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行业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郭勇,黎桂林,吴强,农丽娜,蓝日德,徐小瑛,吕永安,吴晓蓓,邹雪,罗婕妤[1](2021)在《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文中认为2020年,广西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恢复、巩固提升的良好势头,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增长动能不断增强。广西金融业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整体运行稳中向好,风险防控力度不断加大,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效明显。但是,受到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影响,广西金融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金融稳健运行面临诸多挑战。
史晓玲[2](2020)在《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文中认为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纺织业是中国近代第一大支柱产业和中国近代工业的象征,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鲁西北是山东棉花发源地,明清时期为山东省的核心植棉区域,其中明代出现商业化,清代呈现专业化,民国趋于规模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恢复期、徘徊期、发展期、萎缩期,其中波动最大的两个阶段是1980年代成为全国商品棉基地和1990年以后逐渐退出市场。本文选取1906至2006年为主要时间节点,从生态环境、历史演变、品种改良、技术革新、市场流通、棉纺织业浮沉和社会生活等角度,全面考察鲁西北百年来植棉业的曲折历程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从生态环境和历史演变考察,鲁西北是山东地区最适合植棉的区域,这是原生态的最大优势。该地区具备气候、温度、光照、土壤等相对充分的自然资源,尽管受到降水量时有不足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制约,但是通过灌溉排涝可以适当改善。鲁西北作为山东核心植棉区,是技术改良的试点区域。棉花生产的技术变迁主要体现在品种改良和耕作技术革新两个方面。从清末新政试种美棉到民国时期设立试验场进行品种改良,从日本侵华时的强制育种到名动天下的鲁棉1号,从虫害无法抵制到抗虫棉的产生,品种改良始终是技术革新的重点。其中,早期改良的目的是提升质量适应纺织工业需要,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则以追求高产为主要目标。清末民国时期的品种改良由于战争等因素而断断续续,总体而言美棉在鲁西北得到成功推广。新中国成立后,棉花品种经历了5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更换,美棉最终替代了中棉。从耕作和管理的角度看,鲁西北在集体化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土地改良和积肥运动,这些“硬件”为棉花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棉花耕作技术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从不用浇水到确保灌溉、从靠天生产到科学种田、从人工捉虫到预防测报以及新式农具的广泛使用等方面,但是大型机械化的推广和使用却十分尴尬,集体化时期的机耕到1980年代恢复原始的人畜耕作。1990年代以后,小麦等粮食作物耕种收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棉花在机收方面仍旧没有进展。从生产组织形式看,棉花管理大致经历了家庭——集体——家庭的交替。具体来讲有几个典型组织方式,民国时期产销合作组织,集体化时期的互助组、合作社和植棉组、改革开放以后的专业户。不同时期的组织形式对棉花产出率影响较大,生产责任制是家庭与集体都不可忽视的生产组织形式。从市场建构和重组的角度看,鲁西北地区的棉花市场经历了三次重组,其典型特点是实现了从乡村集市贸易到出口国际市场的转变,棉花生产最终在完全市场化中被边缘化。第一次重组是因为政府的倡导、美棉的引种和日本的掠夺,棉花传统的运销网络被改变,由国内运销转向间接或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此时的市场价格有波动,但总体上是供不应求,棉花产销合作社也有力地应对了国际市场,使得棉花种植提高了农民的收益。第二次重组是国家统购政策的实施,完全由国家指令性政策主导运行,地方市场基本上与国际市场呈现脱钩状态,没有市场价格波动,农民生产相对安逸,但是统购后期对农民的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导致棉花商品化特性在民间的削弱、农民卖棉难、奖售政策不能兑现等。第三次重组是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完全放开,地方棉花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单纯的家庭生产模式要在各个生产阶段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最终在棉花质量、成本收益等因素的竞争中被边缘化。随着棉花生产的演变,鲁西北地区的棉纺织业经历了从中心到萎缩再到崛起的过程。明清时期作为山东棉产区,借助先天的自然优势成为山东土布中心。随着清末国外资本的渗透,洋纱在当地没有太广阔的市场,本地的手工棉纺织业获得持续发展,并开始探索机器纺织,但在纺织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当青岛、济南大型纱厂建立以来,鲁西北地区因为运河断流,津浦铁路选址避开此地,导致交通闭塞,主要充当了原棉供应地的角色,潍县由于处于胶济铁路的有利位置,棉纺织业得到飞速发展,鲁西北地区土布中心的地位相对削弱。抗战时期,由于纺织工厂的停业,借助棉花资源优势,一直到集体化时期,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继续发展。“大跃进”到改革开放以前,该地区的棉花生产跌入低谷,棉纺织业也陷入萎缩。改革开放后,鲁西北地区的棉花生产达到顶峰,带动了区域棉纺织业重获新生。1990年代到本世纪初,由于棉花生产的萎缩和国家工业体制改革,鲁西北的棉纺织业出现分流,有的在整合中淘汰,有的则改组后崛起。当地棉花退出生产不但没有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反而由于棉花市场的放开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总体上看,在统购统销时代,国家支援地方纺织工业建设,但是地方棉区为服务国家纺织工业也做出了一定牺牲,农民作为最基础的原料生产者在纺织工业发展中也向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新世纪以来,随着棉花生产政策调整、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和纺织工业体制改革,这种国家、地方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被打破,重新组合的棉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崛起。植棉业的变迁对区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农业生产结构看,棉花面积的增减对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影响深刻,特别是棉花鼎盛时期,突出强调棉花重要性,而忽视其他作物。