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患儿家长候诊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浅谈急诊患儿家长候诊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谢滨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东院急诊科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267-02

急诊患儿具有病情急,发病突然,变化。患儿只是哭闹,表达不清自己的情感与心理反应,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家长诉说等特征。由于儿童患病期间家长处于焦虑的状态,且缺乏护理知识,不能采取有效的相对措施[1]。在我国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子女是家庭的核心,一旦生病,家长会十分紧张、焦虑,他们似懂非懂过分的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消极应激,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也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影响患儿的治疗和康复,为了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对家属做好充分和有效的心理护理。

1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

1.1知识缺乏,就诊时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护理,预后不清楚,只要孩子哭闹,就不配合治疗。

1.2焦虑感明显

如今家长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当发现孩子发生不适时,好似自己生病,往往表现为焦虑不安,忧心仲仲,惊慌失策,急于就诊,坐卧不安,来回踱步,不断询问就诊号码,总希望随到随诊,手续简便,马上处置,急于见效,心急能否插队先看等等。

1.3恐惧感

如有些高热抽筋的患儿,家长对预后产生恐慌惧,提出抽筋影响大脑吗?以后有后遗症吗?等等,表现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预后的情况。

1.4不信任,挑选医生,以求事明,诊断准确,患儿患病后总希望经验多,技术好的医生为孩子诊治,如见到技术好的医生,便似病好三分,他期望医护人员资深望重,临床经验丰富,为孩子精心诊治及处置等,如孩子在候诊和诊治过程中,等待时间过长,或医务人员稍有懈怠,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过分挑剔和态度冷谈,甚至质问医护人员的攻击性言行。

2优质医疗服务对策

便捷优质医疗服务能使患者得到心理满足的服务窗口,以病人为中心,直接体现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理念和品牌,宣传医院的宗旨,介绍医院的特色,专家、教授、主任,指导患者就诊,让就诊者了解医院,接受并认可医院的服务品牌,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调整医疗力量[2]。建立绿色通道,危重患儿先抢救,患儿多就诊时,按轻、重、急、缓安排,努力营造舒适方便温馨的就诊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

3实施家长的心理护理

3.1尊重家长

当家长带孩子来就诊时,医务人员要热情相待,家长陈述患儿的病情时,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当患儿家长对患儿的病情陈述不清时,医护人员应主动和蔼地询问其病情。并做好记录,同时对家长和称呼要得体、礼貌。

3.2消除家长的顾虑

初步分诊后,使患儿尽快进入候诊室,稳定情绪,患儿能得到护士的指导和关心,家长便会有回家的愉快感和安全感,焦虑的心情就减轻,这就要求我们分诊护士,应知识丰富,技术娴熟,服务热忱。候诊室可摆放一些常见疾病的宣传册,宣教知识,预防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及咨询,以减轻家长的焦虑不安心理,解除家长恐惧。

3.3解除家长恐惧

分诊护士要注意观察候诊患儿的情况,如高热惊厥,病情危重进入抢救室抢救,高热患儿给予退热剂口服,松解衣被,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嘱多饮水,如遇到危重的患儿做检查,并安排护士陪同检查。

3.4维护好就诊秩序

安静的诊室环境,可以保证医生集中精力,从而提高诊治效率。对于就诊患儿安排候诊室等待。

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无形的商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患儿家长就医时常有一些鲜明的心理变化。心理护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家长的就医心理[3]。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应掌握不同急诊患者心理,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以便为患儿及家长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91-92.

[2][3]张俊.门诊患儿家长候诊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96(28)92.

标签:;  ;  ;  

浅谈急诊患儿家长候诊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