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南坡论文_高可,房丽君,尚素琴,张雅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白山南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太白山,土壤,蝗虫,群落,物种,特性,优势。

太白山南坡论文文献综述

高可,房丽君,尚素琴,张雅林[1](2013)在《陕西太白山南坡蝶类的多样性及区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4—10月,对太白山南坡的蝴蝶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其各科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结果表明:太白山南坡有蝴蝶5科77属126种.其中,蛱蝶科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为3.3621和9.9363,粉蝶科的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8352和0.0573.6—8月蝶类属、种数量较多,7月蝴蝶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4094,8月物种丰富度最高,为10.7.124种蝶类中,广布种最多(51种),占总种数的40.5%;古北种41种,占32.5%;东洋种最少(32种),占25.4%.这反映了该地区古北界和东洋界种类交汇过渡的特点.对比分析太白山南坡和北坡的蝶类种类及区系组成,其共有种为85种,蝶类相似度为62.0%,说明两地虽然地理位置接近,但蝶类仍有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郑雪莉,卜书海,代栓发,李先敏,张宏[2](2010)在《细鳞鲑在太白山南坡的适应性生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细鳞鲑在太白山南坡黄柏塬地区的适应性生长情况,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的适应性研究提供支持。【方法】在黄柏塬区域的湑水河、太白河及其支流,对细鳞鲑的栖息地特征、种群结构、生长状况以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最近10年(1997-2007年)的年均气温较20世纪中后期(1970-1996年)升高1℃左右,细鳞鲑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喜欢选择水流速度较缓(0.19~0.52m/s)、中午水底温度在6℃以上、水深35~112cm的环境中进行繁殖;细鳞鲑的洄游习性有所改变,迁移距离相对较短,甚至不迁移。所捕获的细鳞鲑年龄组成为1~4龄共4个年龄序列;多数雄鱼于2+龄达到性成熟,而雌鱼为3+龄;细鳞鲑体质量(W)和体长(L)关系符合Keys增长函数-W=0.045L-2.725。对细鳞鲑体长和体质量的实测值进行回归,可得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为:渐进体长L∞=42.12cm,渐进体质量W∞=1202.11g,生长系数k=0.134,理论起始生长年龄t0=-0.517。细鳞鲑群体垂直分布表现出高年龄个体多分布于海拔高处的趋势。【结论】细鳞鲑对黄柏塬山地气候和生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高学斌,赵洪峰,罗磊,侯玉宝,李军安[3](2009)在《太白山南坡夏秋季鸟类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生物区系成分复杂。为了研究太白山鸟类区系在过去20年间的变化,我们于2007年5-7月(夏季)和9-10月(秋季),根据海拔和典型植被在太白山南坡选定5种生境类型(退耕林、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并在各种生境中选择样区采用样线法对鸟类组成进行调查。两个季节共观察到鸟类122种,其中留鸟85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1种,旅鸟5种。不同的生境类型中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而且在夏秋两季也有变化。中低海拔退耕林带鸟类物种数最多,夏季有60种,优势种为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黄腹山雀(P.venustulus)和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reguloides);秋季有59种,优势种为大山雀(Parus major)。中海拔阔叶林带夏季有鸟类40种,优势种为绿背山雀、黄腹山雀和异色树莺(Cettia flavolivaceus);秋季37种,优势种是黄腹山雀、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和银脸长尾山雀(Aegithalos fuliginosus)。中高海拔针阔混交林带夏季有46种,优势种是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极北柳莺(P.borealis)和黑冠山雀;秋季有37种,优势种是黑冠山雀、褐冠山雀(Parus dichrous)和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高海拔针叶林带夏季有36种,优势种是黄腰柳莺和黑冠山雀;秋季有27种,优势种是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黑冠山雀。高山灌丛草甸带物种最少,夏秋季都只有7种。各生境中鸟类物种组成的季节周转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物种丰富度也呈现同样的趋势。太白山南北坡鸟类物种组成有较高的相似性。与20年前相比,尽管在每种生境类型中优势种和常见种的组成仍相似,但太白山南北坡的鸟类物种组成有较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09年01期)

