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优货币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货币,最优,理论,欧元,区域,东盟,固定汇率。
最优货币区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廷辰[1](2019)在《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到欧元区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是欧元诞生20周年。20年来,创设欧元这一伟大的货币实验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易解决的内在问题。站在2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点,对“最优货币区”理论以及欧元区实践进行简要回顾与分析,具有特殊的意义。“最优货币区”理论196(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报》期刊2019-11-22)
周泽昊[2](2019)在《最优货币区理论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方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是中国经济世界影响力持续加深的过程,因此决定其发展方向及相关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欧元区"的成立标志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功实践,而区域货币是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并作出设想,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方向。(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9年19期)
马涛,丁文丽,李丽[3](2019)在《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时期划分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时间维度把最优货币区理论划分为孕育期、创立期、发展期、沉寂期、高峰期、反思与实践并行期等6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标准等进行了提炼。最优货币区理论对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叁大方面:第一,当前在大中华区不宜进行货币统一,而选择人民币作为锚货币在大中华区内实行固定汇率更为现实;第二,要关注大中华区政治融合、要素流动、财政及货币政策一体化的问题;第叁,持续关注世界各地货币区问题。(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9年01期)
谢静[4](2018)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欧元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际金融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最优货币理论在1961年由蒙代提出后,就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影响着现代金融的发展。而伴随着今天社会的发展,全球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跨国贸易和跨国往来的增多,更是直接促进了最优货币理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提升。欧元是目前货币中一体化应用程度最高,也是对最优理论运用较好的货币,所以在最优货币理论研究中,欧元区的实证案例是最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以欧元区实证为例,简单分析最优货币理论。(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舒长江[5](2017)在《跨境资本流动与商业银行脆弱性:理论模型与最优货币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资金循环流动模型,从理论上揭示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冲击机理与传导机制,并运用2010年1季度至2017年1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存在显着的正向冲击,其中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冲击性不明显,但其他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存在显着的正向冲击。研究还发现,人民币有效汇率对跨境资本流动与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之间关系存在显着的调节效应,人民币有效汇率能有效缓解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冲击力度。在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政策间进行搭配选择,能显着增强货币政策实现金融稳定目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党大鹏,陈丁[6](2017)在《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ASEAN+3”货币一体化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向针,区域化则是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化成功的基础。人民币区域化及区域货币合作的研究,可以判断人民币区域化的经济前提是否具备。用多变量VAR模型对"ASEAN+3"(东盟加叁)组织进行了详尽的计量检验,判断该组织中的13个成员是否具备组建货币区的经济基础。在精确计算每个国家所受结构性冲击的相关系数及其绝对值平均的大小后,还深度刻画了各个国家实际有效汇率对叁类供给冲击(全球、区域和国家)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发现该组织现阶段还不适合组建全面的货币联盟,共同货币的流通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经济目标,但是韩国与ASEAN的5个老成员适合先组建"子货币区"。(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7年11期)
肖展展[7](2017)在《欧元区经济内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空前的紧密。于是一些地理上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纷纷组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来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伴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就是货币合作,而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就是蒙代尔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在1961年被提出至今已经过去五十多年,在这五十多年中,经济学家针对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不断提出自己观点,这些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其中弗兰克尔和罗斯提出的内生性假设更是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实质性的贡献。在内生性理论的基础上,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不同主权国家组成的统一货币区-欧元区成立了,欧元区的成立极大的鼓舞了那些具有相似条件而尚未建立统一货币的国家。欧元区建立后,欧元区的整体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欧元在当今世界货币体系中也居于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对欧元区经济的内生状况进行验证。特别是在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成为了整个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家纷纷对欧元区的未来提出各种猜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对内生性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数据对欧元区是否达到了内生趋同做出检验。