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针刺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针,穴位,艾灸,神经,功能,磁共振,直流电。
电针刺激论文文献综述
王清香[1](2019)在《大黄粉贴敷配合经皮电针刺激治疗骨折卧床后便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黄粉贴敷神阙穴配合经皮电针刺激足叁里穴对骨折卧床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折卧床后便秘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大黄粉贴敷神阙穴配合经皮电针刺激双侧足叁里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排便频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粉贴敷神阙穴配合经皮电针刺激足叁里穴对骨折卧床后便秘患者的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2期)
刘超,赖日英,闵瑜,颜海霞,黄臻[2](2019)在《电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2例分为电针组、tDCS组及电针结合tDCS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电针组联合电针治疗、tDCS组联合tDCS刺激、电针结合tDCS组联合电针和tDCS刺激,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氏7级吞咽功能评估法和SSA评分法进行评估。结果:叁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才藤氏7级吞咽功能评估和SS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电针组与t DCS组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氏7级吞咽功能评估和SSA评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结合t DCS组与电针组、t DCS组比较改善更显着(P<0.05)。结论:电针结合tDCS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24期)
李雯,陆梦江,余芝,韩旭,何燕[3](2019)在《电针和艾灸刺激左右“天枢”穴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和艾灸左右"天枢"穴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温和灸组,每组10只。对电针组大鼠电针左右"天枢"穴2 min,对艾灸组大鼠艾灸左右"天枢"穴2 min,用水囊测压技术和多导电生理系统记录干预前1 min、干预2 min期间和干预后1 min大鼠胃窦部的胃内压。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电针或艾灸左右"天枢"穴均可以抑制胃内压(P<0. 05)。干预0~30 s、30~60 s期间,电针"天枢"穴抑制胃内压的效应明显强于艾灸"天枢"穴(P<0. 05)。干预0~30 s、30~60 s期间,电针大鼠左侧"天枢"穴降低胃内压的效应强于电针大鼠右侧"天枢"穴(P<0. 05)。艾灸左、右"天枢"穴对胃内压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电针"天枢"穴调节胃内压的效应强于艾灸"天枢"穴,且电针左侧"天枢"穴可能存在侧向优势。(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熊繁,黎诗琪,吴笑,穆可涛,刘勇[4](2019)在《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针刺后续效应,探讨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健康志愿者上巨虚(ST37)脑功能活动差异。方法将2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低强度电针组和高强度电针组。2组均针刺左侧上巨虚,辅助针在距离上巨虚0.3~0.5 cm近心端浅刺,电针疏密波,2~50 Hz,脉冲宽度0.2~0.6 ms,低强度电针组电流量以受试者感受穴位有微弱电流刺激为度,高强度电针组以受试者感觉穴位有强烈电流刺激而不痛为度。采集电针刺激前静息态和电针刺激后2个静息态数据,比较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前后具有显着差异的脑区及磁共振信号时间域振幅(AM)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前后具有显着差异的脑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中央前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舌回,梭状回,楔叶,距状裂周围皮层;额中回,眶额叶皮层;岛叶,丘脑,前扣带回,后扣带回。与电针刺激前静息态比较,低强度电针组AM大部分减弱,高强度电针组AM大部分增强。结论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导致不同的脑功能活动。低强度电针组AM大部分减弱,高强度电针组AM大部分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徐英,吴燕,刘美真[5](2019)在《电针刺激结合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在常规镇痛镇静药物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结合护理干预,对减少镇痛镇静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芬太尼结合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刺激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用量、48h内谵妄、心率下降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24h、48h芬太尼用量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24h、48h右美托咪定用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谵妄、心率下降等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电针刺激结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加强镇痛镇静效果,也能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本文来源于《第叁期荆楚学术研讨班座谈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8)
吴双[6](2019)在《开通玄府针刺法联合电针刺激骶神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开通玄府针刺法联合电针刺激骶神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开通玄府针刺法联合电针刺激骶神经治疗,对照1组予传统电针针刺治疗,对照2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便秘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1组、对照2组改善明显(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1组90.00%、对照2组80.00%,治疗组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开通玄府针刺法联合电针刺激骶神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优于传统针刺及药物治疗。(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盈盈[7](2019)在《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运功功能和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及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20期)
