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解产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毒性,产物,地膜,电子束,氰酸,工程学,聚乙烯。
光解产物论文文献综述
赵旸,平双双,丁程程,钱程,靳翠丽[1](2019)在《防污剂吡硫锌的水解、光解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海洋抗污损涂料添加剂吡硫锌(ZPT)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解、光化学降解情况,评估其对淡水和海洋生态环境可能的风险。基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的有机污染物水解、光解实验方法,分别测试了ZPT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液、光解液中ZPT的残留浓度和对杜氏盐藻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发现偏碱性pH(9.0)有利于ZPT水解和光解的进行,而含盐水(ASW)不利于ZPT的水解但有利于其光解的进行。在淡水环境中降解液毒性主要由残留ZPT贡献,而在海水环境中的降解液毒性显着高于残留ZPT的贡献。所以,ZPT作为海洋抗污损涂料添加剂,对海洋环境的毒性风险需要进一步注意。(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潘辰苑[2](2017)在《抗抑郁药氟西汀及其光解产物的生物蓄积与生态毒理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精神类药物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抗抑郁药是精神类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抑郁症等疾病治疗中的普遍使用,以及人类对药物的不合理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使得其在环境各介质中广泛存在,并且浓度较低,一般在ng/L-μg/L的范围之内。但是,即使在这样低的浓度之下,若药物在环境水体中持续输入,势必会造成它们在水生生物体(如鱼类)中的蓄积并产生毒害作用,甚至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目前,我国对于抗抑郁药水体污染的生态风险研究还很缺乏,其所引起的水环境问题也需引起极大的重视。氟西汀(FLU)是目前在环境介质中最常被检测到、对其毒理学效应开展最广泛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药。本研究以FLU为目标物,以红鲫鱼和斑马鱼为研究对象,设置环境相关水平FLU(0.1、1、10、100、1000μg/L)溶液,对鱼进行长期、短期暴露实验和短期暴露/净化实验。评价FLU在鱼体各器官中的蓄积、净化,以及对于鱼类的毒性效应。同时,利用紫外光降解技术和电子束辐照降解技术,研究两者对于氟西汀的降解效应,以及降解中间产物对于鱼类的毒性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红鲫鱼经环境相关浓度(0.1、1、10、100、1000μg/L)FLU长期暴露30天后,FLU在红鲫鱼的脑、肝脏、肌肉、肾脏和心脏中均被检测到。研究结果表明:(1)各器官中的药物浓度随着环境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呈现环境浓度依赖的趋势;(2)叁个主要的器官(脑、肝脏和肌肉)中FLU的浓度没有显着性的差异,并且,脑、肝脏和肌肉的生物蓄积能力(BCF)值分别为12.8-110、11.1-137和12.1-166;(3)在相对低的环境暴露浓度下,鱼体各器官的BCF值反而高,即在0.1μg/L的环境暴露下,BCF值最高;(4)我们建立了FLU在鱼体器官(脑和肝脏)中的蓄积模型,当脑和肝脏中的FLU内暴露浓度达到人体血浆治疗浓度(HTPC:91 ng/m L)时,其环境暴露浓度(5.75μg/L和1.74μg/L)会远远低于利用鱼血模型预测的环境暴露浓度(24.3μg/L)。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鱼体器官对于药物具有高的蓄积能力,该结果对于评价低浓度下FLU的环境污染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选择较低的环境相关暴露浓度(0.1μg/L),将红鲫鱼暴露于FLU溶液中6天,接着进行6天的清水净化。该短期的暴露/净化实验结果表明:(1)鱼体各器官中FLU的浓度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暴露至6天的时候,各器官中浓度最高;而在后期的6天净化中,FLU浓度又逐渐下降,净化率达到60%-100%;(2)叁个主要的器官(脑、肝脏和肌肉)中FLU的浓度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红鲫鱼各器官对于药物蓄积能力比较为:肝脏>脑>肌肉;(3)红鲫鱼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在暴露至6天的时候呈现显着性的诱导效应,而在净化阶段又恢复至起始水平。