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引书入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人,笔墨,书法,景德镇,西洋画,西画,吴昌硕。
引书入画论文文献综述
唐云,靳小水[1](2018)在《创新视域下吴昌硕引书入画的必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中国美术史,明清绘画是极具创新性和多样性的,一方面,恢复了南宋时代画院的绘画风格,被称为院派和浙派的画家处于最显着的地位。另一方面,受元代画家的影响,出现了形式主义绘画理论。清朝初期还产生了与这种理论所支配的画风相对立的崇尚个人性格表现的画风,这种风格开辟了花鸟画新领域。在19世纪初叶,花鸟画更是汇合了书法上提倡碑学的新风气,形成了极具特色、富有生命力的新风格。吴昌硕(1)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本文就对吴昌硕引书入画进行讨论分析。(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张伟肖[2](2016)在《从黄宾虹的“引书入画”谈笔墨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书法与绘画都是以笔墨为核心,黄宾虹的"引书入画"不仅阐释了二者在笔墨关系上的内在联系,更是将笔墨的内涵提升到了民族艺术精神的层面。在文化品质或精神指向上,中国的绘画和书法是高度契合的,笔墨不只是表面层次的技术和技法,而是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民族精神底蕴。(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6年16期)
陈健毛[3](2015)在《论清末民初引书入画思潮与景德镇程门陶瓷世家的兴衰》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兴衰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兴衰归根结底是当时引书入画思潮的审美文化所致。程门陶瓷世家的兴衰是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衰的集中体现。研究程门陶瓷世家的兴衰,可以明晰近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规律。这对于当今陶瓷绘画艺术家传承和创新传统陶瓷艺术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5年09期)
陈健毛[4](2014)在《论清末民初文人画引书入画思潮的传承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是文人画重要的传承和创新时期。这一时期文人画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引书入画思潮。从元代的逸笔聊写胸中逸气,到明末清初的笔墨自身美感的发现,再到清后期金石学风的催发,终于在清末民初形成了引书入画思潮。传统型现代画家们的引书入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文人画抒情写意的内涵和形而上的境界,但却赋予了文人画艺术精神和美学追求新的生命质地。(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吴万林[5](2013)在《黄宾虹“引书入画”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不仅在山水画艺术上画风鲜明,成就卓越,而且其书法成就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对黄宾虹的书法取法、引书入画的理论进行了一定探讨。(本文来源于《书画世界》期刊2013年03期)
何芹,李新青,陈健毛[6](2012)在《论明清引书入画思潮与浅洚彩的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明清文人画的兴盛,本为抒情写意的书法逐渐受到关注,至清中后期引书入画的思潮蔚然成为了文人画的主流,这导致文人画和画工画界限的消除,为画工引书入画而成为文人画家提供了契机,也为清末御窑厂的粉彩画师转型成为民间浅绛彩文人画家奠定了基础。明清引书入画思潮促使了浅绛彩的出现,也促进了陶瓷绘画的艺术性和独立性。这一探究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陶瓷绘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11期)
张桐楀[7](2012)在《引书入画自天然——读已故画家洪毅然先生的写意花卉》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通常所知道的洪毅然是一位着名的美学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他在美学与美术理论方面着述宏丰,并有着独到的见解,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大道理。我们通常还知道,洪毅然是一位擅长西画的着名画家,他23岁时就有《忙碌与闲适》、《静物》两幅油画作品参加了1936年全国第二届美术(本文来源于《国画家》期刊2012年03期)
张玺[8](2012)在《从《鹊华秋色图》看赵孟俯的“引书入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赵孟俯在绘画实践中发展的"引书入画"的理论,丰富了绘画的艺术创作形式,其作品《鹊华秋色图》借鉴各种书体,追寻古法古意,以点画的形态和轨迹所形成的艺术美展现出绘画的主旨,形成一种清淡古朴、平和规整的画风,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2年05期)
孙登成[9](2010)在《“引书入画”的吴昌硕》一文中研究指出吴昌硕(1844—1927年),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今属孝丰县)。原名俊,又名俊卿,初字香补、芗圃。他出身于清末一个书香门第,一生基本上是在坎坷磨难中度过的。他饱经世事,到晚年诗书画印融合贯通,独创"大写意画"新风,是中国近代画(本文来源于《老年教育(书画艺术)》期刊2010年01期)
郝晓萍[10](2008)在《引书入画——谈高师美术国画专业的书法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在与书法的关系上是很显着的,中国的书法与中国画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执笔运腕用墨等等,书法中对笔的控制能力及用笔方法深刻影响绘画的能力。中国历代出现了无数书画兼擅的艺术家,有众多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元代"神仙中人"赵子昂在其题画诗中有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本文来源于《青少年书法》期刊2008年20期)
引书入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都是以笔墨为核心,黄宾虹的"引书入画"不仅阐释了二者在笔墨关系上的内在联系,更是将笔墨的内涵提升到了民族艺术精神的层面。在文化品质或精神指向上,中国的绘画和书法是高度契合的,笔墨不只是表面层次的技术和技法,而是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民族精神底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引书入画论文参考文献
[1].唐云,靳小水.创新视域下吴昌硕引书入画的必然性研究[J].艺术科技.2018
[2].张伟肖.从黄宾虹的“引书入画”谈笔墨精神[J].中国书法.2016
[3].陈健毛.论清末民初引书入画思潮与景德镇程门陶瓷世家的兴衰[J].中国陶瓷.2015
[4].陈健毛.论清末民初文人画引书入画思潮的传承与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14
[5].吴万林.黄宾虹“引书入画”浅谈[J].书画世界.2013
[6].何芹,李新青,陈健毛.论明清引书入画思潮与浅洚彩的兴起[J].大众文艺.2012
[7].张桐楀.引书入画自天然——读已故画家洪毅然先生的写意花卉[J].国画家.2012
[8].张玺.从《鹊华秋色图》看赵孟俯的“引书入画”的理论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
[9].孙登成.“引书入画”的吴昌硕[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0
[10].郝晓萍.引书入画——谈高师美术国画专业的书法教学[J].青少年书法.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