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半胱氨酸,基因,芦苇,链式反应,电针,逆转录,细胞。
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沈梅红,项晓仁,李缨,潘建玲,马骋[1](2012)在《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大椎"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S)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电针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应激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电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电针刺激30min。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大脑皮层γ-GC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层的γ-GCS蛋白阳性细胞数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可见到大量的γ-GC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P<0.01),且平均吸光度显着升高(P<0.01)。电针组的GCS重亚单位(GCSh)mRNA和GCS轻亚单位(GCSl)mRNA表达量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百会""大椎"穴可明显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γ-GCS蛋白及其mRNA表达,提示电针可促进机体谷胱甘肽系统清除受损神经元的氧自由基紊乱,保护大脑神经细胞。(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彭跃跃,丁燏,简纪常,鲁义善[2](2011)在《南极衣藻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SH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应用RT-PCR以及Race PCR技术克隆到ICE-L GSHI全长。ICE-L GSH I全长2199bp,包含36bp的5′非编码区(UTR)和1029bp的3′UTR;开放阅读框(ORF)1452bp,编码483个AA,终止密码子为TAA,预测分子量计算值(MW)为55.178kD,理论等电点(PI)为5.97。BLAST分析与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线粒体GSHI(XM 001701595)同源性最高,一致性达到69.98%。其它软件分析:无N端信号肽序列、无跨膜区、无N-糖基化位点、27个磷酸化位点:包括15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7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15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ICE-L GSHI基因可能来源于线粒体。同时,对GSHI进行了原核表达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均显示都在56kDa左右有条带,与预测大小相符。最优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0.2mmol/L,37℃诱导3 h;且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显示:ICE-L GSH I基因具有一定的抗盐和抗寒性。(本文来源于《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1-15)
李莉,陈庆富,王华芳[3](2008)在《酵母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高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谷胱甘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是合成谷胱甘肽的关键酶。从酿酒酵母基因组中克隆了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测序验证后在大肠杆菌工程菌中表达了约81kDa蛋白。(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08年12期)
罗伶俐,邹国民,李冰,冉丕鑫[4](2008)在《人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基因E-box元件功能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基因上游调控序列E-box元件的功能。方法:利用PCR法克隆人GCLC基因上游调控序列,PCR重迭延伸法对2个E-box元件分别和同时进行定点突变。扩增获得的突变体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DNA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入野生型GCLC-Luc荧光素酶报道载体。将3个突变体质粒和野生型质粒转染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检测转染后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值。结果:测序结果证实,成功将E-box1CACGGG突变为AGCGGG;E-box2CACGTG突变为CACGGA。GCLC-Luc、GCLC-mEbox1-Luc(突变E-box1)、GCLC-mEbox2-Luc(突变E-box2)、GCLC-mEbox12-Luc(突变E-box1和E-box2)转染A549细胞后荧光素酶活性值分别为(5197852±132206)U、(5455692±127431)U、(5315722±244197)U、(5174303±183179)U,转染16HBE细胞后荧光素酶活性值分别为(141157±18907)U、(126454±23724)U、(137315±22179)U、(132441±28970)U。经过统计学分析,各组荧光酶活性没有显着差别,均P>0.05。结论:E-box元件不参与基础状态下A549细胞和16HBE细胞GCLC基因转录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08年07期)
赵翠竹,夏光敏,向凤宁[5](2007)在《芦苇重金属富集相关基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当前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多数生物量小、生长慢、富集重金属的种类单一,成为限制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瓶颈。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把重金属富集/耐性相关基因导入生长快、生长量大的植物中, 筛选和培育高产、速生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是开发和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污染土壤净化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赵翠珠[6](2007)在《芦苇富集重金属相关基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当前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多数生物量小、生长速度慢、富集重金属的种类单一,成为限制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瓶颈。