而肝脏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在暴露至3天和6天时,呈现显着性的诱导作用,最大的诱导效应发生在第6天,而在净化阶段没有显着性的影响。该结果说明ACh E和抗氧化酶的活性与脑中和肝脏中的FLU的含量水平具有很大的关联。因此,低浓度(0.1μg/L)的氟西汀溶液暴露后,即使当预测的鱼血浆浓度低于人类治疗浓度时,红鲫鱼的脑和肝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3.斑马鱼成鱼暴露于0.1μg/L的FLU溶液中6天,接着进行6天的清水净化,该短期的暴露/净化实验表明:FLU在叁个器官(脑、内脏团和肌肉)中的浓度具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斑马鱼成鱼各器官对于药物蓄积能力比较为:脑>内脏团>肌肉。这和红鲫鱼的研究结果有些许的不同,说明不同鱼种间对于药物的蓄积和净化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斑马鱼胚胎(4 hpf)经环境相关浓度(0.1、1、10、100、1000μg/L)FLU短期暴露至120 hpf后,斑马鱼胚胎的生理指标、行为指标、生化指标和神经系统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短期的药物暴露之后,斑马鱼胚胎的孵化时间被推迟,并伴随着斑马鱼心率的加快(48和72 hpf),且呈现浓度依赖的效应。在暴露至120 hpf时,斑马鱼体长在最高暴露浓度下,呈现出显着性的抑制作用(p<0.05);(2)在暴露至120 hpf时,斑马鱼幼鱼的游泳距离和游泳速度在各浓度组中均受到了显着性的诱导作用(p<0.05);(3)FLU溶液的暴露会影响ACh E的酶活性和抗氧化酶活性,并且这些参数的改变和斑马鱼胚胎/幼鱼体内氟西汀的内暴露浓度显着性相关。斑马鱼胚胎这些生化反应的发生可能是为了响应由于氟西汀溶液暴露而引起的体内环境状况的改变;(4)不同浓度的FLU溶液的暴露也影响了斑马鱼胚胎发育神经系统相关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该药物可能会影响斑马鱼胚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5.选择1 mg/L作为初始暴露浓度,对该浓度下的氟西汀溶液进行紫外光照射0、15、30、60分钟后,取这些时间点下的溶液对斑马鱼胚胎(4 hpf)进行暴露实验,暴露持续至120 hpf,斑马鱼胚胎的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神经系统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FLU,并且经紫外光照射60分钟后母体FLU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0%;(2)斑马鱼胚胎的孵化时间在未紫外光照组(0分钟)和紫外光照组(60分钟)中被显着性地延迟,伴随着心率的加快(48和72 hpf)和体长的减短(120 hpf)。并且,通过对未紫外光照组(0分钟)和紫外光照组(15和30分钟)的比较,发现各指标间具有显着性的差异。该结果说明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增加,母体FLU浓度逐渐下降,而降解中间产物浓度逐渐升高,溶液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是由母体FLU和降解产物共同产生的;(3)当暴露于未紫外光照组和紫外光照组溶液时,斑马鱼胚胎的ACh E酶活性和抗氧化系统也会发生响应,从而抵御外界的压力变化;(4)随着紫外光照的不断进行,当时间持续至60分钟时,伴随着降解中间产物的上升,斑马鱼幼鱼的神经发育相关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也会发生显着性的变化。因此,在紫外光处理含药物废水过程中,降解中间产物所引起的生态风险也值得关注。6.选择1 mg/L作为初始暴露浓度,对该浓度下的氟西汀溶液进行不同剂量(0、0.5和1 k Gy)的电子束辐照降解处理,取处理过的溶液对斑马鱼胚胎(4 hpf)进行暴露实验,暴露持续至120 hpf,斑马鱼胚胎的生理指标和抗氧化系统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电子束辐照技术对水体中氟西汀的去除效率很高,经过0.5和1 k 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之后,氟西汀的降解率大于99%;(2)斑马鱼胚胎的孵化时间在未辐照组(0 k Gy)和辐照组(0.5和1 k Gy)中均被显着性地延迟,伴随着心率的加快(48和72 hpf)和体长的减短(120 hpf)。(3)在辐照组中,斑马鱼胚胎的抗氧化系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电子束辐照降解药物过程中,降解中间产物也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潜在的影响,需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7-04-01)
