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免疫原性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钰[1](2019)在《2017-2018年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候选株的筛选》文中研究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自1994年在我国广东地区首次分离以来,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是目前在我国养殖场广泛存在的主要低致病性禽流感亚型,家禽单独感染该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当混合感染时极易引起鸡群的发病和死亡,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有效防控H9N2亚型禽流感的主要策略之一,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 H9N2 疫苗株有 A/chicken/Shanghai/F/98,A/Chicken/Beijing/1/94 以及A/chicken/Guangxi/55/2005等,但疫苗的广泛使用加速了禽流感病毒的重组和变异。近年来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的家禽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H9N2亚型禽流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血清学方法筛选出交叉保护性好的疫苗候选株意义重大。本研究对江苏某公司养鸡厂区2017-2018年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毒株分离鉴定。针对其中17株代表株进行了抗原性分析,并筛选出交叉保护性较好的疫苗候选株进行免疫效果评估。本研究对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江苏某公司及徐州、潍坊、阜阳、泰安、洛阳、合肥等地分公司养殖户病死鸡肝脏、肺脏、气管及拭子共948份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经血清学试验初步鉴定,共鉴定出234份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4.68%。研究结果显示,阳性样品的分离率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其中冬季的分离率最高,夏季的分离率最低。选取2017-2018年分离的51株H9N2代表株进行HA基因测序,运用DNA Star和MEGA 7.0生物学软件拼接比对HA基因测序结果并绘制HA基因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的51株禽流感病毒均属于h9.4.2.5分支,与目前疫苗株存在一定的差异,位于不同的分支中,提示2017年-2018年所分离的H9N2禽流感病毒在疫苗免疫的压力下,其HA基因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本研究进一步对17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和交叉保护性分析,结果表明,A/chicken/Fuyang/32/2017 和 A/chicken/Xuzhou/76/2017 毒株与同一小分支内其它毒株抗原性差异较大,提示 A/chicken/Fuyang/32/2017 和A/chicken/Xuzhou/76/2017毒株的HA基因的抗原决定区某些氨基酸可发生了重要变异。根据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的结果,筛选出交叉保护性较好的A/chicken/Changzhou/443/2017 毒株进行免疫效果评估,结果显示,A/chicken/Changzhou/443/2017株灭活疫苗免疫后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同时可有效抵御同源和异源H9N2亚型病毒的攻击。因此综合抗体水平和免疫保护效率两方面因素,可将A/chicken/Changzhou/443/2017(H9N2)毒株作为疫苗候选株使用。
孙志豪[2](2018)在《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标记疫苗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是一种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原,自从20]3年首次在我国报道以来,在人类已引起5波流行,截止2017年]0月26日,共有1567人发病,其中包括615例死亡病例,病死率接近40%。早期的H7N9亚型AIV对家禽是低致病性的,家禽感染后无明显症状。2017年初开始出现对家禽呈高致病性的H7N9亚型AIV,分布于全国17个省份,并引发多起疫情。2017年下半年,重组AIV(H5+H7)二价灭活疫苗使用后,有效控制了家禽中的H7N9疫情,也显着减少了人的感染病例。但目前仍可在我国个别省份分离到对鸡和鸭均呈高致病性的H7N9和H7N2亚型AIV,使我国H7亚型AIV的防控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可用于区别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动物的标记疫苗以及快速检测方法用于H7亚型AIV的防控和净化。1.鉴别九种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的—步法多重探针组合rRT-PCR方法的建立目前,已经在家禽和野鸟中鉴定出了 9种不同的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亚型,由于AIV很容易发生重组,同一种血凝素(HA)亚型的AIV可能存在不同的NA组合,在鉴定HA的同时也需要鉴定出NA亚型。我们设计了 9个亚型的NA引物-探针对,根据探针的不同荧光染料(FAM,HEX和TexasRed)将其分成3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多重探针组合的一步法rRT-PCR。结果显示,该多重rRT-PCR方法中的每组引物·探针对检测相应的不同亚型的NA特异性良好,无交叉反应;其检测限均小于100copies和100EID50。利用该方法分别检测人工感染H9N2病毒鸡的排毒样品和活禽交易市场的临床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与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方法的结果相一致,且灵敏度更高。综上所述,我们建立的这种快速、特异且灵敏的多重探针组合rRT-PCR方法,为NA分型提供了新的快速检测方法。2.快速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以H7N9亚型AIV(A/Chicken/Jiangsu/W1-8/2015,W1-8)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抗原逃逸试验和HA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其针对的抗原表位,选择具有不同抗原表位的单抗研制检测H7亚型AIV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结果显示,共获得了13株具有血凝抑制特性的单抗,鉴定出198、227和235位3个抗原表位。