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衡外交战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交,战略,戴高乐,关系,巴马,哈萨克斯坦,大国。
平衡外交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谢超[1](2019)在《战略选边与战略平衡:莫迪政府对华外交战略及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迪2014年就任印度总理以来,其对华政策历经多次调整。在初期短暂试探对华合作之后,莫迪政府处理对华经济和政治关系日益强调竞争的一面,中印关系开始承受考验。进入2016年以来,莫迪政府对华冲突政策的领域不断扩大,双边关系下降的速度加快,到洞朗对峙时期达到低谷。2018年以后,特朗普政府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开始冲击印美关系,美国对印度实际执行的是安全与经贸议题脱钩的政策。面对特朗普外交对国际环境稳定性带来的巨大冲击,莫迪政府很难在对美经贸受制的情况仍全力投入印美安全合作,此时印度有动力恢复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平衡。为此莫迪政府不断释放对华缓和信号,中印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态势。莫迪第二任期内,中印领导人继续通过非正式会晤加强战略沟通,中印高层之间的战略协调增多,有理由相信中印关系总体上将延续当前发展势头。但是,值得中国重视的是,历届印度政府的对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方所持有的"中国威胁论"思想,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尤其如此,因此莫迪的大国战略平衡战略并不是印度发展对中美的等距离外交,而是更多地表现为深化印美战略合作同时保持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关系的稳定,中印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很大挑战。(本文来源于《印度洋经济体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ORAZALINA,KORLAN[2](2019)在《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大陆的腹地,领土横跨欧亚两个大洲,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同时,哈萨克斯坦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拥有丰富矿藏和油气资源。这两项特质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使其成为各国竞相拉拢的对象。各国家都对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动态给予了高度关注,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围绕哈萨克斯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的对外战略也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成为独立的国家之时,正是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局势发展动荡的时期,哈国内部,反动派的势力依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通过外交政策的制定维护国内政权的稳定成为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举步维艰,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对于此时的哈萨克斯坦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国内所面临的民族问题、毒品走私、颜色革命冲击等一系列的威胁,使社会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依靠其自身力量也难以彻底解决。一系列国内因素的推动,又有哈萨克斯坦的宽容共存的文化传统做基础,加上各种国际因素的促进,以及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个人判断共同推动了哈萨克斯坦的平衡外交战略的制定。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哈萨克斯坦的平衡外交当中的重要对象,哈萨克斯坦在中俄之间采取了平衡外交战略。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然而,受到苏联时期的重要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畸形,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纺织工业等非常落后。而中国的轻工业、纺织工业非常发达,在能源方面则有着大量的进口需求。因此,哈中两国的经济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在政治、安全等多个领域,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共同诉求。从地缘角度而言,毗邻而居的地理条件使哈萨克斯坦可以借道中国寻找出海口,另外也能使其与北面的强邻俄罗斯形成相互制衡。从经济上而言,哈萨克斯坦为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需促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从安全方面而言,两国均面临叁股势力的困扰,需要加强合作来共同抵抗外来势力。综上所述,哈萨克斯坦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双边关系。从1992年哈中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哈萨克斯坦的对华外交政策也在不断的发展调整,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睦邻友好关系、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双边关系不断巩固深化,两国在安全保障、经贸合作、文化人文合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史上,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密切联系在一起,处于高度一体化的发展形态,这也使得对俄关系成为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中的重要考量。在苏联时期,对外经济贸易由苏维埃联邦统一规划发展,所以哈萨克斯坦并没有独立的贸易权。在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依然面临没有贸易伙伴的问题,因此在此阶段,其贸易合作伙伴还是以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为主,俄罗斯则是其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军事安全方面,哈萨克斯坦同样希望得到俄罗斯的帮助。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是苏联的重要核试验基地,拥有大量核设施。独立之后,哈萨克斯坦成为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而哈萨克斯坦国内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其无暇顾及核武器的开发与管理,因此希望俄罗斯能够帮助其解决核武器问题。。在民族问题的处理方面,哈萨克斯坦也需要与俄罗斯进行合作,同时,共同的发展历史导致了俄罗斯的语言、文化等方面对哈萨克人具有深刻影响。