顾昕,龚书锐,汤建成,刘鹏飞,陈蕾[3](2016)在《含腐殖酸水体中叁氯生光解产物生物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氯生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广泛应用于日用消费品和个人护理品中。研究表明,叁氯生对生物体存在一定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且叁氯生的某些代谢转化产物可能具有更强的生物毒性。光解是叁氯生主要的转化途径,基于此,研究腐殖酸介导下叁氯生光降解后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 H=5和p H=7时,腐殖酸的存在使叁氯生光解产物的遗传生物毒性减弱;p H=11时,腐殖酸的存在提高了叁氯生光解产物的遗传生物毒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天然水体中叁氯生的光降解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6年05期)
李晓峰[4](2016)在《基于不同光解策略实现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中间产物CH_3的高空间分辨成像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火焰不同中间组分的在线二维瞬态成像,在湍流燃烧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火焰中特定组分进行成像测量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激光诊断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利用CH_3基团的光解特性和光解产物的荧光光谱,在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中,成功实现了CH_3的在线瞬态成像测量。本文在尝试CH_3成像的过程中,先后采取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分别是激光光解诱导荧光方法和光解-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激光光解诱导荧光法,是用212.8nm的激光光解CH_3,产生处于激发态的光解产物CH来获取CH_3的空间分布信息。测量结果与火焰的化学发光结果对比,激光光解诱导荧光方法具有实现单脉冲测量火焰反应区的潜力。同时实现了CH_3具有空间分辨多脉冲平均的成像结果,但单脉冲成像结果受到燃空当量比的限制,只有当燃空当量比在1.0到1.4之间时,或者火焰中CH_3的浓度大于9.3×10~(15)molecules/cm~3情况下具有较好的信噪比。光解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是一种泵浦-探测技术,使用212.8nm的泵浦光光解CH_3,产生处于基态的光解产物CH,然后再用426.8nm的探测光探测基态的光解产物CH。这个方案极大的提高了CH_3单脉冲成像的信噪比。湍流预混火焰中CH_3单脉冲瞬态成像的结果的信噪比约为10,通过分析还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案。这两个技术开发为湍流燃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0-01)
胡玲贇,徐翔星,兰亚乾,包建春[5](2016)在《CdS/SiW_9Co_3复合产物在可见光下光解水产氢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制备不同尺寸的CdS纳米颗粒~([1]),研究反应条件以及前驱物对其形貌、尺寸的影响,选择在可见光下性能较好的结构与具有独特结构和良好的氧化还原性的多金属氧酸盐K_6H_4~([α-SiW9O37~([Co_3(H_2O)]))_3·17H_2O(简称SiW9Co3)进行复合~([2])。根据CdS和SiW_9Co_3的带隙分析,CdS导带电子可从转移到SiW_9Co_3,而SiW_9Co_3的价带空穴则可转移到CdS,从而实现光生载流子在不同组分上的空间分离抑制它们的复合,提高材料的光催化制氢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二分会: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期刊2016-07-01)
