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林坚姚晓霞(福建医大附属闽东医院肌电图室福建福安355000)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006-02

【摘要】目的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为病例组、标准对照组,运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50例患者中有5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诱发电位,43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42例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2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50例环指潜伏期差值均大于0.4ms,10例拇短展肌见神经源性损害。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敏感、客观,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神经—肌电图腕管综合征传导速度潜伏期

正中神经在腕部发生嵌压性病变即腕管综合征(CTS),表现为正中神经分布区域麻痛、无力,甚至引起鱼际肌萎缩,是骨科、内科和疼痛科医生在门诊遇到手指麻木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嵌压性神经病中最多见的一种。主要见于手工劳动为主的病人,发病早期易与颈神经根病、TOS等相混淆,如果能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否则,会给病人带来永久性手部残疾。目前,神经电生理检查已经成为诊断CTS的金标准[1]。本文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CTS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50例,其中女性31例,男性19例,年龄28~68岁,平均(49.3±7.7)岁,病程14d~5年不等,其中单侧病变35例,双侧病变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拇指、食指及中指三指甚至全部手指麻痛及感觉异常,夜间加重,常被麻醒,甩手后症状减轻,Tinel征阳性,3例患者大鱼际肌群出现萎缩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为病例组,标准对照组参照[1]。

1.2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为丹麦Keypoint4道肌电/诱发电位仪,室温控制在25℃,肤温保持在32℃左右。具体方法:①感觉传导速度(SCV):顺向法,分别刺激正中神经支配的拇指、中指及尺神经支配的小指,于腕部记录,测得SCV。②远端潜伏期(DML):腕部分别刺激正中、尺神经,表面电极分别于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肌腹记录,测DML。③运动传导速度(MCV):分别于腕部、肘部顺序刺激正中、尺神经,表面电极分别于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肌腹记录,获得MCV。④环指潜伏期(Lat)差值比较法:刺激环指,在距刺激电极相同距离的腕部分别记录正中、尺神经动作电位的Lat,比较差值。⑤肌电图(EMG):分别观察拇短展肌、小指展肌静息电位、轻收缩及大力收缩。

1.3评判标准:

正常值标准范围以参考文献[2]为标准:MCV、SCV小于均值2.0S为减慢,DML大于均值2.0S为延长,Lat差值超过0.4ms为异常[2],EMG检测于放松时见纤颤、正相电位,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超过平均值的20%,大力收缩募集相呈单纯相,为神经源性损害[3]。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检测值与标准对照组比较见下表

50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SCV、DML、MCV及Lat差值与标准对照组比较(-x±s)

注:与标准对照组比较,*P<0.05

50例患者中有5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诱发电位,43例正中神经SCV减慢,异常率96%,42例正中神经DML延长,异常率84%,2例正中神经MCV减慢,50例Lat差值均大于0.4ms,异常率100%,10例拇短展肌见失神经电位和(或)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呈神经源性损害,异常率20%,尺神经传导均在正常范围。

3讨论

腕管位于掌根部,为一特殊的骨性纤维性隧道样结构,组织较为坚韧、缺乏弹性且腕管内结构排列紧密,空隙有限,所以任何导致腕管内压力升高的因素均可使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引起CTS。

CTS是一种慢性嵌压状态,其病理生理改变以髓鞘脱失为主,当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则会继发轴索变性且感觉纤维通常比运动纤维损害要早[4]。现在,正中神经CMAP的传导阻滞一直作为神经电生理辅助诊断的主要标准[5]。本组病例说明CTS中正中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SCV减慢、正中神经与尺神经Lat差值增大及正中神经DML的延长,正中神经SCV异常率96%,DML异常率84%,正中神经SCV异常率高于DML异常率提示正中神经感觉纤维更易受累。Lat差值异常率高于SCV异常率,提示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值更敏感,助于早期诊治。部分病例拇短展肌表现神经源性损害提示正中神经轴索脱失。对于早期病例,给予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疗效,晚期将造成神经轴索明显丢失,造成不可逆损害。所以早期诊断重要性显而易见,肌电图对早期诊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另外,肌电图对亦可协助对病情的轻、中、重度做出判断并对疗效做出评价[3]。

仅依据患者主诉及医生进行的体格检查(Tinel征、Phalon征)来确定CTS诊断有时是不充分的,因为正常人群中存在Tinel征或Phalon征假阳性可能,而且患者主诉常多少含有其主观意识,所以肌电图做为一项客观检查,是协助诊断CTS的重要手段。

总之,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具有确切、可靠、方便等优点,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及替代的。对于考虑CTS诊断时应常规行电生理检查,检查中在行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测正常时,应加作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值,以便早期诊治、及时干预,以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英,陈岩,耿志伟,等.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在轻、中度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7,16(17):139-141.

[2]张凯莉,徐建光.临床实用神经肌电图诊疗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9,202-203.

[3]卢祖能,曾庆杏,李承晏,等.实用肌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9-490,880.

[4]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6.

[5]GinameechiF.Shorttemelectrophysiologiealconductionchangeinmediannervefibreeaftercarpaltunnelrdease[J].ClinNemdNeurosung,2008,29(110):1025-1030.

标签:;  ;  ;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