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策略的QoS网络管理系统中COPS协议研究与实现

基于策略的QoS网络管理系统中COPS协议研究与实现

金铭[1]2004年在《基于策略的QoS网络管理系统中COPS协议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QoS管理:对QoS的有效管理,就是控制网络上传输数据流的延迟、抖动、吞吐量和包丢失率等性能参数。对于QoS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问题:(1)准入控制(2)包分类(3)优先级和调度机制。传统IP网络所支持的基本服务模型只有一种:尽力而为,对任何IP包都不加区别地按FIFO方式进行服务。为不同用户、不同业务提供不同服务,按用户要求提供服务是IP网络商业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IETF提出了IntServ模型和DiffServ模型两种增强结构。PBNM系统框架: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是指网络设备可以智能地根据已确定的策略,去实施信息存取、信息传输以及网络设备的监控与配置,提供优化网络环境所必备的各项服务,如:准入控制服务、分类的信息流管理,智能路由和安全服务、记费服务。策略控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复杂的商业通信规则,运用规范的策略语言描述成为对网络设备的动作控制和参数配置。PBNM系统框架由叁个主要部件:PDP:PDP通常扮演服务器的角色,并直接控制PEP(如路由器、网关、防火墙)。PDP依据从策略仓库中抽取的策略和来自其他管理实体(如认证服务器)的信息,做出决策。PDP还应完成对可用的策略的优化,例如:抽取评价策略、策略冲突检测与协调冲突。PEP:策略执行点接收并执行来自PDP的策略决定。当策略实施条件满足时,由策略执行点执行策略。通常PEP在传输层上执行策略,PEP通常驻留在网络设备上,如路由器、交换机、准入服务器和VoIP网关。PEP主要功能有:①请求策略决定。②根据网络状态,执行策略决定。③缓存策略决定。④根据策略执行情况,向PDP提供反馈信息。⑤监管网络设备的配置请求。策略仓库:由策略仓库存储策略和其他网络元素的资源信息。PBNM系统允许在一个管理域中有多个策略系统交叉操作,而这些策略系统共享存储在中心策略仓库中的策略信息。通常使用LDAP标准目录结构来存储这种可交叉使用的策略。PBNM管理模式:外购策略模式:PEP本身不能依照策略处理信令事件(如:端到端的资源预留),它必须向PDP外购策略决定。PDP接收到来自PEP的请求后,根据相关策略决定是否批准请求。对RSVP请求的准入控制是典型的外购模式。这种模式也被成为“pull”或“反映”模式,因为PEP需要向PDP索取策略,而PDP回复PEP的请求。提供模式:由PDP预测PEP未来的配置需求,并自主地提供相应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是被“推”到PEP的。策略的提供模式通常被用来控制非信令事件(如:服务区分、配置设备)。PDP根据策略的使用情况和来自其他实体的请求,向PEP发送策略。策略规则的发送是实时的,并且PDP要根据网络状态决定是否安装策略。PBNM系统通信协议:COPS协议是由IETF组织设计的,用来在策略服务器与策略客户之间交换策略信息。与以往的网络管理协议相比,如SNMP,COPS协议可以对网络进行超前的、全局的管理。COPS是一种通信机制,可以有效地简化策略服务器与客户间的策略规则传输。COPS具有以下特点:(1)COPS协议工作在C/S模式。在此模式下,策略客户与策略服务器之间的策略交互以请求-决策-报告-修改-删除的方式进行。(2)COPS使用可靠的TCP通信协议交互服务器与客户之间策略报文,因此不需要为COPS制定其他的通信机制。(3)COPS协议被设计成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它可以传输各种其他协议自定义对象,可以传输多种的客户特定信息,而无须改变协议本身。(4)COPS协议提供了报文级的安全认证,可以进行安全认证、重发保护和维护报文的完整性。它也能使用像IPSEC或TLS等已有的安全机制来保证PEP和PDP间的认证和信道安全。(5)COPS协议具有状态性。请求、决定状态被策略客户与服务器共享,PEP发出的策略请求被远端PDP存储,直到被PEP请求删除此状态。同时,对于已在PDP存储的请求状态,PDP可以在任何时间异步地产生策略决定,修改原决定。(6)COPS协议允许策略服务器对客户进行策略配置,而当原配置不再可用时,还可以将其从客户中删除,重新配置。COPS FOR RSVP:是COPS协议的扩展分支,用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准入控制,此协议能够确保了网络应用得到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障,并能够提供对每流的服务质量控制。此协议是COPS协议在外购模式中的典型范例。在外购模式下,PEP不具备依据在特定的情况下做出策略决策的信息,它必须向PDP外购对RSVP报文的请求决定。由PDP分析RSVP报文中的内容,决定是否接受准入控制请求,并回复请求决定。COPS FOR PR:是COPS协议的另一扩展分支,是COPS协议在提供模式下的典型代表。在COPS FOR PR中网络资源通常是以相对静态的SLAs来分配的。策略的请求通常描述PEP和PEP的配置参数(而不是操作请求事件),当这些参数发生改变时,PEP可以发送修改请求,PDP对请求的回复决定也可能是异步的、受网络事件触发控制的。PBNM系统的实现:对于PBNM系统的实现,将其按照功能划分为:策略存储表示模块、策略服务器模块、COPS通信模块、策略客户模块。其中COPS通信模块是PBNM系统中的通信枢纽,可被划分为服务器通信子模块和客户通信子模块,它们分别受策略服务器模块和策略客户模块控制。在实例测试中,此系统成功地实?

