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院湖南石门4153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妇产科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6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围术期加强切口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腹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腹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加强切口护理有助于减少腹部切口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并减少因腹部切口并发症引起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护理干预;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临床效果
开腹手术是妇产科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术后如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等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不利于其康复进程,同时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因此在妇产科加强对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十分重要[1]。本文分析了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妇产科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68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134例,其中剖宫产术45例、子宫全切术37例、子宫次全切术30例、卵巢囊肿剔除术22例;年龄22岁~54岁,平均年龄(33.65±10.26)岁;体重48kg~78kg,平均体重(61.46±12.35)kg。
实验组患者共计134例,其中剖宫产术42例、子宫全切术38例、子宫次全切术33例、卵巢囊肿剔除术21例;年龄20岁~55岁,平均年龄(34.12±10.58)岁;体重47kg~80kg,平均体重(62.05±12.57)kg。
对两组患者手术原因、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术前完成各项常规检查,积极治疗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后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并定期更换切口敷料,观察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现切口裂开、脂肪液化、感染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
实验组患者围术期加强切口护理。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备皮时间距手术不超过24h。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嗽时注意保护好切口。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视具体情况选择横切口,设定合适的电刀切割功率,防止灼伤。对切口进行逐层减张缝合,关腹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3]。
术后每日观察腹部切口情况,将肥胖、营养不良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床头抬高15~30°,双膝下垫软枕,以保持腹部肌肉放松。嘱患者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为主,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以满足切口愈合的营养需求,必要时经静脉补充血浆、白蛋白以纠正营养不良。增加饮食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并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后用力屏气排便而导致切口裂开。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而引起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咳嗽时取平卧位双手轻压腹部切口,以减轻高腹压对切口张力的影响[4]。
肥胖患者术后每日采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以保持切口干燥,预防脂肪液化。一旦发现切口裂开、脂肪液化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保持腹带适宜的松紧度,避免过早剧烈活动。执行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合作,防止因护理操作导致腹内压反射性增高引起切口裂开。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切口,一旦发现局部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时应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炎性渗液,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微波治疗[5]。
1.3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腹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腹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导致切口愈合不良,增加患者术后疼痛感,延缓康复进程、增加医疗费用,对剖宫产产妇而言还会影响产后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医患双方均造成不利的影响。
妇产科手术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部分患者存在过度肥胖、低蛋白血症等危险因素。手术过程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时针距过小、打线结过紧等均可造成局部血运不佳,脂肪组织受损。皮下组织出血时钳夹面积过大、脂肪组织捻搓严重可导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电刀切割功率过大易造成切口周围脂肪组织坏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一系列的切口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加强切口护理有助于减少腹部切口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并减少因腹部切口并发症引起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姚金香,杨玉环.553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4):204~205.
[2]杜春燕,仝进毅,孙胜男.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840~1842.
[3]高娟,魏娜,杜红.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干预[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7~209.
[4]魏运芳,李碧娴,彭巧华.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前瞻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313~314.
[5]邓会先.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73.
[6]乔莉生.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205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