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导则论文-邓雪

景观设计导则论文-邓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设计导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景观改造,长江路

景观设计导则论文文献综述

邓雪[1](2019)在《浅析街道设计导则实践——以苏州高新区长江路景观改造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城市街道设计与建设中,中央与地方规划建设领域理念转变,注重人的需求成为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第一本街道设计导则《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也应运而生。本文选取苏州高新区长江路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参考《上海街道设计导则》设计导向进行实践探索。以期推动项目顺利开展,同时丰富街道设计的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3期)

王珂[2](2019)在《基于文化基因传承的首都核心区街道景观设计导则编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当下的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已建成城市的城市发展与更新被愈发关注与重视的大背景下,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易被感知的外部空间,街道空间的提升与优化成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对于北京首都核心区来说更是如此,其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亦是北京文化复兴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对于城市街道空间来说,如何在保障交通合理、提升街道人居环境品质的基础上,以一种更为系统、更为科学全面的方式探寻文化在街道空间中的再现与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随着国内外街道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街道设计导则这种更为系统、更为宏观的街道规划设计研究理论与方法逐渐被认可,在我国也逐渐被重视,文化基因理论的研究亦是如此。但当前国内街道设计导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城市街道的文化如何发掘,如何传承发展更是如此。以文化为视角的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方法的研究也愈发重要。本论文以文化基因理论为研究视角,以首都核心区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探寻一种更为系统地挖掘街道文化、提升街道文化活力的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方法。首先,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发掘提取、分析归纳,系统全面地构建街道空间的文化基因谱系;其次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文化基因的评价,明确其权重标准,建立街道文化基因浓郁度的评价体系,并以街道文化基因浓郁度作为街道分类标准,对街道进行类型化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文化基因视角下的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思路与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首都核心区街道设计导则的研究成果,从街道风貌总体指引、基于文化基因浓郁度的街道类型指引以及街道文化基因设计指引叁个方面,多尺度、多角度地对首都核心区的街道空间与历史民俗文化的有机融合与发展提供系统的规划设计指引,以此为后续国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的街道设计导则编制与街道文化发扬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翔,高宁[3](2019)在《郊野型公路绿化景观导则式设计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郊野型公路沿线环境条件的综合性、复杂性,为设计能更有效的实施落地,结合实践探讨如何通过主导因素进行类别化、差异化的导则式绿化景观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杜鹃[4](2018)在《六十里珠江将呈现一桥一美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叁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公布,其中提出要打造“大美珠江”,塑造花城如诗、珠水如画的世界级滨水区,实现精品珠江30公里大开放。根据规划,广州境内的珠江景观带总长约373公里,分北、中、南、东四个区段,流(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18-08-30)

王亚欣,赵静,胡佩[5](2017)在《多用乡土树种树冠齐整姿态优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王亚欣 通讯员赵静 实习生胡佩)4日,市园林和林业局透露,我市已正式出台林荫景观大道设计导则,要求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林荫覆盖率要高于90%,机动车道林荫覆盖率要高于40%,公交车站林荫覆盖率要达到100%。林荫道建设是我市今年“十件(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7-09-05)

林雅莉[6](2016)在《新城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导则编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城区的大量开发建设,加之近年来倡导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策略的提出,各界对城市景观建设也日益重视。我国城市景观设计成果,大多还停留在方案设计的概念层面,缺少管理的指引文件,导致城市景观设计的愿景,难以落实到具体的公共空间建设中,这给城市景观设计成果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主体对象是新城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导则,它将城市的景观设计语言转化为管理性文件,以便于相关建设部门对城区的公共空间景观建设进行管理引导。导则的编制是在城市设计已确定的公共空间形态成果基础之上,对城市的典型公共空间——公园、广场、滨水带、街道进行景观的深化指引。导则从景观的设计、建设、维护与场地资源保护层面引导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该导则的编制借鉴城市设计导则的引导方法,采用总则、分则、图则的形式,对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建设进行从“整体—系统—分区”引导。同时,导则编制汲取国外优秀的景观设计导则中关于场地的策略指引的方法,尝试性的运用于新城区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中,以提高导则对现状景观环境资源的建设指引。最后本文通过具体的项目——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运用导则的编制框架。本文尝试编制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导则,为新城区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提供了管理性文件,有效的解决了城市景观设计与具体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之间的断层问题,使得城市景观设计愿景,能具体的落实于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导则的编制,为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图示语言转化管理性文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6-14)

杨戈骏,吴承照[7](2015)在《城市中心区滨水景观设计导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中心区的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绿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休闲游憩和公共开放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城市中心区的滨水景观,探讨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滨水区不同功能导向下的景观空间特色,不同水体尺度下的滨水绿道景观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策略,对滨水区不同景观要素的组成和分类进行系统研究,从不同的案例中总结滨水景观设计的系统指引,为城市中心区的滨水绿道景观设计提供设计方法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31)

