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工程安全信息化监管的探索和思考

浅谈建设工程安全信息化监管的探索和思考

广州市花都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快速发展,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加快推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建设工程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成为了新的课题。本文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信息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就建设工程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工程安全管理

引言

如何预防安全隐患一直是建筑行业的重点工作。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突发猛进,我国建筑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设工程项目也日趋大型化、复杂化,施工工艺和技术难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安全管理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的安全事故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有关加强安全生产的文件、规范和政策措施。今年国内、省内和市内相继发生了多起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不仅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还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长期的、隐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给政府监管部门带来不可估量的信任危机。如何搞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发生频率,保证施工安全,一直是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利用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筑行业安全施工管理丞待考虑的问题。将建筑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运用在安全生产和事故的预防、救援、处理中,将企业安全生产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转变,以便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控制管理风险,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的目标。

1.当前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和推进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用,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对整个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各种原因,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在体系建设、具体操作环节、信息数据运用等环节,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宏观面上的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尚未完成。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平台、企业自身的管理平台、建设行业协会的管理平台、中介机构的管理平台等各自运行。相互对接很少,数据的交换、共享和整合等很不成熟,使得很多数据信息运用无法实现。很多数据信息重复收集却不完整,信息化的优势不但没有充分发挥,部分环节由于重复操作反而变得更繁琐,有些环节由于重复投入造成浪费。

二是已有信息平台功能仍需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信息平台虽在不断改进完善,但由于录入信息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操作界面不友好,部分操作过于繁琐模块之间数据不能互通;平台的功能设置与管理要求不匹配;部分查询统计功能不够强大;等等;给实际使用带来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监管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已有数据信息的运用还需要继续深化。已有的信息平台大多涵盖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平台中收集录入了大量的数据,但很多平台没有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研判,缺乏配套的制度对数据反映出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比如,当前情况下,大量的日常管理形成的数据还是分散在各个模块中,而没有用来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状态,没有用来分析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没有深入运用数据进行科学化甚至智能化的管理。

2.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监管体系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监管工作,离不开一个科学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某市在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初步形成了一套信息化安全监管手段,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目前,在用的系统平台有《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一张图管理系统》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等等。但是,当前我们运行使用的信息系统离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效能还有一定距离,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还有很大潜力。对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监督管理,在宏观信息化体系建设和微观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宏观信息化体系建设

首先是加强行业指导和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应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推进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其次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推动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在行业的普及。此外,要研究制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高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水平,制定具体措施,创造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条件。

当前,结合某市在信息化建设的多年经验和一些前期工作,可进一步搭设一个以落实各方责任为方向,以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为核心,以政府管理和企业自身管理为基础,以行业协会为桥梁的信息化管理架构(如图1所示)。该架构由企业管理平台、政府管理平台、行业协会平台、企业诚信体系平台四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信息平台组成。

图1信息化管理体系架构

企业管理平台是以实现企业自身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企业自控管理体系,同时兼具企业与市场交流、企业与政府互动功能。

政府管理平台是行业管理部门面向管理对象、面向社会,履行监管职能、规范内部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首先,在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各职能部门的界面清晰和数据链接。比如规划部门没有审批,施工许可等下道程序不能点击。其次,应特别注意行业内部制度机制的设置。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优化管理程序和模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后,应特别注意管理平台的信息发布和信息公开。要向企业公布管理要求和实时执法管理信息,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也接受管理对象和社会的监督。

行业协会平台(包括中介机构等)是行业信息补充平台。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并在规范行业操守、形成行业自律准则、制定行业标准、推进信息化、推进行业发展等方面起到应有作用。企业诚信体系平台是基于政府管理平台、企业管理平台、行业协会平台的综合平台,同时也服务于这些平台。企业诚信体系平台可外接其他平台,以汇聚更多的企业诚信信息,也可向其他平台提供相关数据。它的建设应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体现净化市场的作用;体现依法治理、守法得益的标准。

2.2微观信息系统建设

这里的微观信息系统,指的是实际操作层面的,具有独立系统功能的信息系统。实际操作层面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涉及数据采集、汇总、分析、运用环节。以某市建管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为例,笔者提出以下意见。

首先,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要与安全监督的模式和定位相匹配。信息系统应围绕监督机构安全监管的职能,围绕安全监管工作的核心来设置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同时要考虑与全市不同区域的监督管理机构相适应,系统的各模块要有适应不同条件的分割和组合的灵活性。

其次,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操作要增强便捷性、互通性和共享性。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基本目的是要提高监管效能,所以信息系统操作便捷程度是影响信息化手段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信息系统应该方便监督管理,而不是相反。信息系统要有便捷的可操作性,要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同时,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之间要有互通性和共享性。一个模块的信息录入后,其他需要该信息的模块应能自动获取,而不必多次录入。例如,建筑起重机械管理模块、地下工程和深基坑监测预警模块的数据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块的数据间的互通等。

