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产业资本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业资本,国际,产业结构,效应,产业转移,收支平衡,劳动密集型。
国际产业资本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陈国华[1](2010)在《我国吸收国际产业转移中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转移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吸收了大量国际产业转移。我国吸收外资的目的从最初的解决资金双缺口问题到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技术溢出。但是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的实现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竞争、关联效应、人力资本流动叁种途径来实现,而其中人力资本流动是最重要也最容易控制影响的因素。这就是说当具有外资(或跨国)企业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的员工从原有企业跳槽到东道国内资企业或自建新企业时,这些人员会不由自主地使用其在外资(或跨国)企业获得的技术、技能或管理知识,从而提高内资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进而影响东道国的技术水平,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产生了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因此,本文选取我国吸收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流动作为研究点,理论分析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在借鉴国外研究人力资本流动溢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简单的实证模型探讨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及其影响因素。从我国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高于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这也有力地证明了人力资本流动溢出效应产生的理论假设:外资企业通常具有高于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从外资企业流入国内企业的外国人力资本具有比本土企业人力资本更高的技术水平,他们的流入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吸收外资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技能等,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即能够产生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最后从实证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流入的国外人力资本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这与其他学者的结论相似。但是,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的产生受我国受教育水平和行业薪酬水平影响,且人力资本流入不同性质的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私企)中,其产生的溢出效应明显不同。(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0-10-20)
许经勇[2](2009)在《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产业转移正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组合。与国际资本流动相辅相成的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垂直的专业化分工,即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集中于发达国家,而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创造我国经济发展史上辉煌成就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地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并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09年01期)
张声洲[3](2003)在《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下,储蓄——投资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投资率下降、物价持续下跌、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等紧缩现象,许多学者对此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国际产业资本流入对中国储蓄——投资转换影响的角度进行思考。 研究国际产业资本的已经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微观的,主要是关于跨国公司投资行为的研究,另一类是宏观层面的,在最近十几年开始引起学者的兴趣,讨论较多的是关于对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汇率的影响等。本文也是从宏观的层面,研究国际产业资本对中国储蓄——投资转换的影响,发现简单的采用储蓄——投资回归分析,无法解释国际产业资本流入对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的影响,我们进而分别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的角度,分析国际产业资本流入对中国国内投资和国内企业金融约束的影响。这类文献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还比较少见。本文利用计量检验模型,1980~2000年间,国际产业资本的流入对中国的国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也发现1987~2000年间,国际产业资本流入恶化了中国国内企业的金融约束。这些结论在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分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本文末尾试图利用该结论解释近年中国通货紧缩等宏观经济现象。(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3-06-30)
程才华[4](2002)在《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产业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对一国经济增长乃至产业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认为,产业结构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我国能否在开放经济中提升产业结构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开放经济下,中国加入“WTO”之际,分析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机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以此为立论和研究背景,试图探索我国产业结构的国内、国际转移和升级模式,全文以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机制为主线来展开,一一剖析其叁条传导机制。采用了国别比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既有严密的理论分析又通过大量实证资料及指标分析来检验立论的准确性。特别对沿海六省一市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探索浙江的区域经济特色及“走出去”对外投资的区域竞争力。 创新之处: 第一,突破性。本文不但论述引进外资的产业结构作用,还剖析发展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提升效应。 第二,现实性。本文则结合国际国内大背景,研究产业资本对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有别于以往的发达国家投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叁,建立模型。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法建立模型,把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机制表达地一目了然。(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2-06-30)
丁小义[5](2001)在《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产业资本流动(又称国际直接投资或FDI)已成为资本跨国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流量与存量正在迅速增长,并对各国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围绕国际产业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展开,共分四大章: 第一章首先对国际产业资本流动的内涵、发展、现状特点及中国的FDI流入情况作了简单阐述;同时概述了开放经济下国际产业资本流动对短期均衡产出、长期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机制。 第二章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论分析FDI与总需求的关系,对FDI如何通过拉动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及消费需求实现短期均衡国民收入增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第叁章转入分析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流出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发达国家中的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中的亚洲“四小龙”及中国为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和引入直接投资对一国叁大产业比重结构的转变、主导产业的形成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安排等的作用。 第四章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如何促进长期经济增长,首先对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FDI依存度进行了对比实证分析,此后根据生产函数形式即Y=f(K,L,R,A),分别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流出对一国资本存量K、技术水平A及就业L的作用,并在最后提出了几点有效利用FDI的建议。 本文在系统探讨FDI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FDI对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及解释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效应实现机制等方面有创新之处。(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1-06-30)
韩云丽[6](2001)在《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产业资本流动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出于获取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国际产业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佳区位,这大大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同时,对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1979年到1999年,累计流入我国并被实际使用的外商投资金额约2966.65亿美元。并且从1992年起,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第二大引资国,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本文主要针对流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国际产业资本,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进出口贸易总量、进出口贸易结构和汇率变动分析国际产业资本流动对东道国国际收支平衡产生的影响。最后,分析了FDI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提高引资质量、增强引资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1-06-30)
国际产业资本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组合。与国际资本流动相辅相成的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垂直的专业化分工,即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集中于发达国家,而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创造我国经济发展史上辉煌成就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地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并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产业资本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国华.我国吸收国际产业转移中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
[2].许经勇.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产业转移正负效应[J].学习论坛.2009
[3].张声洲.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下,储蓄——投资转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
[4].程才华.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
[5].丁小义.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
[6].韩云丽.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D].浙江工业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