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加科夫论文_吴笛

导读:本文包含了布尔加科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布尔,科夫,莫斯科,玛格丽特,大师,高尔基,洛克。

布尔加科夫论文文献综述

吴笛[1](2019)在《论布尔加科夫“魔幻叁部曲”中的科技伦理与科学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俄罗斯着名作家布尔加科夫1920年代创作的被视为"魔幻叁部曲"的《魔障》《不祥之蛋》《狗心》等叁部中篇小说为研究文本,探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科技伦理意识。布尔加科夫的作品不仅凸显卓越的讽刺艺术,而且进行严肃的伦理警示。他的作品中的令人启迪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的一致性。科学的探索要经得起伦理道德的监督和审视,科技生产和科技实验以及相应的科学研究,一定要遵循科技伦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科学选择成为必然。但是,在科学选择中,如果没有科技伦理的制约,必然造成"伦理违背"。布尔加科夫通过生物实验、器官移植等具体事例告诫我们,如果科学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运用中没有科技伦理的制约,那么人类的灾难在所难免,其中的警示意义是极为深刻的。(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杨雅文[2](2019)在《布尔加科夫象征艺术的独特性分析——以《大师和玛格丽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尔加科夫创作的文学世界是一个象征的世界,但狭义上的象征,作为艺术假定形式的一种,在其创作中并非独立出现,而是被作者巧妙地融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从而构成一个宏大的象征世界,这也是布氏象征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本文将从这一角度,结合《大师和玛格丽特》中怪诞和神话所体现出的象征性,对此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3期)

王树福[3](2019)在《“梦”与“真”:布尔加科夫与《逃亡》》一文中研究指出1926年10月5日,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了根据长篇小说《白卫军》改编的话剧《图尔宾一家的日子》由此开起,布尔加科夫同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继承了契诃夫心理抒情和象征隐喻的现代戏剧理念,被视为“一个(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7-03)

阿林娜·格奥尔基塔[4](2019)在《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插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蓝莹[5](2019)在《布尔加科夫语言个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语言个性为视角,以布尔加科夫(М.А.Булгаков)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为语料,从言语-语义、认知和语用等层面对布尔加科夫的语言个性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探究影响布尔加科夫语言个性形成的主客观因素。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是“白银时代”俄罗斯着名作家布尔加科夫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尽管小说在作者去世25年后才得以问世,但小说一问世,便引起极大轰动,学者们开始对其进行大量研究。然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精细解读,探讨小说的诗学特点及哲学内涵,很少有学者对布尔加科夫的语言个性进行研究。因此,从语言文化学角度研究《大师和玛格丽特》,探讨在这部作品中体现的作者的语言个性,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十分必要,也希望借此弥补对这部作品研究的不足。论文由前言、正文、结语、附录和参考文献组成。前言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与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指出了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正文由叁章构成:第一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将对语言个性的概念、语言个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语言个性的结构层级进行阐释,为整篇论文立论。第二章对《大师和玛格丽特》所体现的布尔加科夫的语言个性进行层级分析。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简介作者与作品。第二节、第叁节和第四节则运用语言个性理论的叁个结构层级——言语-语义层、认知层和语用层——对《大师和玛格丽特》中所体现的布尔加科夫的语言个性进行逐级分析。在言语-语义层分析中,作者采用图表统计方法,对小说中最能反映作家语言个性的语汇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个性语汇的词频、词汇使用的多样性、词汇的修辞运用、关键词等,以此来揭示布尔加科夫的语汇构成,并分析他的语汇特点。在认知层分析中,从《大师和玛格丽特》这部作品中引用的相关神话故事为知识背景,首先,对文本中的关键形象、基本观念和个性特征进行解读;其次,对小说中与之相关的词、词组、句子和篇章片段进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分析,阐释通过这些关键形象、基本观念和个性特征所折射出的布尔加科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由此揭示布尔加科夫的个人语言世界图景。在语用层分析中,通过对《大师和玛格丽特》这部作品先例文本的分析,重点考察作者最终想要表达的意图以及读者对作者意图的解读。第叁章深入探究影响布尔加科夫语言个性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主要阐述影响布尔加科夫语言个性形成的主观因素,主要分析布尔加科夫的本质特点和世界观;第二节主要论述影响布尔加科夫语言个性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宗教、俄罗斯古典作家、国内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结语部分,阐明论文结论,简要论述该主题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对文艺文本中作者的语言个性进行分析,是对作者及其作品进行全面解读的有效手段。对《大师和玛格丽特》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语言个性进行分析,使我们对布尔加科夫本人及其这部小说的研究从传统的平面研究转向立体研究,同时,深化文学、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景剑峰,赵萌[6](2019)在《论经济范畴的形上学意蕴——以谢·以布尔加科夫《经济哲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着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早期研究农业经济学,后转向哲学形上学维度来探讨经济范畴,写就了《经济哲学》一书,完成了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向德国观念论及宗教哲学的不断转变。在《经济哲学》着作中,布尔加科夫追溯了经济活动的发展历程,将经济视为人生命活动的展开,并作为先验主体具有"世界精神"的创造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M.M.戈鲁布科夫,陈思红[7](2018)在《路开始的地方——1920年代文学中的革命观(亚·勃洛克、米·布尔加科夫、弗·马雅可夫斯基)》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文学自20世纪20年代初始起就拥有了共同的革命观,但同时也确立了截然不同的阐释。其中既包括亚·勃洛克富有浪漫主义—乌托邦的阐释,其观点鲜明地表现在长诗《十二个》之中,也包括以米·布尔加科夫为代表的消极的阐释,体现在《狗心》(可视为对《十二个》的回应)等作品中。帕斯捷尔纳克在诗篇《八月》中有关"变容"的书写呼应着《十二个》。令人惊讶的是,马雅可夫斯基在喜剧《臭虫》中与自己的文学对头布尔加科夫如出一辙地对人的变异可能带来的结果予以彻底的否定。(本文来源于《中国俄语教学》期刊2018年04期)