侯洪志[2]2004年在《基于策略的QoS网络管理系统中PDP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 网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中服务质量的保证以及业务管理成为这一领域的关注焦点,用基于策略的思想来管理QoS网络成为近几年迅猛发展的网管技术之一。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既反映了用户对网络应用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网络管理员制定的管理目标,显示了能反映上述特点的金字塔模型。顶端的策略决策者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管理者的目标用抽象的策略语言对策略进行描述。从管理层开始,模型被分为两部分:面向网络应用的系统管理和面向策略执行的网络管理。从用户的角度看,网络应用最终通过策略机制被实现;而从管理员的角度看,管理目标最终通过策略机制被相应的网络实体执行。策略是一套指导和决定如何管理、分配和控制网络资源的业务规则,管理员可以从网络的整体出发,用抽象的策略语言对网络功能进行描述,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网络设备和技术细节。透过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运作,可以将高层策略自动分配至整个网络的具体设备执行。本文对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一种实现端到端QoS服务的策略网管系统。首先对IETF RAP工作组与Policy Framework工作组在策略网管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系统和全面的介绍,特别是对QoS方面的策略网管进行重点研究。以建立一个实用的系统标准为出发点, IETF不仅与DMTF 合作定义了策略核心信息模型PCIM(Policy Core Information Model) 及其扩展, 还提出了基于策略的网管系统实现框架。在CIM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的基础上, IETF 定义了基于条件—动作规则的策略模型。策略规则由策略的触发条件和触发后执行的动作组成。这种策略控制下的网络系统是一个状态机,策略决定了被管设备所处的合法状态。策略规则的一般形式为“IF Condition THEN Action”。IETF 将策略网管系统划分为策略仓库、策略编辑器、策略决定点PDP (Policy Decision Point)、策略执行点PEP(Policy Enforcement Point)四个功能实体。用户使用策略编辑器输入策略; 编辑器对策略处理之后存入策略仓库;PDP 负责策略规则的解释和发起执行; PEP 实际执行策略动作,并反馈执行效果。除此之外, IETF 还制定了交换策略信息的通信协议COPS (Common Open Policy Service) ,以及COPS-RSVP和COPS-PR,分别对RSVP信令网及非信令网中基于策略网管的通信机制进行扩展。同时,在QoS 和安全领域对策略核心信息模型作了扩展。在QoS方面,已经制定了QoS策略信息模型QPIM(Policy QoS Information Model)。IETF 关于策略网管的规范出台后, 大多数研究工作, 包括一些产品都以其为准绳, 纳入到条件—动作策略模型和PDP、PEP 功能划分的轨道上来, 这有利于标准化。DiffServ的优势是流量的数量增大时的扩展性,大规模网络中的核心骨干网络部分最能有效地发挥此特长。但是,对DS行为集合可以保证QoS的动作,对微流的动作却没有任何保证。而在这个方面,IntServ可以指定每个流的QoS,对于用户来说,是理想的QoS。相反内部的网关要持有每个流的状态,因此扩展性是其难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上述两者各自的优势,提出了端到端使用IntServ服务,而核心骨干网部分使用DiffServ的体系结构的方案。为了用策略思想实现端到端服务,本文以IETF提出的基于策略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为依据,设计自己的网管系统。其系统模式为Clients/Server的集中式框架。系统完成两部分的工作。首先,对于区分服务网进行预配置策略。主要根据策略规则,对选定的区分服务器的一条数据路径上的分类器、测量器和丢弃器等进行策略配置。然后对RSVP信令中的PATH和RESV报文通过DiffServ网时进行策略控制。本文重点讨论策略服务器中PDP部件的功能及解决方案。作为服务器端的核心决策点,PDP在整个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在一个完整的策略网管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管理者在上层编辑器端定义的高级策略进一步分解至底层的具体设备,完成了策略规则的自动部署。其次,它还可以根据网络状态的动态变化,对策略的部署作动态调整。最后,它能为网络管理者提供所管网络的运行情况,方便管理员进行高层策略的定义。在全网管理中,它还能同其它策略管理域中的策略服务器进行服务等级的协商,帮助完成全网的端到端的QoS服务。由于PDP承载着整个系统的智能性,因此它的构造和实现是相当复杂的。同时,对于策略网管中有许多困难的共性的问题在这也显现出来,比如策略冲突检测、高级策略到低级策略的解析和以PDP 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在大的管理域中的扩展性问题等,而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式得到解决。本文对单域内服务器端PDP部件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即根据PDP所需的基本功能,分别进行设计并部分实现了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PDP处有两种工作机制:提供模型和外购模型。提供模型适合于静态的预配置架构,例如基于DiffServ的网络,PDP对流的区分服务码点值和每一跳行为作集中控制,并将控制策略配置于PEP中,PEP根据配置好的策略对每个流进行处理;外购模型适用于动态的和基于信令的QoS架构,例如使用了RSVP信令的基于IntServ的网络,该模型中