选取了针对227位和235位的单抗制备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结果表明,该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棉拭和组织样品的检测限均为2.5 1og10 EID50/0.1mL。活禽市场样品的病毒检出率为3%(6/200),与病毒分离结果(4.5%,9/200)和HA基因PCR测序结果(3.5%,7/200)一致。这为现场快速检测H7亚型AIV提供了新方法。3.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标记疫苗的研制通过多肽芯片的检测方法成功筛选到针对H7N9亚型AIV HA2上的特异性抗原表位H7-12肽,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修饰该抗原表位,并以H7N9毒株A/Chicken/Huadong/JD/17(JD/17)为骨架,研制出H7N9亚型AIV灭活标记疫苗候选株A/Chicken/Huadong/JD-cHA/17(JD-cHA/17)。该疫苗候选株的 HA 效价为 10 Log2,EID50 为 9.67 Log10oEID50/mL;在一次免疫鸡群3周后,HI抗体效价能达到9.2±0.6,表明该疫苗候选株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候选株的免疫保护效果与母本毒株相当,对高致病性(HP)和低致病性(LP)H7N9AIVs均有100%的保护率。利用H7-12多肽芯片技术成功检测出自然感染后第3d血清转阳情况[信噪比(SNR)=2.33±0.15],灵敏度高于HI试验(HI=0)。疫苗候选株DIVA特性验证结果显示,利用H7-12多肽芯片检测疫苗候选株JD-cHA/17免疫血清(HI=9.2±0.6)和野生型毒株JD/17免疫血清(HI=9.1±0.5),其针对H7-12多肽的SNR值分别为0.44±0.14和6.39±0.13,差异极显着,表明该灭活标记疫苗不能诱导针对H7特异性的H7-12多肽的抗体,具有DIVA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4.区分H7N9亚型禽流感标记疫苗免疫血清和野毒株感染血清的竞争抑制ELISA方法的建立利用H7特异性表位H7-12多肽与BSA偶联作为免疫原,成功制备了 6株单克隆抗体。IFA和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该6株单抗均能与H7N9亚型AIVJD/17反应,特异性良好。以JD/17自然感染血清和JD-cHA/17免疫血清为测试血清样品,利用竞争抑制ELISA方法,成功筛选出具有高抑制率的单抗3G10。将H7-12多肽作为包被抗原,纯化的3G10单抗腹水以辣根过氧化酶(HRP)进行标记作为检测抗体,建立针对H7-12抗体的竞争抑制ELISA方法。对竞争抑制ELISA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为50μ吨/mL,酶标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200,待检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4,封闭液的最佳选择为8%的小牛血清封闭90 min,TMB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0min。判断标准为抑制率≥20%为阳性,≤16%为阴性。运用本方法检测JD/17自然感染血清为阳性,检测JD-cHA/17 免疫血清,HI、H3、H4、H5(RE-6、RE-7 和 RE-8)、H6、H9 和 H10 亚型 AIV的阳性血清均为阴性,说明该竞争抑制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有效区分JD/17自然感染血清和JD-cHA/17免疫血清。
楚电峰[3](2018)在《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构建及其安全性与免疫效力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对鸡的致病性低,仅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和短时间产蛋下降,但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可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H9亚型禽流感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免疫接种是防控该病的主要策略之一。目前生产上常用的H9亚型禽流感疫苗为全病毒灭活疫苗,这类疫苗仅能诱导产生高水平的循环抗体,而不能有效地激发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近年来,以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 of turkey,HVT)为载体的重组病毒活疫苗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一方面,HVT具有较多的复制非必需区可供外源基因插入;另一方面HVT是常用的家禽疫苗,可供1日龄雏鸡免疫或18日龄胚内注射免疫,能够更早地诱导免疫应答。本研究旨在以HVT为载体,构建能稳定表达H9亚型AIV血凝素(HA)的重组病毒活疫苗候选毒株,与现有灭活疫苗组合使用,以提供更加有效的免疫保护。1.rHVT-YBF003株的构建及其遗传稳定性与安全性评价重组病毒构建:对近年分离的21株H9亚型AIV进行HA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这些毒株处于h9.4.2.5分支,为目前H9亚型AIV的优势流行毒株。因此,本研究选取其中的YBF003株,用于重组病毒的构建。采用RT-PCR扩增H9亚型AIV YBF003株的HA基因,将HA基因插入到含HVT FC-126疫苗株同源臂和CMV启动子的载体,构建转移载体pFR-H9。将pFR-H9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HVT(rHVT-EGFP)基因组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以同源重组的方式将rHVT-EGFP的EGFP基因替换为HA基因表达盒,获得重组病毒rHVT-YBF003株。在CEF单层上反复纯化rHVT-YBF003株,直至所有重组病毒空斑均不带绿色荧光。经PCR鉴定,HA基因表达盒正确插入到HVT基因组;进一步进行Western-blot和IFA鉴定,rHVT-YBF003株能够表达HA蛋白。分别用rHVT-YBF003株和HVTFC-126株感染CEF,两者的生长特性并无显着差异。将rHVT-YBF003株在CEF上连续传20代,再接种于CEF单层,待形成典型空斑后,通过PCR从随机挑选的20个空斑中均能检测到HA基因表达盒;将第20代rHVT-YBF003株接种于CEF单层,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证明rHVT-YBF003株能够稳定表达H9亚型AIV的HA蛋白。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1日龄SPF鸡颈部皮下接种rHVT-YBF003株,5.0×103 PFU/只;21日龄时,从血液中分离淋巴细胞,再接种于另一批次1日龄SPF鸡(3.0×106个淋巴细胞/羽份)。如此反复传代6次,经PCR检测传代后的rHVT-YBF003株中均存在HA基因,IFA证明传代后的重组病毒仍能稳定表达H9亚型AIV的HA蛋白。1日龄SPF鸡颈部皮下接种rHVT-YBF003株,5.0×103PFU/羽份;每隔7天采血分离淋巴细胞,再接种于CEF单层,进行病毒分离和计数。结果显示,rHVT-YBF003株在鸡体内的病毒载量不断提高,至9周龄时,病毒载量达到峰值,此后呈下降趋势,直到第20周龄时仍能检测到少量重组病毒存在,说明该重组病毒可在鸡体内维持较长时间。