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标假设复句论文-邓亚萍

有标假设复句论文-邓亚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标假设复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认知入场,认知机制

有标假设复句论文文献综述

邓亚萍[1](2019)在《现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的认知入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入场理论可以解决现代汉语复句的认知机制。首先关联词充当入场元素引入了认知入场场景,通过入场,将认知场景与复句表征的句法结构所产生的意义建立联系。最后,使概念化者之间形成协同心理指别,以期对现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形成背后统一的认知机制。(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9年06期)

张信平[2](2018)在《现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套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设复句是广泛被使用的一种复句,能够表达丰富的语义内容,适用的语用场景多种多样。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充盈态有标假设复句的套用现象以及制约假设复句套用的影响因素。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概述,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的研究价值和语料来源。第1章,介绍假设复句套层的表现形式。根据假设复句的关联方式,本文重点考察充盈态有标假设复句。按照内部套层的位置,把假设复句套层分为前套、后套、前后套叁类。按照内部套用的内容,内套复句的形式有关联词语成对出现的句子、单个关联词语的句子。第2章,假设复句的套层模式和语用功能。具体举例说明假设复句前套和后套的模式,通过统计定量数据,分析假设复句套层的规律。第3章,个案探讨“如果A,即使B,也C”句式的层次划分及语用价值。第4章,分析说明制约假设复句套用能力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8-06-01)

刘予辉[3](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有标假设复句的认知类型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据了解,人类每一种语言都存在“假设”这一概念,尽管其在不同语言里有不同的形式,但这种句式还是广泛存在于每一种语言当中。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句法,语义,语用以及翻译角度研究过假设复句,但只有部分学者从认知类型学的角度探讨英、汉语假设复句的蕴含共性和优势语序。本文试图找出英汉假设复句的类型学特征并进行人类认知层面的动因解释。理论上,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顺序象似性原则为框架;方法上,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用数据统计分析对英汉假设复句进行跨语言分析。为此,作者从已建好的国内外大型语料库(TIME Magazine Corpus,The Independent Corpus,CCL和CCUC)中检索提取英汉假设复句。在以上四个语料库中,英语语料共计14215个句子,包含5930个带有假设标记的复句;中文语料共计9937个句子,包含4931个带有假设标记的复句。本文对英汉假设复句的研究主要包括叁个方面。首先,从叁个范畴对英汉假设复句进行分类,分别是逻辑语义分类,句法分类以及标记词分类。第二,基于以上分类,从优势语序以及蕴含共性的角度来考察英汉假设复句。从逻辑语义上看,在我们所考察的语料中,英汉语的假设复句运用都蕴含着真实假设多于虚拟假设,且推断性假设复句最多,反自然性假设复句最少;从句法上看,英汉假设复句都蕴含着假设从句前置,即常式多于变式;从标记词分类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考察逻辑语义的优势语序:在英语中,反已然假设复句>反未然假设复句>推断性假设复句>比照性假设复句>反自然假设复句;在汉语中,推断性假设复句>反已然假设复句>比照性假设复句>反自然假设复句>反未然假设复句;(2)考察标记词的优势语序:在英语中,推断性标记词的优势语序:when>unless>ortherwise_1>if_1>if…with;比照性标记词无优势语序,因为只有一个标记词:if_2;反已然标记词的优势语序:or>if_3>but that>had I>except that>but for>otherwise_2;反未然标记词的优势语序:in by chance>if_4>once>in case of;反自然标记词的优势语序:if I were/was you…should/could/would+do>had done…should/could/would+have done;在汉语中,推断性标记词的优势语序:要是_1>如果_1、假如>假使_1;比照性标记词的优势语序:如果_2>如果说>假使_2;反已然标记词的优势语序:否则>要是_2>要不是_1>假使_3;反未然标记词的优势语序:万一>要不是_2>若不是>若非;反自然标记词的优势语序:要是_3>要不是_3。第叁,运用认知理论,主要是原型理论和顺序象似性原则对英汉假设复句的类型学特征进行认知层面的动因解释。通过此研究,不仅可以使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汉假设复句的差异,同时也能促进二语习得和对外汉语教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杨春燕[4](2018)在《汉俄有标假设复句对比及俄语背景学生学习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有了迅猛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汉语被列入俄罗斯外语考试科目,俄罗斯民众和学校对汉语更加关注了,针对俄语区的汉语教学研究也倍受重视。有标假设复句在交际过程中使用频繁,表示假设关系的标记词繁多,句法也较为复杂,因此是对俄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由于中俄文化不同,俄语和汉语语法结构特点不同,因此,需要先对比两种语言中语言点的异同,分析了解常见的偏误及其产生原因,从而使对俄罗斯学生进行的有标假设复句教学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明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设计以及研究综述。第二个部分为汉俄语有标假设复句对比,通过对语言特点的描写,比较了二者在分类、格式、语用功能上的异同,其中分类、格式上的不同点较多,语用功能上的差异较小。第叁部分是母语为俄语者使用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的偏误分析,通过对语料的整理,将语料中出现句式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并将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句式进行使用正确率上的比较。借助统计结果,将正确率较低的几类句式显现出的偏误进行分类分析并总结了偏误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对俄汉语有标假设复句教学,当前有标假设复句在俄罗斯汉语教材中出现次数少,讲练内容不足,在教学方法上一味采用翻译法并且练习形式也以对译为主,缺乏多样性,针对以上教材、教学方法、学习策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建议,并提供了以“如果……就……”为示例的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结语,主要是对本文的内容和观点进行归纳和概括,指明论文中还存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4-01)