这一系列因素都促使哈萨克斯坦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的双边关系。独立之后,哈萨克斯坦的对俄外交政策也经过了不断的调整,与俄罗斯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整体来看,双边关系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和进一步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已经在国际上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俄两国,由于两国本身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它们所具有的影响力最大。中俄两国本身有着共同的利益,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两国之间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开展安全领域合作,与其他成员国家一道,对“叁股势力”进行打击;开展经济合作,既发展两国的双边经济合作,也积极推动同其他成员国共同开展的多边经济合作;在求同存异、相互尊重、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之下,在文化人文领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看到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开展友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到,中俄两国在发展对外合作的过程中中都在谋求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合作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分歧:在地缘战略的认识方面,两国都希望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围绕中亚地区的利益存在一定的分歧,“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两国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态度存在差异,俄罗斯有较为明显的亲西方的传统,中国则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受到西方国家的打压;两国在经济发展需求方面也存在差异,对于俄罗斯而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除了中国以外都参与到了欧亚经济共同体等俄罗斯主导的合作机制当中,俄罗斯更希望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加强欧亚经济共同体等机制的合作,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多边合作组织只有一个上海合作组织,因此中国非常重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为本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大以及意识形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争议。面对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分歧,如何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中俄的合作,淡化两国之间的分歧则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哈萨克斯坦同样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而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之一,因此哈萨克斯坦应该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继续推动与中俄两国之间在多个领域的合作,联合起来对“叁股势力”进行打击,进一步加强与中俄两国的双边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人文交流。面对两国之间的分歧,哈萨克斯坦应该更多地强调这一组织框架内的多边合作,使中俄两国都能够更多地从多边合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做出选择。同时,哈萨克斯坦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要更多地强调中亚地区国家的态度,强调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当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更多地表达中亚国家的利益诉求,使中俄两国能够充分的重视和尊重中亚国家的态度和战略选择,这样既可以避免中俄两国因为在中亚地区的争夺而产生的利益分歧,也可以更好地维护中亚地区国家的利益。经过多年的实践,哈萨克斯坦在中俄之间的平衡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哈萨克斯坦对俄外交当中近些年来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体现在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方面。哈萨克斯坦同中国的合作同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在中俄平衡外交中发展,与中俄两国的合作也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当然,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与两个大国的合作对其政治独立性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与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并没有根本改变哈萨克斯坦经济下行发展态势,外交主动性发挥不足等。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政策属于典型的中小国家外交战略,也可以为中小国家的外交战略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即选择在大国之间的平衡外交政策,充分地利用本国的外交资源,找出与大国的外交关系当中能够对对方产生影响、对对方来说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并且充分发挥这部分资源的力量,发展同大国的关系。同时,在与大国家的交往中,坚持本国的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同时发展同多个国家的关系,灵活地处理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共同需求,尽量化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利用平衡外交发挥出大于本国实力的外交作用,利用外交维护和促进本国的利益。(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2)