由于该地区对棉花生产的坚守,导致聊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非常缓慢。在国家提出发展多种经营时,没有跟上政策步伐,城镇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从农民收入水平看,聊城地区植棉业的兴衰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密切,农民收入水平与植棉业的变化呈正相关,棉花复苏则农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棉花减产则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似乎验证了鲁西北民谚“棉花兴,百业兴”。总体来看,棉花生产鼎盛时期对当地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如作为棉花技术传播的中心地带颇受关注,建立了区域棉业知识技术体系,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焦点;带动区域民众从业结构的变化,国营棉厂职工大起大落,棉农化身民营企业家,家庭妇女走进工厂,妇女成为棉花生产主力;植棉致富,吸引外来人口,等等。当地农民对棉花有着特殊情感,将本来具有经济性的棉花,又附加了社会性和政治性,从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从当地的偷棉事件中反映出国家与集体、农民之间利益的冲突与调整。鲁西北植棉有史以来,棉花其本身具备的经济和商品特性,逐渐成为国家、市场、技术与农民之间关系的纽带。特别是近代以来,美棉的引种成为鲁西北走向国际的突破口,百年来棉花生产在官方调控下经历了从中心到边缘的变迁轨迹,延续600余年的传统经济作物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性和复杂性。其主要特点是:棉花生产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对区域经济影响具有延展性,对区域社会的影响体现阶段性,农民与棉花之间的情感饱含复杂性。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生态环境是棉花生产的必备条件,国家政策(政府行为)是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市场机制是影响棉花生产进退的风向标,经济效益是影响农民生产意愿的关键因素,技术革新是影响植棉效率和棉花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市场和收益两个因素。从鲁西北植棉业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不难发现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随国家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和农业对工业的无条件付出,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的自觉反抗中的建立,再到农业税的彻底取消,国家与农民作为利益博弈的双方不断调整策略。棉花生产能否延续、农业生产如何组织、政府调控政策如何发挥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赵佳颖[3](2020)在《全球价值链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简称GVCs)飞速发展。国际分工模式已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发展到以工序为基础的产品内价值链分工。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与中间品的多次跨国交易成为GVCs分工贸易的典型特征。GVCs下贸易利益归属的交叉改变了传统分工模式下对贸易利益的判断和评价,国家间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变得更为复杂。中美两国在GVCs中的分工与贸易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典型代表。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不断增长,中美之间的价值链关联度与经贸依存度不断深化。与此同时,在“逆全球化”和贸易政治的大背景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美国政府将贸易不平衡视为美国经济的焦点问题,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中国不公平贸易所致,以逆差水平判定双边贸易利益得失,且认为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离岸外包是贸易逆差和失业加剧的诱因。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产业沿GVCs升级的逐步推进,美国对单位贸易利益表现出更大的关注,通过启动“301调查”,以中国强制技术转让严重损害美国企业知识产权为由,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特别关税。在此背景下,科学测度GVCs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影响两国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因素与作用机制,对于正确理解中美两国贸易利益关系,促进两国贸易利益分配平衡发展,推动全球价值链深度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1995-2011年全行业、农业、矿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中美整体贸易利益分配与单位贸易利益分配态势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全行业、矿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整体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这种相对优势自2005年起逐渐减弱。在单位利益分配中,1995-2011年美国在全行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均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这种相对优势地位在2001-2005年不断增强、2006-2008年出现削弱,中美单位贸易分配趋向平衡发展。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变动的现实呈现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中美GVCs分工与贸易的深化,中美单位贸易利益分配差距为何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中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如何从下降转向提升?为了探究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现实变动背后的理论规律,在理论研究中将垂直型工序分工贸易一般均衡模型的国内贸易收入分配效应扩展到国家间贸易利益分配效应,并在2×2×2模型中对GVCs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在无技术溢出工序贸易均衡下,有效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不再成立;技术溢出工序贸易均衡下,有效要素价格均等化成立。