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经机构论文_高志刚,刘磊磊,王勇,徐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送经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送经,机构,碳纤维,织机,电子,经纱,蜗杆。

送经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高志刚,刘磊磊,王勇,徐阳[1](2018)在《硬质纬编织帘织机卷取送经机构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纯天然竹丝、竹片、麻绳等硬质物料作为纬料,普通高强经线作为经纱的自然材料编织帘,因其纯天然材料、无毒无害、风格多样等特点,流行于欧美市场。针对现有编织机机械式卷取送经装置经纱张力以及卷取量控制不匀、器件磨损严重、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采用了较为成熟的伺服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结合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对织机的控制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开发了一套编织机电子卷取送经系统,实现了不同硬质纬编织帘产品变化纬密的精确调控以及经纱张力的均匀恒定,提高了产品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8年04期)

卢绪凤,杨建成[2](2017)在《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多经轴送经机构经纱张力计算及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多层碳纤维角联织机可织造立体织物,特别是当织造30层角联织物时,经纱纱路长、工段多、距离长、经纱层数多,因此导致经纱张力不均匀,张力的波动对叁维织物的品质具有较大影响。为了研究立体织机退绕环节对碳纤维经纱张力的影响,首先结合立体织物的织造要求及碳纤维纱线的物理特性,对多经轴送经机构进行了设计与研究,进而建立了碳纤维经纱张力数学模型,经纱张力采用模糊PID进行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获取经纱张力控制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送经过程中碳纤维经纱张力满足多层角联织机的特殊要求,通过模糊PID控制后纱线张力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都有明显提高,经纱张力无明显波动。(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7年12期)

武银飞,臧瑞[3](2017)在《GA747型剑杆织机送经与卷取机构的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GA747型剑杆织机送经机构与卷取机构的配合,阐述了外侧式送经机构的工作原理、参数配置及实现自动调整送经量的方法。分析了往复杆棘爪座连接处芯销中心偏后送经数轴中心距离、推动送经凸块最远距离及棘爪撑动棘轮最大齿数叁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不同齿数蜗杆织物纬密变化范围,获取两机构关系,总结了配合设置的具体步骤。经大量实践验证,该参数设置是可行的,可为工厂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7年07期)

邱海飞[4](2016)在《织机送经-卷取机构联合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喷气织机为依据,分析了送经-卷取机构的控制原理和传动系统,以时间t为变量,采用叁次多项式拟合了送经-卷取伺服电动机的速度输出曲线。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送经-卷取机构的联合仿真,获得了经轴与卷布辊的角位移及角速度配合曲线。仿真结果表明,送经-卷取运动的配合关系正确,符合织造工艺要求,为送经-卷取机构在实际工况下的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鲁喜[5](2015)在《碳纤维立体织机送经机构的优化与张力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碳纤维织物的制备成为制约该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满足我国碳纤维多层织造装备向着多层化、大幅宽的发展,碳纤维立体机织物织造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不遗余力地在碳纤维织物及其新型复合材料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尤其是对碳纤维织物的制备工艺及产品开发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这为碳纤维立体织机送经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条件。本课题通过分析研究碳纤维的特性,以及已研制出的碳纤维立体织机对经纱张力和叁维多层织造工艺的要求,对碳纤维送经技术进行了研究,尤其是送经过程中经纱张力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分析碳纤维多层织机对经纱张力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碳纤维的物理特性,研究了碳纤维立体织机送经机构的工艺及原理方案,完成了送经工艺的参数设计。(2)碳纤维立体织机送经机构的关键问题是实现经纱的恒张力,为解决经纱纱路较长以及碳纤维因自重而下垂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经纱输送机构与原有的送经机构共同实现经纱恒张力,该机构设计合理并且实验效果良好。(3)对碳纤维立体织机织造过程中的经纱张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送经机构的经纱张力控制中引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并与模糊算法相结合,提出了经纱张力控制的新算法,通过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经纱张力的控制要求,控制精度有所提高。(4)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送经机构的设计,并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设计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其主要工作部件是否符合实际送经时的机械结构要求和工艺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碳纤维立体织机的送经装置以及张力控制机构的设计满足碳纤维的特性以及碳纤维立体织机对经纱张力的要求。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为碳纤维这种特种纤维送经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推动了碳纤维多层织造的发展与进步。(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朱克来,夏风林[6](2015)在《经编送经系统的传动机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编机上的电子送经系统一般有蜗轮蜗杆式和多级齿轮式两类传动形式,分析这两种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对送经精度的影响,并通过试验测试两种送经系统传动下的送经量偏差率。结果表明:蜗轮蜗杆传动比多级齿轮传动送经有更高的精度;当整经成形良好时,经轴的周长偏差对送经精度的偏差影响较小,对织物品种的影响也较小;良好的生产环境以及定期检查蜗轮蜗杆和齿轮的传动状况都有利于提高送经精度。(本文来源于《针织工业》期刊2015年05期)