马立国[3](2019)在《既是平衡也是被制约:蒙古国“第叁邻国”外交战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国极具创新色彩的"第叁邻国"外交政策,是充分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的结果,更是基于其地缘政治现实做出的战略选择。与美日等"第叁邻国"发展外交关系,试图借域外力量平衡中俄两国对其强大影响力。"第叁邻国"外交战略为蒙古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其制约性因素也在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第叁邻国"外交战略的期望效果。蒙古国受到来自中俄两大邻国及其"第叁邻国"的"制约"性力量可能会越来越大。"永久中立"政策的提出是其"第叁邻国"外交战略的补充,也是这一外交战略的自然延伸,反映出蒙古国地缘安全战略的微妙变化。(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向华[4](2016)在《试析印度尼西亚的大国平衡外交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南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二战以来,大国在东南亚激烈博弈。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大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为保持主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最终选择大国平衡战略。苏希洛是印尼第六位总统和第一位民选总统,任期长达10年。在任期间,苏希洛深刻分析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灵活运筹大国平衡外交战略,各有侧重发展同美国、中国、日本等大国关系,保持了印尼战略主动,维护了印尼和东南亚稳定,提升了印尼国际地位,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果。本文从大国平衡理论框架出发,分析印尼独立以来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战略的根源及其历史演进,重点结合苏希洛第二任期,从政治、经济、安全、多边等角度对印尼大国平衡外交战略进行系统梳理,从国际和地区、印尼内政、印尼文化、苏希洛个人等方面深入研究印尼奉行大国平衡外交动因,分析了佐科上台以来印尼大国平衡外交新趋向及前景,并据此就进一步发展中印尼关系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6-05-05)
李鼎鑫,黄蕙[5](2014)在《试论东盟平衡外交战略的四个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的东南亚地区,东盟自成立起便有意识地以"一个声音"对外发声,强调其国际行为主体地位,并主导解决了越柬战争和越南船民问题。冷战结束以后,东盟利用美国战略中心西移中东之机,审时度势地参与或主导建立地区安全架构和对话平台,近乎完美地演绎了"小国领导大国"的新版均势战略——东盟平衡外交战略。通过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东盟逐渐壮大为本地区重要的地缘政治体,中、美、日、俄、欧、印等重要国际力量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由东盟主导的东盟地区论坛、亚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等重要协调机制。东盟以不可或缺的离岸"平衡手"身份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自身的博弈地位和东盟国家的战略利益,把本来地理上"碎片化"的东南亚地区整合为亚太乃至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地缘政治板块,成为构建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力量。(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4年08期)
顾长永,萧文轩[6](2014)在《大国平衡手:越南的现实主义外交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南为因应南海局势的变化,通过一连串的立法及行政等作为来强化其主权的统治事实,鼓吹民族主义来凝聚海内外越南人的团结意识,强化历史证据以作为日后采取法律途径时的基础等。在南海议题上,自然延续其平衡外交的一贯思维,以遏制中国为核心,采取一套以越美关系、越日关系、越俄关系及越印关系构筑而成的大国平衡策略,意图遏制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势力扩展。但同时,越南又与中国保持相当紧密的政经关系。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必须深入理解越南积极发展大国外交的动机与作为,才能在处理南海争端方面提出贴近实情的应对之道。(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期刊2014年13期)
赵明昊[7](2013)在《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的再平衡与中美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国内经济疲乏不振、两党政治斗争导致政治"失能"等现实,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大部分心思和精力不会倾注在外交问题上。但在挑战颇多的对外政策议程中,如何与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不能忽视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仍将维持"防范+接触"这一延续多年的总体框架,但需应对两国关系竞争性和相互依存程度同时上升的复杂局面。随着2020年左右中国经济总规模有望赶上甚至超越美国,奥巴马第二任期将是中美两国寻求"竞争性共存"之道(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3年04期)
孙壮志[8](2006)在《上合何以“特”立“独”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6月15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至少创下了两个纪录:几个观察员国都表示了空前强烈的“转正”愿望;在现场报道本次峰会的国内外媒体和记者数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表明,从1996年的“上海五国”首次元首会晤,到2001年六国领导人决定成立区域(本文来源于《财经时报》期刊2006-06-19)
李伯军[9](2004)在《戴高乐的平衡外交战略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戴高乐不但是法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世界外交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战略家。在戴高乐的所有政绩当中,他的外交战略思想可以说是最精彩、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事实上,戴高乐外交战略思想的最显着特征主要是体现了其"平衡"的战略思想。(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李伯军[10](2002)在《戴高乐平衡外交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戴高乐平衡外交战略其实就是平衡(或均势)思想在现代外交中的具体运用,因而也叫“均势外交战略”。它是指戴高乐对如何在美苏两极均势体制下进行平衡,以此来最大限度地谋求法国的国家利益这一基本问题的宏观把握和据此制定的总体规划。平衡论(或均势论)作为国际政治中颇具影响的理论,在历史上有众多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从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发展,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推崇者。