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身上找回遗失的珍珠——教《羚羊木雕》有感

从孩子身上找回遗失的珍珠——教《羚羊木雕》有感

◆郭风伟山东省平度市门村中学26670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对《羚羊木雕》中的“我”解读更多的是:孩子考虑问题应该更全面些,在做出某一个决定前,应征求父母的意见;凡事考虑不周,就有隐患……我在备课、上课中却无论如何也靠不到这些解读上,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学生大都对书中主人公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父母的做法大为不满。

一、父母专制,孩子受伤

课文中当父母知道“我”把羚羊木雕送给同学后,不容“我”申辩,不听“我”解释,当即责令“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完全不顾孩子的自尊,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我”哭着喊了起来。这不就是对父母专横、蛮不讲理的最大反抗和极大的怨恨吗?要知道从人格上来讲,父母与子女是平等的,从自尊上来讲,大人有尊严,孩子就没有尊严了吗?自尊不是每个人最起码的精神需求吗?父母没有把孩子看成“人”,而是以专制、蛮横、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爸爸不是送给我了吗?”我小声说。

“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给别人啊?”

爸爸的话是多么荒谬可笑啊,东西送给了“我”,“我”却没有对它的支配权,这话只能爸爸说,为什么,因为爸爸是大人。因此“我没有理由了!”,“我”还能有什么理由呢?在专制面前,孩子做人的尊严被剥得一点不剩。我们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却在理直气壮地伤害孩子的尊严。孩子幼嫩的心灵能经得起这番打击吗?我不禁想起了一段话:

爷爷与孙子干活累了,

爷爷说:“我腰疼。”

孙子说:“我也腰疼。”

爷爷说:“小孩哪有腰。”

孙子把爷爷的斧子别在腰上。

爷爷见了说:“你把斧子别在腰上干什么?”

孙子说:“小孩不是没有腰吗?”

可见,即使孩子也有尊严,也应该受到尊重,文章中的父母做到了吗?没有。有的尽是伤害。

二、木雕感恩,情理之中

从上小学时,老师就说“我”和万芳是“二二合一”。上体育课“我”刮破了裤子,万芳怕我回家挨骂,当即脱下自己的裤子让“我”换上。还因此挨了两个钟头的骂,解救了“我”,当我要去跟万芳妈妈解释时,万芳阻止了“我”,“我已经被罚了两个钟头的站,你再挨罚多不合算!”多么仗义、豪爽的一个“哥们”,怎样表达“我”对好朋友的感激之情,想来想去“我”把她也喜欢的羚羊木雕送给她,这不是很正常吗?况且父母已经送给了“我”,“我”有处置的权利,如果父母能听听孩子的解释,应该对孩子的做法表示肯定和鼓励才对,但遗憾的是父母没有这样做。

三、一雕蔽目,失去诚信

父母为何非要让“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不可,就是因为它太贵重了,贵重到连父母也不舍得送人,因此父母让“我”要回羚羊木雕就显得理直气壮、理所当然、不容置疑,问题的关键却正在这里,心里只装着羚羊木雕,因为它贵重,占据整个心房,羚羊木雕的贵重遮住看了他们的眼睛,没有看到孩子间更纯洁的友谊,对待孩子视若生命的诚信看得一钱不值,或根本就没放在眼里,万芳说:“怎么能这样呢?”不正说明了讲信用在朋友间是多么神圣不可亵读,这不正是我们大人应该向孩子学习的可贵的地方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好吗?一定不会了。万芳不见我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应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啊!”因不讲诚信而给自己内心带来多大的痛苦啊!可见,讲诚信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分量是何等之重啊!

四、奶奶“人微言轻”,无可奈何

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对奶奶的描写有两处,第一次“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可见,奶奶一直关注这件事,看到儿子、儿媳这样逼迫孩子,奶奶实在看不下去了,想劝说,但奶奶还是忍住了,父母教育子女,奶奶该说什么呢?奶奶心里是多么为孙女鸣不平啊!第二次“妈妈拿出一盒糖果非要我去换木雕,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什么。”“我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我”再也忍不住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孩子受到的伤害不正像这雨一样,这哪里是雨,分明是孩子的心在流泪啊!

《羚羊木雕》“我”为友情赠送木雕,爸妈因其贵重逼我要回木雕,简单的故事,折射出父母与孩子不同的理想追求,为人父母身上已经被功利、狭隘、现实的东西包裹得太厚、太重了,看不到孩子身上美好的品德、纯真的友谊,不自觉中伤害了孩子,自己却是那么得理直气壮,这不正是鲁迅在《风筝》一文中说的“精神的虐杀”吗?鲁迅认识到了,而为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却仍然浑然不觉,这不是我们的悲哀吗?让我们不断回望来路,检省自己,从孩子身上找回那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吧!

标签:;  ;  ;  

从孩子身上找回遗失的珍珠——教《羚羊木雕》有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