中美技术差异变动通过生产率效应和价格效应影响中美要素价格差异的变动,且二者联动影响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技术与要素价格差异变动之间会通过中介与调节效应对贸易利益分配产生或同向或逆向的强化或削弱作用。由此导致在不同条件下,中美技术与要素价格差异对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与无技术溢出相比,技术溢出工序贸易均衡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更加趋于平衡。中美技术差距变动及其通过生产率效应对中美要素价格和相对要素价格差距带来的影响对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平衡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分解技术对1995-2009年14个制造业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包括中美要素投入比率、中美相对要素密集度、中美要素价格比率与中美相对要素价格比率,为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继而选择最具GVCs垂直型工序分工特点的电子与光学产业为典型代表,对贸易利益分配影响因素的变动趋势及其对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995-2011年电子与光学产业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2001-2005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越发偏离“1”的平衡状态,至2005年触及该段时期历史最低水平。2006-2009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不断提高,2009年达到入世后的历史新高。电子与光学产业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由下降转为上升关键在于中国要素禀赋的优化与中美要素密集度差异的缩小。缩小中美技术差异,充分发挥生产率效应对要素价格的提升作用对提高中国相对贸易利益至关重要。实证研究中,首先对中美制造业垂直型工序贸易利益分配效应及其作用条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美各类劳动工资比率随着中美各类相对劳动密集度的上升而下降;中美资本价格比率随着中美相对资本密集度的上升而提高。中美各类劳动相对工资比率随着中美各类劳动投入比率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中美各类相对劳动密集度的提高而下降。中美要素价格差异的生产率效应中,中美资本价格比率随着中美资本投入比率的下降而稳健提高,但中美各类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缩小是否能够显着地缩小中美工资差距没有得到确定结论。中美劳动投入比率对中美工资差距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征。中美高、中、低技能工资差异的价格效应、中美中技能工资差异的生产率效应、中美高、中技能劳动相对工资差异的价格效应和中美中技能劳动相对工资差异的生产率效应均存在显着的单门槛特征。价格效应的门槛特征要大于生产率效应的门槛特征。实证研究中,进一步对中美技术与要素价格差距在联动中对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中介效应实证模型检验发现,中美相对技术差异更大程度的通过中美相对要素价格差异对中美贸易利益分配产生间接影响,而中美技术差异则更大程度的直接对中美贸易利益分配产生影响。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实证模型均证实技术与要素价格的相对与绝对差异在中美贸易利益分配中体现出显着的调节效应。异质劳动模型比单一劳动模型的实证结论更加明确地反映出不同技能劳动的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在中美贸易利益分配中的异质作用。缩小中美高、低技能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差距,培育高、低技能劳动绝对优势,充分发挥中技能劳动比较优势,增加资本相对高、低技能劳动密集度,缩小中美资本价格差距,培育资本比较优势,有利于中国相对贸易利益提升和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平衡发展。控制变量的影响中,中美相对市场规模增加会带来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增加;中美相对市场结构增加会导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降低。中美不同方面的相对行业制度质量对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的影响呈现出异质特征。最后,基于测度、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中国相对贸易利益、促进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平衡发展的政策启示,包括:加强自主创新、缩小中美技术差距,充分发挥生产率效应的要素价格提升作用;利用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形成提高生产要素贸易获利的良性循环;发挥中国市场规模优势,促进市场结构与禀赋结构的互动升级;中美在GVCs下的经贸合作具有互赢效应。
陈德强[4](2020)在《福建造纸行业2019年产销运行概况及2020年发展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福建省纸及纸板产量达到805.13万吨,创历史新高;全行业产销率94.7%,同比微升;全行业经济效益保持2018年水平并略有增长。预计2020年福建造纸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效益会更好。2019年造纸行业受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中美贸易争端加剧的影响,以出口用包装材料为主要产品的福建造纸工业,产品需求较往年萎缩明显。在进口废纸原料供给端紧张和产品需求端收缩的双重压力之下,
朱莉华[5](2019)在《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以兖州煤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国的经济综合实力。但是,在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高质量发展就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方式。煤炭企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高开采”、“高排放”、“低效率”等。企业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履行社会责任。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提出为我国煤炭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重要途径。一套科学、完善、可行的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识别高质量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了解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本文以煤炭企业为研究对象,以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为研究问题。