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长沙市第八医院血透中心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的78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分组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对比性不强,P值大于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分别为(28.34±2.17)分、(27.65±2.89)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3.65±3.0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活质量;长期血液透析;心理护理干预

在肾病终末期治疗中,血液透析是较为常用的方法,效果已得到广泛肯定,患者生存期通常可得到有效延长[1~2],但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如代谢紊乱、尿毒症等。临床发现,在疾病治疗的同时,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焦虑、担忧等情绪,这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及生活质量均有不利影响,故予以心理干预极为必要。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对其生活质量及心理变化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78例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3:16,年龄最大66岁,最小28岁,平均(42.57±3.82)岁。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4:15,年龄最大67岁,最小26岁,平均(42.76±4.03)岁。两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基线资料相比而言,差异性不明显,P>0.05,两者试验指标可科学比对。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遵医嘱实施各项操作,引导患者建立健康饮食、生活习惯,耐心听取其主诉,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基本流程、目的及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

①心理评估,对患者病情、家庭环境、性格等进行了解、观察,密切注意其言行,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针对不同问题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通过宣传栏、手册、视频、图片等手段帮助患者进一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帮助其消除认知误区,定期组织知识讲座,为患者提供经验交流平台,邀请病情控制较佳者现身说法,建立微信群组,将患者划分为各个小组,组长由积极性较高者担任,便于加强患者之间沟通,增进感情,组长应注意组员的心理变化,予以及时疏导,严重者可联系医院,通过专业心理干预进行疏导。

②个体化干预,因认知不足,部分患者会恐惧相关并发症发生,加之环境刺激,极易导致其性情低落、丧失信心,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重点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知识普及工作,并引导家属予以患者充分鼓励及支持,对患者进行劝阻,促使其感受家庭温暖,并了解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引导其积极配合;肾功能衰竭具有终生、不可逆等特性,患者需要长期进行透析,其自我价值的丧失会引发内疚、自卑等情绪,其心理压力通常较大,此类患者应注意避免一味迁就患者,应采取心理暗示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引导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通过注意力转移法打开其心结,如下棋、看书、晨跑等,同时应嘱咐家属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其回归社会,保护其自尊,锻炼其自理能力;因失眠、瘙痒、疼痛等症状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加之部分患者认为此病属于绝症,直接导致绝望、悲观、厌世等情绪,此时应尽量缓解患者痛苦、改善相关并发症,促使患者保证生理舒适的同时,对其心理也具有一定安慰作用,通过自我价值实现、兴趣爱好培养激发患者生活乐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

心理状况利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总分均为一百,得分越低表示情况越好。

生活质量利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估,内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满分一百,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的必要条件为两者之间P<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比

结果可知,两组护理前心理状况对比性不强,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分别为(28.34±2.17)分、(27.65±2.89)分,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低,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抑郁及焦虑评分(n,%)

3讨论

终末期肾病病因较多,疾病不可逆,临床通常以肾脏移植、血液透析为主要治疗方法。其中肾脏移植因肾源不足无法普及[3],故血液透析是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采取扩散方式帮助机体血液清除代谢废物、有毒物质,帮助其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净化血液的目的,效果较佳[4]。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常规护理不能有效改善此类情况。

本文观察组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通过重点讲述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消除认知误区,并予以安抚、鼓励,组织讲座、建立微信群,帮助患者增强人际交往,便于经验交流及互相鼓励[5],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患者生活热情,同时针对不同心理问题,予以患者个体化干预,充分体现护理针对性、细节性,收获效果较为满意。

本文结果中,两组护理前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不具高度对比性,P值大于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分别为(28.34±2.17)分、(27.65±2.89)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3.65±3.02)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防止负性影响,且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锦霞.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11):2002-2004.

[2]许月季,王晓妮,戴榕娟等.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49-49.

[3]迟荣玲.维持性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4):158-158,160.

[4]姜正平.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138-138.

[5]许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87.

标签:;  ;  ;  

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