陈淑珍[3]2012年在《基于COA和COPS协议的宽带网络QoS智能管控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清视频、大容量上传/下载、云存储和云计算的爆发式发展以及宽带用户数的大幅度剧增,人们对宽带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复杂。宽带QoS智能管控技术被看作是解决数据流量和宽带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也被认为是满足用户自助适配、按需保障,提供宽带差异化、精细化运营服务的有力手段。本论文以国家科技部―差异化应用控制平台研发及试验‖项目和“中国电信宽带智能提速产品一期/二期开发项目”为背景依托,在保持现有网络拓扑,不增加网络设备,不对网络设备作硬件升级等基础上,探索成本低、效果好、部署快的城域网内宽带网络端到端的QoS可管可控解决方案。同时本论文还吸收国际标准框架思想,参考通信设备厂家提出的QoS管控方案,研究、制定和规范接口协议,提供自助适配和按需保障,实现用户带宽实时、按需调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本文首先研究宽带QoS管控原理、COA协议和COPS协议;接着重点讨论了本文的重点内容,即:宽带网络QoS智能管控系统的网络架构、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该系统的整体提速和应用提速流程;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现网测试以及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整体提速和应用提速功能,实现用户实时、按需调整带宽,满足宽带QoS智能管控系统要求。本论文的主要贡献有:1、采用QoS多控制点协同工作,在保持现有网络拓扑,不增加网络设备基础上,实现整体提速和应用提速功能,实现用户实时、按需调整带宽的智能管控。2、吸收国际标准框架思想,参考通信设备厂家提出的QoS管控方案,研究和规范BRAS设备的接口协议,解决了设备差异化能力的互通性难题。

刘林[4]2008年在《移动环境下基于策略的QoS控制系统框架》文中指出移动环境中的服务质量保障是一个复杂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具有使网管系统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的动态变化的优势。通过比较移动环境与固定环境下QoS保证方法的主要区别,本文分析了如何使用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方法来保障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即把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思想用到移动环境中。同时,介绍了移动环境下基于策略的资源管理实体,对本地策略管理器、全局策略管理器以及策略执行点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策略的具体形式。在移动环境下的资源预留过程中,叁个功能实体的“两级”协商机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移动终端的服务质量。“两级”协商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在移动节点的位置、路径不同的情况下,网络策略决策系统可以动态的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决策,从而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了移动环境的服务质量。本文使用COPS协议作为实体之间的协商协议,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和服务质量的需要,在Internet标准RFC2748的基础上,分析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状态机,并对COPS协议的报文格式进行扩展,增加协商扩展信令,从而能够适应移动环境下的“两级”协商的协议要求。最后,使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仿真设计和实现了两级协商机制的具体过程。

