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转型期行为的失范、心理调适与信息导读(论文文献综述)
曾博[1](2021)在《社会转型期资深员工主动边缘化的表现及抑制之道》文中认为当今中国正处于典型的社会转型时期,单位管理面临的"疑难杂症"日益凸显,尤其是资深员工主动与组织不契合、偏离组织核心、退出主流群体而边缘化,成为人际关系的"孤独者"、组织活动的"旁观者"、安于现状的"不求上进者"和有离职意向的"跳槽者",对资深员工个人和组织都产生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对此,应从组织、员工和社会等方面多渠道采取抑制之道,才能有效防止资深员工主动边缘化及其负面影响,从而提高组织运转的有效性。
段萌琦[2](2021)在《政治态度的制度逻辑 ——基于S省农民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
周丽娟[3](2021)在《提升突发事件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影响高校教学秩序和安全稳定,也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防控突发事件过程中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矛盾,在高校突发事件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防控中事前预测、事中导向、事后修复的功能,并分析了目前高校在突发事件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在高校突发事件防控中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
郭颖[4](2021)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交往观念和方式、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较高的交往艺术、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寝室是大学生学习、休息、娱乐、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寝室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李浩源[5](2021)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用来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要的意识形态内容。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成功,与时俱进的要件之一即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认知、认同,也能践行。根据实证研究得知,现阶段大学生对这三个层次的构建和内化并不尽如人意。经济发展全球化、社会发展网络化、文化发展多元化等社会背景是"三个层次"构建产生问题的外部原因,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年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性是内部原因。解决三个层次的构建问题,必须循序渐进达致科学:认知是前提,认同是深化,践行是目标,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并在行动中修正。
柴丽莹,李想,刘燕[6](2021)在《中国失地新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搬迁上楼成为新城镇居民。他们随即面临劳动就业、居住环境、生活模式、人际交往、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剧烈转变或困境,可能会导致严重心理障碍。本文针对失地新城镇居民的定义进行概述,分析失地新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探索有效地针对失地新城镇居民心理调适机制及政策建议。
王思羽[7](2021)在《青年群体社会焦虑的媒介呈现与疏导》文中研究表明
王乙[8](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杜芳慧[9](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且事前难以准确预测的,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给社会公共领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紧急事件。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它给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也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阻碍社会的发展进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传统工作优势,在新时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科学有效地介入突发公共事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展开研究,旨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全文由三个部分构成,包括引言、正文、结语:引言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基本理论阐释,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与分类、发展过程以及可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二章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意义和独特功能。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手段。独特功能主要包括:预警防范功能、信息沟通功能、舆论导向功能、社会动员功能、心理调适功能。第三章阐述在介入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介入过程中工作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表现不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欠佳。第四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工作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体系落后。第五章研究入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效率;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体系。结语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对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意义进行阐述,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李晓元[10](2019)在《新时期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突发事件的爆发看似偶然,实则其背后无不蕴藏着某些必然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突发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并化解其中的思想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古今中外的众多案例表明,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在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入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面临诸如资源紧张、环境破坏、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和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诱发新时期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面对新时期突发事件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度大、连锁效应多等特点,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都应加以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应对。作为对人们思想意识进行教育引导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更是责无旁贷。应对新时期各类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所为且大有可为。围绕新时期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题,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念解读。借鉴学界以往关于突发事件含义的研究成果,与若干相关概念进行对比,揭示突发事件的基本内涵,概括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以新时期为时间背景,论述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和主要影响。引出新时期突发事件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通过同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对比,对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基本规定,明确其主要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具体到抽象,简述四类典型突发事件案例,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应对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总结经验教训,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反思,概括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此为基础,为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及其运行等内容论述,划定基本论域和框架。第二章,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切近指导原则和理论借鉴。研究新时期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据一定的指导原则以保证性质和方向,同时借鉴多学科理论知识,以拓宽视域。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要求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切近指导原则,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运用现代思维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二是坚持唯物史观理论视界,准确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充分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另一方面,由于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需要以相关学科理论为借鉴,具体包括:社会控制、公共危机管理、社会预警等管理学理论;社会失范、社会保障、社会冲突等社会学理论;相对剥夺、群体心理、灾害心理等心理学理论;以及公共治理、政治稳定等政治学理论。这些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为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提供了有益参考。