本文开篇介绍了为何将欧元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及论文结构,随之介绍了论文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由于本文对欧元区经济的内生性研究是建立在内生性理论的基础上的。所以,本文对内生性理论及其提出之前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简单的叙述。这一部分包括蒙代尔首次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标准,凯南、英格拉姆等人在蒙代尔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他的一些判别标准,随后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最优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型预测。以上这些20世纪60-80年代的理论发展拓宽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方向,为内生性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进入90年代后,最优货币区理论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弗兰克尔和罗斯认为最优货币区的判别标准存在内生性,从贸易角度出发验证了他们的假设,后来的一些学者分别从通货膨胀率、财政政策、汇率等方向进一步证明了内生性的存在。内生性理论的提出极大的推动了货币一体化的实践进程,使得人们对最优货币区的讨论由“事前”的达标转入“事后”的趋同。伴随着内生性理论发展的是欧元区的成立,欧元区从1999年正式成立到如今已经运行了17年,在这17年中欧元区是否达到了趋同?本文用大量篇幅对此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率、政府债务占比五项指标的分析,发现欧元区的成员国并没有如先前估计的那样达到趋同。为了更进一步的对欧元区的趋同结果进行验证,随后本文又通过收敛模型对欧元区人均实际GDP进行了β趋同检验与σ趋同检验,检验结果也没有支持内生性理论的趋同。在本篇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本文首先针对文章前半部分所得出来的检验结果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给出多方面结论,并对欧元区的未来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怡雯,和永昌,王虹舟[8](2016)在《东南亚货币与金融合作的障碍与前景——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东南亚各国的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相似性,内部贸易,劳动和资本要素流动性,经济周期相似性,以此得出东南亚开展货币和金融合作的障碍与前景。(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6年18期)
田弘[9](2016)在《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就一直是学术界和相关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最优货币区的理论发展、欧盟国家与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分析和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形式叁个方面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进行了概述,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做了一定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大威[10](2015)在《“两岸四地”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在国际金融领域建立区域货币联盟成为大的趋势。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掀起了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浪潮,美元本位制受到冲击,区域货币合作及寻找区域内稳定性驻锚的进程加速。当前,内地已成为香港、澳门、台湾的最大贸易伙伴,“两岸四地”经贸、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双边或多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延伸,当前的“一国四币”格局衍生的汇率风险、外汇风险等日益凸显,有必要重新审视和研究当前货币格局的合理性。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货币合作、货币联盟及最优货币区形成与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两岸四地”货币合作框架下的相关理论。其次,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机理与相关实践进行了总结。再次,从实际情况出发,归纳出“两岸四地”在地缘、人缘、经贸往来等方面优势条件,以及当前面临的制度差异、政治障碍等方面困难,综合分析“两岸四地”构建最优货币区的内在氛围。然后,文章在相关研究基础上,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对“两岸四地”市场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货币锚效应模型分别对“两岸四地”的经济冲击对称性条件和现实货币锚定程度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两岸四地”最优货币区基本构想,总结结论。研究结论显示,“两岸四地”已经具备了构建最优货币区的部分条件,经济开放程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等方面差距逐渐缩小,整体收益要大于整体成本。同时,在面对经济冲击时,“两岸四地”整体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港澳台币对人民币的隐性锚定程度在加强,对构建最优货币区而言都具有显着的正面作用。(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6-30)
最优货币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是中国经济世界影响力持续加深的过程,因此决定其发展方向及相关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欧元区"的成立标志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功实践,而区域货币是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并作出设想,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优货币区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赵廷辰.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到欧元区实践[N].上海金融报.2019
[2].周泽昊.最优货币区理论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方向分析[J].知识经济.2019
[3].马涛,丁文丽,李丽.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时期划分及启示[J].学术探索.2019
[4].谢静.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欧元区实证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5].舒长江.跨境资本流动与商业银行脆弱性:理论模型与最优货币政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7
[6].党大鹏,陈丁.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ASEAN+3”货币一体化程度研究[J].经济问题.2017
[7].肖展展.欧元区经济内生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7
[8].王怡雯,和永昌,王虹舟.东南亚货币与金融合作的障碍与前景——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J].商场现代化.2016
[9].田弘.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分析[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10].张大威.“两岸四地”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D].暨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