刘雪洁[5]2004年在《基于策略的QoS网络管理系统中PEP和资源监测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的网络是一个复杂、异构、分布式的网络,这极大地增加了网络管理的难度。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在网络管理领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和应用课题,可大大简化了网络管理过程。它通过将对管理行为的控制和具体的执行分开,使得管理者不需要逐一地去配置所有网络设备,而只是制定某些有意义的管理策略,并将策略交由管理系统去执行,系统将依据策略规则自动执行网络资源的管理。管理策略是管理智能的抽象,与具体的网络设备无关,因此保证了管理的可靠性和一致性。IETF策略管理框架中主要包括策略管理工具、策略存储仓库、策略决策点、策略执行点几个部件。策略管理工具PMT为网络管理人员提供了对策略以及相关信息的输入、修改、查找、浏览和删除的界面。策略存储仓库PR用来存贮策略及相关信息。策略决策点PDP了解网络设备的状态,能配置和修改设备中的策略。它也可接收来自策略执行点的策略服务请求,并进行策略决策。策略执行点PEP是将策略在网络设备上进行实现的部件。网络设备要利用策略进行管理,必须通过PEP将策略信息配置到相应的网络设备上。对于QoS管理,基于策略的管理可以根据SLA来制定相应的策略,控制网络对用户应用需求的处理,从而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它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级别和需求,有效、合理地进行网络资源管理,这样既能保证网络保持较高的使用效率,又能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质量。QoS的策略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外购模式和提供模式。策略外购模式主要用于PEP请求一个即时性的策略决策,该模式下网络事件与策略请求和决策是同时发生的,其通讯协议为COPS-RSVP。在策略提供模式下,网络管理员事先定义设备相关的策略,并下载到PEP,该模式下网络事件与请求事件不是同时发生的,此模式不像外购模式中PEP事件和PDP决策为1:1的对应关系,而是PDP提前提供PEP对外部事件、PEP事件和它们的联合的响应(N:M的关系),其通讯协议为COPS-PR。本文在研究IETF提出的基于策略的系统框架和端到端的QoS的基础上,设计了端到端的QoS策略管理系统,将基于策略的思想应用于端到端的QoS管理中。通过分析RSVP(Resource Reservation)消息如何在策略的控制下通过DiffServ网,说明基于策略管理思想实现接入网为IntServ,骨干网为DiffServ的端到端QoS的工作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外购模式与提供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管理过程中策略的决策、下发及配置的相关问题,提出整体的系统体系框架,确定系统体系框架主要包括策略管理工具、目录服务器存储模块、PDP模块、COPS通信模块和PEP模块五个部分。本文进一步对系统体系框架中的监测部件和PEP模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确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基于策略的QoS网络管理应该是一个灵活的系统,它必须根据网络的当前状态进行策略决策,并当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策略,以保证网络的性能。为了能实现策略的灵活应用,需要提供网络状态的监测,如果不对网络进行监测,管理员只能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被动反应,而不能提前预防这些故障的发生。未来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使用SNMP进行网络监测,使用COPS进行网络的设置。使用SNMP进行网络状态监测,主要是通过对SNMP对象值的变化和SNMP陷阱的发生进行监测。例如,可通过简单地查看接口的丢包率,而不管通信量的总量,就足以了解到是否存在拥塞问题。在设计监测部件时,引入了基于策略的思想。通过事先定制对PDP决策有影响的SNMP对象变化事件,当这些事件发生时激发PDP采取特定的动作,重新进行策略配置,达到对网络管理的灵活性。通过分析SNMP对象和陷阱的特性,确定对象和陷阱的分类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通用信息模型CIM来描述监测对象和陷阱,建立测监类Monitor。另外对策略核心信息模型PCIM中的类进行抽取和修改,以策略对象的形式来表现SNMP对象的阈值属性,建立策略类CIM_PolicyGroup,这主要是为了增强策略信息的重用性和扩展性。根据监测SNMP对象和陷阱的任务,确定被监测对象和策略信息的相互关系,在监测类Monitor中增加对CIM_PolicyGroup类实例的引用。对于CIM_PolicyGroup类来说,它聚合了所有于SNMP对象或与陷阱相关的策略数据,因此相关的策略数据总能从监测对象中访问到。在对各种WBEM实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部件将采用WMI技术来实现。通过确定SNMP到CIM的映射、建立监测的命名空间、分析WMI事件查询、实现WMI消费提供者及对提供者进行注册,完成了监测部件的设计。通过测试表示,监测部件很好地完成了对SNMP对象及陷阱的监测工作,并在管理员预订的事件发生时给出必要的报告。PEP在策略框架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起到连接网络设备与策略服务器PDP的桥梁作用。通过对本系统PEP工作流程的分析,确定PEP的工作主要包括叁个方面:一是提供模式下的策略配置;二是对RSVP消息的策略控制;叁是策略在设备上的具体配置。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本文主要考虑前两个任务。对于PEP的设计必须考虑以下问题。首先,必须考虑实际的通信协议,本系统中PEP必须能够利用COPS协议及其扩展来实现与PDP的信息传送。第二,根据策略信息的处理方式,PEP必须维护一个PIB,它存?

