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的复苏——探讨凯特·肖班的《觉醒》

女性主义的复苏——探讨凯特·肖班的《觉醒》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凯特·肖班于1899年创作了《觉醒》这一短篇小说。从这本小说我们可以看出书中对女主人公艾德娜的描述,通过几个层面的觉醒,敢于追求个人自由和爱情,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以及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最后成为一位新时代女性。通过这个形象,作者表达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宣扬了在爱情、婚姻上两性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女性通过自我奋斗而争取独立自主和维护人格尊严的理想,表现了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女性主义自我觉醒复苏

一、绪论

二十世纪初,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美国女作家的女性意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新兴女作家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女性世界。女性主义文学作为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女作家中,凯特肖班尤其突出,她的作品《觉醒》是独一无二的。《觉醒》通过深刻的细部描写,讲述了主人公艾德娜的自我觉醒,大胆探索了艾德娜的内心世界。由于这本书描写了主人公的婚外恋和性意识的觉醒,因此遭到了批评家的禁止和批判。直到1950年代,评论家们重新评估自己的工作。从此,《觉醒》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凯特肖班描述了一位结婚六年、育有两个孩子的年轻女子艾德娜,她从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转变为一个独立的女性,专注于自己和精神生活,包括几个层面的觉醒,尤其是性意识的觉醒。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小说创造了一个新的女性,她要求自由,敢于实现自我价值,敢于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为了更好地理解《觉醒》的中心思想,我将分析几个重要的人物。

二、三个层次的觉醒

在这个故事中,凯特·肖班向我们展示了艾德娜自我觉醒过程中三个显著的尝试。从这三个考验中,她的勇敢和软弱逐渐暴露在我们面前。第一次尝试是她第一次游泳,象征着她的重生和自我发现,同时也预示着她的命运最终将在大海中结束。我们可以看到“海”作为一个重要的符号,在文本中反复出现。自从艾德娜带着她的丈夫和孩子来到格伦德岛度假,她学习游泳和去游泳很多次。沿着小岛有一条通往大海的海湾,汹涌的大海仿佛在呼唤着自由,唤起了艾德娜心底的爱。在胚胎阶段的爱,艾德娜回忆她自由快乐的童年,“炎热的风打在我的脸上让我想到——没有任何连接夏季的一天,我可以跟踪在肯塔基州,草甸,似乎和大海一样大的小女孩走在草地上”,这是高于她的腰,当她走路的时候,她像游泳一样伸出双臂,击打着水中的高草。作者将艾德娜童年时的草地比作大海,暗示着她渴望自由,预示着她对幸福的追求。当艾德娜掌握了从海里游泳的技巧后,她经历了一个对自己的潜力一无所知的过程。游泳开阔了她的视野,让她感到自由、舒展,有了摆脱周围一切的冲动。当艾德娜面临选择是否做一些刺绣与阿黛尔怀里或去游泳与罗伯特,她选择了后者。正是这样的选择,使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独立成员,开始判断周围人的关系,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外,艾德娜的忧虑和疲惫表明她仍然缺乏耐心去忍受蔑视社会传统的结果。她还没有准备好足够的勇气和精力去走得更远。

对艺术的追求是艾德娜试图实现自我的另一个时期。艾德娜喜欢画画,从格伦德岛回来时,她几乎整天都在画画。而且,她喜欢音乐,当艾德娜第一次听到瑞丝弹钢琴时,她激动不已。音乐需要她的灵魂作出回应。她哭了起来。艾德娜和瑞泽夫人的音乐产生了共鸣,从中她可以感觉到瑞泽夫人因为不被社会接受而感到孤独。正是通过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成为艺术家的梦想,艾德娜的自我意识的觉醒逐渐达到顶峰。对她来说,绘画是一种表达她声音的方式。为了追求这些梦想,艾德娜甚至搬出他们舒适的房子,住在一个小房间里享受她的创作自由。然而,艾德娜不同于像瑞泽夫人这样严肃的艺术家,她缺乏勇敢的灵魂,无法忍受外界的谣言。面对丈夫的反对,她对绘画的态度变得模棱两可。她喜欢画画,但她也说她不应该总是喜欢它。欣赏艺术家们的自由,艾德娜拍打着翅膀,像一只自由的鸟儿一样展翅飞翔。不幸的是,缺乏能力和勇气,她遭受挫折后才展开她的翅膀。

三、总结

综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艾德娜自我觉醒的整个过程:艾德娜经历了三个觉醒阶段——性意识、精神意识和终极觉醒,最终选择死亡来解放她的灵魂和身体。每一个觉醒的阶段都把艾德娜拉进了一个新的认知,与此同时,也把她拉进了一个逐步违反社会规范的圈套中。但随着觉醒的三个阶段,人物性格逐渐丰满而鲜明。在一个女性承受着维持传统社会功能的巨大压力的社会中,尽管很难确定一个新的身份,但主人公艾德娜成功地抵制了传统的责任,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主、自我成长、自我认同和精神觉醒。二者都是对女性历史目的地和历史定义的否定。他们拥有强烈的颠覆性思想。因此,艾德娜成为美国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历史性里程碑,《觉醒》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著作而备受争议。

参考文献

[1]阚红鹰《觉醒》女性性意识觉醒的先声[J].西华民族大学学报,2005,(9)。

[2]刘红卫“觉”而未“醒”:解读小说《觉醒》中的“觉醒”[J].武汉大学学报,2007,(5)。

标签:;  ;  ;  

女性主义的复苏——探讨凯特·肖班的《觉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