郑晔[5](2016)在《近代有标假设复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设复句是汉语复句系统中的重要一类,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假设。到目前为止,现代汉语对假设复句的研究较为全面,但在断代研究方面还稍有欠缺,尤其是近代时期的假设复句研究。因此,对近代的假设复句进行描写和分析,可以为假设复句的历时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成果。本文在广泛搜集近代有标假设复句用例的基础上,借鉴现代汉语复句的研究成果,运用描写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求归纳近代有标假设复句的形式、语义、语用方面的特征。绪论部分对近代和有标假设复句进行界定,在概述假设复句研究脉络的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本论部分根据假设关系的区别将有标假设复句分为一致假设复句和让步假设复句两类,并对其展开了详细的描写,以展示近代有标假设复句的概貌。然后引用逻辑学、语用学的相关知识,对近代有标假设复句的语义特点、语义类型及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和归纳。结语部分指出:近代有标复句在语法形式、语义、语用方面都逐渐趋于完善,为现代汉语假设复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5-01)

郑周永[6](2015)在《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设复句是汉语里一种重要的复句。假设复句作为复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无论从句法方面还是关联词语使用方面都是较为复杂的一种类型。学术界对假设复句和假设标记做过很多研究,但研究的对象大都是现代汉语,近代汉语假设复句与上古、中古和现代的研究相比,成果非常少。大量的上古、中古时期所使用的假设标记到近代时期已经濒于消失,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新兴假设标记。本文以近代汉语有标记假设复句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搜集整理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近代汉语有标记假设复句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以近代四个时期假设复句的变化为视点,考察了不同类型假设复句的前段标记和后段标记的使用情况及其历时演变,还考察了主语与前置标记的位置。本文共分为7章,各章内容分别为: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概况、研究语料、研究方法和假设复句的基本概念。第2章简要介绍近代汉语假设复句,总结了有标记和无标记假设复句的特征、前置与后置标记的特征、偏句和正句的意义关系、假设复句的构成形式。第3章为近代汉语假设复句的标记的研究。已有的对假设标记的研究不够全面。本文拟全面考察近代汉语时期所用的假设标记:其中包括前置标记、后置标记和后段标记,穷尽性地搜集各类标记,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描写。介绍了前段标记(前置标记和后置标记)、后段标记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只有一项标记的“单标记”和前后项分句都用标记的“双标记”的使用情况。还讨论了假设标记的语义分类和假设标记辨疑。第4章为近代汉语假设标记的来源,对前置标记和后置标记的产生时代以及语法化过程进行说明。第5章为假设复句中的主语的位置。假设复句主语的位置是指假设复句的主语与假设标记的相对位置,还分析了假设复句中主语的隐现及无主句的现象。第6章为近代各时期假设复句的比较。通过对近代汉语假设复句进行全面的考察来探索假设复句历时演变特点。对假设复句的历史演变规律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历时演变现象进行探讨。第7章为结语。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2015-12-01)