彭娜,颜汉威,张佩琴,李秀霞,严植准[6](2015)在《普萘洛尔及其光解产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验室培养的大型溞为受试生物,参照OECD推荐的化学品对水生生物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普萘洛尔(PRO)母液及其光解产物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21 d慢性毒性,综合评价二者对大型溞的生长繁殖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RO母液对大型溞的24 h-LC_(50)和48 h-LC_(50)分别为5.88 mg/L和4.91 mg/L,属高毒物质。PRO对大型溞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86 mg/L。21 d慢性毒性结果显示,PRO母液对母溞的产溞时间、产涵量、产溞胎数都有显着影响,且效果随PRO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大型溞F1(1 st)和F1(3rd)代在恢复条件下的产涵时间无明显影响,但产溞量显着下降。通过GC/MS鉴定,PRO在光解过程中产生5种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包括萘、萘酚及邻苯二甲酸酐等。随光解时间延长,PRO光解溶液的毒性下降,其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是PRO母液及其光解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郝海燕,刘振,祖莉莉[7](2015)在《266nm激光光解C_2H_5SSC_2H_5产物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硫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在大气中的光解产物还将造成二次污染,除了存在于有机硫化物中,S―S键还存在于胱氨酸等蛋白质中,S―S键的形成和断裂决定该类蛋白质的活性.本工作中,我们研究了用实验室常见的Nd:YAG激光器的四倍频266 nm激光光解C2H5SSC2H5过程,通过激光诱导荧光(LIF)光谱方法检测乙硫自由基C2H5S等光解产物.实验表明266 nm激光主要光解C2H5SSC2H5的S―S键产生C2H5S自由基.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ecke3-Lee-Yang-Parr泛函(B3LYP方法)得到C2H5SSC2H5的S―S键、C―S键和C―C键的解离势能曲线,可知在266 nm光解条件下,C2H5SSC2H5在基态能够发生S―S键、C―S键解离,C―C键不发生解离.本文采用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方法优化得到态和态的C2H5S自由基结构及其跃迁的绝热激发能,以辅助解析实验检测的C2H5S自由基的LIF光谱.实验结合理论计算最终得出,本实验266 nm光解条件下,C2H5SSC2H5主要发生S―S键解离,不排除少量分子发生C―S键解离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唐永金,刘俊利[8](2015)在《聚乙烯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对小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聚乙烯为原料的可降解地膜降解产物对作物的影响,为可降解地膜的研制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该研究是在大豆收获后续种小麦,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处理对小麦的影响。模拟地膜降解产物为7 cm×5 cm2碎片、4 cm×5 cm碎片、1 cm×5 cm碎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3 000分子量聚乙烯(3 000 Da),模拟残留量为7、70、140、210、280和350 g/m2。以不使用降解产物(0处理)为对照。随机区组设计,6次重复。[结果]光解地膜降解产物使小麦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2个百分点,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略有降低,但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単穗重有所增加,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结论]以聚乙烯为原料的可降解地膜降解产物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没有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8期)