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功能及其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突发事件处置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耦合作用,同时也是化解突发事件所导致的各类思想矛盾的有效途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具体有:社会稳定、动员协调、共识凝聚、人文关怀、心理调适等功能。正是具有这些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事件显得十分必要。这种介入是通过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呈现出来的,包括危机预警、信息发布、协调联动、心理干预等机制。本章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介入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原因、意义、表现等问题,为进一步论述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奠定基础。第四章,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主要阐述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方略、环节、路径,具体的内容、方法、载体等体系,以及运行中“人”的因素等问题。运行是一个具体的动态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离不开人的参与,主体与客体是对运行中担任不同角色和任务人群的划分,二者间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以人为本,系统介入是基本的原则性方略,在运行中既要针对不同对象做到因势利导、差别对待,又要根据事件发展全程贯通于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处置三个环节,做到动态干预。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以应急教育为主的内容体系、注重感召激励的方法体系和灵活多样的载体体系为基本骨干框架,通过政府主导、舆论信息引导、公众志愿参与、宣传鼓动等路径加以实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从抽象到具体,研究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有助于提高理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本课题的最终旨向和落脚点。研究新时期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理论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填补相关理论空缺,还是在实践中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转型期行为的失范、心理调适与信息导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转型期行为的失范、心理调适与信息导读(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转型期资深员工主动边缘化的表现及抑制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转型期资深员工主动边缘化的表现 |
(一)人际关系的孤独者 |
(二)组织活动的旁观者 |
(三)安于现状的不求上进者 |
(四)有离职意向的跳槽者 |
二、社会转型期资深员工主动边缘化的负面影响 |
(一)影响资深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 |
(二)影响组织协调发展 |
(三)减弱组织的凝聚力 |
(四)诱发“破窗效应” |
三、社会转型期资深员工主动边缘化的抑制之道 |
(一)组织层面 |
1.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重塑资深员工的归属感。 |
2. 健全激励机制,激发资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
3.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资深员工的职业发展。 |
(二)个人层面 |
1. 明确职场定位,走出“边缘人”状态。 |
2. 增强心理调试能力,摆脱“边缘人”困惑。 |
3. 持续学习,增强自我职业适应力。 |
(3)提升突发事件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突发事件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必要保证 |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突发事件防控的重要手段 |
(三)网络思政创新了突发事件防控有效路径 |
二、突发事件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分析 |
(一)事前危机教育不到位 |
(二)事中舆论引导不足 |
(三)事后心理调适不到位 |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事件的功能 |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事前预警功能 |
(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事中导向功能 |
(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事后修复功能 |
四、提升突发事件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 |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
(三)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 |
(4)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 |
(一)大学生寝室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二)大学生寝室现状调查 |
二、形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
(一)社会因素 |
1. 社会转型导致观念的转变。 |
2. 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
(二)学校因素 |
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完善。 |
2. 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
3. 校园文化的偏差。 |
(三)家庭因素 |
1. 家庭背景不同。 |
2. 家庭经济状况不同。 |
(四)学生个人因素 |
三、解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方案 |
(一)国家和社会方面 |
1. 正确看待社会转型出现的各种问题 |
2. 推进改革是化解社会转型之困的唯一出路 |
3. 促进服务业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 |
(二)学校方面 |
1.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2. 完善高校各项管理制度 |
3.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4. 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机制 |
(三)家庭方面 |
1. 家长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勇于承担教育责任 |
2. 爱孩子就让孩子感觉到爱的存在 |
(四)学生个人方面 |
1. 改变不合理认知,改善寝室人际关系 |
2. 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交往信心 |
3. 完善自我意识,培养健康人格 |
4. 学习社交技巧,改善交往状况 |
5. 塑造个人形象,展现个人魅力 |
(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及践行现状梳理 |
(一)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况 |
(二)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况 |
(三)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概况 |
(四)大学生认知、认同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特点 |
二、大学生认知、认同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内外之因 |
(一)经济发展全球化 |
(二)社会发展网络化 |
(三)文化观念多元化 |
(四)青年表现独特化 |
三、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路径选择 |
(一)认知层次构建的路径选择 |
(二)认同层次构建的路径选择 |
(三)践行层次构建的路径选择 |
(6)中国失地新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念 |
1.1 失地新城镇居民 |
1.2 失地新城镇居民心理健康 |
2 失地新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
2.1 归属感缺失 |
2.2 人际关系不适应 |
2.3 自卑心理与被歧视感 |
2.4 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自杀倾向 |
3 对策与建议 |
3.1 心理调适与健康教育 |
3.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3.3 创造就业机会 |
3.4 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打造特色社区文化 |
3.5 提供初级心理卫生服务 |
3.6 加大社会媒体宣传力度 |
4 小结与展望 |
(9)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突发公共事件概述 |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
1.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厘定 |
2.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分类 |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过程 |
1.潜伏期 |
2.爆发期 |
3.高潮期 |
4.缓解期 |
5.消退期 |
(三)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
1.严重影响公众情绪稳定 |
2.可能导致网络舆情危机 |
3.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二、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意义和功能 |
(一)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意义 |
1.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
2.思想政治教育是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手段 |
(二)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独特功能 |
1.预警防范功能 |
2.信息沟通功能 |
3.舆论导向功能 |
4.社会动员功能 |
5.心理调适功能 |
三、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
(一)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不到位 |
1.事前:思想政治教育预警失灵 |