刘缠民,廉振民[4](2004)在《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数量分类及相似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数量分类及相似性方法对秦岭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垂直分布样方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体上可将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分为7种主要类型,即农耕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辽东栎杂木林带、桦木林带、冷杉林带、落叶松带、高山草甸带。太白山蝗虫群落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其中高海拔的蝗虫种类数明显低于中低海拔。但低海拔的农耕带因人为干扰大,植被较单一,蝗虫的优势度和密度大,种类数较少。(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张玲,方精云[5](2004)在《太白山南坡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优势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室内试验 ,采用物理方法从 12 2 0份土样中挑选种子 ,进行分类统计 ,研究了秦岭太白山南坡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优势成分的垂直格局。主要研究结果有 :(1)从种子数量上看 ,在不同的海拔段 ,优势科不同 ;从物种数来看 ,海拔 16 0 0m和海拔 2 6 0 0m处的优势科数相对较多 ,有 4个科 ;蔷薇科是种数最多的优势科。 (2 )桦木科的糙皮桦 (Betulautilis)在 16个海拔样地 (海拔样地共有 2 1个 )中都是优势成分之一。糙皮桦和巴山冷杉 (Abiesfargesii)的种子储量在中等海拔呈现峰值 ;较高海拔处 ,糙皮桦作为优势成分之一所占的比例较大 ;而在低海拔则相对较小。 (3)从种子库中种类组成上来看 ,草本种类占优势 ;从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生活型组成并结合优势种类来看 ,乔木不仅在个体组成上占优势 ,大部分单优种类也是来自于乔木种类。灌木种类在土壤种子库中无论是种类组成 ,还是在个体组成上都没有表现出优势。本文为研究太白山南坡植物群落演替动态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04年01期)

崔英,常庆瑞,李芸,贾科利,岳庆玲[6](2003)在《太白山南坡低山区土壤特性与系统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基带与海拔 1 6 0 0 m以下土壤为对象 ,选取典型剖面进行系统的发生特性及分类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粘化作用较强 ,形成了明显的粘化层 ;表层腐殖质含量较高 ,土壤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 ,盐基饱和度较低 ,淋溶作用强烈 ;具有温性土壤温度和湿润土壤水分状况 ,其中基带土壤具有铁质特性 ,属铁质湿润淋溶土 ,海拔 1 6 0 0 m左右的土壤属于简育湿润淋溶土(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崔英[7](2003)在《太白山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定量化为特点的土壤系统分类是国际土壤分类的主流,定量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已成为国际土壤分类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将分类系统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使其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我国土壤分类研究之必需。 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与环境的重要界线,自然景观在秦岭垂直方向上表现出逐渐演变和有规律的更替。多样的山地气候、生物、地形及成土母质,形成了众多的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垂直分布差异。本研究以海拔3767m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14个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土壤的发生特性,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叁版)》为依据,确定了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地位和分布界线。旨在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和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太白山南坡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有规律的变化:随海拔高度上升,机械组成由粉粒>砂粒>粘粒逐渐过渡到砂粒>粉粒>粘粒,海拔1600m以下出现粘化层;土壤有机质丰富,表层有机碳含量一般在20g/kg以上,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相应增加,海拔3500~3700m的灌丛草甸植被下有机碳含量最高;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并随海拔上升,pH值略微降低,酸性增强,海拔2700m以上的土壤多呈盐基不饱和状态,表明土壤淋溶作用较强,pH值和盐基饱和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土体与粘粒中的SiO_2、Al_2O_3、Fe_2O_3含量相对比较稳定,土体中SiO_2含量较高,Cao含量较少,SiO_2、Al_2O_3和Fe_2O_3含量之和约占土壤矿质部分的92%,矿质元素含量的顺序依次为:SiO_2>Al_2O_3>Fe_2O_3>K_2O>MgO>CaO>TiO_2>MnO。 2.本地区土壤划分出的诊断表层有暗沃表层、暗瘠表层和淡薄表层,诊断表下层有雏形层、粘化层,诊断现象有有机现象、草毡现象,诊断特性有6个:高腐有机土壤物质、落叶有机土壤物质、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铁质特性、盐基饱和度。 3.供试土壤在系统分类中划分为2个土纲,3个亚纲,6个土类;太白山南坡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为:铁质湿润淋溶土(<1600m)→酸性+铁质湿润雏形土(1600~2700m)→冷凉湿润雏形土(2700~3400m)→暗沃寒冻雏形土(3400~3500m)→暗瘠寒冻雏形土(>3500m)。 4.土壤系统分类与地理发生分类的分类结果是基本吻合的,分布界线也大体一致,说明系统分类是以土壤发生学理论为基础的,两种分类体系有密切联系。用数值分析方法检验系统分类相似性与差异性共存,表明系统分类是一种更客观、更科学的分类方法,数值分析可作为检验系统分类结果的手段。(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3-06-01)