立足于当前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及绩效评价的现状及问题,在借鉴国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参考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文对高质量发展定义的理解,从财务绩效、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和能力与责任4个维度选取26项衡量指标构建了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体系,以兖州煤业为例,选取2012—2017年的数据进行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分析。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选择熵权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最后以TOPSIS法确定评定值。除了纵向对比,还将兖州煤业与中国神华进行横向对比,佐证了纵向对比的结论。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得出了几点启示。研究发现:(1)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大而不强、安全开采意识较弱、环境污染严重、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是影响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当从这些方面着手。(2)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较少,现有研究中存在评价指标特质性较弱和评价方法主观性较强两大问题。(3)从兖州煤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结果可知,绩效得分高低与企业战略实施有密切关系;2012—2017年兖州煤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得分总体呈现“V”型趋势。2015年以后处于快速增长期,该结果与兖州煤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有直接关系,从侧面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4)可持续发展维度权重得分最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煤炭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同时应加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本文的贡献之处在于:(1)从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视角出发,构建了一套包含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在内的绩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涉及面广,指标针对性强,避免了现存的指标特质性较弱的问题,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2)以往的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中,大多采用某一种方法贯穿全文,且选择的方法偏主观,本文结合了熵权法与TOPSIS评价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和结果计算,保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3)通过兖州煤业与中国神华高质量发展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为此提出相应建议,期望能为煤炭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明确发展重点。
傅向升[6](2019)在《稳中有进稳中有变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有删减)》文中指出(2019年1月29日)简要回顾2018年全球经济,就中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与各位分享。1 2018年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变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石化全行业全年实现主营收入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利润总额8394亿元,同比增长32.1%。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石化行
王大勇,高林[7](2019)在《河北省钢铁行业2018年运行情况及2019年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一、2018年河北省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主要成绩2018年,河北省钢铁行业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去产能、调结构、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开展工作,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绿色发展有了新进步,钢铁产业仍然是河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8](2018)在《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编辑、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统计年报》以其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和权威性而受到业界人士、有关机构、企业和单位的欢迎和信赖,是制定政策和规划、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对所发布的信息和统计数据负责并拥有所有权和最终解释权。任何单位、机构和个人如需使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统计年报》中刊登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统计信息,应直接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联系,以保证所获取信息、资料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9](2018)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7年回顾及2018年展望》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的转折之年。全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行业经济取得优异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好于预期。行业经济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2017年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9307家,累计主营
