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竖井式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竖井,出水口,电站,水力,特性,数值,溧阳。
竖井式进论文文献综述
李冲,胡旺兴,王化龙[1](2018)在《溧阳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式进/出水口隧洞段衬砌型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隧洞段可研阶段拟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但施工期揭露该处有岩脉存在,围岩承载能力和可灌性均比较差,采用混凝土衬砌存在安全问题,需研究采用钢衬的可行性。本文对钢衬结构进行了钢衬与围岩的联合承载分析,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进/出水口隧洞段采用钢衬是可行的,由于结构是异型管,考虑围岩的联合承载作用可限制钢衬变形,有效改善钢衬的受力条件,削减峰值应力,建议类似工程进行埋管设计时,即使围岩条件较差,仍应考虑围岩的联合承载作用。(本文来源于《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8》期刊2018-11-14)
王晨茜[2](2017)在《芝瑞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革,电力系统的用电需求从质和量上都有更高要求,解决电网调峰容量已成为电力系统的紧要任务。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的功能,符合电力系统的需求。进/出水口是抽水蓄能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力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站运行的安全和效益。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1)建立了竖井式进/出水口数学模型,将数值模拟成果与模型试验成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合理性。(2)对芝瑞竖井式进/出水口设计体型,在抽水和发电工况下进行了模拟。抽水工况(出流),设计体型拦污栅断面反向流速范围过大,反向流速区高度在1.5m范围内;各孔间流量分配不均匀,流量分配在10.31%~14.61%之间。发电工况(进流),设计体型水力特性较好。(3)优化体型在设计体型基础上,将等径弯道调整为渐缩弯道并通过渐变段与隧洞连接。计算结果表明,渐缩弯道和渐变段可以有效调整弯道内水流,降低孔口拦污栅断面反向流速区高度,改善各孔间流量分配。优化体型反向流速区高度在0.9m范围内,流量分配在10.71%~13.82%之间,较设计体型水力特性有明显改善。在抽水工况、发电工况和组合工况下,研究了不同运行方式对两个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影响。(4)针对竖井式进/出水口在拦污栅断面和扩散段内的流动分离现象,分别研究了扩散段的扩散比和雷诺数Re对流动分离现象的影响。研究成果为竖井式进/出水口流动分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高猛,槐文信,王增武,杨中华[3](2017)在《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水流特性叁维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对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式进/出水口的应用相对较少,而对布置多孔检修闸门的体型研究更少。其本身结构复杂性导致发电及抽水工况双向水流的流态多变性,采用传统的物理模型试验难以获取在闸门运行过程中的水动力特性。因此,本研究采用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对布置八孔检修闸门的竖井式进/出水口的发电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采用GMO模型模拟闸门组运动。充分研究闸门运行速度和闸门组依次开启的时间间隔对水流流场的影响敏感性,并提出八孔检修闸门合理的调度运行方式。(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期刊2017-08-08)
王永泉,谭卓群,郭正兴,刘聪,刘新星[4](2017)在《竖井式进水塔的特大整流锥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的超大直径竖井式进/出水塔工程的精益建造,针对悬空高、跨度大、集中荷载重、工程体量大、结构复杂的整流锥混凝土施工技术难题,对比分析了多种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设置方法及混凝土浇筑方案。提出采用"斜拉型钢桁架支承平台与承插式盘扣架支模体系"与"大体量混凝土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法,实现了高悬空、重荷载、大跨度整流锥与盖板混凝土的一体化施工。工程监测与验收结论均表明,工程实施效果优良,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全国模板脚手架工程创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7-05-18)
刘际军,高学平[5](2015)在《竖井式进/出水口布置形式对水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式进/出水口总体布置及边界复杂,水流条件易受体型轮廓影响。为研究进/出水口布置形式对水流的影响,在计算方法得到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基于VOF两相流的RNG k-ε湍流模型对工程中常见的布置形式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扩散段形式和分流孔数对水头损失、流速分布及流态的影响。研究成果对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5年11期)
徐磊,陆林广,王海,李亚楠[6](2014)在《竖井式进水流道尺寸对水力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邳州泵站的基本参数,基于进水流道叁维湍流流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竖井式进水流道控制尺寸对其水力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竖井式进水流道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控制尺寸对进水流道出口流速分布均匀度、流速加权平均角度和水头损失的影响规律和原因,并分析了流道内的流速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尺寸对竖井式进水流道水力性能影响较为显着;控制尺寸的增加明显提高了竖井式进水流道的水力性能,当增加至一定值后,影响趋于平缓;邳州泵站竖井式进水流道方案控制尺寸取值合理,水流收缩平顺均匀、流线层次分明,流道内无任何脱流或旋涡等不良流态,水头损失小。本项研究结果可为竖井式进水流道的水力设计、控制尺寸的合理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李冲[7](2014)在《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式进水口下弯段叁维有限元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于ANSYS软件,建立叁维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式进水口下弯段进行了不同工况的叁维有限元分析,对混凝土衬砌的受力、配筋,以及裂缝开展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时,进/出水口下弯段衬砌顶拱和底拱内侧拉应力较大,可能开裂,但是裂缝并未贯穿衬砌,钢筋应力也不大,裂缝宽度能满足规范要求;检修时,衬砌压应力为主,开裂可能性较小。(本文来源于《水电站压力管道——第八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9-22)