因此,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重金属富集/耐性相关基因导入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的植物中,筛选和培育高产、速生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是开发和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污染土壤的净化和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重金属胁迫下,植物启动多种防御机制,降低重金属离子对细胞的毒害。其中螯合蛋白,如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植物络合素(Phytochelatins,PCs)发挥了重要作用。PCs通过Cys的疏基与重金属发生络合作用,降低了胞质中重金属离子的毒性。GSH不仅能直接结合重金属离子,而且是植物络合素(PCs)的合成前体。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是GSH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本研究中,选用可富集Cd、Zn、Cu、Au、Se等多种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模式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rn.)作为实验材料。分离克隆了其γ-ECS基因(PcGCS)。构建了PcGCS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建立了生物量高和生长快的草坪草剪股颖(Agrostis palustris Huds.)植株再生体系及其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转化体系,将PcGCS基因转入剪股颖中。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采用RACE-PCR技术,从芦苇中分离克隆了编码γ-ECS的全长新基因,命名为PcGCS。序列分析发现,PcGCS ORF区核苷酸长度为1125bp,推测编码的蛋白质具有374个氨基酸,较少于已克隆的水稻和玉米的氨基酸残基数,与小麦的该基因的氨基酸残基数相近。其分子量为Mr43032,小于目前所有已知的水稻和玉米中该基因推测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但大于来源于细菌的gshⅠ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为6.25,与该家族的已知蛋白相似,均为酸性蛋白;2、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DR-GCS,并转化酵母。谷胱甘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化菌中谷胱甘肽含量比未转化菌的含量提高30%,证明该基因具有提高酵母转化菌合成谷胱甘肽的功能;3、将PcGCS基因克隆入含有35S启动子和nptⅡ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ROK2中,构建了高效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ROK-GCS;4、取培养7d的胚性愈伤组织,在携带pROK-GCS质粒的农杆菌AGL1中侵染和共培养后,经5 mg/L卡那霉素筛选,获得132棵绿色抗性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5棵为阳性植株,转化效率达3.8%。(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7-05-10)
程璘令,李冰,涂洪斌,刘启才,冉丕鑫[7](2006)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调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氧化基因———大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基因的功能区及其调控表达。方法克隆1.76 kb大鼠γ-GCS基因的重链亚单位———GCLC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并构建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报道载体GCLC-Luc(GCLC/pGL-3)。利用嵌顿缺失方法构建GCLC基因的缺失体,并将其表达载体转染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在细胞中分析该基因的调控区域。通过该方法初步发现GCLC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的-745~-705 bp属负性调控区域。利用EMSA和supersh ift证实大鼠肺泡上皮细胞GCLC基因负调控区域的E-box元件能与转录因子USF1/USF2特异性的结合。将USF的真核表达载体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分别导入肺泡上皮细胞,观察GCLC基因的转录活性和GCL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GCLC基因的-403~-111 bp和-705~-613 bp区段属正调控区域;-745~-705 bp属负调控区域。EMS和supersh ift证实上游刺激因子(USF)能与该负调控区域的E-box元件结合抑制GCLC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论发现GCLC基因其中2个正调控区域(-403~-111 bp与-705~-613 bp)和1个负调控区域(-745~-705 bp),其中负调控区域-745~-705 bp上的E-box元件通过与USF结合介导GCLC基因的负性表达调控。(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李煌元,石年,戴中华,钟玉芳,吴思英[8](2006)在《溴氰菊酯对大鼠脑组织某些抗氧化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和NF-E2相关因子2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溴氰菊酯(DM)对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谷胱苷肽还原酶(GR)、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轻亚单位(GCSl)重亚单位(GCSh)基因和红系核因子2(NF-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低剂量DM染毒组(3.125 mg/kg体重)和高剂量DM染毒组(12.500 mg/kg体重)大鼠染毒5 d。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CuZn-SOD、GR、GCSI、GCSh和Nrf2基因mRNA表达的相对量。12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和大脑皮层中γ-GCS重亚单位蛋白(GCS-HS)和Nrf2蛋白水平。