赵振东,高兴杰[10](2017)在《山东纸业运营的主要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山东省纸及纸板产量1850万吨,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的17.04%,比上年增加70万吨,同比增长3.93%;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1310亿元,占全国15.01%,同比增长6.5%;利税合计106亿元,同比增长10.42%;利润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18.33%;资产总计1670亿元,同比增长5.70%,效益经济指标增长优于产量增长并创历史最好水平,是山东省造纸行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转型升级、坚持管理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硕果。
二、全行业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行业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经济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
(一)经济恢复情况总体良好 |
(二)金融业多项指标增速创历史新高 |
(三)经济对金融的冲击有所显现 |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
(一)银行业 |
1. 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
2. 银行业稳定性评估 |
(二)证券业 |
1. 证券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
2. 证券业稳定性评估 |
(三)保险业 |
1. 保险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及特点 |
2. 保险业稳定性评估 |
三、地方金融组织与金融稳定 |
(一)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规模下降,经营风险有所上升 |
(二)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加快,效用发挥仍有提升空间 |
(三)典当行整体运行稳中有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
(四)各类交易场所行业发展放缓,行业风险存量暂未消除 |
(五)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稳步发展,风险仍需持续关注 |
四、其他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 |
(一)大型有问题企业风险尚未完全处置,风险隐患犹存 |
(二)非法集资新发案件得到遏制,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遭受冲击,企业偿债能力承压 |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成效突出,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
(五)房地产信贷资产质量略有下降,警惕流动性风险 |
(六)逆差规模居全国前列,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依然突出 |
五、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
(一)积极支持复工复产稳增长,有效达成稳企业保就业目标 |
(二)完善防控监测机制,提升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能力 |
(三)精准拆弹,城商行攻坚战圆满收官 |
(四)资管业务快速发展,存量资管业务整改有序推进 |
(五)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金融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
(六)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
(七)坚持“三位一体”思路,防范金融风险周期性积聚 |
六、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业稳健性的政策建议 |
(一)持续加大存量风险的监测和摸排力度 |
(二)建立健全金融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
(三)积极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
(2)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生态环境与历史演变:鲁西北植棉业的变迁 |
第一节 鲁西北的生态环境 |
一、气候资源 |
二、水资源 |
三、土地资源 |
四、自然灾害 |
第二节 从中心到边缘: 鲁西北植棉业的历史进程 |
一、山东植棉业之滥觞 |
二、明代劝导政策与鲁西北植棉业的商品化 |
三、清代鲁西北植棉业的专业化 |
四、清末民国时期鲁西北植棉业的规模化 |
五、1949年以来鲁西北植棉业的曲折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更新与淘汰: 优良品种的引进与培育 |
第一节 改良开端: 清末民国时期良种的选育与推广 |
一、美棉的早期试种(1900-1911) |
二、民国时期良种的选育与推广(1912-1937) |
三、日伪时期棉种改良与强制推广(1938-1945) |
四、品种改良与推广的影响 |
第二节 自主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良种繁育 |
一、棉花良种引进与繁育的几个阶段 |
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的组成 |
三、繁育和推广的主要品种 |
四、新品种繁育推广的影响与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灾害应对与技术革新: 棉花的耕种与管理 |
第一节 棉田生态改造 |
一、水利设施的修建 |
二、盐碱地的治理与应对 |
三、土地肥力的培养 |
第二节 棉花耕种技术的革新 |
一、19世纪以前传统耕作技术的演进 |
二、清末民国时期科学植棉的初步探索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技术植棉 |
四、耕作技术演进的特点 |
第三节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变迁 |
一、鲁西北棉花主要病虫害 |
二、不同历史阶段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措施 |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变迁的特点 |
第四节 棉作技术传播方式的改进 |
一、传播方式的初步探索 |
二、互助合作中的技术传播 |
三、家庭生产模式下的技术传播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从乡村到国际: 棉花市场流通体系的建构与重组 |
第一节 由内到外: 1945年以前的棉花市场 |
一、明清时期的棉花集市贸易 |
二、清末民国棉花流通体系的初步建立 |
三、日伪对棉花市场的“一元化”统制 |
第二节 从自由到统购: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棉花流通 |
一、规范秩序: 抗战后的棉花市场 |
二、实行统购: 棉花市场的一元化 |
三、稳定市场与统一调配: 棉花统购政策的影响 |
四、“买棉难”与“卖棉难”: 统购时期的流通困境 |
第三节 多元化与边缘化: 新经济体制下的棉花市场 |
一、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曲折历程 |
二、市场体制改革中的地方棉花交易 |
