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原因与改善对策研究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原因与改善对策研究

周昆[1]2008年在《我国村小教师队伍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8.24%。2004年,全国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相当于美国20世纪初的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对于提高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村级小学,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学生数量,都在农村教育中占有绝对大的比例。由于国家实行城乡二元教育制度,村级小学教育长期被边缘化,至于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更是问题重重,亟待研究解决。然而,学术界对我国农村村级小学教师队伍问题研究还不够重视,缺乏这方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尤其缺乏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制度和村级小学内部等角度对村级小学教师问题的研究,严重制约了村级小学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比较全面的文献研究、深入的调查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总结了我国村级小学教师队伍现存的问题,并从社会经济、城乡二元教育制度以及村级小学教育发展滞后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村级小学教师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根据我国村级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我国村级小学教师问题的理论观点和对策建议。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叁个部分:绪论首先概述了本文研究的问题和调研对象,并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实践及理论意义,并通过文献综述探讨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创新点;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对我国村级小学教师队伍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当前我国村级小学教师队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村级小学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差,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教师精神生活贫乏;二是村级小学教师队伍编制和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叁是村级小学教师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惩罚性安置现象,教师待遇边缘化,教师强出弱进,流失严重;四是村级小学代课教师数量多、年龄偏高、女性比例大,待遇低、思想不稳定。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制度以及村级小学教育内部因素的剖析,分析了产生我国村级小学教师队伍现存问题的原因。第一,社会原因。我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导致乡村知识分子被边缘化,远离城乡社会生活的中心,其生活和工作环境状况落后于城市知识分子。第二,制度原因。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教育制度形成了“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农民办”的制度安排以及各级政府在村级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中的“责任转嫁”和“责任缺失”,导致国家在村级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第叁,内部原因。村级小学自主性丧失,办学思路不明确,管理不规范,干部队伍素质不高,自主管理能力较弱以及部分村级小学教师自我认同感不高,消极应付教育教学,导致村级小学教育严重滞后于教育发展平均水平。第叁部分,提出加强我国村级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观点和对策建议。第一,我国村级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优先发展原则、城乡均衡原则、结构优化原则、需求预测原则、理性交流原则、自主性原则、专业化原则。第二,加强我国村级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立教育城乡统筹制度,重视村级小学教育基础性地位;建立教育预警机制,改革教师编制管理,优化村级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妥善解决村级小学代课教师问题;设立区域教师学习与教研中心,提高村级小学教师素质。

梁东奇[2]2004年在《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原因与改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农村教师无论是从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方面,都处于一个十分不合理的状态。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践调研活动,对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和分析,在目前关于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方面,作者主要从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和农村教师的学非所用的现实状况入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教师文科比例偏重,严重缺少理科与音、体、美专业教师,而且所学专业和现任教专业不一致现象十分严重,农村教师中的学非所用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体现出结构性缺编已经成为农村教师队伍中的重点问题。另外,通过大量的准确数据反映了近年来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严重程度和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村教师的不利影响,不但造成了许多优秀的农村教师流失,使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下滑,也使许多农村教师缺乏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崇高感,淡化了师德意识。关于农村教师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社会现状进行了探讨,城乡的二元结构下的不合理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制度直接导致农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作者认为,农村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是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障碍,还有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户籍制度也造成了城乡之间的社会分割,使农村教师的身份受到歧视,致使农村教师社会地位低下,收入不公平,生活待遇不平等,各种福利待遇得不到应有的合理保障。根据农村教师目前的实际处境,在解决农村教师面临突出问题的对策建议中,作者参考了大量已有学者的研究,对目前我国教育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出了质疑,认为我国目前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与保障体系不健全,应该建立农村教育的政府支持体系、设立维护农村教师合理权益的政治系统和社会保障体系,以确保农村教师待遇的巩固和提高,使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切实保证农村教师待遇的落实。另一方面,建议加强农村教师的基本制度,改善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建立严格的教师职业制度和聘任制度,完善城乡教师轮岗、对口支援、试行“师役制”等合理流动机制。在健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中,作者系统地从健全各种继续教育的机制、完善符合农村教师实际的培训模式、建立新的农村教师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期望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起来。

