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议论文素材

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议论文素材

问:如何看待和使用教育惩戒权
  1. 答:法律分析: 惩戒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歧视,而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明事理。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十字路口徘徊时,需要有人去指点、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教师就是这个人,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惩戒学生的责任,并通过适时、适度的惩戒,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惩戒教育中,学生才能辨是非、知对错、懂权责。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走向成熟。仅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是不完整的,还需要有“惩戒教育”。如果说赏识是阳光,孩子在赏识的阳光下可以自信而快乐的成长,那么惩戒就是风雨,孩子在惩戒的风雨中才能学会承受挫折,接受磨练,从而超越自我,走向成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五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 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问:教育惩戒权如何看待
  1. 答:法律分析:确立教师的惩戒权是必须的,但要遵循立德树人,保障和规范教育行为,要依法治理,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律依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第七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一)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
    (二)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
    (三)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
    (四)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
    (五)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六)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学生实施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学校、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实施教育惩戒,加强管教;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八条 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以下教育惩戒:
    (一)点名批评;
    (二)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
    (三)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
    (四)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
    (五)课后教导;
    (六)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教师对学生实施前款措施后,可以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家长。
问:教育惩戒权存在的问题
  1. 答:一直以来,教师惩戒权都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议颇多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容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老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则出现了不作为和被滥用两种极端的错误倾向。当前,在我国广大中小学校,惩戒学生是老师不敢触碰的“高压线”加上媒体对体罚学生的曝光,“惩戒”更是成为教师之不敢逾越半步的雷池,这是社会对“惩戒”的认识偏差。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它离不开管束,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一般来说,学生犯了错误,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教育就是唤醒人,使人健康成长。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离开了必要的惩戒,可能就失去一种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必要的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的。惩戒教育是一种真诚的精神交流与心灵对话,应把说服、解释和引导贯穿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孩子们的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惩戒学生要有“力度”。学生受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控制力不尽相同。对于那些认知水平低、控制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惩戒要有针对性和持续性,提升关注度,强化追究力度。同时还要借助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力量,广泛地施加教育影响,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教育的氛围。惩戒学生要有“深度”。学生的许多问题大多是思想、习惯等方面的问题。惩戒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问题,改正问题,获得进步。这就要求在惩戒过程中要深入实际,详细了解学生情况。同时教育者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惩戒中眼中有人、手中有料、心中有数。惩戒学生要有“温度”。
    要让学生真正的接受惩戒,就需要我们客观地分析学生违规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违规者本人情况,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要创造适宜的场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育者对他的关爱,进而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
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议论文素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