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法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临床护理研究

中药敷脐法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临床护理研究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关键词:中药敷脐;功能性便秘;护理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次,粪便量少且干结时称为便秘。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是指非器质性或药物因素所致的便秘,临床上患者便意与便次减少,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或有便质干结,符合中医辨证之虚证范畴者[1]。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便秘使肠道内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被吸收进入血液,从而对人体各器官组织造成影响。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中药敷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制成丸、散、膏、丹、糊等剂型,将其贴敷于神阙穴(肚脐),用胶布、纱布等覆盖固定,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均为上海市龙华医院示范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50~89岁,平均62岁。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52~83岁,平均6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1.2.1参照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罗马Ⅲ(RomeⅢ)标准[2],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RomeⅢ诊断标准,即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①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⑤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2)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

1.2.2中医辨证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四种证型。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中药敷脐:①选穴:神阙。②处方:生地黄、制厚朴、枳实③操作:将上述中药适量磨成颗粒状,用黄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填满脐窝,5cm×4cm自粘性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1次。

1.3.2对照组采用腹部按摩手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自然放松,操作者或患者自己用手的大小鱼肌在患者脐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10min-15min,每天早晚各1次,也可便前20min或餐后2h进行。

1.3疗效评定

1.3.1疗效评估标准疗程结束时观察便秘患者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便质、排便困难程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分。疗程结束后1周进行随访。

1.3.2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全部分消失。或疗效指数≥90%。显效:便秘明显改善,排便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小时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或疗效指数≥70%。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有好转。或疗效指数≥30%。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1.3.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3讨论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老年患者常见的症状,不但对人体产生强烈精神压力,且长期便秘又能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西医对功能性便秘多选用导泻剂,如乳果糖、酚酞、蒽醌衍生物大黄或番泻叶等,但这些药物导泻作用强,长期使用会导致药物依赖且用量越用越大,反而增加便秘的顽固性。蒽醌衍生物长期作用还可引起结肠黑色病。

3.3脐部为神阙穴,系任脉之主穴,与十二经脉相连,也与脏腑和全身相通,为通调周身之经点,脐之深部直接与大肠相连,故神阙穴为开窍之要穴。敷脐法又称脐疗,是一种经穴外治法,属于经皮给药范畴,是WHO推荐的第三代给药法。现代研究发现药物分子和一切物理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同时药物在体温或其他热源下可较快地形成物理性的蒸汽压,可使组织细胞的动作电位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躯体内脏反射,调动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温通元阳,扶正固本,调畅经络、健运脾胃、化塞湿积等功效。

参考文献:

[1][2]《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M],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

[3]顾清,郑文龙,杨溢,等.膳食纤维改善老年便秘作用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3):108-109.

[4]李建生.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13.

标签:;  ;  ;  

中药敷脐法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临床护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