管网布置优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
[3].马朋辉,刘韩生,胡亚瑾.机压微灌管网系统布置与管径同步优化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19
[4].印雨乔,郑蓓蓓.基于模糊聚类法的管网测压点优化布置[J].科技风.2019
[5].康立恒.城市大型热源联网运行管网布置方案及水力工况比较[J].山西建筑.2018
[6].孙征,王玉琼,涂杰,吴芬芬,丁祥.基于FCM聚类的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的布置方法[J].灌溉排水学报.2018
[7].陈际旭.旱田滴灌系统管网布置模式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
[8].周志强.山地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D].重庆大学.2018
[9].李栋,薛惠锋,张文宇.面向故障诊断的供水管网水压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8
[10].郭铭.基于遗传算法的滴灌支管轮灌小区管网优化布置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