陈永莲[3]2016年在《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了解当前的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更有利于提出稳定教师队伍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开展云南省五县中小学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调查,对云南省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对稳定县域教师队伍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六个方面;第二章是云南省五县中小学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调查与分析,该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总体情况、教师想要流动及流失的方式、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以及在职教师眼中教师流动及流失的不良影响四个方面来详细陈述云南省五县中小学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调查结果;第叁章是云南省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从家庭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是稳定云南省县域内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思考,主要是在总结前面两章结论的基础上,从政府政策、学校管理以及教师个人方面提出了关于稳定云南省县域内教师队伍的思考。

李腾云[4]2006年在《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大厦的基石,教师是义务教育的第一资源,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义务教育教师作为人才的一部分,也融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如何留住优秀人才,如何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流动成为必然。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这必须要求教师流动。另外,教师流动还是优化师资结构的主要手段,是增强学校组织活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流动就可以随心所欲,更不能说教师流动得越快越好,当然也不意味着教师长期流而不动“死水一潭”就好。而是教师流动与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要有机结合起来,即教师流动只有保持适度的流速和流量,才是合理的流动,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笔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通过对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情况的调查发现: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现状不容乐观,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年龄知识结构老化的教师流而不动,并且为数不多的流入者在短时间内不足以填补留下来的空缺,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萎缩的趋势。而造成这种不合理流动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物质待遇偏低,第二个原因是学校发展能力不强,第叁、四个原因分别为教师工作压力偏重、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根据教师流动原因和农村教师流动基本规律,设计了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新体系模型,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遵循“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基础,以改善教师物质待遇为主线,以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为途径,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包括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教师支教制度、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教师提前离岗制度、教师流失补偿制度等,并且构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支撑体系,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基础,着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合理提高教师物质待遇为主线,着力激活农村教师队伍;以落实教师聘任制为前提,着力营造农村教师合理流动的良好条件;以培养培训农村教师为保障,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以实施差异和民主管理为途径,着力改善农村教师主体地位;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手段,着力增强教师服务新农村意识,促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张晓蕾[5]2008年在《呼和浩特市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普遍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如何合理配置教师人力资源、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能力素质,成为摆在教育职能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审视和探讨了呼和浩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人力资源现状,结合作者本人大量实践调研活动的研究资料,对呼和浩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人力资源队伍中合格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较低等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呼和浩特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论述涉及管理者和教师思想意识制约、资金制约、体制和机制制约,并提出了政府主体责任、培训机构教育责任、学校管理责任以及市场参与作用的缺位与缺失。并根据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提出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主张努力建立支持和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建立新型的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教师评价体系等诸多合理而有效的措施,力求进行具有一定经验借鉴价值和理论启发作用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及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呼和浩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人力资源现状,从教师数量、教学质量、学科结构和整体素质等方面采用实证法来分析呼和浩特市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叁部分为制约呼和浩特市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和责任缺失;第四部分提出呼和浩特市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在确立法律和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呼和浩特市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合理的配置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培训体系、教师评价体系;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