三、全面市场化对区域棉花生产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棉纺织业的浮沉: 棉花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一节 土布中心: 1949年以前鲁西北的棉纺织业 |
一、明清时期鲁西北手工棉纺织业的初步发展 |
二、清末民初民间纺织的延续和新型纺织业的兴起 |
三、抗战前后工厂停业与民间纺织的复苏 |
四、鲁西北棉纺织业相对削弱与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节 时起时落: 新中国成立以来鲁西北的棉纺织业 |
一、互助合作时期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延续 |
二、1958-1978年机械化棉纺织业的曲折前进 |
三、1979-1990年棉纺织企业遍地开花 |
四、1990年代棉纺织业的萎缩 |
五、新世纪棉纺织业的转型与发展 |
六、鲁西北棉纺织业浮沉的影响因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以棉换粮”与“弃棉从粮”:棉花与区域社会生活 |
第一节 棉粮争地: 棉花生产与区域种植业结构变迁 |
一、清末至民国: “粮棉兼种”与“以粮挤棉” |
二、1949年至1978年:从“爱国家种棉花”到“以粮为主” |
三、改革开放初期: 以棉为主的种植结构 |
四、1990年以后: 棉花萎缩与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 |
第二节 借棉致富: 棉花生产对农民收入和生活的影响 |
一、以棉换粮: 棉花扩张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06-1948) |
二、陷入困境: 棉花徘徊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49-1979) |
三、超越全国: 植棉高峰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80-1990) |
四、弃棉从粮: 波动萎缩时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91-2015) |
第三节 角色转换: 棉花生产对区域从业结构的影响 |
一、“美差”的消失: 国营棉厂职工大起大落 |
二、突破家庭藩篱: 从自纺自织到纺织工人 |
三、加入附带行业: 腹地民众依靠棉花副业创造价值 |
四、打破男耕女织: 妇女成为植棉主力军 |
第四节 由内聚到开放: 棉花生产与地方社会网络 |
一、请进来与走出去: 棉花生产带来的内外交流 |
二、专业人才培养: 创建专业研究机构和培训学校 |
三、与外省联姻: 农民婚姻网络之变迁 |
第五节 偷棉事件: 棉花生产与地方社会秩序 |
一、扞卫经济利益: 民国时期的偷棉与护棉 |
二、严肃的政治问题: 集体化早期的偷棉事件 |
三、不是秘密的秘密: 集体化后期心照不宣的偷棉行为 |
四、利益冲突与调整: 偷棉事件中的国家、集体与农民 |
本章小结 |
结语: 棉花视角下的生态、市场、技术、国家与农民——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的特点 |
二、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疑问与思考: 透过鲁西北植棉业历史变迁看农业发展 |
附录 |
附录一: 鲁西北棉花生产大事记 |
附录二: 部分统计表 |
表1 1368-2006年鲁西北行政区划统计表 |
表2 1949-2015年聊城地区棉田面积及产量 |
表3 1949-1990年聊城地区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情况简表 |
表4 1949-2000年鲁西北9县棉厂统计表 |
附录三: 访谈记录选编 |
(一) STC访谈记录 |
(二) WFJ访谈记录 |
(三) 杨俊生访谈记录 |
(四) 闫荣军访谈记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全球价值链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贸易利益分配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 |
2.1.1 传统商品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分配的相关研究 |
2.1.2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分配的相关研究 |
2.2 贸易利益分配量化研究 |
2.2.1 量化贸易模型框架下的相关研究 |
2.2.2 贸易统计体系框架下的相关研究 |
2.3 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研究 |
2.3.1 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2.3.2 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测度的相关研究 |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评 |
第3章 GVCs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测度分析 |
3.1 GVCs下贸易利益分配的界定 |
3.2 贸易利益分配测度指标的构建与选择 |
3.3 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发展态势 |
3.3.1 中美整体贸易利益分配发展态势 |
3.3.2 中美单位贸易利益分配发展态势 |
3.3.3 中美整体与单位贸易利益分配的关系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GVCs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机制与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
4.1 基于工序分工模式的贸易利益分配机制逻辑分析框架 |
4.1.1 贸易理论到贸易统计的逻辑 |
4.1.2 贸易统计到贸易理论的逻辑 |
4.2 垂直型工序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分配机制的一般均衡分析 |
4.2.1 商品贸易均衡与分配效应 |
4.2.2 工序贸易均衡与分配效应 |
4.3 垂直型工序分工模式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机制的2×2×2模型分析 |
4.3.1 无技术溢出工序贸易均衡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 |
4.3.2 技术溢出工序贸易均衡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GVCs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影响因素的测度分析 |
5.1 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的理论分解 |
5.2 相对出口增加值率影响因素的测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
5.2.1 要素收入测算 |
5.2.2 要素需求与要素价格测算 |
5.2.3 贸易条件测算 |
5.3 中美贸易利益分配与影响因素的测度分析—以电子光学产业为例 |
5.3.1 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的变动趋势及其与贸易条件的比较 |
5.3.2 中美绝对与相对技术差距的变动趋势 |
5.3.3 中美绝对与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的变动趋势 |