钟凯丽[8](2018)在《论布尔加科夫对余华“当代性”写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余华的写作道路中,外国文学对其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布尔加科夫对余华书写当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余华在阅读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时产生了独特的阅读体会,布尔加科夫对待现实的态度及其作品中表现的文学的现实都引起了余华的关注。在《兄弟》和《第七天》的狂欢化书写、荒诞书写和对彼岸世界的书写中,我们都能看到布尔加科夫对余华的影响。但在借鉴的同时,余华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及其对文学现实的独特理解有所创造。(本文来源于《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静[9](2018)在《论米·布尔加科夫小说中的女性命运主题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一位生活在20世纪的俄罗斯作家,命运多舛。生前作品湮没无闻。在去世26年之后,因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白卫军》等广为人知。本文以这两部小说为主要研究文本,兼及作家的其它小说,通过对作家生平、婚姻、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的考察,针对布尔加科夫小说中众多女性形象,归纳为不同种类的女性命运主题。本文通过使用文本分析细读和神话-原型分析方法研究小说中的情节变化、女性命运书写方式和女性命运主题的神话-原型意象,论述小说中女性命运主题内涵的发展,关注作家对女性命运主题书写方式的渐变,以及不同女性命运主题之间的联结与转化。各部分概述如下:绪论部分简要介绍布尔加科夫的生平、小说的创作经历,俄罗斯和西方研究状况、我国对布尔加科夫及其作品进行研究的几个方面。概要介绍相关论文的研究状况、论文选题的由来。第一部分从原生家庭、婚姻状况、女权运动发展和社会主义女性地位等方面考察作家书写女性命运主题的背景因素。第二部分分析布尔加科夫小说中叁种类型的女性命运主题及其发展变化,包括“永恒女性”的女性命运主题、“被欺侮被损害女性”的女性命运主题,以及“荡妇、恶妇”的女性命运主题。第叁部分论述女性命运主题内涵和功能的渐变。女性命运主题的内涵不断丰富、从写实到抽象概括的发展以及对小说故事情节推进的功能,使该主题在作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四部分论述布尔加科夫小说中女性命运主题的神话-原型隐喻模式的书写方式,它们起到联结小说结构、体现人魔神叁界交融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石雅楠[10](2018)在《布尔加科夫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莫斯科”观念域的语言文化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莫斯科观念域为研究对象,将《大师与玛格丽特》置于莫斯科文本(московский текст)的框架内对其莫斯科主题观念域(концептосфера)进行语言文化学分析。莫斯科在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占有重要地位。布尔加科夫在其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中主要以莫斯科城(此外还有耶路撒冷,但并不作为研究基点)为故事发生地,展开了一系列有关莫斯科人的事件,并最终形成了“布尔加科夫的莫斯科”(Булгаковская Москва)。虽然小说情节具有虚构性,也充溢着作者对当时莫斯科乃至俄罗斯社会的个人思考,但布尔加科夫的莫斯科城的确是建立在彼时俄罗斯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本文围绕布尔加科夫笔下的莫斯科,尝试建立《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莫斯科观念域,对其核心观念“莫斯科”,近核心观念“城市”、“小道”以及二元对立的“家”、“伪家”,边缘观念“光明”、“黑暗”、“信仰”进行语言文化学分析,展示作家的个人文艺世界图景。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大师与玛格丽特》的研究多集中在作品本身的内容分析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精细解读,却少有人注意到该长篇小说中的莫斯科主题。本文尝试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对《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莫斯科主题观念域进行描写和阐释,从而揭示布尔加科夫创作的某些特点,这也是本文的新意所在。论文主要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叁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本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意义、主要内容。正文部分由叁章构成:第一章是论文的理论背景,将对语言文化学理论、观念域理论进行分析。重点展开语言文化学框架下文艺文本、观念理论和世界图景理论研究与发展,为整个论文立论。第二章是对莫斯科及莫斯科文本进行分析。本章共分为叁节,第一节说明莫斯科观念,在后结构主义语境下城市被视为文本,在对城市文本的不断研究中“莫斯科文本”这一术语被确立;第二节对莫斯科城市概念结构进行研究,在莫斯科书写的集合中确立该城市在俄民族世界图景中的形象,对莫斯科的神话群(诸如“教堂之城”、“第叁罗马”、“第二巴比伦”等神话)进行分析;第叁节介绍布尔加科夫书写莫斯科的作品,论述莫斯科在《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地位,并从生平传记、宗教、美学和其他作家的影响四个方面探究其莫斯科书写的渊源。第叁章是对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莫斯科”观念域进行建构,并在语言文化学理论的框架下对其中的核心观念(“Москва”)、近核心观念(“город”,“пере улок”,“дом”,“антидом”)、边缘观念(“свет”,“тьма”,“вера”)进行分析。首先对各个观念进行词典释义和相关的成语谚语分析,明确其在俄罗斯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地位;其次对小说中与各个观念相关的语言单位(包括词、词组、句子、篇章片段)进行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的分析,来阐释这些观念折射布尔加科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由此揭示布尔加科夫的个人语言世界图景和文艺世界图景。在结语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结论,简要阐述课题的发展方向。对文艺文本的观念分析是解释该民族心智和世界图景的有效手段。通过《大师与玛格丽特》莫斯科主题观念域的语言文化学分析有助于揭示布尔加科夫创作特点,同时深化文学、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26)