重组病毒的安全性:以5.0X 104PFU/羽份的rHVT-YBF003株接种1日龄SPF鸡,对鸡群进行连续8周的临床观察、生长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接种重组病毒的试验鸡精神、采食、饮水均正常,剖检和组织切片检查均未发现病理变化。以5.0×104PFU/头份的rHVT-YBF003株接种4周龄ICR小鼠,接种后ICR小鼠的采食、精神均正常;接种后14天,对小鼠内脏器官检查并称重,显示接种重组病毒对小鼠无不良影响。因此,重组病毒对易感动物和非易感动物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rHVT-YBF003株的免疫效力评价对SPF鸡的免疫保护效力试验: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胚内免疫组、1日龄免疫组、灭活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对18日龄SPF鸡胚胚内注射5.0X 103PFU/羽份的rHVT-YBF003株、1日龄SPF雏鸡皮下注射5.0X 103PFU/羽份的rHVT-YBF003株、14日龄SPF雏鸡肌肉注射H9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YBF003株)、1日龄SPF雏鸡皮下注射0.5 mLPBS/只。28日龄时,采血测定各试验组针对H9亚型AIV的HI抗体效价,并以H9亚型AIV YBF003株攻毒(静脉注射1.0X 1 07 5 EID50/羽份)。28日龄时,胚内免疫组和1日龄免疫组的HI抗体效价分别为4.7±0.60和4.5±0.30,胚内免疫组比1日龄免疫组的HI抗体最大提高0.3±0.62个滴度,两组均能提供一定的早期保护;灭活疫苗组的HI抗体效价为6.5±0.75,攻毒保护率为50%;空白对照组的抗体为1.3±0.12,攻毒保护率为0%。对商品鸡的免疫保护效力试验:对商品鸡的分组及处理方式同SPF鸡。另外,增加重组病毒与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组,该组于1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5.0×103PFU/羽份的rHVT-YBF003株,14日龄时经肌肉注射H9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YBF003株)。28日龄时,采血测定各试验组针对H9亚型AIV的HI抗体效价,并以H9亚型AIV YBF003株攻毒(静脉注射1.0×107.5EID50/羽份)。28日龄时,胚内免疫组、1日龄免疫组和灭活疫苗免疫组的HI抗体效价分别为4.3±0.49、4.1 ±0.89和6.2±0.34,攻毒保护率均为50%以上,差异不显着;而联合免疫组的抗体效价为7.8±0.45,攻毒保护率为70%;空白对照组的抗体为1.0±0.74,攻毒保护率为10%。3.重组病毒种子批建立与大规模培养工艺研究培养工艺研究:为提高重组病毒的效价,同时获得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的重组病毒培养技术参数。我们对采用细胞工厂进行大规模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该病毒的培养特性,分别从宿主细胞的接种密度、种毒接种剂量和收毒时间等方面对培养工艺进行摸索,最终制定了最优的病毒培养技术工艺:即采用十层细胞工厂(总面积为6335 cm2,培养液为1200mL),CEF密度为2.5×106个/mL时,接种3.0×106PFU的重组病毒,培养72 h,收获感染细胞,按照每个细胞工厂分装50支冻存管的标准进行收获,每支冻存管分装量为1.8mL,其收获的病毒效价可达5.0×106PFU/支以上,即成品疫苗可达5000 PFU/羽份以上,远高于2000 PFU/羽份的国家标准。种子批建立:将所收获的重组病毒分为原始种子、基础种子和生产种子。原始种子包括重组病毒的F1~F6代,基础种子包括F7~F12代,生产种子包括F13~F17代。并在各级种子批中随机选取一个代次的种子进行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鉴别检验、安全性检验、免疫原性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无菌检验和支原体检验中,三个代次种毒的检验结果均为阴性;鉴别检验中,对HVT鉴定部分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三个代次种毒形成的病毒空斑均呈现绿色荧光,说明形成的病毒空斑为HVT,对HVT表达的HA蛋白鉴定采用Western-blot方法鉴定,结果显示,三个代次种毒均能表达HA蛋白;安全性检验中,三个代次的种毒接种1日龄SPF鸡,免疫剂量为3.0×104PFU/羽,免疫后观察90天,所有免疫鸡均未观察到临床症状;外源病毒检验中,分别于1日龄和21日龄时,采用滴鼻、点眼(剂量为3.0×104PFU/羽份)和肌肉注射(剂量为3.0×104PFU/羽份)三种途径同时接种重组病毒,42日龄时采集血清,均未检测到外源病毒的抗体。结果显示,三个代次的重组病毒均符合种毒质量标准。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株表达H9亚型AIV HA蛋白的重组HVT(rHVT-YBF003株)。在体内和体外传代过程中,rHVT-YBF003株所插入的HA基因均能稳定表达。在安全性评价方面,该重组病毒对易感和非易感动物均不具有致病性。该重组病毒可用于1日龄雏鸡和18日龄鸡胚内的早期免疫,虽然HI抗体低于灭活疫苗,但对H9亚型AIV的保护率等同于灭活疫苗。重组病毒与灭活疫苗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对H9防控效果更好。本研究还建立了种子批,并制定了符合大规模生产的重组病毒培养工艺,为将来工厂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潘梦梦[4](2016)在《不同佐剂对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和禽流感病毒(X-19株)联合免疫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可以感染多种家禽及鸟类,给我国乃至世界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H9亚型禽流感是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AIV亚型,且易与NDV发生混合感染,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给防疫工作带来困难,因此,进行禽流感与新城疫病毒的联合免疫,可以在防止混合感染的同时提高免疫效率,减少鸡群因AIV、NDV感染而造成的损失。本研究在优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运用两种新型佐剂(ISA71VG和ISA71 RVG)和白油制备了3种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免疫制剂,对3种免疫制剂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果、免疫期等进行比较研究,为选择最优佐剂,研制商品化的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X-19株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得到病毒含量分别是108.5EID50/0.1mL和107.5EID50/0.1mL的两种病毒液。两病毒液均使用甲醛溶液灭活后,采用超滤膜浓缩3-4倍,两种病毒液血凝价均达到1:1024。使用不同佐剂分别制备了3种新城疫、禽流感二联免疫制剂,对所研制免疫制剂的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其物理性状及安全性检验均符合相应规定。