廖旭兵[6]2006年在《VoIP网络上基于策略的QoS研究》文中指出随着IP技术的发展,各种服务和应用不断产生,IP电话(VoIP)技术现已成为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而IP网络的初衷仅仅是提供一种称之为“尽力而为”(Best Effort)的服务,对IP包传递的可靠性和时延等不提供任何保证,这对于只要求准确率而对时延没有严格要求的数据业务来说是合适的,而对于话音、视频等实时业务,其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是难以保证的。传统的IP网络没有服务质量保证的弱点已经显示出来,因而QoS问题则成为了目前IP网络面临的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VoIP技术,然后详细的介绍了QoS机制,分析了实现QoS机制的叁种模型(集成服务(Inter-Serv)、区分服务(Diff-Serv),多标签交换(MPLS))的实现方式及特点,接着分析了一种端到端的混合QoS模型,该模型在骨干核心网络上采用MPLS与Diff-Serv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在边缘网络上采用Int-Serv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Diff-Serv分级服务的思想,引入策略服务,采用Diff-Serv与Int-Serv结合来实现VoIP网络的QoS保证。传统网络中各个网络设备之间没有任何协调,而通过基于策略的QoS技术可以对实现整个网络的所有设备进行统一控制。本文在基于策略的QoS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具体的QoS控制系统,规划出了策略服务器的模块结构,论述了各个模块的功能结构,并详细讨论了目录服务和策略服务这两个最重要模块的实现。为了保证策略在具体的设备上得以实现,进一步论述了QoS机制到设备命令的映射;最后在Opnet上仿真了一个基于策略的QoS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策略控制器对网络的控制,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改善。

李阿丽[7]2005年在《移动IP网络中基于策略的QoS管理及注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移动IP 和PBNM 是网络领域新兴的技术,PBNM 在移动IP 网络中的应用更是前沿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讨论了移动IP 网络中基于策略的QoS 管理及注册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IP 技术、QoS、移动IP QoS、网络管理、PBNM 的相关知识,根据IETF 组织给出的PBNM 的标准体系结构,定义了移动IP 网络中PBNM 的体系结构,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移动IP 网络中基于策略的QoS 管理及注册管理。接着提出了移动IP 网络中基于策略的端到端QoS 管理框架,框架主要结合基于策略的QoS 管理的两种工作模式:外购模式和提供模式的优势,根据移动IP 网络的特点而被提出的,能很好的保证移动IP 网络端到端的QoS,又利用了基于策略的QoS 管理的优势,对移动IP 网络QoS 实现了高效灵活的管理。最后,总结了IETF 提出的、以及其它研究机构提出的一些基于策略的注册管理过程,对移动IPv4 网络中基于策略的注册管理所用的通信协议COPS-MIP 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对象的定义、所有的操作以及对其进行实现的相关模块。论文中给出了PDP 和PEP 利用此协议进行通信的过程及相关界面演示。分析扩展了新的协议COPS-MIPv6,用作移动IPv6 网络中基于策略的注册管理的通信协议。

魏达[8]2008年在《移动IP网络中基于策略的QoS管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移动IP网络中的QoS管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一个移动IP网络中支持QoS的策略信息模型(MQPIM)。该模型扩展了QPIM(RFC3644)信息模型且在支持传统QoS的基础上,引入到移动环境下的QoS中以实现移动QoS保证。可以支持通过策略控制移动过程和无线资源的使用,描述移动环境下的QoS保证技术;○2建立了移动IP网络中基于策略的注册管理机制,实现了COPS-MIPv6的扩展,以支持移动IPv6中移动终端基于策略的注册管理,完成对移动IPv6的报文进行正确的封装;○3给出了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系统中动态策略的定义,将乘积空间条件事件代数、单点覆盖随机集应用于动态策略更新,建立了两个动态策略更新模型,不仅能很好地处理策略中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而且能充分利用经验、知识等,使更新后的动态策略能满足移动业务的QoS要求,充分利用当前网络资源;○4提出一种基于策略动作排序的改进算法。通过分析粗糙集理论中基于差别矩阵的属性约简方法,结合策略库中对于动作属性的偏序关系的确立,对策略的动作属性与网络系统性能指标形成的决策信息表进行约简,形成系列的决策规则,以获得策略动作的潜在冲突,为动态策略的冲突检测和消解提供必要的支持。

