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效成分论文_王东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有效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有效成分,植物,成分,科学,蕨菜,技术,生长发育。

植物有效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锋[1](2019)在《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重点对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生物酶解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分子印迹分离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微波提取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明确各种提取分离技术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契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提取分离技术,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13期)

粟本超,陈荣,肖万娟,秦庆芳[2](2019)在《“叁步递进”工学结合的“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实训教学改革——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基于"叁步递进"工学结合的"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课程实训教学,分析"叁步递进"工学结合实训的特点包括可行性、完整性、多赢性、递进性等,从项目实训制、综合实训制、顶岗实训制叁个方面对"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课程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并介绍"叁步递进"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陈文君[3](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是农业、养殖业、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基础。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目的,是通过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领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及方法。因此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9年01期)

陈鋆,蔡淑萍[4](2018)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制药类专业“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分离与开发”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制药专业课程教学、毕业教学环节与生产实际相脱节问题,运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通过改造项目化课程,制定"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分离与开发"课程标准,采用探究式教学形式,实行分对象、分阶段的全过程有效评价,达到高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相关教学成果反哺其他课程教学,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制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任英,韩喜国,刘春光,王晓慧[5](2018)在《药食两用植物蕨菜中有效成分及其药用功效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针对蕨菜单一有效成分研究的报道很多,但缺少全面、系统的总结归纳,因此,综述了蕨菜有效成分的含量、提取技术及功效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予以浅见,为今后的研究作一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8年18期)

郭联天,冯志波,黄阳阳,吴雨轩,史金宝[6](2018)在《利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天然洗手液》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是生物间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从废弃的植物器官如柚子的果皮,农副产品无患子、皂角的荚果,以及金莲花与薄荷的有效成分,利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天然洗手液。有望帮助一些对工业合成洗手液敏感人群与儿童使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14期)

李雁群,吴鸿[7](2018)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有效成分积累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评价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而这些有效成分的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明确药用植物主要药用成分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积累变化规律和形成机制,对中药品质与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主要概述了不同发育阶段对药用植物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并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机制的相关研究技术进行了展望,为生产实践上调控药用植物次生物质合成、药用植物的合理利用以及提高中药材品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齐明[8](2018)在《微波细胞破碎提取植物中有效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而这些有效成分一旦被合理的提取出来,能够被各个植物中医药学以及其他行业进行利用,作为加工制造的原料。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医药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药的市场发展更加广阔。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提取物,必须不断提高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水平。通过研究一种新型的微波细胞破碎的提取方法,以促进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4期)

李子达,蒋才武[9](2018)在《植物有效成分对脂肪酶抑制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胃肠道脂肪酶的活性,对于控制体重治疗肥胖以及并发症有良好的效果。如今已知很多植物活性成分对脂肪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活性成分作为脂肪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周佳儒,李久明,徐宁,春英,敖亮亮[10](2018)在《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归纳了目前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主要分析了以下八种提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微波萃取技术(MAE),超声波提取技术(UE),生物酶提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HSCCC)以及分子印迹分离技术(MIT),重点分析这八种现代分离技术在天然植物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了现代提取技术在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植物有效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基于"叁步递进"工学结合的"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课程实训教学,分析"叁步递进"工学结合实训的特点包括可行性、完整性、多赢性、递进性等,从项目实训制、综合实训制、顶岗实训制叁个方面对"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课程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并介绍"叁步递进"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有效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东锋.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9

[2].粟本超,陈荣,肖万娟,秦庆芳.“叁步递进”工学结合的“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实训教学改革——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9

[3].陈文君.基于核心素养的“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9

[4].陈鋆,蔡淑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制药类专业“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分离与开发”课程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任英,韩喜国,刘春光,王晓慧.药食两用植物蕨菜中有效成分及其药用功效研究综述[J].长江蔬菜.2018

[6].郭联天,冯志波,黄阳阳,吴雨轩,史金宝.利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天然洗手液[J].现代园艺.2018

[7].李雁群,吴鸿.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有效成分积累关系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8

[8].齐明.微波细胞破碎提取植物中有效成分的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8

[9].李子达,蒋才武.植物有效成分对脂肪酶抑制活性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8

[10].周佳儒,李久明,徐宁,春英,敖亮亮.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各地乌头植物有效成分与土壤有...各地乌头植物有效成分与土壤有...各地乌头植物有效成分与土壤pH...各地乌头植物有效成分与土壤有...唐家河柔毛淫羊藿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一6薄层色谱对棣属植物有效成分测...

标签:;  ;  ;  ;  ;  ;  ;  

植物有效成分论文_王东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