2.每种免疫制剂分别通过胸部肌肉注射1周龄SPF鸡30只,每只注射0.6mL,持续观察8周,全部存活,未出现因疫苗引起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定期眼观和镜检不同佐剂在局部的吸收情况及局部组织学病理变化,每组免疫鸡注射部位在疫苗免疫后均出现局部病变和不吸收现象,恢复较快的是ISA71VG组和ISA71RVG组,杭州白油组吸收稍差。3.每种免疫制剂分别通过胸部肌肉注射免疫1周龄SPF鸡30只,接种后定期采血,分离血清,检测不同佐剂组鸡抗新城疫病毒和抗禽流感病毒(H9)HI抗体的变化规律。试验鸡用新城疫强毒北京株F48E9肌肉注射攻毒,观察14日,免疫组鸡100%保护,对照组全部死亡;用禽流感X-19株病毒液静脉注射攻毒,观察5日,免疫组鸡病毒分离100%阴性,对照组鸡病毒分离阳性率为80%。结果表明,对照鸡血清抗体检测为阴性,免疫21天后,免疫组鸡的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抗体效价均高于1:64,免后20周,抗体仍处于保护水平。其中ISA71VG组在免后5d即可产生抗体,该免疫制剂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速度快,抗体达到理想水平所需的时间较短,产生的抗体持续期较长。4.采用可特异性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单抗,分别对免疫组和对照组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试验鸡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在7日龄时最低。7日龄免疫后,免疫组较对照组相比,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有所提高,其中ISA71VG免疫组的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表明该免疫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南文龙[5](2009)在《流感功能表位筛选与复合多表位核酸疫苗设计及免疫研究》文中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几十年来,人流感的流行一直以A型H3/H1亚型以及B型流感为主,禽流感的流行以A型H5/H7/H9亚型为主,其流行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禽流感病毒的多个亚型(H5/H7/H9/H10)开始不断突破种间屏障感染人类,并可能造成大流行。当前,传统的流感疫苗已无法有效应对这一趋势,各国学者纷纷进行新型流感疫苗的开发以应对流感跨种传播及多亚型并存的现状。本论文即拟对多亚型流感病毒复合多表位核酸疫苗进行研究。在搜集已发表流感功能表位的基础上,应用生物信息学理论对H1/H3/H5/H7/H9亚型的保护性抗原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进行了CTL、Th、B细胞表位的预测和筛选分析。设计组建了多表位功能基因盒,并进行了人工模拟优化,应用体外实验方式分析了预测的Th和B细胞功能表位抗原性。根据针对所属动物及预防目的的不同,我们构建了三种主导型H3/H1(针对人),H5/H3(针对人和猪),H5/H7(针对人和禽)的复合多表位核酸疫苗,通过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证实疫苗中各抗原组分可有效表达。最后,我们将所构建的复合多表位核酸疫苗进行了小鼠、猪、鸡的实验免疫研究,通过对ELISA及HI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刺激指数、IFNγ-ELISPOT和T淋巴细胞亚类数量、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对不同复合多表位疫苗进行了免疫原性评价。结果显示,复合多表位疫苗组在针对主要抗原的抗体水平与不含表位组相当的情况下,表位相关抗原的抗体水平显示了一定的优势。表位相关抗原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显着升高,IFNγ-ELISPOT斑点数不同程度增加。复合多表位疫苗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血清Th2类细胞因子含量显着增加。以上结果证实,复合多表位疫苗在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方面均显示了优势,与各免疫对照组相比复合多表位DNA疫苗诱导的机体整体免疫水平最优。本研究对可同时预防多种亚型流感病毒,可对多种动物免疫保护,可提供机体长久免疫保护的跨种通用流感疫苗进行了有益尝试。
王艳丽[6](2008)在《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的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感染和/或疾病综合征,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广泛流行,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是防制禽流感的疫苗之一,许多株表达各种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疫苗免疫后均可对相应亚型的不同毒株(包括高、低致病力毒株)的攻击产生近100%的免疫保护性,而且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应用后不会干扰以传统检测方法为基础的禽流感疫情监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实验构建的禽痘病毒通用转移载体pSY681- gfp-gpt含有黄嘌呤鸟嘌呤磷酸转移酶(gfp)和绿色荧光蛋白(gpt)两个报告基因及背对的禽痘病毒晚期启动子P11和早期启动子P7.5,P11启动gfp和gpt两个基因,P7.5用于启动外源基因,在早期启动子P7.5下游引入NotI和Afl II两个酶切位点,用于外源基因的插入。将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插入到此载体,从而构建出表达H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681- gfp-gpt-HA。应用TransIT?-LT1 Transfection Reagent将此转移载体转染已感染禽痘病毒S-FPV-017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利用gfp和gpt同时进行双重筛选、数轮蚀斑纯化后获得了重组病毒rFPV -HA9。通过PCR、Western-blot鉴定,结果证明,rFPV -HA9能稳定表达AIV HA蛋白。用该重组病毒进行鸡翅刺种免疫21日龄SPF鸡,免疫3周后,每只鸡用106EID50的H9亚型LPAIV A/Chicken/Shanghai/10/01(H9N2)攻毒,分别于攻毒后第3、5、7天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滴定检测排毒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后、攻毒前及攻毒后血清HI抗体、AGP抗体的动态变化,对重组病毒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免疫组在免疫后一周就检测到了HI抗体,免疫后三周HI抗体水平达到了7log2以上,而且其AGP抗体均为阴性;攻毒后,免疫组在第三天只有15 %的鸡只在喉头有低水平的一过性的排毒,第五天全部停止排毒,其AGP抗体均为阴性。而对照组鸡只攻毒后第三天和第五天100%排毒,其AGP抗体均为阳性。通过Hl抗体水平和抑制排毒效力反应了本实验构建的重组禽痘病毒能够产生很好的免疫保护力。总之,通过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以gfp和gpt为双重筛选标记的禽痘病毒通用转移载体pSY681- gfp-gpt,为禽流感重组活载体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技术平台。获得了免疫原性较好的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此重组活载体疫苗可为我国H9亚型禽流感的防制提供了新的疫苗储备。