布尔加科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布尔加科夫创作的文学世界是一个象征的世界,但狭义上的象征,作为艺术假定形式的一种,在其创作中并非独立出现,而是被作者巧妙地融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从而构成一个宏大的象征世界,这也是布氏象征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本文将从这一角度,结合《大师和玛格丽特》中怪诞和神话所体现出的象征性,对此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尔加科夫论文参考文献

[1].吴笛.论布尔加科夫“魔幻叁部曲”中的科技伦理与科学选择[J].外国文学研究.2019

[2].杨雅文.布尔加科夫象征艺术的独特性分析——以《大师和玛格丽特》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3].王树福.“梦”与“真”:布尔加科夫与《逃亡》[N].中华读书报.2019

[4].阿林娜·格奥尔基塔.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插图[J].世界文学.2019

[5].蓝莹.布尔加科夫语言个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9

[6].景剑峰,赵萌.论经济范畴的形上学意蕴——以谢·以布尔加科夫《经济哲学》为例[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M.M.戈鲁布科夫,陈思红.路开始的地方——1920年代文学中的革命观(亚·勃洛克、米·布尔加科夫、弗·马雅可夫斯基)[J].中国俄语教学.2018

[8].钟凯丽.论布尔加科夫对余华“当代性”写作的影响[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

[9].李静.论米·布尔加科夫小说中的女性命运主题书写[D].辽宁师范大学.2018

[10].石雅楠.布尔加科夫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莫斯科”观念域的语言文化学分析[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圣像壁地方等级(示意图)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3)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3)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2)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7)

标签:;  ;  ;  ;  ;  ;  ;  

布尔加科夫论文_吴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