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以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以色列,中国共产党,以色列共产党
中以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蕊雅[1](2019)在《中以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以色列共产党因素(1949-1992)》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色列共产党在以色列建国前称为巴勒斯坦共产党,其成立于1919年,后来几度分裂重组,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它既见证了以色列国成立的光辉时刻,也遭受过苏联解体、苏东剧变的残酷打击。如今发展成为中东地区重要的社会主义政党之一,在海湾地区左翼势力中有着一定的号召力。无论在何种特殊的情况下,该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与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及社会主义政党积极开展友好往来。以色列共产党由于在意识形态、美国和阿以冲突问题等方面的观点及态度与中国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具有相似性,因此在1949-1992年的中以关系发展过程中,以色列共产党能够与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展开积极地党际交往。以色列共产党充分运用党际交往的优势,在1949-1992年的中以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和以色列,是成长于同一时代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国家。1948年建国的以色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年,即1950年,便率先于中东其他国家,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然而直至40多年后的1992年1月24日,中国和以色列才正式确立了外交关系。中以关系发展前期,以色列共产党不懈的提醒和督促,推动了以色列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合法地位的进程。之后的以色列共产党便一直为了实现中以正式建交进行着艰苦的努力。但伴随朝鲜战争和冷战的影响,中以两国在身份、立场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性愈发明显,这使得双方关系的发展被极大程度地限制,陷入僵化期。虽然中以政府间的关系僵化,但此时的以色列共产党仍为中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和冷战形势的转变,中国对以色列的态度再次发生转变。20世纪80年代末,中以两国在以色列共产党(拉赫党)这一纽带下,利用中以共产党之间的党际交往,为中以双方后续频繁的正式化政治往来触启了良好开端。国家关系的发展通常会被多方因素影响。有时受时代背景和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制约,国家政府间不宜开展交流往来,国与国关系的发展也由此产生困扰。在国家对外关系的组成部分中,除了政府外交,党际交往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且在其不受政府外交局限性的影响下,甚至成为特殊时期内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有利途径。重视并运用好国际间的党际交往,在发展国与国的关系中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崔守军,梁书矾[2](2018)在《中以关系的转型及其面临的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色列是具有全球影响的中东国家,而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角色与作用日益突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交汇于大中东地区,以色列"向东看"政策聚焦于中国,中以合作相向而行,两国关系处于战略转型之中。2017年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建立,推动中以合作的主轴由经贸合作转向科技创新。在中以关系转型中,美以关系的"裂痕"和"后美国时代"中东格局变化是外源性动力,而中国寻求经济结构转型和以色列拓展全球市场的需求则是内生性动力。中以关系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美以"特殊关系"等多种因素的挑战。(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18年03期)
杨晔[3](2017)在《加强创新引领 加快商谈自贸协定 为中以关系发展增添新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3月20日电 (杨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谈。李克强表示,中以建交25年来,双边关系长足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方愿同以方继续巩固政治互信,共同推进创新全面伙伴关系(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7-03-21)
栗世民[4](2016)在《进一步深入交流 为促进中以关系发展做实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1月6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会见了来访的以色列经济部总司长阿米特·朗一行。刘俊臣希望双方进一步加深交流,拓宽合作领域,为促进中以关系发展做实事、出实招。刘俊臣首先欢迎阿米特·朗率团来访,并介绍了国家工商总局的职能、中国商事制度改革(本文来源于《中国工商报》期刊2016-01-07)
王水平[5](2015)在《作家眼里的中以关系和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在以色列海滨城市特拉维夫,“劳马对话以色列作家”中以高端文学论坛举行。这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与以色列康坦途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今天我讲的是汉语,不知道在座的能不能听懂。不过没关系,我也不懂希伯来语。没有想到今天会来这么多(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5-05-05)
李晔梦[6](2014)在《中以关系已经走出低谷》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时任以色列总理巴拉克迫于白宫的压力,撕毁了向中国出售A50I"费尔康"预警机的合同。此后接替巴拉克的沙龙总理虽然给江泽民主席写了致歉信并退还了3.5亿美元(含1.9亿中国前期付款和1.6亿赔偿款),但中以关系还是因此陷入了低潮。2004~2005年,以色列于上世纪90年代卖给中国的"哈比"无人机按(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14年21期)
王水平[7](2014)在《“总统访华将推动中以关系迈上新台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将于4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佩雷斯访华前夕,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高燕平接受中国驻以媒体联合采访时说,佩雷斯访华将进一步推动中以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推动中以关系迈上新台阶。(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4-04-08)
陈克勤[8](2013)在《以总理访华将全面推动中以关系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应中国总理李克强的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于本月6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以总理6年来首次访华,也是内塔尼亚胡1998年首任总理访华15年后再次访华。 就此,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高燕平介绍说,今年3月,两国都成立了新一届政府,这是双方(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3-05-05)
冯志文[9](2012)在《我驻以大使高燕平在以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特拉维夫11月15日电 (冯志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和十八届一中全会召开之际,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高燕平在以色列影响最大的希伯来文媒体《今日以色列》和英文媒体《耶路撒冷邮报》上发表题为《中国的繁荣之路和对以色列的机遇》的署名文章(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2-11-17)
孙毅[10](2012)在《从文化角度探究中以关系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同以色列作为两个千年古国,由于其所处环境、历史轨道不一,也就孕育了完全不同的文化。而两国的文化,又对两国的外交走向产生了影响。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探寻在中以关系发展中文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中以关系的良性发展再添助力!本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介绍中以文化;第二部分以时间为轴,简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以关系演进史;第叁部分则是通过对前两部分的整合,发现文化在两国交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展开对中以关系的文化思考。最终,总结出了下一时期我国在对待中以关系上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本文来源于《文史月刊》期刊2012年07期)
中以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色列是具有全球影响的中东国家,而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角色与作用日益突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交汇于大中东地区,以色列"向东看"政策聚焦于中国,中以合作相向而行,两国关系处于战略转型之中。2017年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建立,推动中以合作的主轴由经贸合作转向科技创新。在中以关系转型中,美以关系的"裂痕"和"后美国时代"中东格局变化是外源性动力,而中国寻求经济结构转型和以色列拓展全球市场的需求则是内生性动力。中以关系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美以"特殊关系"等多种因素的挑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以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张蕊雅.中以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以色列共产党因素(1949-1992)[D].河南大学.2019
[2].崔守军,梁书矾.中以关系的转型及其面临的挑战[J].现代国际关系.2018
[3].杨晔.加强创新引领加快商谈自贸协定为中以关系发展增添新动力[N].人民日报.2017
[4].栗世民.进一步深入交流为促进中以关系发展做实事[N].中国工商报.2016
[5].王水平.作家眼里的中以关系和文化[N].光明日报.2015
[6].李晔梦.中以关系已经走出低谷[J].世界知识.2014
[7].王水平.“总统访华将推动中以关系迈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14
[8].陈克勤.以总理访华将全面推动中以关系发展[N].光明日报.2013
[9].冯志文.我驻以大使高燕平在以媒体发表署名文章[N].科技日报.2012
[10].孙毅.从文化角度探究中以关系发展[J].文史月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