最后,安全监管信息数据录入应具有准确性和及时性。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是信息系统运用的最基本条件,不准确的数据录入对安全监管不仅毫无用处,相反可能对管理决策产生误导;而信息数据的不及时,也会使系统的使用效果大大降低。然而,当前大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容乐观。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可靠数据的录入,比如从其他信息模块中自动引入经审核的数据;另一方面要建立防止数据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的约束机制。约束机制包括技术上的和制度上的。比如系统可设置数据定时更新的要求;对数据长时间不更新的,系统可自动提示,监管人员可方便发现。再比如发现责任单位数据填报错误或不及时的,可在系统内对其扣分,可影响其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企业诚信记录等,从而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进一步深入运用信息化手段

安全管理信息数据的运用是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监管的关键,也是未来不断前进的方向。大量可靠数据的分析运用,将对安全监管提供巨大帮助。除了信息数据的统计查询之外,建议在安全标准化的自动评估、监管人员工作质量自动评估、工程安全风险自动评估、工程安全隐患量化分析、工程差别化监督量化分析等方面能有所推进。

3.1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和项目管理

许多施工企业及其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过中形成了安全生产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没有进行集中的汇总分析,当工程完工以后,数据也就尘封了;除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查询,没有深入运用。实际上我们对现有的信息化数据运用,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从总体层面、企业层面、项目层面的运用尝试探索分析。

3.1.1总体层面的数据分析

从信息平台数据库中,统计出某一时间段所有问题的清单,对问题出现的频率及处置、整改的情况进行分析,列出某一时间段发生最频繁的问题、造成后果最严重的问题、整治难度最大的问题等。然后,针对各类问题,研究相应对策,采取相应措施,逐个消解安全顽症。也就是以突出问题作为安全管理的导向,用大数据来为导向的确定提供科学可靠的支撑。

3.1.2企业层面的数据分析

将包括行政处罚情况、行政指令单开具情况、事故情况、人员诚信扣分情况、工程创优情况、安标化评分情况等一系列可以反映工程建设优劣的信息,作为对企业安全管理状况评估的指标信息。对这些指标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汇总评分,根据分数高低评估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力和状况。运用评估结果,可对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管理。例如增减监督检查频次及力度;增减检查重点内容等。

3.1.3项目层面的数据分析

企业层面的数据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过往安全管理情况的分析。对于在建工程,也可根据现场实际,选取相关信息作为指标信息,对其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例如,选取工程规模、周边环境、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数量和规模、管理人员资格和业绩、管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施工工期、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等信息,进行汇总和加权评分;以评分高低判断在建工程的安全风险等级,并以此对工程项目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总之,信息管理平台采集的各类数据根据不同需求,选取相关指标信息,通过建立各种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假设数据足够及时充分、数学模型足够准确合理,在工程项目办完手续开工之前,信息平台就可根据企业评估和项目评估的结果,即时自动生成该工程的风险评价,并可进一步提出监督管理等级评价和重点管控内容,为工程监督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管理部门甚至可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特定的管理要求和监督计划,实施精细的安全监督管理。也就是说,通过信息数据的量化分析,对安全管理的深度和力度实现量化,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实现更高程度的合理化,提高安全管理的便捷性、科学性和精准性,让安全管理变得更聪明。

3.2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机构的内部管理

架构合理、使用便捷、布局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对外监管的利器,也是加强内部管理的法宝。信息系统在对日常工作数据化的同时,能够对日常工作的质量进行量化。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好信息系统的分析监控优势,并通过强化工作机制的约束规范机能,形成公开、公正、统一和共享的长效的内控模式。

一是完善信息系统,为内部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信息系统的使用,实现日常工作的信息化和标准化,促进管理行为的规范化,提高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性和主动性;通过信息系统的使用,使管理过程信息得到完整地记录,使管理工作有迹可查,便于各级领导对工程管理信息进行实时分析掌控及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同时也为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通过信息系统的使用,为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信息交流和知识指引,以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而保证监管工作的质量。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为信息系统得到良好使用提供保障。整个信息系统的合理和有序运行,首先需要建立权限分配机制,划清管理层级和结构,厘清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其次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部门之间、上下游工序之间、模块与模块间要有相互监督的机制,上级管理层对下级要有进行检查的机制,以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准确、处置得当、运行顺畅和持续改进;另外还要有评估考核机制,利用信息平台的丰富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监督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评估的结果可作为人员考核的依据之一。信息化程度越高、信息数据越全面,不仅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也会使对人员工作情况的分析评估更客观、更合理,形成良性的循环。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潮流和方向,是实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必然选择。当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日趋复杂,提高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创新安全管理方式的需求使得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更为迫切;相信随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快速发展,建设工程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也将不断好转。

参考文献

[1]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程剑雄.中华建设.2017(07)

[2]通信施工工程安全管理及其意义探究[J].林叶.企业技术开发.2017(07)

标签:;  ;  ;  

浅谈建设工程安全信息化监管的探索和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