武秀珍[6]2007年在《赤峰市松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拥有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农村教师队伍,农村教师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科教兴农”以及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不仅对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以及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加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潜在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因此,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求解决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潜在问题的有效对策,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实践课题。本研究采用个案剖析的方式,以赤峰市松山区为例,采取研究法、调查法、分析归纳法,对赤峰市松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分析,发现赤峰市松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学历水平起点低、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低、年龄结构不合理、性别结构趋于不平衡、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以及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得不到落实等主要问题。由于松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在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所以,在研究松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与新时期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特别是针对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后,实现自治区提出要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彻底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新目标,提出了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性对策:一是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理顺教育管理职能。二是积极推进教师交流制度,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整体水平。叁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或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四是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五是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培训,提高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六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杨企贤[7]2008年在《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C市的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以C市的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区域性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试图探寻当前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一部分为导言。本部分首先主要从C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历史与现状等方面论述了研究的起因;其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梳理出“管理”和“培训”这两个关键词,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是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性理论;再次,从教师继续教育、教师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分析和政策研究等。第二部分为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本部分采用叁种研究方法,从叁个角度分别阐述了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首先,采用问卷法,调查研究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其次,提供了两所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的个案分析并作了相应的探讨;最后,还从教育行政的宏观视角论述了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第叁部分分析了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本部分首先提出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队伍的结构性失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高要求和教师压力过大。然后从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学科师资配置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力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制约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新时期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本部分首先明确了新时期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重点,提出要着力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其次提出,新时期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育政策,激发小学教师队伍的活力,二是加强培训督导,提升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叁是统筹城乡教育,营造小学教师队伍和谐发展的公平环境,四是增加经费投入,完善保障机制,促进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贺艳萍[8]2013年在《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教师生存状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既重视义务教育量的增长,也重视质的提高,将我国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所谓“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物力,此外还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但是从教师生存状态的视角关注教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为调研地,选取5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为访谈对象,综合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的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把教师生存状态的职业意愿、社会地位、培训情况、工薪待遇、压力情况、环境情况作为研究内容,以人本主义理论、生命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分别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教师自身叁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现阶段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教师的生存状态情况欠佳,影响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不利于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此外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通过分析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教师生存现状处于低下水平的原因,政府层面:政府对教师缺乏生命化的关注、受特殊历史社会形态的制约、政府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生存状态的民族政策、民族边远地区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层面:教师管理观念落后、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缺乏、教师发展培训机制单一;教师自身:缺乏自爱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差、压力调节能力差。改善教师生存现状的建议,政府层面:明确教育优化人生存状态的目标、加大教师经费投入改善教师工薪待遇、细化教育教师发展民族政策、改善社会大环境,寻求更多社会支持;学校层面:树立生命化的管理理念、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教师自身:学会自我关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王文妍[9]2010年在《苏北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科教兴农”以及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发挥着基础性与关键性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不仅对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以及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加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江苏省苏北地区农村教师队伍人数众多、规模庞大,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决定着全省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全省教育的整体质量,决定着农村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因此研究苏北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潜在的问题,寻求积极有效的改善对策,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实践课题。本文通过对地处苏北腹地的金湖县的实地调研以及大量的文献阅读、比较研究等,提出了金湖县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尝试性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来说,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该地区当前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年龄老化、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专业素质不高等方面。第二部分在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探寻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经费短缺、资源分配不均、人事管理体制僵化、继续教育流于形式等。第叁部分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加强该地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包括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布局调整、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在职培训等。

周晔[10]2007年在《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之教师队伍问题及其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国教育的城乡差距等不平衡现状依然严重,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其中,教师队伍的问题成为西部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从本人调研感触和多方面了解到,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之教师队伍问题严峻。追问导致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之教师队伍问题的原因是论文的主要任务。论文选择了甘肃省环县和华池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研究个案,对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问题做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师资质量低下;二教师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研究发现,导致师资质量低下的原因有:1.教师的地位不理想;2.学校教师流失严重;3.教师队伍结构性缺陷严重;4.教师的学历与能力不相符;5.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堪忧。研究还发现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1.教师思想困扰多,生活负担重;2.考试、升学压力大;3.工作任务重等。论文接着从政策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1.以往教育政策价值的城市倾向是最根本原因;2.一些教育政策和教师政策不符合农村义务教育实际情况;3.教育政策在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4.区域教育政策运行中存在失范和失效的问题;5.教师作为教育政策主体地位的缺位。所以,论文认为,导致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之教师队伍问题的重要原因甚至主要原因是教育政策的问题。论文第叁部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1.必须重构公平的教育政策价值,使教育政策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倾斜;2.解决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3.提高教育政策执行者和区域教育政策决策者的素质;4.加强区域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5.把握几个原则系统考虑农村教师队伍建设;6.采取一些措施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后,由衷而热切地期盼真正公平的教育政策的阳光早日普照西部贫困地区,普照每一个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

参考文献:

[1]. 我国村小教师队伍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 周昆. 西南大学. 2008

[2].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原因与改善对策研究[D]. 梁东奇.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 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研究[D]. 陈永莲. 云南师范大学. 2016

[4]. 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李腾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5]. 呼和浩特市农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晓蕾. 中国政法大学. 2008

[6]. 赤峰市松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研究[D]. 武秀珍.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7]. 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企贤.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8]. 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教师生存状态研究[D]. 贺艳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9]. 苏北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文妍.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10].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之教师队伍问题及其政策研究[D]. 周晔.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原因与改善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