具体说来,戴高乐平衡外交战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其理论价值来说,它丰富了以往均势外交战略的内涵;其次,就其实践价值来说,当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还充斥于国际政治舞台上时,利用均势外交战略来维护国家利益仍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国外学者(主要是欧美学者),一方面,他们对平衡论(或均势论)的研究是从绝对的国家利益观出发,以实用主义为归宿和用强权政治思想为指导来进行展开的。但毕竟其研究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另一方面,从平衡(或者均势)的角度来系统研究戴高乐外交战略的却较少。而在我国,就均势论的研究而言,还主要停留在对欧美学者观点的介绍和批判层面上,而从均势的角度来研究戴高乐外交战略者则更少。为了全面的分析戴高乐平衡外交战略的得失和这一外交战略发展的前景,具体而言,可以从叁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透彻地分析戴高乐平衡外交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在此基础上,全面地论述戴高乐平衡外交战略的具体实践;最后,对戴高乐平衡外交战略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2-04-01)
平衡外交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大陆的腹地,领土横跨欧亚两个大洲,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同时,哈萨克斯坦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拥有丰富矿藏和油气资源。这两项特质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使其成为各国竞相拉拢的对象。各国家都对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动态给予了高度关注,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围绕哈萨克斯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的对外战略也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成为独立的国家之时,正是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局势发展动荡的时期,哈国内部,反动派的势力依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通过外交政策的制定维护国内政权的稳定成为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举步维艰,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对于此时的哈萨克斯坦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国内所面临的民族问题、毒品走私、颜色革命冲击等一系列的威胁,使社会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依靠其自身力量也难以彻底解决。一系列国内因素的推动,又有哈萨克斯坦的宽容共存的文化传统做基础,加上各种国际因素的促进,以及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个人判断共同推动了哈萨克斯坦的平衡外交战略的制定。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哈萨克斯坦的平衡外交当中的重要对象,哈萨克斯坦在中俄之间采取了平衡外交战略。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然而,受到苏联时期的重要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畸形,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纺织工业等非常落后。而中国的轻工业、纺织工业非常发达,在能源方面则有着大量的进口需求。因此,哈中两国的经济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在政治、安全等多个领域,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共同诉求。从地缘角度而言,毗邻而居的地理条件使哈萨克斯坦可以借道中国寻找出海口,另外也能使其与北面的强邻俄罗斯形成相互制衡。从经济上而言,哈萨克斯坦为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需促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从安全方面而言,两国均面临叁股势力的困扰,需要加强合作来共同抵抗外来势力。综上所述,哈萨克斯坦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双边关系。从1992年哈中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哈萨克斯坦的对华外交政策也在不断的发展调整,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睦邻友好关系、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双边关系不断巩固深化,两国在安全保障、经贸合作、文化人文合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史上,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密切联系在一起,处于高度一体化的发展形态,这也使得对俄关系成为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中的重要考量。在苏联时期,对外经济贸易由苏维埃联邦统一规划发展,所以哈萨克斯坦并没有独立的贸易权。在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依然面临没有贸易伙伴的问题,因此在此阶段,其贸易合作伙伴还是以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为主,俄罗斯则是其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军事安全方面,哈萨克斯坦同样希望得到俄罗斯的帮助。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是苏联的重要核试验基地,拥有大量核设施。独立之后,哈萨克斯坦成为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而哈萨克斯坦国内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其无暇顾及核武器的开发与管理,因此希望俄罗斯能够帮助其解决核武器问题。。在民族问题的处理方面,哈萨克斯坦也需要与俄罗斯进行合作,同时,共同的发展历史导致了俄罗斯的语言、文化等方面对哈萨克人具有深刻影响。这一系列因素都促使哈萨克斯坦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的双边关系。独立之后,哈萨克斯坦的对俄外交政策也经过了不断的调整,与俄罗斯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整体来看,双边关系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和进一步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已经在国际上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俄两国,由于两国本身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它们所具有的影响力最大。