5.3.4 技术与要素价格差距对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GVCs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效应及其作用条件的实证研究 |
6.1 中美垂直型工序贸易分配效应的实证检验 |
6.1.1 中美要素价格差异分配效应的实证检验 |
6.1.2 中美相对要素价格差异分配效应的实证检验 |
6.2 中美垂直型工序贸易分配效应作用条件的实证检验 |
6.2.1 中美要素价格差异分配效应作用条件的实证检验 |
6.2.2 中美相对要素价格差异分配效应作用条件的实证检验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GVCs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7.1 相对技术与相对工资差异对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影响的实证检验 |
7.1.1 模型设定与变量解释 |
7.1.2 单一劳动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7.1.3 异质劳动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7.1.4 内生性问题分析 |
7.2 技术与要素价格差异对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影响的实证检验 |
7.2.1 模型设定与变量解释 |
7.2.2 单一劳动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7.2.3 异质劳动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7.2.4 内生性问题分析 |
7.2.5 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8.1 研究结论 |
8.1.1 测度研究结论 |
8.1.2 理论研究结论 |
8.1.3 实证研究结论 |
8.2 政策启示 |
8.3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福建造纸行业2019年产销运行概况及2020年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完成情况:产量平稳增长,但大部分造纸企业的库存压力较大 |
1.1 纸浆 |
1.2 机制纸及纸板 |
1.3 纸制品 |
2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
2.1 主营业务收入 |
2.2 主营业务成本 |
2.3 利润总额 |
2.4 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 |
3 坚持“绿色纸业”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向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
4 2020年行业展望及市场总体态势 |
(5)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以兖州煤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高质量发展内涵及路径研究 |
1.2.2 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
1.2.3 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贡献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高质量发展 |
2.1.2 绩效 |
2.2 相关理论 |
2.2.1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章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及绩效评价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 我国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
3.1.1 煤炭企业发展整体现状 |
3.1.2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现状 |
3.2 我国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
3.2.1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 |
3.2.2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3.3 小结 |
第4章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4.1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 |
4.1.1 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 |
4.1.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3 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
4.2 维度分析与确定 |
4.2.1 财务绩效维度 |
4.2.2 安全环保维度 |
4.2.3 可持续发展维度 |
4.2.4 能力与责任维度 |
4.3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
4.3.1 数据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
4.3.2 指标赋权方法的选择 |
4.3.3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4.4 基于熵权法的绩效评价过程 |
4.4.1 极差法初始数据预处理 |
4.4.2 熵权法确定权重 |
4.4.3 TOPSIS法确定评价值 |
4.5 小结 |
第5章 兖州煤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分析 |
5.1 公司简介 |
5.2 基于熵权法TOPSIS法的评价过程与分析 |
5.2.1 数据来源 |
5.2.2 绩效评价的计算过程 |
5.2.3 高质量发展绩效结果评价 |
5.3 兖州煤业与中国神华的横向对比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启示 |
6.2.1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多元发展 |
6.2.2 发展清洁煤炭,推动绿色生产 |
6.2.3 创新技术管理,提升发展潜力 |
6.2.4 强化企业能力,增强社会贡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稳中有进稳中有变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有删减)(论文提纲范文)
1 2018年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变 |
1.1 稳中有进, 稳中有变 |
1.1.1“两减三增”凸显 |
1.1.2“有增有减”凸现 |
1.1.3 石化产业的支柱作用凸现 |
1.2 稳中有变, 变中有忧 |
1.2.1 下行压力持续增加 |
1.2.2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1.2.3 化工板块忧虑更甚 |
1.3 稳中有变, 变中有优 |
1.3.1 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 |
1.3.2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
1.3.3 绿色发展日趋改善 |
1.3.4 国际合作不断拓展 |
1.3.5 园区管理更加规范 |
1.3.6 骨干企业更加突出 |