结果DM染毒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的CuZn-SOD、GR、GCSh和Nrf2基因mRNA水平均未见明显改变;12.500 mg/kg组大脑皮层、3.125 mg/kg组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的GCSl基因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中各相应组织的水平,分别降低至对照组mRNA水平的71.1%、63.6%和7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染毒的大鼠海马CA1、CA2、CA3、齿状回和大脑皮层中的GCS-HS和Nrf2蛋白水平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DM对GR及CuZn-SOD基因,mRNA表达未见影响;DM抑制大鼠海马和脑皮层中GCSl基因mRNA表达,而未见影响GCSh基因mRNA的表达;本实验条件下DM对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的Nrf2表达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程璘令,李冰,涂洪斌,刘启才,冉丕鑫[9](2005)在《大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基因5′端调控序列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大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催化亚单位 (GCLC)基因 5′端调控区域和相应转录因子的特性。方法 克隆 1 760bp大鼠GCLC上游调控基因并构建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报道载体GCLC-Luc(GCLC/pGL-3),利用外切核酸酶Ⅲ将大鼠GCLC基因的 5′端序列单向切成不同长度的缺失体,将所构建的GCLC-Luc及其 11个缺失体转染大鼠肺泡上皮细胞,通过测量转染后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确定该基因的调控区域,并通过转录因子分析软件分析出可能与这些调控区域结合的转录因子,最后通过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以明确该调控区的顺式元件和转录因子。结果 实验成功地克隆出大鼠GCLC上游调控基因及其报道载体GCLC-Luc及GCLC-Luc的 11个缺失体。将GCLC-Luc及其缺失体转染肺泡上皮细胞并分析荧光素酶活性:GCLC Luc(-1 758 /+2 Luc),缺失体 1(-1 231 /+2 Luc),缺失体 2(-1 108 /+2 Luc),缺失体 3(-1 087 /+2 Luc),缺失体 4(-876 /+2 Luc),缺失体 5(-745 /+2 Luc),缺失体 6(-705 /+2 Luc),缺失体 8(-613 /+2 Luc),缺失体 9(-595 /+2 Luc),缺失体 10( -403 /+2 Luc)和缺失体 11( -111 /+2 Luc)的荧光素酶值分别为(90 012±2 445)、(77 652±840)、(149 927±4 915)、(71 588±1 108)、(99 283±2 612)、(75 443±1 438)、(28(本文来源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彭凌涛,王江,李琳,安林升,张景六[10](2004)在《水稻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该实验室T-DNA标签的编号为L395的水稻突变体,克隆了一个编码水稻谷胱苷肽(GSH)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S)的基因,将其命名为OsGCS(Genbank accession No.AJ508915)。该基因位于水稻第五染色体上,OsGCS基因含有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编码492个氨基酸。该基因与拟南芥的GCS基因相比较,编码区域同源性较高,而启动子区域的序列没有显着的相似性。通过RT-PCR的方法确定OsGCS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可能位于翻译起始位点(ATG)上游211 bp处。在L395突变体中,T-DNA是单拷贝形式插入在OsGCS基因的第二内含子和外显子连接处,并且造成了3个碱基的缺失.在重金属耐受性、OsGCS基因表达以及体内GSH含量方面突变体L395和对照中花11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应用RT-PCR以及Race PCR技术克隆到ICE-L GSHI全长。ICE-L GSH I全长2199bp,包含36bp的5′非编码区(UTR)和1029bp的3′UTR;开放阅读框(ORF)1452bp,编码483个AA,终止密码子为TAA,预测分子量计算值(MW)为55.178kD,理论等电点(PI)为5.97。BLAST分析与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线粒体GSHI(XM 001701595)同源性最高,一致性达到69.98%。其它软件分析:无N端信号肽序列、无跨膜区、无N-糖基化位点、27个磷酸化位点:包括15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7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15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ICE-L GSHI基因可能来源于线粒体。同时,对GSHI进行了原核表达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均显示都在56kDa左右有条带,与预测大小相符。最优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0.2mmol/L,37℃诱导3 h;且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显示:ICE-L GSH I基因具有一定的抗盐和抗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沈梅红,项晓仁,李缨,潘建玲,马骋.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2
[2].彭跃跃,丁燏,简纪常,鲁义善.南极衣藻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SH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定量分析[C].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1
[3].李莉,陈庆富,王华芳.酵母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高效表达[J].酿酒科技.2008
[4].罗伶俐,邹国民,李冰,冉丕鑫.人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基因E-box元件功能初步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
[5].赵翠竹,夏光敏,向凤宁.芦苇重金属富集相关基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的初步分析[C].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7
[6].赵翠珠.芦苇富集重金属相关基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的初步分析[D].山东大学.2007
[7].程璘令,李冰,涂洪斌,刘启才,冉丕鑫.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调控的初步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
[8].李煌元,石年,戴中华,钟玉芳,吴思英.溴氰菊酯对大鼠脑组织某些抗氧化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和NF-E2相关因子2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
[9].程璘令,李冰,涂洪斌,刘启才,冉丕鑫.大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基因5′端调控序列初步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
[10].彭凌涛,王江,李琳,安林升,张景六.水稻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分析[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