黄筱敏[8](2014)在《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导则编制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导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旅游度假区为例,探索在景观环境与开放空间为设计主体的项目中,如何通过制定景观设计导则来规范、引导景观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实施。以期在保证实施主体与分期灵活性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统一、高质量的景观环境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4年12期)

彭艳青[9](2014)在《当代婚庆园景观设计导则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随着十八大“美丽中国”口号的提出,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户外拍婚纱照、在户外举办婚礼、在户外庆祝结婚纪念日,这些活动都是婚庆活动的具体形式,如何满足现代人在户外举行婚庆活动的需求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户外婚庆场所能为市民举行户外婚庆活动提供场地,因此,婚庆园为户外婚庆场所的代表之一,婚庆园设计的营造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内容有:(1)对国内外的婚俗文化和婚庆活动内容的梳理。中国婚俗文化包括:婚俗的演变、传统婚俗文化的内容、婚俗文化的寓意表达的方式;外国婚俗文化包括:美国婚俗文化、英国婚俗文化、俄罗斯婚俗文化;婚庆活动:拍摄婚纱照、婚礼庆典、婚后度蜜月、庆祝结婚纪念日、举办婚庆节。(2)总结了婚庆园的概念、分类和特点。(3)本文选取了杭州---太子湾婚庆公园、长沙---星月岛婚庆主题产业园、长沙---浏阳河婚庆文化园等进行现状调查以及对大连---燕窝岭婚庆公园进行网络调查,并分别从项目位置及规模、项目概况、景观营造情况、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4)从景观设计角度提出了婚庆园景观设计的规划布局、设计原则、设计要素、设计方法。研究表明:规划布局---影响婚庆园景观设计的规划布局为入口区、展览区、婚庆区、休闲区;设计原则---影响婚庆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为主题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美学性原则;设计要素---影响婚庆园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素为:文化、地形、建筑、植物、水体、道路;设计方法---婚庆园景观设计的设计方法可从整体构思、详细设计、功能设施叁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婚庆园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总结了婚庆园景观设计的规划布局、设计原则、设计要素、设计方法,为我国婚庆园的发展及城市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4-06-01)

严莉,陈翠玉,杨善云,姚月华[10](2014)在《新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建大学校园存在文化的缺失、形象的弱化、空间的冷漠等问题,城市规划控制力的不足难以保证校园景观设计成果的质量,建立一套校园景观设计导则势在必行,本文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景观设计导则为例,全面剖析新建大学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4年13期)

景观设计导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当下的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已建成城市的城市发展与更新被愈发关注与重视的大背景下,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易被感知的外部空间,街道空间的提升与优化成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对于北京首都核心区来说更是如此,其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亦是北京文化复兴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对于城市街道空间来说,如何在保障交通合理、提升街道人居环境品质的基础上,以一种更为系统、更为科学全面的方式探寻文化在街道空间中的再现与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随着国内外街道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街道设计导则这种更为系统、更为宏观的街道规划设计研究理论与方法逐渐被认可,在我国也逐渐被重视,文化基因理论的研究亦是如此。但当前国内街道设计导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城市街道的文化如何发掘,如何传承发展更是如此。以文化为视角的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方法的研究也愈发重要。本论文以文化基因理论为研究视角,以首都核心区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探寻一种更为系统地挖掘街道文化、提升街道文化活力的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方法。首先,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发掘提取、分析归纳,系统全面地构建街道空间的文化基因谱系;其次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文化基因的评价,明确其权重标准,建立街道文化基因浓郁度的评价体系,并以街道文化基因浓郁度作为街道分类标准,对街道进行类型化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文化基因视角下的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思路与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首都核心区街道设计导则的研究成果,从街道风貌总体指引、基于文化基因浓郁度的街道类型指引以及街道文化基因设计指引叁个方面,多尺度、多角度地对首都核心区的街道空间与历史民俗文化的有机融合与发展提供系统的规划设计指引,以此为后续国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的街道设计导则编制与街道文化发扬提供参考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设计导则论文参考文献

[1].邓雪.浅析街道设计导则实践——以苏州高新区长江路景观改造设计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

[2].王珂.基于文化基因传承的首都核心区街道景观设计导则编制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3].刘翔,高宁.郊野型公路绿化景观导则式设计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4].杜鹃.六十里珠江将呈现一桥一美景[N].中国花卉报.2018

[5].王亚欣,赵静,胡佩.多用乡土树种树冠齐整姿态优美[N].长江日报.2017

[6].林雅莉.新城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导则编制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6

[7].杨戈骏,吴承照.城市中心区滨水景观设计导则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论文集.2015

[8].黄筱敏.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导则编制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导则为例[J].现代园艺.2014

[9].彭艳青.当代婚庆园景观设计导则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10].严莉,陈翠玉,杨善云,姚月华.新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导则编制[J].价值工程.2014

标签:;  ;  ;  ;  

景观设计导则论文-邓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