2.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场失能 |
3.事后:思想政治教育善后缺位 |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表现不理想 |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态度不积极 |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不落实 |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合作不协调 |
(三)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效性欠佳 |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现实针对性 |
2.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不理想 |
3.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程度低 |
四、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问题成因 |
(一)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机制不健全 |
1.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不健全 |
2.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机制不健全 |
3.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机制不健全 |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不明确 |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不明确 |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分工不明确 |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考核不明确 |
(三)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体系落后 |
1.内容体系的落后 |
2.载体体系的落后 |
3.方法体系的落后 |
五、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对策 |
(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机制 |
1.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 |
2.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机制 |
3.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机制 |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效率 |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能力 |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意识 |
3.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业绩考核 |
(三)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体系 |
1.构建基本内容与具体内容相结合的内容体系 |
2.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载体体系 |
3.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方法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新时期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依据 |
(一)选题来源 |
(二)选题目的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关于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情况 |
(二)国外关于突发事件的理论研究情况 |
(三)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动态分析法 |
(四)学科交叉研究法 |
五、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重点难点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念解读 |
一、新时期突发事件之范畴解析 |
(一)突发事件的基本内涵 |
(二)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 |
(三)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
(四)新时期突发事件的成因 |
(五)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影响 |
二、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定与案例反思 |
(一)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
(二)新时期突发事件若干典型案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三)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反思 |
第二章 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切近指导原则和理论借鉴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切近指导原则 |
(一)坚持辩证思维方法 |
(二)坚持唯物史观理论视界 |
二、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学科理论借鉴 |
(一)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学学科理论借鉴 |
(二)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学科理论借鉴 |
(三)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学科理论借鉴 |
(四)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学学科理论借鉴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功能及其呈现 |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功能 |
(一)预警防控功能 |
(二)社会稳定功能 |
(三)动员凝聚功能 |
(四)人文关怀功能 |
(五)心理调适功能 |
二、思想政治教育介入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必要性 |
(一)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处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突发事件处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耦合作用 |
三、思想政治教育介入新时期突发事件的重要性 |
(一)新时期突发事件造成的思想矛盾 |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化解思想矛盾的重要途径 |
四、思想政治教育介入新时期突发事件的多维呈现 |
(一)危机预警机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二)信息发布机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三)协调联动机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四)心理干预机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四章 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 |
一、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主体和客体 |
(一)多元与层次:主客体的构成 |
(二)主导与互动:主客体的特征 |
(三)联动与转化:主客体的关系 |
二、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方略 |
(一)原则性方略:以人为本,系统介入 |
(二)对象性方略:因势利导,差别对待 |
(三)时效性方略:全程贯通,动态干预 |
三、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环节 |
(一)事件发生前的预警环节 |
(二)事件过程中的干预环节 |
(三)事件发生后的处置环节 |
四、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基本体系 |
(一)以应急教育为主的内容体系 |
(二)突出感召激励作用的方法体系 |
(三)灵活多样的载体体系 |
五、新时期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路径 |
(一)政府主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二)舆论信息引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三)公众志愿参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四)宣传鼓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社会转型期行为的失范、心理调适与信息导读(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转型期资深员工主动边缘化的表现及抑制之道[J]. 曾博.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1(04)
- [2]政治态度的制度逻辑 ——基于S省农民的实证分析[D]. 段萌琦. 山西大学, 2021
- [3]提升突发事件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策略研究[J]. 周丽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12)
- [4]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研究[J]. 郭颖.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 2021(09)
- [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构建研究[J]. 李浩源.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1(05)
- [6]中国失地新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研究进展[J]. 柴丽莹,李想,刘燕.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1(04)
- [7]青年群体社会焦虑的媒介呈现与疏导[D]. 王思羽.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8]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D]. 王乙.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9]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研究[D]. 杜芳慧.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10]新时期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李晓元.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政治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