中俄两国本身有着共同的利益,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两国之间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开展安全领域合作,与其他成员国家一道,对“叁股势力”进行打击;开展经济合作,既发展两国的双边经济合作,也积极推动同其他成员国共同开展的多边经济合作;在求同存异、相互尊重、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之下,在文化人文领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看到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开展友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到,中俄两国在发展对外合作的过程中中都在谋求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合作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分歧:在地缘战略的认识方面,两国都希望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围绕中亚地区的利益存在一定的分歧,“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两国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态度存在差异,俄罗斯有较为明显的亲西方的传统,中国则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受到西方国家的打压;两国在经济发展需求方面也存在差异,对于俄罗斯而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除了中国以外都参与到了欧亚经济共同体等俄罗斯主导的合作机制当中,俄罗斯更希望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加强欧亚经济共同体等机制的合作,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多边合作组织只有一个上海合作组织,因此中国非常重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为本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大以及意识形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争议。面对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分歧,如何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中俄的合作,淡化两国之间的分歧则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哈萨克斯坦同样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而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之一,因此哈萨克斯坦应该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继续推动与中俄两国之间在多个领域的合作,联合起来对“叁股势力”进行打击,进一步加强与中俄两国的双边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人文交流。面对两国之间的分歧,哈萨克斯坦应该更多地强调这一组织框架内的多边合作,使中俄两国都能够更多地从多边合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做出选择。同时,哈萨克斯坦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要更多地强调中亚地区国家的态度,强调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当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更多地表达中亚国家的利益诉求,使中俄两国能够充分的重视和尊重中亚国家的态度和战略选择,这样既可以避免中俄两国因为在中亚地区的争夺而产生的利益分歧,也可以更好地维护中亚地区国家的利益。经过多年的实践,哈萨克斯坦在中俄之间的平衡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哈萨克斯坦对俄外交当中近些年来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体现在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方面。哈萨克斯坦同中国的合作同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在中俄平衡外交中发展,与中俄两国的合作也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当然,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与两个大国的合作对其政治独立性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与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并没有根本改变哈萨克斯坦经济下行发展态势,外交主动性发挥不足等。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政策属于典型的中小国家外交战略,也可以为中小国家的外交战略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即选择在大国之间的平衡外交政策,充分地利用本国的外交资源,找出与大国的外交关系当中能够对对方产生影响、对对方来说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并且充分发挥这部分资源的力量,发展同大国的关系。同时,在与大国家的交往中,坚持本国的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同时发展同多个国家的关系,灵活地处理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共同需求,尽量化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利用平衡外交发挥出大于本国实力的外交作用,利用外交维护和促进本国的利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衡外交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1].谢超.战略选边与战略平衡:莫迪政府对华外交战略及演变[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9
[2].ORAZALINA,KORLAN.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马立国.既是平衡也是被制约:蒙古国“第叁邻国”外交战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张向华.试析印度尼西亚的大国平衡外交战略[D].外交学院.2016
[5].李鼎鑫,黄蕙.试论东盟平衡外交战略的四个维度[J].学习与探索.2014
[6].顾长永,萧文轩.大国平衡手:越南的现实主义外交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
[7].赵明昊.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的再平衡与中美关系[J].当代世界.2013
[8].孙壮志.上合何以“特”立“独”行[N].财经时报.2006
[9].李伯军.戴高乐的平衡外交战略思想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0].李伯军.戴高乐平衡外交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