何琨[9]2002年在《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文中指出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Policy Based Network Management,PBNM)是近两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旨在使智能从网络核心向网络边缘外移,并从边缘路由器中提出移入边缘服务器,在边缘形成一个智能层或服务层,提供新的增值宽带业务,在边缘服务器用策略服务器处理业务提供问题,而网络核心的传送将成为一个独立于业务和应用的容量大、动态灵活、安全可靠和低成本的基础平台,专职于信息比特流的传送,使网络管理的对象从具体设备上升为业务规则,从而简化网络的管理。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和应用背景,开展了相应的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理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 分析了传统的网络管理技术和发展历程,对网络管理的国际标准CMIP、TMN、SNMP和COPS等及网络管理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 对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中的主要理论,如IntServ和DiffServ服务模型、QoS协议、QoS队列技术、QoS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 ● 基于当今的流行技术J2EE、WFE、XML,提出并设计了以EJB/WFE框架构筑的策略管理体系结构; ● 讨论了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PBNM)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如策略信息模型、策略网络的系统构架及组件间的交互关系; ● 设计了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系统(Policy Bas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PBNMS)与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 Support System,OSS)各模块间的关系和通信接口,运用分布对象技术建立网管信息模型,运用域进行策略的等级管理; ● 讨论了策略服务器(PDP)和策略实施点(PEP)的工作流程,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策略的存储,设计并实现了策略数据库、策略服务器(PDP)。 在目前,PBNM系统应用需求日益广泛而本身的理论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的研究具有以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梅芳[10]2010年在《基于策略的移动网络自主管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工作在深入研究自主计算、自主通信和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应用策略进行移动网络资源自主管理和可信网络修复的机制,并深入分析了在这两个领域的策略冲突和策略优化相关问题。本文工作的主要创新点包括:①建立了基于策略的移动资源自主管理模型,提出了自主管理系统中的策略定义及层次,给出了移动资源自主分配流程中的各种具体的策略形式和工作机制,并通过仿真实验说明了基于策略的移动资源自主管理模型,比传统的固定资源预留和单纯的效用最大化资源分配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灵活性。②分析了移动网络中基于策略的资源分配机制中可能存在的策略冲突类型,针对系统中存在资源状况的变化性和移动切换的不确定性,动态资源分配策略无法预先在生成时进行静态冲突检测与消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用函数的、在执行时动态检测与消解冲突的方法,实现了对冲突策略动作的定量分析,改进了以往依靠指定优先级来判决策略动作能否执行的不完善性。③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行性强的可信修复网络模型,详细说明了该模型的体系结构和提供的功能、工作流程,着重阐明了可信修复网络的通讯机制和认证方法,并详细描述了可信接入修复技术中的安全隔离方法。④针对策略冲突问题中条件重迭的判断与动作冲突的消解两个难点,提出了基于偏序性相似性的策略冲突检测与消解方法,用集合表示并判断条件的重迭,用偏好结构规范策略动作,当策略之间发生冲突时,利用偏序性的相似度对冲突的动作进行排序,从而将策略冲突消解抽象成当多条策略冲突时对应该执行的动作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基于策略的QoS网络管理系统中COPS协议研究与实现[D]. 金铭. 吉林大学. 2004

[2]. 基于策略的QoS网络管理系统中PDP的研究与设计[D]. 侯洪志. 吉林大学. 2004

[3]. 基于COA和COPS协议的宽带网络QoS智能管控系统研究[D]. 陈淑珍.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 移动环境下基于策略的QoS控制系统框架[D]. 刘林. 吉林大学. 2008

[5]. 基于策略的QoS网络管理系统中PEP和资源监测的研究与设计[D]. 刘雪洁. 吉林大学. 2004

[6]. VoIP网络上基于策略的QoS研究[D]. 廖旭兵.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7]. 移动IP网络中基于策略的QoS管理及注册管理研究[D]. 李阿丽. 吉林大学. 2005

[8]. 移动IP网络中基于策略的QoS管理技术研究[D]. 魏达. 吉林大学. 2008

[9]. 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D]. 何琨.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10]. 基于策略的移动网络自主管理机制研究[D]. 梅芳. 吉林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基于策略的QoS网络管理系统中COPS协议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