张浩[7](2008)在《猪瘟病毒E0-E2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遗传稳定性和免疫剂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和野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威胁全球养猪业的疫病之一。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猪瘟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对猪瘟候选疫苗CSFV E0-E2基因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的毒种遗传稳定性和疫苗免疫剂量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将重组鸡痘病毒rFPV-E0-E2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了20代,取第5、10、15和20代重组病毒,分别用蓝斑试验、PCR扩增和基因序列分析以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研究了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各代次的重组病毒产生的蚀斑均为蓝色,从各代重组病毒DNA中均扩增出了E0和E2基因,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仅第20代重组病毒插入基因发生2个点突变,即E0基因139A→G,E2基因413A→G。间接免疫荧光也能够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rFPV-E0-E2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20代以内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插入的CSFV E0-E2基因能够正确稳定表达。2.用CEF细胞扩增了3批重组鸡痘病毒rFPV-E0-E2,并对其进行了纯度、病毒含量、特异蛋白的表达的检测和无菌检验。结果表明,3批重组病毒rFPV-E0-E2具有较高纯度,无细菌和霉菌污染,其TCID50分别为10-7.5/0.025 mL、10-9/0.025 mL和10-9/0.025 mL,并且均能够正常表达CSFV E0-E2基因,拟作为疫苗的原始毒种种子批使用。同时,实验室生产并检验了1批猪瘟病毒E0-E2基因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毒,测得CSFVShimen株对50~60日龄的猪瘟易感猪的LD50为10-2.8/2mL,为进行猪瘟病毒E0-E2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免疫剂量试验提供了材料和依据。3.使用变量免疫定量攻毒方法进行了CSFV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免疫剂量试验。将23头猪随机分成6组,分别以不同程序免疫不同剂量的重组鸡痘病毒。免疫后28d,每头猪经颈部肌肉注射100 LD50的Shimen株CSFV,继续观察21 d,评价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结果以1.04×107pfu的CSFV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E0-E2接种两次的猪受到100LD50的CSFVShimen株肌肉注射攻击时,能够获得50%的临床保护,即该疫苗对CSFV攻毒临床症状的PD50为2×1.04×107pfu。该结果为确定疫苗免疫剂量提供了依据。
陈义锋[8](2007)在《多亚型多表位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与重组鸡痘病毒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根据当前多个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现实和流行现状,成功应用生物信息学理论筛选出流感病毒的多个优势抗原表位(流感病毒内部保守的M、NP蛋白CTL表位,和H3、H9 HA及N1 NA Th细胞表位),设计并合成了针对多个亚型流感病毒的通用多表位基因Epi,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和H7N1的HA融合表达基因为骨架,构建了主要针对H3579亚型流感病毒的嵌合型通用多表位基因表达盒H5-Epi-H7。以pVAX1真核表达质粒和鸡痘病毒282E4株为载体构建了嵌合表达流感通用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H5-Epi-H7、pVAX1-H5HA-Epi和重组鸡痘病毒rFPV-H5-Epi-H7。应用BALB/c小鼠动物模型进行了免疫原性初步研究,免疫结果显示重组DNA疫苗和FPV重组体均诱导机体产生了抗流感H3、H5、H7和H9 HA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其中诱导的H5HA、H7HA抗体水平较高;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淋巴细胞亚类FACS检测和γIFN-ELISPOT细胞免疫指标检测显示,多表位(H5-Epi-H7)重组体均诱导了较强的细胞免疫,其中重组鸡痘病毒vFPV-H5-Epi-H7的免疫诱导效果更好。
郗洪生,王滨坤,郑世民[9](2006)在《重组鸡痘病毒载体及其在禽流感疫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贾雷立[10](2006)在《禽流感病毒分离、复合多表位重组体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分离了1株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Jilin/9/(H5N1)(JL9/04),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JL9/04株各基因分别与猪源H5N1亚型、人源H5N1亚型、禽源H9N2亚型毒株同源性较高(96%~98%),JL9/04株符合AIV强毒株HA基因裂解位点的分子模式。表明在2004年吉林省禽流感暴发中,猪源H5N1亚型与禽源H9N2亚型AIV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根据H3、H9亚型抗原表位及其它主要抗原(NA、M、NP)表位基因设计并合成了流感病毒复合多表位基因盒Epi。构建与筛选出表达Epi基因盒的DNA重组体pRI-Epi,共表达H5、H7亚型AIV HA与Epi基因的DNA重组体pRI-H57-Epi,共表达H5、H7亚型AIV HA、Epi基因及鸡IL-18基因的鸡痘病毒重组株vFA7935L18。SPF鸡和BALB/c小鼠实验免疫研究结果表明,pRI-Epi免疫组检测到了H3、H9亚型流感病毒HA的抗体;pIRE-H57-Epi和vFA7935L18免疫组检测到了H3、H5、H7、H9亚型流感病毒HA的抗体;pRI-Epi、pIRE-H57-Epi和vFA7935L18均能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反应。说明所构建的DNA重组体与鸡痘病毒重组株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最终获得能同时预防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多价疫苗奠定了基础。