姚金忠[9](2015)在《阿特拉津及其光解产物叁聚氰酸的电子束辐照降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特拉津作为被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地表和地下水中无处不在,属于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具有毒性和毒害作用,同时,前人研究发现,在光降解阿特拉津过程中,降解反应进行到叁聚氰酸就无法被降解了。并且在水体环境中,当叁聚氰酸和叁聚氰胺共存时,对生态环境的毒性会显着增强。因此,采取有效的降解矿化阿特拉津及其光解产物叁聚氰酸手段成为紧迫而关键的任务。本实验研究表明,通过电子束辐照能够实现对阿特拉津的彻底的降解矿化而没有任何叁聚氰酸的残留。在纯水中阿特拉津的电子束辐照降解遵循一级降解动力学。在纯水中,浓度为6mg/L的阿特拉津能够在较低辐照剂量(0.5k Gy)时,其降解率就达到90%以上,并且同时伴随氯离子的有效释放。上述剂量下,氯离子的转化率达到85%。通过光解与电子束降解叁聚氰酸的对比实验发现:在紫外光解阿特拉津的过程中,浓度为6mg/L的阿特拉津生成的叁聚氰酸的量,浓度一直升高到0.8mg/L之后保持不变,且紫外辐照100h之后,叁聚氰酸没有任何被降解的迹象;而在电子束辐照降解阿特拉津的过程中,辐照剂量低于20k Gy时,浓度为6mg/L的阿特拉津生成叁聚氰酸的浓度一直升高,浓度最大值可到3.14mg/L。在辐照剂量为60k Gy时,浓度为6mg/L的阿特拉津生成的叁聚氰酸逐渐被降解到0.37mg/L。叁聚氰酸在不同氧化和还原条件的降解效果比较结果如下:通入氮气和叔丁醇形成的还原条件下降解最好,其次是通入空气形成的氧化还原条件,最差是通入氧气形成的氧化条件。此研究表明,不同自由基对阿特拉津和叁聚氰酸作用有所差别,其中水合电子对阿特拉津和叁聚氰酸的降解矿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子束辐照降解阿特拉津过程中,依据离子产物分析推测阿特拉津的降解路径和机理可能为:水合电子将阿特拉津的侧链氯还原为氯离子,侧链的烷基被羟基自由基氧化为甲酸,之后聚合形成草酸,并且氨基侧链既可以被羟基自由基氧化为硝酸根,又可以被水合电子还原形成铵根离子,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阿特拉津的缺电子苯氮环逐渐被水合电子攻击开环,使得苯氮环中的氮元素大量地被水合电子转化形成铵根离子,同时,苯氮环中的碳元素被转化为甲酸,之后聚合为草酸。在电子束辐照降解叁聚氰酸的过程中,也依据离子产物分析推测叁聚氰酸的降解路径和机理可能为:水合电子直接攻击缺电子苯氮环致使其开环,将苯氮环中的氮还原为铵根离子,苯氮环中的碳降解为甲酸,之后两个甲酸聚合成草酸。综上所述,电子束辐照能够降解矿化阿特拉津,形成无机离子和有机小分子,同时也能降解矿化阿特拉津光降解产物叁聚氰酸。相比于一般高级氧化技术,尤其是光降解,电子束辐照是一种降解阿特拉津及其光降解产物叁聚氰酸的有效且安全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5-04-01)
唐永金,刘俊利[10](2015)在《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对大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解地膜的裂解产物和分解产物对作物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以聚乙烯为原料的光降解地膜的研制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用7×5、4×5和1×5 cm2的光解地膜碎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低分子量聚乙烯(LMWPE),模拟光解地膜的降解产物;以7,70,140,210,280和350 g·m-2模拟残留量,以无降解产物处理为对照;盆栽试验,6次重复,研究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和残留量对大豆生长中期土壤养分和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解地膜各种降解产物对大豆生长中期土壤p H略有增加作用,而对有机质含量、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2)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对大豆株高、株有效荚数、株粒数、百粒重、株粒重有增加的作用,但不同降解产物和残留量的作用大小不同。因此,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可以促进大豆生长期间土壤养分的分解和吸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单株产量。(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光解产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精神类药物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抗抑郁药是精神类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抑郁症等疾病治疗中的普遍使用,以及人类对药物的不合理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使得其在环境各介质中广泛存在,并且浓度较低,一般在ng/L-μg/L的范围之内。