2 新的一年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
2.1 三个挑战 |
2.1.1 安全生产 |
2.1.2 环保从严 |
2.1.3 对外依存度 |
2.2 三个不确定性 |
2.2.1 中美经贸摩擦 |
2.2.2 全球下行压力 |
2.2.3 国际原油价格 |
2.3 新的机遇 |
2.3.1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 |
2.3.2 宏观政策将带给石化产业新的发展机遇 |
2.3.3 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潜力巨大 |
3 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创新跨越 |
3.1 2019年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须“稳字当头” |
3.2 2019年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须“八字方针”为统领 |
3.3 2019年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须突出重点 |
3.3.1 更加突出安全生产 |
3.3.2 更加突出创新驱动 |
3.3.3 更加突出绿色发展 |
3.3.4 更加突出质量效益 |
3.3.5 更加突出国际合作 |
3.3.6 更加突出国际一流 |
4 结语 |
(7)河北省钢铁行业2018年运行情况及2019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年河北省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主要成绩 |
(一)钢铁行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二)2018年河北钢铁行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
二、2019年河北省钢铁行业的工作重点 |
(8)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发展情况 |
运营规模再创新高 |
(1) 运营线路 |
(2) 运营场站 |
(3) 运营线路制式结构 |
客运量稳步增长 |
(1) 客运量、进站量 |
(2) 客运强度 |
运营服务和安全 |
(1) 车辆配置、运营里程和平均旅行速度 |
(2) 高峰小时发车间隔和线网运营服务时长 |
(3) 运营安全性 |
运营经济性 |
(1) 运营成本和收支情况 |
(2) 能耗情况 |
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 |
(1) 在建线路 |
(2) 在建线路制式结构情况 |
(3) 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
线网规划规模持续增长 |
三、思考与建议 |
01推进城轨交通有序规划建设 |
02提升城轨交通技术管理水平 |
03夯实城轨交通永续发展基础 |
04积极推动城轨交通国家立法 |
(9)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7年回顾及2018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7年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
(一) 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体情况 |
(二) 三大业务板块运行情况 |
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2. 石油加工业 |
3. 化学工业 |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及问题 |
(一) 主要特点 |
1. 经济规模重拾扩张势头 |
2.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 |
3. 消费加快, 结构改善 |
4. 出口重回增势 |
(二)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
1. 石化市场进口压力增大 |
2. 化工行业投资动力不足 |
3. 石油开采业亏损面大, 效益继续恶化 |
4. 库存上升加快 |
三、2018年市场走势及全年经济增长预测 |
(一) 2018年市场走势分析 |
1. 国际原油市场 |
2. 化肥市场 |
3. 基础化学原料市场 |
4. 合成材料市场 |
5. 轮胎市场 |
(二) 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预测 |
(10)山东纸业运营的主要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经营情况 |
1.1 浆纸产量稳定增长 |
1.2 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 |
2 行业运营主要特点 |
2.1 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现永续经营 |
2.2 不断创新营销模式, 赢得更多市场 |
2.3 大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
2.4 积极研发新品种, 不断丰富产品结构 |
2.5 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亮点层出不穷 |
2.6 实施多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有新突破 |
2.7 节能降耗、节水减排成绩显着 |
2.8 以“超低排放”为目标的烟气治理取得突出成效 |
2.9“走出去”发展迈出新步伐 |
四、全行业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J].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郭勇,黎桂林,吴强,农丽娜,蓝日德,徐小瑛,吕永安,吴晓蓓,邹雪,罗婕妤. 区域金融研究, 2021(08)
- [2]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D]. 史晓玲. 山东大学, 2020(08)
- [3]全球价值链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研究[D]. 赵佳颖. 山东大学, 2020(02)
- [4]福建造纸行业2019年产销运行概况及2020年发展展望[J]. 陈德强. 中华纸业, 2020(09)
- [5]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以兖州煤业为例[D]. 朱莉华.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6]稳中有进稳中有变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有删减)[J]. 傅向升. 化工管理, 2019(07)
- [7]河北省钢铁行业2018年运行情况及2019年展望[J]. 王大勇,高林. 冶金管理, 2019(04)
- [8]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J].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城市轨道交通, 2018(04)
- [9]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7年回顾及2018年展望[J].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8(02)
- [10]山东纸业运营的主要特点分析[J]. 赵振东,高兴杰. 中华纸业,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