二、H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免疫原性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免疫原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2017-2018年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候选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绪论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禽流感概述及疫苗研究进展 |
1 禽流感概述 |
1.1 分类与命名 |
1.2 基因结构及其编码蛋白 |
1.3 理化特性 |
2 H9N2亚型禽流感概述 |
2.1 流行病学 |
2.2 禽流感的诊断方法 |
2.3 H9N2亚型禽流感防控措施 |
3 禽流感疫苗 |
3.1 全病毒灭活苗 |
3.2 重组活载体疫苗 |
3.3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
3.4 DNA疫苗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 |
1.1 病料来源 |
1.2 SPF鸡胚 |
1.3 标准抗原及标准阳性血清 |
1.4 主要试剂 |
1.5 主要仪器 |
1.6 主要试剂配制 |
2 方法 |
2.1 病料处理 |
2.2 接种鸡胚 |
2.3 血凝试验 |
2.4 血凝抑制试验(HI) |
2.5 RT-PCR |
3 结果 |
3.1 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 |
3.2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3.3 HA基因进化树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H9N2疫苗株筛选及免疫效果评价 |
1 材料 |
1.1 病毒 |
1.2 试验动物 |
1.3 细胞 |
1.4 标准抗原及阳性血清 |
1.5 主要试剂 |
1.6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病毒纯化 |
2.2 病毒增殖 |
2.3 H9N2疫苗株的筛选 |
2.4 免疫效果评估 |
3 结果 |
3.1 病毒纯化结果 |
3.2 灭活疫苗的制备 |
3.3 免疫效果评估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2)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标记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一章 |
鉴别九种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的一步法多重探针组合rRT-PCR方法的建立 1 |
材料与方法 2 |
结果 3 |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
快速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1 |
材料 2 |
方法 3 |
结果 4 |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标记疫苗的研制 1 |
材料与方法 2 |
结果 3 |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
区分H7N9亚型禽流感标记疫苗免疫血清和野毒株感染血清的竞争抑制ELISA方法的建立 1 |
材料 2 |
方法 3 |
结果 4 |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构建及其安全性与免疫效力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H9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与疫苗研究进展 |
1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特征 |
2 H9亚型AIV的基因演化与变异 |
3 H9亚型AIV疫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以火鸡疱疹病毒(HVT)为载体的重组疫苗研究进展 |
1 HVT的特点 |
2 HVT的基因结构 |
3 HVT载体构建的方法 |
4 HVT作为载体的应用 |
5 重组HVT疫苗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构建和安全性评价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重组病毒的免疫效力评价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重组病毒rHVT-YBF003培养工艺研究与种子批建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不同佐剂对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和禽流感病毒(X-19株)联合免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
1. 禽流感、新城疫病原学概述 |
1.1 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概述 |
1.2 新城疫病毒的病原学概述 |
2. 禽流感、新城疫流行病学 |
2.1 禽流感世界流行情况 |
2.2 禽流感国内流行情况 |
2.3 新城疫世界流行情况 |
2.4 新城疫国内流行情况 |
3. 禽流感、新城疫疫苗与佐剂研究进展 |
3.1 禽流感疫苗与佐剂研究现状 |
3.1.1 全病毒灭活疫苗 |
3.1.2 重组活载体疫苗 |
3.1.3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
3.1.4 DNA疫苗 |
3.2 新城疫疫苗与佐剂研究现状 |
3.2.1 弱毒疫苗 |
3.2.2 灭活疫苗 |
3.2.3 基因工程疫苗 |
4. 新流联合免疫研究现状 |
5. 结语 引言 试验一 不同佐剂制备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免疫制剂及其安全性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病毒 |
1.1.2 佐剂 |
1.1.3 实验动物 |
1.1.4 主要仪器设备 |
1.1.5 主要试剂及配制 |
1.2 试验方法 |
1.2.1 制苗病毒抗原的制备 |
1.2.2 病毒液的检验 |
1.2.3 病毒液的浓缩 |
1.2.4 灭活 |
1.2.5 半成品检验 |
1.2.6 疫苗制备 |
1.2.7 安全性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毒检测结果 |
2.1.1 新城疫La Sota毒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 |
2.1.2 禽流感病毒X-19 株静脉接种指数(IVPI) |
2.1.3 禽流感病毒X-19 株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 |