但是,即使在这样低的浓度之下,若药物在环境水体中持续输入,势必会造成它们在水生生物体(如鱼类)中的蓄积并产生毒害作用,甚至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目前,我国对于抗抑郁药水体污染的生态风险研究还很缺乏,其所引起的水环境问题也需引起极大的重视。氟西汀(FLU)是目前在环境介质中最常被检测到、对其毒理学效应开展最广泛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药。本研究以FLU为目标物,以红鲫鱼和斑马鱼为研究对象,设置环境相关水平FLU(0.1、1、10、100、1000μg/L)溶液,对鱼进行长期、短期暴露实验和短期暴露/净化实验。评价FLU在鱼体各器官中的蓄积、净化,以及对于鱼类的毒性效应。同时,利用紫外光降解技术和电子束辐照降解技术,研究两者对于氟西汀的降解效应,以及降解中间产物对于鱼类的毒性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红鲫鱼经环境相关浓度(0.1、1、10、100、1000μg/L)FLU长期暴露30天后,FLU在红鲫鱼的脑、肝脏、肌肉、肾脏和心脏中均被检测到。研究结果表明:(1)各器官中的药物浓度随着环境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呈现环境浓度依赖的趋势;(2)叁个主要的器官(脑、肝脏和肌肉)中FLU的浓度没有显着性的差异,并且,脑、肝脏和肌肉的生物蓄积能力(BCF)值分别为12.8-110、11.1-137和12.1-166;(3)在相对低的环境暴露浓度下,鱼体各器官的BCF值反而高,即在0.1μg/L的环境暴露下,BCF值最高;(4)我们建立了FLU在鱼体器官(脑和肝脏)中的蓄积模型,当脑和肝脏中的FLU内暴露浓度达到人体血浆治疗浓度(HTPC:91 ng/m L)时,其环境暴露浓度(5.75μg/L和1.74μg/L)会远远低于利用鱼血模型预测的环境暴露浓度(24.3μg/L)。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鱼体器官对于药物具有高的蓄积能力,该结果对于评价低浓度下FLU的环境污染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选择较低的环境相关暴露浓度(0.1μg/L),将红鲫鱼暴露于FLU溶液中6天,接着进行6天的清水净化。该短期的暴露/净化实验结果表明:(1)鱼体各器官中FLU的浓度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暴露至6天的时候,各器官中浓度最高;而在后期的6天净化中,FLU浓度又逐渐下降,净化率达到60%-100%;(2)叁个主要的器官(脑、肝脏和肌肉)中FLU的浓度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红鲫鱼各器官对于药物蓄积能力比较为:肝脏>脑>肌肉;(3)红鲫鱼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在暴露至6天的时候呈现显着性的诱导效应,而在净化阶段又恢复至起始水平。而肝脏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在暴露至3天和6天时,呈现显着性的诱导作用,最大的诱导效应发生在第6天,而在净化阶段没有显着性的影响。该结果说明ACh E和抗氧化酶的活性与脑中和肝脏中的FLU的含量水平具有很大的关联。因此,低浓度(0.1μg/L)的氟西汀溶液暴露后,即使当预测的鱼血浆浓度低于人类治疗浓度时,红鲫鱼的脑和肝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3.斑马鱼成鱼暴露于0.1μg/L的FLU溶液中6天,接着进行6天的清水净化,该短期的暴露/净化实验表明:FLU在叁个器官(脑、内脏团和肌肉)中的浓度具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斑马鱼成鱼各器官对于药物蓄积能力比较为:脑>内脏团>肌肉。这和红鲫鱼的研究结果有些许的不同,说明不同鱼种间对于药物的蓄积和净化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斑马鱼胚胎(4 hpf)经环境相关浓度(0.1、1、10、100、1000μg/L)FLU短期暴露至120 hpf后,斑马鱼胚胎的生理指标、行为指标、生化指标和神经系统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短期的药物暴露之后,斑马鱼胚胎的孵化时间被推迟,并伴随着斑马鱼心率的加快(48和72 hpf),且呈现浓度依赖的效应。在暴露至120 hpf时,斑马鱼体长在最高暴露浓度下,呈现出显着性的抑制作用(p<0.05);(2)在暴露至120 hpf时,斑马鱼幼鱼的游泳距离和游泳速度在各浓度组中均受到了显着性的诱导作用(p<0.05);(3)FLU溶液的暴露会影响ACh E的酶活性和抗氧化酶活性,并且这些参数的改变和斑马鱼胚胎/幼鱼体内氟西汀的内暴露浓度显着性相关。斑马鱼胚胎这些生化反应的发生可能是为了响应由于氟西汀溶液暴露而引起的体内环境状况的改变;(4)不同浓度的FLU溶液的暴露也影响了斑马鱼胚胎发育神经系统相关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该药物可能会影响斑马鱼胚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5.