罗进军[7](2012)在《有标假设复句的语义关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有标假设复句的语义关系特征表现为单纯型语义关系跟复合型语义关系长期并存。有标假设复句的复合型语义关系主要分为双合型语义关系和叁合型语义关系两类。双合型语义关系包括"假设+因果"型、"假设+推断"型、"假设+条件"型、"假设+目的"型、"假设+并列"型、"假设+连贯"型、"假设+选择"型、"假设+递进"型、"假设+转折"型、"假设+让步"型。与双合型语义关系相比,叁合型语义关系较少,比较典型的是"假设+条件+目的"类语义关系。有标假设复句复合型语义关系具有较为典型的形式特征。本体研究领域的这些发现,将为以后有标假设复句层次关系信息化研究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彭小球[8](2012)在《益阳方言有标假设复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益阳方言有标假设复句关联标记丰富,单用和配套使用的关联标记总共有26个(对)。存在叁种关联标记模式,分别为居端依赖式、居中粘结式和前后配套式,而居中粘结式和前后配套式是益阳方言有标假设复句主要关联标记模式,居中粘结式和前后配套式都保证有关联标记处于中间位置。益阳方言有标假设复句关联标记具有明显的居中倾向,这种居中倾向是联系项居中原则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罗进军,尹蔚[9](2011)在《有标假设复句表里关联模态构建的示例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里关联模态的构建是指在有标复句的语表序列跟层次关系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这一环节在有标复句层次关系的自动识别中至关重要。两句式、叁句式和四句式有标假设复句表里关联模态构建的示例性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有标复句表里关联模态库的构建中去,从而为最终实现有标复句层次关系的自动识别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罗进军,尹蔚[10](2011)在《辩证地看待语言研究中的几对关系──从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标假设复句研究"的理论思辨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研究既需要理论意识,更需要实践意识;2.语言研究既要争取成功,又要允许失败;3.语言研究既要有独立意识,又要有团队精神;4.语言研究要把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5.语言研究要处理好"点"跟"面"的辩证关系;6.语言研究既需要"显性"意识,又需要"潜性"意识;7.语言研究既要有创新精神,又要有求实思想。(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有标假设复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假设复句是广泛被使用的一种复句,能够表达丰富的语义内容,适用的语用场景多种多样。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充盈态有标假设复句的套用现象以及制约假设复句套用的影响因素。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概述,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的研究价值和语料来源。第1章,介绍假设复句套层的表现形式。根据假设复句的关联方式,本文重点考察充盈态有标假设复句。按照内部套层的位置,把假设复句套层分为前套、后套、前后套叁类。按照内部套用的内容,内套复句的形式有关联词语成对出现的句子、单个关联词语的句子。第2章,假设复句的套层模式和语用功能。具体举例说明假设复句前套和后套的模式,通过统计定量数据,分析假设复句套层的规律。第3章,个案探讨“如果A,即使B,也C”句式的层次划分及语用价值。第4章,分析说明制约假设复句套用能力的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标假设复句论文参考文献

[1].邓亚萍.现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的认知入场分析[J].散文百家.2019

[2].张信平.现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套层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

[3].刘予辉.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有标假设复句的认知类型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4].杨春燕.汉俄有标假设复句对比及俄语背景学生学习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8

[5].郑晔.近代有标假设复句研究[D].苏州大学.2016

[6].郑周永.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5

[7].罗进军.有标假设复句的语义关系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8].彭小球.益阳方言有标假设复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9].罗进军,尹蔚.有标假设复句表里关联模态构建的示例性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10].罗进军,尹蔚.辩证地看待语言研究中的几对关系──从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说起[J].湖北社会科学.2011

标签:;  ;  ;  

有标假设复句论文-邓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