2.2 病毒液的检验结果 |
2.2.1 病毒含量检测结果 |
2.2.2 无菌检验结果 |
2.2.3 HA效价检测结果 |
2.3 抗原浓缩结果 |
2.4 安全性试验结果 |
2.4.1 不同佐剂制备的免疫制剂对试验鸡损伤的剖检 |
2.4.2 不同佐剂制备的免疫制剂对试验鸡的组织水平观察 |
3 结论与讨论 实验二 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苗免疫效力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病毒株 |
1.1.2 疫苗 |
1.1.3 实验动物 |
1.1.4 主要试剂及配制 |
1.1.5 主要仪器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血清学效力试验 |
1.2.2 血清抗体检测 |
1.2.3 免疫攻毒试验 |
1.2.4 攻毒后排毒检测 |
1.2.5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血清学效力试验结果 |
2.2 免疫攻毒保护结果 |
2.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动物攻毒后临床症状 |
2.2.2 攻毒保护结果 |
2.3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
(5)流感功能表位筛选与复合多表位核酸疫苗设计及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
1.1 灭活苗 |
1.2 细胞培养疫苗 |
1.3 减毒活疫苗 |
1.4 反向遗传为基础的疫苗 |
1.5 DNA疫苗 |
1.6 表位为基础的疫苗 |
1.7 通用疫苗 |
1.8 人用禽流感疫苗 |
1.9 其它研究中疫苗 |
1.10 小结 |
第2章 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
2.1 灭活全病毒疫苗 |
2.2 亚单位疫苗 |
2.3 重组活载体疫苗 |
2.4 DNA疫苗 |
2.5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
2.6 基因工程遗传重组疫苗 |
2.7 转基因动、植物源疫苗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流感T、B细胞功能表位筛选与表位盒设计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2章 流感预测Th和B细胞表位抗原性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流感复合多表位DNA重组体的分子设计与构建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H3/H1主导型复合多表位核酸疫苗小鼠实验免疫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H5/H7主导型复合多表位核酸疫苗小鼠实验免疫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H5/H3主导型复合多表位核酸疫苗猪实验免疫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7章 H5/H7主导型复合多表位核酸疫苗鸡实验免疫研究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结果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6)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
引言 1.1 |
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 1.2 |
流感的历史及其流行现状 1.3 |
禽流感疫苗 1.4 |
禽痘病毒疫苗载体 1.5 |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
材料与方法 2.1 |
材料 2.2 |
方法 第三章 |
结果 3.1 |
转移载体PSY681- |
GFP-GPT |
插入片断GFP-GPT-P11-P7.5 |
的PCR |
鉴定 3.2 |
表达H9 |
亚型禽流感HA |
基因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681- |
GFP-GPT-HA |
的 |
PCR鉴定 3.3 |
重组禽痘病毒的筛选与纯化 3.4 |
重组禽痘病毒的PCR |
鉴定 3.5 |
重组禽痘病毒HA |
基因表达产物 |
WESTERN-BLOT |
鉴定 3.6 |
免疫后及攻毒后临床症状 3.7 |
免疫后及攻毒后HI |
抗体水平变化 3.8 |
试验鸡在免疫和攻毒后AGP |
抗体检测结果 3.9 |
免疫鸡在攻毒后病毒分离结果 第四章 |
讨论 第五章 |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
(7)猪瘟病毒E0-E2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遗传稳定性和免疫剂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猪瘟及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
1.1 猪瘟的病原 |
1.2 猪瘟的感染与临床症状 |
1.3 猪瘟的诊断 |
1.3.1 临床诊断 |
1.3.2 实验室诊断 |
1.4 猪瘟的防控 |
1.5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
1.5.1 猪瘟传统疫苗 |
1.5.2 猪瘟新型疫苗 |
1.5.3 展望 |
第二章 鸡痘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
2.1 FPV的主要特性 |
2.2 FPV的培养 |
2.3 FPV作为载体的特性 |
2.4 FPV病毒载体的应用 |
2.4.1 FPV载体在禽类中的的应用 |
2.4.2 FPV载体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 |
2.5 rFPV的遗传稳定性 |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猪瘟病毒E0-E2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
3.1 材料 |
3.1.1 毒种 |
3.1.2 主要仪器 |
3.1.3 主要药品及试剂 |
3.2 方法 |
3.2.1 重组病毒rFPV-E0-E2的传代 |
3.2.2 重组病毒rFPV-E0-E2的蓝斑纯度鉴定 |
3.2.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3.2.4 重组病毒DNA制备 |
3.2.5 E0、E2基因的PCR扩增 |
3.2.6 E0、E2基因的克隆与测序分析 |
3.2.7 基因表达产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3.3 结果 |
3.3.1 重组病毒rFPV-E0-E2的蓝斑纯度检验 |
3.3.2 重组病毒中E0和E2基因的PCR扩增 |
3.3.3 E0、E2基因的克隆与测序分析 |
3.3.4 基因表达产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猪瘟病毒E0-E2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种子批建立、疫苗毒制备及CSFV Shimen株LD_(50)测定 |
4.1 材料 |
4.1.1 毒种 |
4.1.2 引物合成 |
4.1.3 主要仪器 |
4.1.4 主要药品及试剂 |