胡旺兴,杨亚军,李冲,谭永华[8](2013)在《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进/出水口为竖井式,具有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地质条件较差等特点。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选定的方案进行了水力模型试验验证,设计选用的体形具有较好的水力条件;进/出水口塔体上部采用框架结构,并采用无拦污栅的设计方案;通过扩大基础直径,增强结构抗倾覆稳定及地基应力的要求,解决了水力学、结构设计和基础处理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3年03期)
程伟平,章军军,陈益民,高悦[9](2012)在《超短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弯道后的水流调整不好,可导致进/出口存在严重偏流和水头损失增大.为了保证竖井式进/出水口的配水均匀性和水力稳定,采用叁维RNG k-ε紊流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盖板竖井式进/出水口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模型试验验证.重点对比研究了竖井扩散段采用椭圆曲线与渐扩锥管两种形式在抽水工况出流时的流动特性.计算结果显示,渐扩锥管的配水均匀性和稳定性均好于椭圆曲线扩散管的.对比分析了弯道后渐扩锥管扩散角分别为4.3°,5°和7°时的配水均匀性,计算结果显示竖井式进/出水口应尽可能控制扩散段的扩散角,防止出现偏流;在弯管段后的扩散段的扩散角宜小于4.5°.采用物理模型对推荐体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试验显示按照推荐体型设计的进/出水口配水均匀,双机抽水工况下总水头损失系数为0.48;双机发电工况下,总水头损失系数为0.33.(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高正强[10](2009)在《清溪水电站竖井式进水口布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清溪水电站发电引水竖井式进水口的设计,主要包括进水口布置、结构设计、基础处理。(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23期)
竖井式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革,电力系统的用电需求从质和量上都有更高要求,解决电网调峰容量已成为电力系统的紧要任务。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的功能,符合电力系统的需求。进/出水口是抽水蓄能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力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站运行的安全和效益。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1)建立了竖井式进/出水口数学模型,将数值模拟成果与模型试验成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合理性。(2)对芝瑞竖井式进/出水口设计体型,在抽水和发电工况下进行了模拟。抽水工况(出流),设计体型拦污栅断面反向流速范围过大,反向流速区高度在1.5m范围内;各孔间流量分配不均匀,流量分配在10.31%~14.61%之间。发电工况(进流),设计体型水力特性较好。(3)优化体型在设计体型基础上,将等径弯道调整为渐缩弯道并通过渐变段与隧洞连接。计算结果表明,渐缩弯道和渐变段可以有效调整弯道内水流,降低孔口拦污栅断面反向流速区高度,改善各孔间流量分配。优化体型反向流速区高度在0.9m范围内,流量分配在10.71%~13.82%之间,较设计体型水力特性有明显改善。在抽水工况、发电工况和组合工况下,研究了不同运行方式对两个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影响。(4)针对竖井式进/出水口在拦污栅断面和扩散段内的流动分离现象,分别研究了扩散段的扩散比和雷诺数Re对流动分离现象的影响。研究成果为竖井式进/出水口流动分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竖井式进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冲,胡旺兴,王化龙.溧阳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式进/出水口隧洞段衬砌型式研究[C].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8.2018
[2].王晨茜.芝瑞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7
[3].高猛,槐文信,王增武,杨中华.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水流特性叁维数值模拟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2017
[4].王永泉,谭卓群,郭正兴,刘聪,刘新星.竖井式进水塔的特大整流锥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C].全国模板脚手架工程创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5].刘际军,高学平.竖井式进/出水口布置形式对水流特性的影响[J].水利水电技术.2015
[6].徐磊,陆林广,王海,李亚楠.竖井式进水流道尺寸对水力性能的影响[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4
[7].李冲.抽水蓄能电站竖井式进水口下弯段叁维有限元结构分析[C].水电站压力管道——第八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8].胡旺兴,杨亚军,李冲,谭永华.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设计[J].水力发电.2013
[9].程伟平,章军军,陈益民,高悦.超短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控制[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2
[10].高正强.清溪水电站竖井式进水口布置设计[J].科技信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