邱海飞,王益轩,杨宏才[7](2014)在《喷气织机电子送经卷取机构虚拟样机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喷气织机复杂的送经卷取传动系统,以津田驹ZAX型喷气织机为依据,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模式开发电子送经卷取机构的虚拟样机,为其复杂机械传动系统研究以及喷气织机数字化技术改造提供了平台支持。通过时间变量多项式拟合了伺服电机速度控制曲线,在此基础上对送经卷取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获得了织轴与卷布辊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规律曲线,仿真结果表明,织轴与卷布辊运动配合关系正确,符合送经与卷取运动的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4年07期)

赵宽[8](2012)在《Dornier剑杆织机送经机构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为织造建筑用碳纤维织物而对Dornier织机的送经机构进行改造,具体做法是:碳纤维直接从筒子架上引出而不是像普通机织物一样从织轴引出,经导辊装置缠绕在滚筒上,经后梁,然后参与织造。研究重点是在碳纤维和滚筒之间不存在滑移现象的条件下设计最佳结构和工艺参数,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r1(滚筒半径)为245 mm;r2(压辊半径)为60 mm;θ1(碳纤维和滚筒之间的包围角)为200°;θ2(碳纤维和压辊之间的包围角)为90°;N(压辊压力)为200 N。(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2年12期)

邓海龙[9](2012)在《现代织机电子送经机构控制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简述了送经机构在织造中作用的基础上,对电子送经装置的张力信号采集模式和织轴驱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在正常运转、停车和开车过渡叁种状态下经纱张力控制模式。(本文来源于《纺织机械》期刊2012年03期)

董燕,张清珍,刘振玲[10](2011)在《宽幅有梭织机送经机构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国产1515-54″有梭织机的送经机构增加了织轴的直径及纱线张力感应的自动检测装置,使经纱张力稳定,减少了云织、稀密路等疵点。结果表明:企业改造费用低,安装维修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效益。(本文来源于《山东纺织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送经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型多层碳纤维角联织机可织造立体织物,特别是当织造30层角联织物时,经纱纱路长、工段多、距离长、经纱层数多,因此导致经纱张力不均匀,张力的波动对叁维织物的品质具有较大影响。为了研究立体织机退绕环节对碳纤维经纱张力的影响,首先结合立体织物的织造要求及碳纤维纱线的物理特性,对多经轴送经机构进行了设计与研究,进而建立了碳纤维经纱张力数学模型,经纱张力采用模糊PID进行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获取经纱张力控制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送经过程中碳纤维经纱张力满足多层角联织机的特殊要求,通过模糊PID控制后纱线张力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都有明显提高,经纱张力无明显波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送经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高志刚,刘磊磊,王勇,徐阳.硬质纬编织帘织机卷取送经机构的改进[J].制造业自动化.2018

[2].卢绪凤,杨建成.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多经轴送经机构经纱张力计算及控制算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7

[3].武银飞,臧瑞.GA747型剑杆织机送经与卷取机构的配合[J].上海纺织科技.2017

[4].邱海飞.织机送经-卷取机构联合仿真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2016

[5].鲁喜.碳纤维立体织机送经机构的优化与张力控制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5

[6].朱克来,夏风林.经编送经系统的传动机构分析[J].针织工业.2015

[7].邱海飞,王益轩,杨宏才.喷气织机电子送经卷取机构虚拟样机开发[J].机械传动.2014

[8].赵宽.Dornier剑杆织机送经机构的改造[J].上海纺织科技.2012

[9].邓海龙.现代织机电子送经机构控制模式的研究[J].纺织机械.2012

[10].董燕,张清珍,刘振玲.宽幅有梭织机送经机构的改造[J].山东纺织科技.2011

论文知识图

送经机构的Fuzzy-PID控制器结构地经送经机构示意图送经机构简图送经机构示意图送经机构简图送经机构简图

标签:;  ;  ;  ;  ;  ;  ;  

送经机构论文_高志刚,刘磊磊,王勇,徐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