4.1.5 实验动物 |
4.2 方法 |
4.2.1 重组病毒rFPV-E0-E2毒种的增殖 |
4.2.2 病毒含量测定 |
4.2.3 蓝斑鉴定 |
4.2.4 rFPV的PCR鉴定 |
4.2.5 CSFV E0-E2表达蛋白的免疫荧光检测 |
4.2.6 无菌检验 |
4.2.7 疫苗毒制备 |
4.2.8 疫苗毒检验 |
4.2.9 CSFV Shimen株半数致死量测定 |
4.3 结果 |
4.3.1 重组病毒rFPV-E0-E2毒种的增殖与鉴定 |
4.3.2 疫苗毒制备与检验 |
4.3.3 CSFV Shimen株LD_(50)测定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猪瘟病毒E0-E2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免疫剂量试验 |
5.1 材料 |
5.1.1 病毒 |
5.1.2 工具酶及试剂 |
5.1.3 试验用动物 |
5.2 方法 |
5.2.1 疫苗免疫与攻毒 |
5.2.2 血清ELISA抗体的检测 |
5.2.3 临床观察 |
5.2.4 血液中CSFV的检测 |
5.2.5 病理观察 |
5.2.6 疫苗抑制排毒的检测 |
5.2.7 半数保护剂量的确定 |
5.3 结果 |
5.3.1 疫苗安全性 |
5.3.2 抗体检测 |
5.3.3 临床症状 |
5.3.4 病理变化 |
5.3.5 攻毒后血液中CSFV的检测 |
5.3.6 疫苗阻止排毒 |
5.3.7 半数保护剂量的确定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多亚型多表位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与重组鸡痘病毒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 |
2 流感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 |
3 流感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 |
4 流感病毒遗传变异 |
5 禽流感病毒(AIV)跨种传播分子机制 |
6 结语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多亚型多表位流感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嵌合表达多亚型多表位流感病毒结构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多亚型多表位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与重组鸡痘病毒的小鼠免疫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CURRICULUM VITA |
(9)重组鸡痘病毒载体及其在禽流感疫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鸡痘病毒载体的构建 |
2 免疫保护效力 |
3 遗传稳定性 |
4 结束语 |
(10)禽流感病毒分离、复合多表位重组体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 禽流感病毒(AIV)概述 |
2 AIV 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质 |
3 AIV 复制的分子机制 |
4 AIV 致病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5 AIV 的基因遗传变异性 |
6 人类感染 AIV 的分子机制 |
7 结语 |
第二章 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
1 灭活苗 |
2 减毒活疫苗 |
3 重组活载体疫苗 |
4 核酸疫苗 |
5 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源疫苗 |
6 疫苗佐剂的应用 |
7 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分析与展望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AIV 分离株A/CHICKEN/JILIN/9/2004(H5N1)基因组全长序列测定及各基因的遗传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流感病毒复合多表位盒与DNA 重组体的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流感病毒复合多表位鸡痘病毒重组株的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流感病毒复合多表位重组体SPF 鸡实验免疫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流感病毒复合多表位重组体小鼠实验免疫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成果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CURRICULUM VITAE |
四、H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免疫原性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2017-2018年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候选株的筛选[D]. 张婷钰.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2]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标记疫苗的研制[D]. 孙志豪. 扬州大学, 2018(05)
- [3]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构建及其安全性与免疫效力试验[D]. 楚电峰. 扬州大学, 2018(05)
- [4]不同佐剂对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和禽流感病毒(X-19株)联合免疫的影响[D]. 潘梦梦.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5]流感功能表位筛选与复合多表位核酸疫苗设计及免疫研究[D]. 南文龙. 吉林大学, 2009(08)
- [6]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的评估[D]. 王艳丽. 新疆农业大学, 2008(10)
- [7]猪瘟病毒E0-E2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遗传稳定性和免疫剂量研究[D]. 张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8]多亚型多表位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与重组鸡痘病毒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D]. 陈义锋. 吉林大学, 2007(03)
- [9]重组鸡痘病毒载体及其在禽流感疫苗中的应用[J]. 郗洪生,王滨坤,郑世民.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6(05)
- [10]禽流感病毒分离、复合多表位重组体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D]. 贾雷立. 吉林大学,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