选择1 mg/L作为初始暴露浓度,对该浓度下的氟西汀溶液进行紫外光照射0、15、30、60分钟后,取这些时间点下的溶液对斑马鱼胚胎(4 hpf)进行暴露实验,暴露持续至120 hpf,斑马鱼胚胎的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神经系统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FLU,并且经紫外光照射60分钟后母体FLU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0%;(2)斑马鱼胚胎的孵化时间在未紫外光照组(0分钟)和紫外光照组(60分钟)中被显着性地延迟,伴随着心率的加快(48和72 hpf)和体长的减短(120 hpf)。并且,通过对未紫外光照组(0分钟)和紫外光照组(15和30分钟)的比较,发现各指标间具有显着性的差异。该结果说明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增加,母体FLU浓度逐渐下降,而降解中间产物浓度逐渐升高,溶液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是由母体FLU和降解产物共同产生的;(3)当暴露于未紫外光照组和紫外光照组溶液时,斑马鱼胚胎的ACh E酶活性和抗氧化系统也会发生响应,从而抵御外界的压力变化;(4)随着紫外光照的不断进行,当时间持续至60分钟时,伴随着降解中间产物的上升,斑马鱼幼鱼的神经发育相关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也会发生显着性的变化。因此,在紫外光处理含药物废水过程中,降解中间产物所引起的生态风险也值得关注。6.选择1 mg/L作为初始暴露浓度,对该浓度下的氟西汀溶液进行不同剂量(0、0.5和1 k Gy)的电子束辐照降解处理,取处理过的溶液对斑马鱼胚胎(4 hpf)进行暴露实验,暴露持续至120 hpf,斑马鱼胚胎的生理指标和抗氧化系统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电子束辐照技术对水体中氟西汀的去除效率很高,经过0.5和1 k 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之后,氟西汀的降解率大于99%;(2)斑马鱼胚胎的孵化时间在未辐照组(0 k Gy)和辐照组(0.5和1 k Gy)中均被显着性地延迟,伴随着心率的加快(48和72 hpf)和体长的减短(120 hpf)。(3)在辐照组中,斑马鱼胚胎的抗氧化系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电子束辐照降解药物过程中,降解中间产物也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潜在的影响,需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解产物论文参考文献
[1].赵旸,平双双,丁程程,钱程,靳翠丽.防污剂吡硫锌的水解、光解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研究[J].涂料工业.2019
[2].潘辰苑.抗抑郁药氟西汀及其光解产物的生物蓄积与生态毒理效应研究[D].上海大学.2017
[3].顾昕,龚书锐,汤建成,刘鹏飞,陈蕾.含腐殖酸水体中叁氯生光解产物生物毒性研究[J].生物化工.2016
[4].李晓峰.基于不同光解策略实现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中间产物CH_3的高空间分辨成像测量[D].天津大学.2016
[5].胡玲贇,徐翔星,兰亚乾,包建春.CdS/SiW_9Co_3复合产物在可见光下光解水产氢性能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二分会: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2016
[6].彭娜,颜汉威,张佩琴,李秀霞,严植准.普萘洛尔及其光解产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
[7].郝海燕,刘振,祖莉莉.266nm激光光解C_2H_5SSC_2H_5产物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J].物理化学学报.2015
[8].唐永金,刘俊利.聚乙烯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对小麦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
[9].姚金忠.阿特拉津及其光解产物叁聚氰酸的电子束辐照降解研究[D].上海大学.2015
[10].唐永金,刘俊利.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对大豆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