刘缠民,廉振民[8](2002)在《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排序及环境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主分量分析 ( PCA)和相关分析方法 ,对秦岭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垂直分布样方资料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排序值与环境参数的多元回归 ,对各群落类型的定量解释。结果表明 ,大体上可将这些蝗虫群落分为低山、中山和高山 3种主要类型。其中 ,低山蝗虫群落包括农耕带、常绿阔叶落叶林带和辽东栎杂木林带 ,中山蝗虫群落包括桦木林带和冷杉林带 ,高山蝗虫群落包括落叶松林带及高山草甸带。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显示 ,其蝗虫分布主要取决于热量、温度及植被状况 ,它们可通过环境因素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定量确定。(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李树森,杨祖德[9](1993)在《太白山南坡吸血虻类的垂直分布及区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白山南坡的吸血虻类有2亚科、5属、46种。分布于8个垂直带,以1000—1500m的松栎林带最多,600—1000m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混交林带次之,1500—2000m的杂木林带第叁,600m以下,2000m以上较少。其区系为古北界与东洋界过渡地带,以古北界为主,600—2000m为过渡中心,1000—1500m为两界分界地带。(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1993年03期)

太白山南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细鳞鲑在太白山南坡黄柏塬地区的适应性生长情况,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的适应性研究提供支持。【方法】在黄柏塬区域的湑水河、太白河及其支流,对细鳞鲑的栖息地特征、种群结构、生长状况以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最近10年(1997-2007年)的年均气温较20世纪中后期(1970-1996年)升高1℃左右,细鳞鲑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喜欢选择水流速度较缓(0.19~0.52m/s)、中午水底温度在6℃以上、水深35~112cm的环境中进行繁殖;细鳞鲑的洄游习性有所改变,迁移距离相对较短,甚至不迁移。所捕获的细鳞鲑年龄组成为1~4龄共4个年龄序列;多数雄鱼于2+龄达到性成熟,而雌鱼为3+龄;细鳞鲑体质量(W)和体长(L)关系符合Keys增长函数-W=0.045L-2.725。对细鳞鲑体长和体质量的实测值进行回归,可得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为:渐进体长L∞=42.12cm,渐进体质量W∞=1202.11g,生长系数k=0.134,理论起始生长年龄t0=-0.517。细鳞鲑群体垂直分布表现出高年龄个体多分布于海拔高处的趋势。【结论】细鳞鲑对黄柏塬山地气候和生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白山南坡论文参考文献

[1].高可,房丽君,尚素琴,张雅林.陕西太白山南坡蝶类的多样性及区系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3

[2].郑雪莉,卜书海,代栓发,李先敏,张宏.细鳞鲑在太白山南坡的适应性生长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高学斌,赵洪峰,罗磊,侯玉宝,李军安.太白山南坡夏秋季鸟类组成[J].生物多样性.2009

[4].刘缠民,廉振民.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数量分类及相似性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

[5].张玲,方精云.太白山南坡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优势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J].生物多样性.2004

[6].崔英,常庆瑞,李芸,贾科利,岳庆玲.太白山南坡低山区土壤特性与系统分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7].崔英.太白山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8].刘缠民,廉振民.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排序及环境因素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

[9].李树森,杨祖德.太白山南坡吸血虻类的垂直分布及区系分析[J].昆虫学报.1993

论文知识图

细鳞鲑体质量与体长实测数据的散点图3.1太白红杉采样点与气象站分布图我国现代植被类型的垂向分布4-10棕头雀鹛地理分布图Fi.4...4-9银脸长尾山雀地理分布图--太白山不同海拔高度的NPP模拟值,(a)为...

标签:;  ;  ;  ;  ;  ;  ;  

太白山南坡论文_高可,房丽君,尚素琴,张雅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