张波,沈云天,黄艳,李向武,陈巧玲[8](2019)在《非植入性骶神经刺激和电针八髎穴治疗慢性便秘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非植入性骶神经刺激治疗和电针八髎穴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西安马应龙肛肠医院肛四科住院接受电刺激治疗的86例慢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非植入SNS组(n=42),对照组为电针八髎穴组(n=44)。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组内的便秘症状评分、慢传输试验结果和肛门直肠压力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便秘症状评分下降,慢传输试验阳性的总残留及乙直肠残留减少,直肠排便压、排便压力梯度升高,治疗组慢传输试验阳性的升结肠及横结肠残留减少、直肠静息压升高,对照组慢传输试验阳性的降结肠残留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两组各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直肠排便压、排便压力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SNS与电针八髎穴均可作为慢性便秘的可选治疗方法,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短期疗效,SNS总体治疗效果更优。(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方森,梁百慧,张洁,尹雨晴,陈燕[9](2019)在《穴位电针刺激联合经皮透药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干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穴位电针刺激联合经皮透药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的作用和对患者化疗后生活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72例住院接受含顺铂化疗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预防性止吐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侧曲池、内关和足叁里穴位电针刺激和经皮透药法(穴位敷贴)治疗,评估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3天患者R-INVR评分及化疗后第1、6天患者FLIE评分。结果观察组2例中途撤回知情同意书;对照组脱落病例4例。最终实际纳入病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共计66例。2组人口学一般特征和临床资料对比,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恶心发生频次进行比较,结果在第2日(P=0.005)、第3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恶心历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第3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恶心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第1日(P=0.047)、第2日(P=0.000)、第3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呕吐发生频次、呕吐量、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第3日(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干呕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第2日(P=0.002)、第3日(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化疗后第1、第6日生活功能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第1日(P=0.618)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针刺激联合经皮透药法可以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延迟期恶心、呕吐、干呕反应和改善其生活功能状态,但对缓解化疗后的急性恶心、呕吐和干呕症状效果不明显,也不能完全消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对患者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乔玉,马继红,彭拥军,孙建华,朱冰梅[10](2019)在《电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形成治疗运动性失语规范化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方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低频r TMS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各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总疗程共4周,4周后根据简化版《汉语失语成套测验》量表(AB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简化版《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评分比较在自发谈话、复述、命名、理解方面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 0%,对照组总有效率68. 1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比较均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比较均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电针结合低频r TMS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等能力,改善患者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患者的抑郁情绪,对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电针刺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2例分为电针组、tDCS组及电针结合tDCS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电针组联合电针治疗、tDCS组联合tDCS刺激、电针结合tDCS组联合电针和tDCS刺激,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氏7级吞咽功能评估法和SSA评分法进行评估。结果:叁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才藤氏7级吞咽功能评估和SS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电针组与t DCS组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氏7级吞咽功能评估和SSA评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结合t DCS组与电针组、t DCS组比较改善更显着(P<0.05)。结论:电针结合tDCS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针刺激论文参考文献
[1].王清香.大黄粉贴敷配合经皮电针刺激治疗骨折卧床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刘超,赖日英,闵瑜,颜海霞,黄臻.电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3].李雯,陆梦江,余芝,韩旭,何燕.电针和艾灸刺激左右“天枢”穴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9
[4].熊繁,黎诗琪,吴笑,穆可涛,刘勇.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
[5].徐英,吴燕,刘美真.电针刺激结合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疗效观察[C].第叁期荆楚学术研讨班座谈会论文集.2019
[6].吴双.开通玄府针刺法联合电针刺激骶神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7].王盈盈.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
[8].张波,沈云天,黄艳,李向武,陈巧玲.非植入性骶神经刺激和电针八髎穴治疗慢性便秘的效果比较[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
[9].方森,梁百慧,张洁,尹雨晴,陈燕.穴位电针刺激联合经皮透药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干预效果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9
[10].乔玉,马继红,彭拥军,孙建华,朱冰梅.电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